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阐述了国内外两种不同的社区发展模式的现状及特点,针对国内以住宅小区为标志的社区发展模式所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环境承载力概念。并以昆明市滇池路住区交通拥堵现状为例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开放住宅小区内部剩余交通承载力,增加子系统对母系统的资源返还;(2)通过营造网状社区街道,增加路网密度来完善区域交通微循环系统,从而缓解交通拥堵;(3)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手法修复城市交通贯穿小区所带来的影响以保证小区环境质量。希望本文能对我国新型社区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相应的社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的机遇,未来5—10年,南半交通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为此,把握南平交通环境变化的机遇,深入探讨其对南平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南平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蕾  刘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64-17166
以农村社区营建绿色道路环境为目的,尝试将减慢车流速度作为改善交通及安全状况的措施,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的"交通稳静化"理念和措施,改善和提升道路空间的安全、顺畅和生态等性能,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地域特色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针对重庆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 的普遍性特征,选取忠县天子村社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法,从居住环境系统、基础设施系 统、公共服务系统、交通通讯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5大方面(准则层),选取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道路硬化到户率等 26个指标构建新型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天子村的人居环境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后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指标总体分值由原来的0.519上升到0.949,人居环境级别由四级(人居环境质量较差)上升到一 级(人居环境质量好),特别是在居住环境和交通通讯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芳  邱昊  范小丽 《江西农业学报》2014,(2):140-143,147
通过阐述农村客运交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村客运交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农村客运交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村客运交通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基础、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社会支撑基础3个方面构建农村发展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广西农村发展与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协同性及二者相互驱动机制和效应。结果显示:1)在全域空间范围内,农村发展水平对交通优势度的驱动效应比交通优势度对农村发展水平的驱动效应大。2)在局域空间范围内,二者相互驱动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两者相互驱动发展模式可分为相互强驱动、相互较强驱动、相互较弱驱动、相互弱驱动(无明显驱动)、农业发展水平强驱动、农业发展水平较强驱动、农业发展水平较弱驱动、交通优势度强驱动、交通优势度较强驱动和交通优势度较弱驱动十种。3)广西整体农村发展水平较低,增速较慢且县域间差异逐渐增大,农村发展水平与交通优势度水平耦合协调度不高。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转型不仅改变了传统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同时也正在改变农村女性的社会网络和行为方式。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社区转型对女性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社区转型改善了社区环境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将直接增加女性的健康行为。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推动农村社区转型发展,改善社区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健康知识传播、培养女性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进程差异大,由此带来的是各地农村社会治安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出现,一些地方案件高发、农村黄毒现象严重,各类矛盾纠纷都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环境。如何根据不断发展的社会治安新形势,探索农村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摆在基层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温州市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的研究,希望能给东部沿海和较发达地区的社区警务战略起到借鉴作用,从而推动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4,(6):F0002-F0002
星民社区位于杭州钱江三桥南岸,滨江区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社区常住人口3035人,党员100名,是一个农村向社区转型的新型社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正由村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转型。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全国民主法制村,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村委会,全国妇联基层建设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相似文献   

11.
乡村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原有生境和乡村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现有研究对乡村植被保护的定量评价方法涉及较少。本研究从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典型性、稀有性和乡土文化性等4个方面构建了乡村植被群落保护评价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植被群落进行评价,给出保护建议。主要结论:(1)该区域乡村植被群落质量分异明显,值得原位保护的植物群落占比为21.60%,集中在绿林地、水边生境中自然驳岸周围和建筑背面;需要优化改造的植物群落占比为71.64%,集中在路边、水边生境中硬质驳岸周围和建筑正面。(2)该区域乡村植被群落基本保持着较高的典型性,但是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干扰,稀有性和乡土文化性缺失较严重。(3)乡村发展和人工干预对乡村植被群落质量破坏明显。保护及优化的建议:乡村植被保育修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敏感、脆弱的生境类型,如路边、水边和建筑周边;在维持乡村植被群落典型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重点保护和修复植被群落的稀有性和乡土文化性;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注重乡村植被群落生境类型的保护和植被模式构建的适宜性和科学性考究。  相似文献   

12.
培养农村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的理念和精神、增强对社区的归属与认同,以构建健康美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通过对目前阻碍农村社区发展的农村居民原子化、农村社区空心化、农村地区碎片化等多重因素的研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尝试构建以微观层面的乡村精英(Talent)为引领、中观层面的资源(Resource)与环境(Environment)为支撑、宏观层面的社会(Society)为保障的“T RES”发展模式,为重构农村社区共同体、推动农村社区长足有效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营造在于激发乡村社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促进社区价值的实现和社区福祉的提升。应用社区营造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行动主体不到位、社区参与不充分、社区增权不均衡等问题,拓展乡村旅游内容的深度和厚度,形成优选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与新机制,完善基于互益共同体的旅游社区治理体系,打造内引外聚的乡村旅游内容创新平台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作为联结居民和社会的中介,在协调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震后农村社区受到的影响远大于城市社区,这与农村社区的构成和特点密不可分。通过构造SWOT—PEST分析矩阵和实地调查研究,对影响四川省雅安市农村社区管理的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16项子信息进行了梳理。从培养村民参与社区共建的民主意识、成立村民互助组织,融洽社会关系、淡化人口血缘和地缘关系、强化人口的业缘关系、进一步增强社区村民的依存性等方面探讨农村社区重建的对策。借助农村社区重建这个平台,优化农村社区管理,以期达到优化农村社区组织结构和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社区环境意识与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保观念及态度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管理有重要的影响,环境意识较强的社区,其环境破坏行为通常较少,资源环境保护状况较好。针对资源环境管理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意识,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引领社区经济发展,尊重地方文化习俗,实现保护发展双赢,构建和谐文明社区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全国各地农村积极开展环境治理。通过对江苏省 96个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江苏省农村社区环境治理存在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才短缺等问题。从环境治理模式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治理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实践,政府和村干部仍是农村社区环境治理的主要主体,社会力量、村民和企业参与度不高。因此,应加大对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社区的政策支持,同时通过重塑农村社区共同体、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以及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农村环境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各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村落为范围、以创新为动力、以村民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村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北京密云县、朝阳区、门头沟区、通州区、怀柔区和平谷区6个区(县)下属各乡镇的107个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北京农村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找出了目前影响北京农村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原因和障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又保留农村社区特征的"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过渡型人群"共存于这一特殊的空间形态之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促进社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传统强关系破碎、人口流动性提高、居民异质性增强和缺乏信息沟通桥都会影响"过渡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为此必须重构社区的社会资本.发掘和培育"过渡型社区"的社会资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居民间的信任关系,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增进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互助合作,从而促进社区的善治,推动"过渡型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