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超低温(-196℃)保存杂交水稻恢复系花粉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恢复系芬粉液氮超低温(-196℃)保存的技术。结果表明,含水量在5.80%至29.60%范围内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超低温保存后,田间授粉均能桔实,含水量13.24%的花粉结实率最高,达65.0%。经统计分析,含水量13.24%和9.11%的花粉,其结实率与对照新鲜花粉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花粉干燥的适宜温度为10℃,此温度下干燥,对花粉生活力影响较小。花粉的生活力染色测定以联苯 相似文献
4.
5.
6.
7.
8.
试验研究了中国华北地区14科的25种野生花卉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结果表明:在采后自然含水量下,(1.00%~11.76%),除了祁州漏芦种子进入液氮后炸裂外,其它24种花卉种子经液氮保存后都具有一定的发芽率.液氮保存前后种子发芽率变化不同,可分为3类.12种花卉种子发芽率高于液氮保存前,提高1.3%~34.6%不等,其中牛扁提高最为明显.狭苞橐吾、紫苞风毛菊种子液氮保存前后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大花剪秋萝等10种花卉,液氮保存后种子发芽率降低2.7%~62.6%不等,降低最多的是蓝刺头,种子发芽率为10.7%,是保存前62.6%.液氮保存后化冻方法研究表明,不同花卉采用不同方法,金莲花等11种花卉种子采用18℃自来水冲洗化冻6~7 min,种子发芽率较高;草本威灵仙等8种种子在40℃温水浴化冻6~7 min下,种子萌发率较高;返顾马先蒿等在20℃室温化冻30 min的条件下种子发芽率较高.不同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种子发芽率有明显的影响.在可以超低温保存的24种花卉中,72%的种类表现为快速化冻方式优于慢速化冻,其中32%的野生花卉温水浴化冻效果较好.40%的种类自来水冲洗化冻后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小麦花粉的保存条件,对小麦杂交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对小麦花粉进行低温冷藏(4℃)、低温冷冻(-20℃)和超低温冷冻(-196℃)保存比较试验,并分析了影响小麦花粉不同保存方式授粉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4℃不利于小麦花粉的保存,-20℃适宜小麦花粉的短期(7d)保存,-196℃适宜花粉的长期(368d)保存;经过-20℃和-196℃保存后的花粉可进行异地授粉;冷冻花粉适宜的干燥条件是温度20℃、湿度25%、干燥1h,最简便适合的复苏方式是室温(25℃)自然复苏。研究结果为杂交小麦制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changes in yield stability of tnaize hybrids during a 20-year period and to relate them to yield changes. The data on FAO 100 and FAO 200 hybrids, released by the former Yugoslav Committee for Releasing Varieties, were utilized. Most ofthe released hybrids fell into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tability group (Francis and Kannenberg 1978). The bi values (Finlay and Wilkinson 1963) of the released hybrids, except two from FAO 100 and four from FAO 200 group,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1.0. Also, all but one from FAO 100 and one from FAO 200 released hybrids did not differ in aj value (Shukla 1972) significantly from 0. Values of A, and aj stability parameters changed only slightly during the 20-year period. During the same time the yield ofthe FAO 100 hybrids did not change. In the FAO 200 group the yield increased, but the genetic gain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stability parameters were not in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yield. 相似文献
13.
14.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潮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黄潮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为黄潮土区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以2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玉米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8种施肥方式(CK、N、NP、NPK、M、MN、MNP、MNPK)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产量均有显著增加。从21年产量平均值来看,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N、MNP、MNPK)平均产量最高,为7 240~7 503 kg/hm2;NPK处理次之,与当年CK处理相比,增产率为139.57%。N处理导致玉米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产量稳定性最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CV最低、SYI最高,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处理的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不及处理NPK。施肥处理肥料贡献率逐年递增,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贡献率最高,平均贡献率为59.59%~60.88%。在土壤养分方面,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这些养分指标与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黄潮土区有机无机配施为最佳施肥方式,土壤养分供应较均衡,稳定性最佳,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甘肃省近年来玉米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化及育种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18年共搜集整理了309份甘肃省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并选取其中245份普通玉米品种综合分析了其19个相关性状的变化情况及彼此间的关联性,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相应性状的影响及为未来玉米育种方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随年份更替,审定品种的株高、种植密度、千粒重、产量、粗淀粉积累量呈显著升高,其年均分别升高1.7 cm、772.5株/hm^2、1.92 g、232.2 kg/hm^2、1.35 g;穗位高、粗淀粉含量、粗脂肪积累量呈缓慢升高趋势;穗行数和行粒数基本维持不变,其年均分别为16.6行和39.78粒;穗长、穗粗、出籽率、粗蛋白含量呈显著降低,其年均分别降低0.21 cm、0.02 cm、0.13%、0.11%;生育期、粗脂肪、赖氨酸含量、粗蛋白及赖氨酸积累量呈缓慢降低趋势。(2)相关及热图聚类分析表明,玉米品种的这19个相关性状间彼此紧密关联,彼此间协同或抑制作用共同形成了品种的DUS特性。(3) PCA分析筛选出了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72.565%的6个主成分,其中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赖氨酸含量及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积累量等是造成这些品种间差异的主要因素。(4)从审定品种的亲本间筛选出了20份适用于今后进行遗传改良的优良自交系。(5)今后在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方面,应适当降低其株高、以便进一步增加其种植密度、抗倒伏性及耐旱性;穗行数和千粒重是影响玉米高产最为重要的因素,在高产育种上应进一步改良增加其穗行数和千粒重;籽粒中粗淀粉含量和积累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其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等品质性状的含量和积累量造成碳稀释效应,更好地协调玉米籽粒中各品质组分间关系是培育优质粮饲兼用或青贮玉米新品种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山东省1976 ̄1995年中熟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株数和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提高了籽粒千粒重;1976 ̄1995年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公顷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呈上升趋势,穗长呈下降趋势,穗行数、穗粒数、株高、穗位高、大斑病、小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则变化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密度,于2015-2016年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种植试验得出: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对宁玉524、辽单588、高玉818、先玉335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在密度9.75万、11.25万、12.75万株/hm 2处理下两年测得的数据均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出现趋向性变化。表现为玉米的空秆率、倒伏率、株高、穗位高和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增加有所减小。其中空秆率、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高种植密度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花粉致死基因ZmAA1的功能,进而创制转ZmAA1基因玉米不育新材料。在Gen Bank中找到花粉致死基因ZmAA1及启动子Pg47,并在目的片段的上下游设计増加酶切位点,基因合成构建到克隆载体puc57上,采用传统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Pg47-ZmAA1-35S-bar,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优良玉米自交系郑58萌动胚。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Pg47-ZmAA1-35S-bar;共获得94株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47株目的片段PCR呈阳性反应,对温室中表现为花粉败育的PCR阳性植株进行目的片段及筛选标记bar基因RT-PCR与蛋白免疫学试纸条检测,结果表明,花粉致死基因ZmAA1及启动子Pg47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并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