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用乙烯利对提高巴西橡胶树抗条溃疡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橡胶树高部位未割胶树皮上刮皮涂乙烯利乳剂(含乙烯丰1~10%),然后在紧挨涂药带上方或下方铲皮接种条溃疡病菌丝,结果表明,施用乙烯利明显地提高了橡胶树对条溃疡病扩展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
乙烯丰刺激胶树用割线施药法比刮皮涂药法更为普遍,因为割线施药法较为简便.而刮皮涂药法,在非割胶日胶树的胶线,还没有凝固时,施用刺激剂较难操作且会弄脏.但不象刮皮涂药法那样大部份处理过的树皮在最初割胶时把树皮刮去.因此,胶树对刺激剂的吸收是否有足够时间?此外,刮皮时刺激剂的损耗对增产效应是否有影响,这是有疑问的.必要的刺激对割胶前在最短时间内所获得效应尚缺适用的资料.所以要保证刺激剂  相似文献   

3.
外施脱落酸和赤霉素对海南岛落叶树木韧皮部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将脱落酸(0.2%ABA和1%ABA羊毛脂)和赤霉素(0.5%GA3和1%GA3羊毛脂)涂到树干树皮的刮皮伤口上,经过8d后用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堵塞筛管的固定胶胝体在韧皮部中形成的位置,以确定有功能韧皮部的厚度。对于无叶期筛管破坏型的树种苦楝树(Melia azedarach L.),在生长季开始时期之后施用ABA,能使有功能韧皮部大量减少,但在生长季开始时期施用,对韧皮部几乎没有作用;在生长季晚  相似文献   

4.
郝秉中  吴继林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1):15-19,T001,2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引起的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ll.Arg.)无性系 RRIM600条溃疡病,比较了正常树皮(即不施乙烯丰树皮)和施用乙烯丰(2—氯乙基磷酸,乙烯释放剂)树皮接种后菌丝的侵染和寄主细胞的反应。在正常树皮中,菌丝主要在寄主细胞间生长并引起细胞壁分解。菌丝也常常垂直穿透寄主细胞壁而在细胞内形成吸器和细胞内菌丝。当开始垂直穿透时,寄主细胞壁常常形成乳头状突起。吸器具有吸器外基质(extrahaustorial matrix),也常常具有领(collar)。施用乙烯丰的树皮病斑比正常树皮上的较早停止扩展而且病斑小得多,但是未发现菌丝侵染和寄主细胞反应的方式有明显差别。据用商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树皮细胞壁试验,乙烯丰处理的树皮比正常树皮较能抵抗这些酶的分解。这些事实表明,乙烯丰诱导的寄主细胞的变化使菌丝侵染延迟,但并未杀伤病原,也没有完全阻止穿透。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割胶树的割线下方施用5%乙烯利乳剂,或在新割口施用5%乙烯利水剂,7~10天后在割口处接种条溃疡菌的菌丝和游动孢子的悬浮液。结果表明,乙烯利有明显防治条溃疡病的效果(防效范围68.2~84.4%)。不同施药间隔期的接种测验表明,施用乳剂1天后即有防效,7天的防效最高,60天还有一定防效。田间试验施乳剂22天后接种的有66%的防效,但施水剂22天后接种的只有38%的防效。先接种后施乙烯利无效。在乙烯利施药带上、下各30厘米范围以内的树皮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6.
巴西橡胶树割胶树皮伤口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春晓  高政权  郝秉中  吴继林 《热带作物学报》2005,26(1):11-15,i0001,i0002
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割胶树皮伤口的变化,并测定了乳管中重要的防卫蛋白质几丁质酶在树皮伤口的积累和消失。结果表明,割胶诱导割口树皮组织产生伤害反应使割口得到保护。割口树皮依次出现3种防卫机制:(1)乳管预先形成的物理和化学防卫物质(橡胶粒子和包括几丁质酶在内的防卫蛋白质)在树皮伤口表面和乳管伤口末端的积累;(2)伤口周围的组织形成的化学防卫物质单宁、木质素和木栓质等;(3)在较长时间停止割胶(如冬季停割)时形成防卫结构创伤周皮。前两种防卫机制的作用是暂时的,只有最后创伤周形成时,树皮伤口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年龄阶段的橡胶无性系RRIM600为研究材料,对各器官(树叶、鲜茎、树根、树皮、树干、胶乳)中五大养分元素N、P、K、Ca、Mg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养分元素在各器官中的高低顺序,树叶为:N>K>Ca>Mg>P;树枝为:K>Ca>N>P>Mg;树根为:Ca>N>K>Mg>P;树皮为:Ca>K>N>Mg>P;树干为:N>K>Ca>Mg>P;胶乳为:N>K>P>Mg>Ca。橡胶树各养分的高低顺序为:N>Ca>K>Mg>P。(2)不同器官所含养分的高低顺序,N含量高低顺序为:树叶>树根>树枝>胶乳>树皮>树干;P为:树叶>树枝>树根>胶乳>树干>树皮;K为:树叶>树枝>树根>树皮>胶乳>树干;Ca为:树皮>树根>树枝>树叶>树干>胶乳;Mg为:树叶>树根>树皮>树枝>树干>胶乳。不同器官养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树叶>树皮>树根>树枝>胶乳>树干。(3)各器官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之间建立的直线回归均达显著差异,橡胶RRIM600树叶、树枝、树皮、树干和胶乳养分含量主要受月份影响,树根主要受树龄影响;N、P、K、Ca、Mg均主要受月份影响。  相似文献   

8.
外源茉莉酸诱导巴西橡胶树乳管分化的酶学研究(I)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ll.Arg.)无性系热研7-33-97芽条增殖苗圃中具有3篷稳定叶的萌条和橡胶树无性系RRIM600成龄树为材料,研究外源茉莉对萌条树皮组织的脂氧合酶、苯丙氨酸解氨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以及对成龄树胶乳和树皮组织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外源茉莉酸处理使橡胶树7-33-97萌条第1篷(顶篷)叶和第3篷叶伸长单位树皮组织的脂氧合酶活性升高,外源茉莉酸与脂氧合酶抑制剂去甲二氢愈伤酸(nordigyroguaiaretic acid,NDGA)一起作用时可降低外源茉莉酸对脂氧合酶的诱导效应,并相应地抑制了外源茉莉酸刺激橡胶树乳管分化的作用;⑵外源茉莉酸可显地诱导成龄开割橡胶树RRIM600胶乳的脂氧合酶活性,而对其树皮组织的脂氧合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⑶外源茉莉酸大幅度地提高了橡胶树7-33-97萌条第1篷叶和第3篷叶伸长单位树皮组织的茉丙氨酸解氨酶活性;⑷外源茉莉酸处理中,橡胶树7-33-97萌条第1篷叶和第3篷叶伸长单位树皮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对外源茉莉酸的反应不同,即外源茉莉酸对萌条第3篷叶伸长单位树皮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没有影响,但使萌条第1篷叶伸长单位树皮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其同工酶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橡胶树萌条次生乳管的分化与树皮组织脂氧合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酸活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与过氧化物酶可能无关。提出了“外源茉莉酸与机械伤害是通过对橡胶树内源茉莉酸的诱导作用而刺激橡胶树乳管分化”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在未开割胶树中,已经证实了在树干中既无树皮糖类梯度,也无树皮糖类每日作用的影响,然而从割胶开始,树皮淀粉梯度从树顶到割面呈下降状态,如在非割胶面或割胶面以同样二米高处进行比较,割胶通常会导致割面树皮淀粉耗损,与对照相比,树皮淀粉减少的程度与割胶强度之间不显示直线相关.但在割面高达二米时,树皮淀粉率则与割胶强度有密切的关系.与树皮淀粉对比,观察到了割胶通常会增加树皮糖份.现已提出和论证了树皮糖份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不同品系,不同产量类型胶树皮解剖情况,从输导系统,乳管列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看,不同品系有所不同;高产树与低产树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因而不同品系和产量高低不同的胶树采割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西双版纳胶树产量高,树皮发育良好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麻作》1980,(2):38-39,31
苎麻是世界上主要的植物纤维资源之一,纤维品质优良,可以纯纺、混纺或交织成许多不同花色的布料。苎麻也是我国的特产,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出口商品。一般每年收获三次,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和收剥适期短,每次收麻都要一株株剥皮、刮皮、脱浆(除去部分胶质、水分)、晒干、薰白后成为“原麻”出售,劳动强度大、费工多,一个男劳力一天剥制五、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发现,从胶树高部位原刈面切刈的盘状树皮,是研究内源乙烯的最合适的材料.取盘状树皮与从割线刮下的树皮进行比较时,其结果是不同次抽提的乙烯变异较小,一致性较好.从创伤敏感的无性系切割的盘状树皮,其内源乙烯浓度显著地高过那些抗创伤品系.因此,创伤敏感的品系的树皮对针刺采胶、常规重割和胶舌刺伤的反应,看来很可能是因为树皮组织中存在高浓度的内源乙烯.  相似文献   

13.
(附表)(36个月、每公顷公斤)一 从sg至12月按两个月间隔在割线下刮皮施用刺激剂. ·26·小胶园乙烯丰刺激的最低和最高产量效应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陈祥云 《中国麻作》1980,(2):40-45,16
人工刮制苎麻耗费劳力太多,形成收获时期劳力极感缺乏,特别是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劳力矛盾更为突出,是扩大苎麻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用化学药剂将麻株上剥下来的麻皮进行脱壳和脱胶,直接制成供纺织用的精干麻,不仅能减少和调节剥制加工的劳力,抢住苎麻生产季节,缓和粮麻争劳力的矛盾,还能减少刮皮时麻绒的损失,增加纺织原料,为我国今后的苎麻生产和加工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选取树皮、泥炭、水苔、陶粒4种材料,净化处理后按8种不同配比分别对碧玉兰进行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对碧玉兰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碧玉兰POD活性在干旱胁迫后35d保持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42d时出现大幅度上升;盐胁迫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下,3/4树皮+1/4泥炭所栽培碧玉兰POD活性上升较为稳定;盐胁迫下,1/2树皮+1/4泥炭+1/4陶粒所栽培碧玉兰POD活性变化相对其他栽培基质更缓和。  相似文献   

16.
以剑麻茎腐病菌为接种病原菌,以H.11648离体叶片为接种对象,研究了5种接种方法、6种分生孢子浓度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和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的接种效果。结果表明,叶面打孔法或切口滴10^8/m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效果最好。采用该方法,20℃-42℃才能接种成功。30℃~35℃是接种后的最适培养温度;中部叶片的接种效果好于下部叶片,上部叶片接种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中油821接种菌核病菌丝体后的生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油菜第3片真叶人工接种菌核病菌丝体,研究中油821抗(耐)菌核病与植株叶片硫甙含量、POX活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第3叶片接种区域的各种硫甙含量增加,以吲哚族硫甙表现突出,接种后7d吲哚族硫甙含量达1158nmol/ml,比不接种对照增加70倍,第3叶片非接种区域的吲哚族硫甙含量比不接种对照增加7-30倍,第5、6叶片及第3叶叶柄也表现接种后嘴哚族硫甙增加。所有接种材料均在第3d产生了芳香族硫甙,接种叶POX活性表现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8.
花生白绢病的温室接种技术及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2000年,在温室内采用碎叶接种法(A),竹夹接种法(B),牙签接种法(C),菌丝块贴茎接种法(D),成熟菌核接种法(E)和萌发菌核贴茎接种法(F)等6种方法对花生进行了接种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试验,结果表明,以竹夹法(B),牙签法(C)菌丝块贴茎法(D)及萌发菌核法(F)的接种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抗性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而采用碎叶法接种,病害的发展有一个停顿,成熟菌核法病情发展缓慢,均不宜作为花生抗白绢病温室鉴定的接种方法,温室内对鲁花9号等11个花生品种(系)有用菌丝块贴茎接种法进行抗病性鉴定的结果显示,参试材料中只有白沙1016对白绢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其它品种(系)均表现中感或高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6个马铃薯品种块茎接种晚疫病菌,研究其块茎接种的鉴定方法。块茎接种鉴定晚疫病水平抗性,以整薯针刺接种和切面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水平抗性的确定应依据发病时间、侵染率、扩展速度和孢子形成数量4个指标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20.
橡胶树树皮标本用碘-碘化钾溶液处理后,可以直接切片,也可以按常规方法制成石蜡切片,乳管内含物呈褐色;在制片过程中应用微波炉,可以大大缩短制片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