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新疆托里县草原辽阔,牧草资源丰富,草场总面积2754万亩。由于历史原因及地理、气候因素影响,托里县使用的草场仅为1800万亩,为草场总面积的65.4%。低山草场比平原好,西部、北部草场优于东部、南部。我县草地退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从90年代起草场退化速度呈现逐年加快趋势。造成退化原因复杂,如气候变化、乱垦草地、鼠虫害及利用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退化,我县特别是夏、冬、春秋草场,超载放牧和人为使用过度造成草地生态循环断路,导致严重退化。我县从2003年起  相似文献   

2.
开鲁县平原干草原地上生物量动态研究王秋艳,王福臣,王玉明(开鲁县草原工作站畜牧局028400)天然草场初级生产力监测是研究天然草场资源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探求水热因子对草场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找出水热因子的季节和年度分配变化与草群地上生物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川西北亚高山草甸草场牧草营养价值高峰期在6~7月,亩营养物质生产量高峰期在8~9月,10月份牧草枯黄期,其营养物质生产量和营养价值迅速下降,仅为高峰期的40.5~53.2%,故此类草场的最佳利用时间在7~8月,作为打草利用最迟不能超过9月。0~40厘米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达6.65%,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在牧草生长季节基本保持稳定。土壤速效氮、钾与牧草的全氮、粗白蛋含量以及亩总钾量、亩粗蛋白生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在6月份对丘原组草场,7月份对平坝组草场施用速效氮肥,对提高株体含氮量、牧草产量以及亩粗蛋白生产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宽虎  王印魁 《中国草地》1995,(4):13-16,21
对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量动态三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量的季节动态规律较稳定,各年度动态曲线均呈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峰期后牧草产量下降较缓慢;牧草营养物质的变化,生长前期粗蛋白含量较高,随生育期进展而逐渐减少,粗纤维含量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在8月,这与干草产量的高峰期正好吻合,此时正是该类草地利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笔者研究了巴州路线监测6个草地类型样地不同季节产草量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在同季产草量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同类型草地在不同季节产草量变化幅度也存在差异,但6个草地类型的产草量均在7月达到峰值,随后大部分草地类型产草量出现不同幅度的衰减,仅温性荒漠的干草产量在8月出现递增。监测草地产草量变化除与季节变化有关外,还与不同草地类型地域气候特点,草地植被的组成结构和牧草种类数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分析了昭苏县4年间各类型草地最高鲜草产量及变化,分析了2013~2014年之间全县各利用草场高峰期鲜草产量变化。通过全县草畜平衡分析,得出目前春秋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最后总结了昭苏县草地资源利用存在的矛盾、特点,并提出几点草地利用与保护建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2013-2015年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城对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大陆草甸类、草甸草原类、干草原类、荒漠草原类6种不同类型的草场进行定点定位监测,统计分析了各类草场生产力的月、年动态规律,为塔城天然草地合理利用,畜牧业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2012~2019年对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8个样地的监测,对其牧草生长高峰期样方内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及优势植物的盖度、频度及生殖枝高度进行分析,探讨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9年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植被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逐年增加。2012~2019年,老鹳草、早熟禾、赖草、鸭茅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有了显著提高;地榆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虽有提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1984年至1989年对敖汉种羊场丘陵沙地草场进行定位观测。沙生冰草、羊草等禾本科牧草占70.2%。鲜草、干草产量的峰期在8、9月份。平均亩产干草145.65公斤,产草量季节变化明显,峰前期逐月上升,峰后期逐月下降,牧草营养成份随生长发育而变化,能量和蛋白质产量与牧草产量趋于同步,不同年度的牧草产量差异显著,主要受年度间降水量,特别是春夏季降水量分布的影响,用敖汉细毛成年母羊和育成母羊各30只,在1988-1989年测定,放牧采食量均以夏季最高,成年母羊在秋季要满足采食,但营养不足,冬季采草量仅相当日进食量53.80%,春季仅相当日进食量35.0%,育成母羊秋季采食占55.38%,冬季占26.64%,春季71.28%,夏季74.39%。  相似文献   

10.
宁夏中部干旱带沙质荒漠化草场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7-2000年在盐池县沙边子治沙基地对沙地、滩地、梁地3类草场不同草场型23个样地进行定点、定位动态监测,统计分析了各类草场生产力的月、季和年动态规律,为放牧畜牧业的季节调控、合理补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岩溶石漠化区牧草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菊苣Cichorium intybus、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n×P.pureum、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混播牧草(菊苣、杂交狼尾草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黑麦草Lolium peren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为对象,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刈割时株高与产量大小的关系,旨在为岩溶石漠化区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以及牧草的合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杂交狼尾草、类玉米、黑麦草和白三叶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菊苣、混播牧草和紫花苜蓿的影响较小。不同刈割时期牧草鲜、干草产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各种牧草无论是鲜草产量还是干草产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杂交狼尾草适于在牧草高产季节用于青贮,是解决冬季缺草的有效途径之一。仅刈割了3次的类玉米除7月鲜、干草产量与菊苣和杂交狼尾草差异不大,8月与10月鲜、干草产量仅为菊苣和杂交狼尾草的50%和30%。与单播牧草相比,混播牧草具有产量较为稳定的优势。类玉米死亡后轮作的黑麦草、混播牧草死亡后轮作的紫花苜蓿以及同期种植的白三叶均可以作为轮作牧草,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丰富牧草种类,是春秋季畜禽的良好草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西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经3年的定位研究其结果表明,白羊草灌丛草地牧草产量的季节动态规律较稳定,各年度动态曲线均呈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峰期后牧草产量下降较缓慢。牧草营养物质的变化,生长前期粗蛋白质含量高随生育期进展而逐渐减少,粗纤维含量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在8月,这与干草产量的峰值正好吻合,此时正是该类草地利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3.
八月份,正值新的牧业年度刚刚开始,对于天然草场产草量比较客观的了解,以合理安排牧业生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天然草场初级生产力定位观测和气候动态,在草地气候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思路予报了本年度西乌旗天然草场产量高峰期的产草量。  相似文献   

14.
用1987~1990年乌鲁木齐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的温度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温度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不同要素中,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积温居中,日照时数最差;用积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可预测天然草场牧草干草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昭苏马场丘陵山地草原冬草场、春秋草场、河滩阶地草原春秋牧场、沟谷平地人工草地、前山带低山丘陵草甸草原冬草场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年度内地上生物量变化随年度的季态变化而变化,而草地产量的增减变化幅度与草地的草群组合、利用状况及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从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天然小叶章草场进行改良的结果看,"禁牧+耙地+施肥"是提高小叶章干草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但投入成本较高;"禁牧+耙地"则是目前改良这类草场的最经济而又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疆畜牧业》2006,(5):F0003-F0003
托里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侧、塔额盆地南缘。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畜牧业大县,县域总面积2.13万平方公里,草原辽阔,牧草资源丰富,草场总面积2754万亩,其中本县利用面积1800万亩(春、夏、秋草场面积1280万亩)。近几年来,托里县委、政府坚持依托优势资源转化发展主导型支柱产业,逐步将畜牧业、矿业等优势产业培育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山西亚高山草甸不同坡向牧草产量动态进行研究。三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牧草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开始返青,随着气温的升高生长逐渐加快,牧草产量逐月增高,各坡向产草量动态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干草产量的峰值,东坡和西坡在七月,其它被向则出现在八月。九月上旬牧草开始枯萎,产草量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翌年四月上旬牧草返青之前。牧草营养物质的变化,在生长前期粗蛋白质和磷含量高,随着牧草的生长发育逐渐减少,而粗纤维含量则相反。粗蛋白质产量高峰期,东、南和西坡在七月,北坡和山顶部在八月,与干草产量的高峰期基本吻合,此时正是牧草利用的最佳时期。除五、六月外其它各月青草期牧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北坡均显著高于其它各坡向(P<0.05)。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12~2015年对尼勒克县荒漠草原12个样地的监测,对其牧草生长高峰期样方内优势植物的高度、盖度、鲜草产量及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进行分析,探讨尼勒克县荒漠草原草地生产力。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植被总盖度、草群平均高度、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与2012~2015年1~7月份降水量变化规律一致。伊犁绢蒿、角果黎、苔草的鲜重及总鲜草产量,2015年最高,2014年最低。伊犁绢蒿鲜重,2015年与2013年基本一致,分别是2012年、2014年的2.6倍和4倍;角果黎的鲜重,2015年分别是2012年、2013年、2014年的1.2倍、2.1倍和3.2倍;苔草的鲜重,2015年分别是2013年与2014年的3倍;白羊草的鲜重,2012年是2013年的1.3倍。  相似文献   

20.
从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天然小叶章草场进行改良的结果看,“禁牧+耙地+施肥”是提高小叶章干草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但投入成本较高;“禁牧+耙地”则是目前改良这类草场的最经济而又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