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开展作物发育期及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81-2012年大豆生长季 气象数据和发育期资料,结合生理指标,构建大豆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发育期预报模型及以 旬为步长的产量预报模型,并应用2013-2015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大豆各发育期持续天数预 报模型均通过0.01极显著水平,准确率除鼓粒—成熟期稍低外,其余均在90%以上,模型预报精度较高;产量动态 预报模型大部分时段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法的10个代表站预报平均准确率为87.6%。文章基于气 候适宜度法建立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模型均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求,可供其他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方 法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着严重挑战.为了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每年能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综合聚类指标选择气象相似年型,再根据相似年的产量变化确定预报年的产量气象影响指数,建立全国大豆单产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1995-2004年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30日、7月31日、8月31日和9月30日大豆产量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7.0%、93.8%、94.9%、93.7%、95.1%,实现了大豆产量的连续、动态、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3.
利用辽宁省33个气象站点1993—2012年水稻产量、生育期内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及旬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使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离水稻趋势产量,分析气象产量与水稻生育期内逐旬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确定5月上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平均气温、6月下旬降水量、7月下旬降水量、8月上旬日照时数、9月中旬平均气温和9月下旬日照时数为关键气象因子,建立水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1993—2012年进行模拟预报及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在93%以上;对2013年的产量进行预报,准确率为93.97%~99.67%,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测结果基本可以反映水稻产量的变化情况,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吉林省大豆单产动态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及时、准确地进行大豆产量预报,给相关部门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利用吉林省1980-2016年大豆产量、生育期、逐日气象数据,基于大豆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最适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需水量、需光性等),构建大豆生长季逐旬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7-8月逐旬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吉林省大豆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各时段建立的产量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有效性检验,能够客观反映大豆生长期内气象要素状况;各预报模型的历史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均大于85.0%,均方根误差小于20.0%;历史回代拟合的气象产量与实际气象产量在年际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相关性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1981-2014共34年中各旬单产趋势预报准确的年份均在24年以上。各时段预报模型对2015-2016年的外推预报准确率分别在92.0%和81.4%以上,趋势预报不稳定,可能与模型没有考虑灾害影响有关。总体上,构建的产量预报模型可为吉林省大豆产量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07年巴西大豆平均单产资料、西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北半球500 hPa平均高度场环流资料以及巴西大豆种植区域代表气象站的逐日气温资料,建立了基于海温、环流资料和基于地面气象要素的巴西大豆产量预报模型.利用3种模型分别对1996~2005年巴西大豆平均单产进行预报检验;综合3种模型的模拟效果,利用加权方法建立了巴西大豆产量预报集合模型.1996~2005年预报检验和2006~2007年预报试验的准确率基本都在90%以上,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基于Logistic方程的大豆产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ogistic方程建立大豆干物质累积曲线用来描述大豆干物质累积过程,由于气候条件处于非理想状态,因此对其干物质累积过程进行气象条件订正,并分析干物质累积量与气候产量的关系.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大豆农业气象产量预测模式.通过计算分析温度和水分订正系数发现:在不同热量带、不同年份、不同发育时段,温度和水分订正系数不同,说明温度和水分条件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利用大豆主产区2004-2006年的气象和产量资料进行预报,预报精确度在95.9%左右,且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关性较好,R2在0.903~0.948之间,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预测的产量比较准确,模型可用.  相似文献   

7.
早稻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作物气候适宜指数、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分别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3种方法分别对1996―2005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动态模拟预报,在分析预报误差的基础上,确定每种方法的预报权重,建立动态集成预报方法。拟合检验结果表明, 集成预报方法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产量预报准确率都较任意单一预报方法稳定,且有一定程度提高。利用上述方法分别对2006―2008年湖南早稻产量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除2006年的丰歉趋势预报因早稻收获阶段遭遇台风出现错误外,集成预报法的丰歉趋势预报正确率、产量预报准确率都较高,且好于任意单一预报方法,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与棉铃虫虫害发生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并据此做出棉铃虫发生情况的合理预报,分析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2000―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棉铃虫虫情资料。得出:衡水棉铃虫卵的始见日最早为5月24日,最晚为8月22日;2代、3代、4代卵盛期分别为6月13日-7月1日、7月18日-8月4日和8月17日-9月14日;棉铃虫虫害主要发生在6-8月;棉铃虫的发生主要和气温、地温和相对湿度有关。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铃虫发生的预报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回测检验,相应预报模型对2代、3代、4代百株累计卵量的预报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1.1%、20.7%、29.9%,对各代卵的等级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4.4%、83.3%、77.8%。  相似文献   

9.
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60—1981年(1969年除外)21年间的吉林省农科院大豆产量资料和怀德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1967—1977年11年间梨树县梨树公社八里三队的大豆产量资料和相应的梨树县八年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相对确定影响怀德县高肥力条件下和梨树县中等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和关键时期。建立大豆产量—气象模式,为预报大豆产量,为制定大豆高产的农业措施和气候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豆产量预测预控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芳 《大豆科学》1991,10(3):187-193
本试验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密度、氮、磷,钾肥四因素的综合效应产量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亩产225公斤以上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还利用特定产区大豆的历史资料,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产区的大豆气象趋势产量模型,并将气象因素引入栽培模型,建立了具体产地的大豆产量预测预控模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佳木斯地区1981-1994年间大豆灰斑病发生程度和相应年份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5个非特殊灾变年份大豆灰斑病流行趋势预测初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灰色预测与马尔柯夫转移概率矩阵预测具有互补性质.两者的结合,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高的预测精度。本文应用该组合模型,对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亩产量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今后几年大豆的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丹  孟军  吴秋峰 《大豆科学》2019,38(3):399-406
为促进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发展大豆种植业,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温度、降水、日照,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利用黑龙江省32个气象站点1998-2018年逐日气候数据及大豆全育期内的观测资料,计算大豆种植气候适宜度。基于计算结果及K-means算法将全省大豆种植区域进行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其中北部高寒地区的温度适宜度偏低(低于0.30),大豆种植宜选取耐寒性强、发育期短的大豆品种;中、南部地区各项气候适宜度均高于省内均值,气候条件基本满足大豆生长发育所需,适宜发展大豆种植业。最终基于区划结果及区域气候特征,对各区域大豆种植品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遥 《大豆科学》2018,(1):126-130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2左右。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种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产业逐渐萎缩的困境。大豆产业安全与否,事关中国农业物种、农业耕地及国民食品三大安全问题。《黑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扩大水稻、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这是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版。搞好黑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非转基因大豆民族产业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后,黑龙江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缩减玉米种植,扩大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使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12.5万hm~2,比2015年增加72.4万hm~2,增长30.2%,但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为此,建议应采取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我省大豆产量、质量和种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豆农种豆积极性;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调整贸易政策,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空间等措施,以此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安全、振兴。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农田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张兴义 《大豆科学》2011,30(1):56-61
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干旱区农田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耕作技术,为研究其在冷凉区域的适用性,于2004~2009年,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黑土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免耕秸秆覆盖、少耕和传统旋耕3种耕作措施长期定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轮作制度下,实施免耕秸秆覆盖和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方式,连续3 a免耕大豆产量均表现...  相似文献   

16.
搜集黑龙江省各育种单位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分析比较其脂肪、蛋白质含量现状及育成推广品种化学品质发展变化的概况及趋势,提出了黑龙江省大豆化学品质发展方向以及该省发展优质大豆的措施建议。认为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大豆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应当同时注重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两个方面,但是应当对于高脂肪含量予以更多的关注。由于黑龙江省的生态条件利于大豆脂肪的形成与积累,是我国大豆的高脂肪区,而且国家已经决定将黑龙江省作为高油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固此对于高脂肪优质品种这一育种方向,应当予以更大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期货合约及其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基准含量标准,分析黑龙江省最近20年育成推广大豆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含量状况,提出该省大豆优质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桂范  于佰双 《大豆科学》1998,17(3):248-255
1994-1996年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大豆联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采取缓解的各项农艺措施均可(1)减少量、迎茬大豆的产量损失,使重茬产量损失较正茬 10%以内,迎茬产量接近正茬产量;(2)对重、迎茬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志到促进作用;(3)可减轻重迎茬大豆根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际市场对大豆原料价格的操纵压抑了中国豆农的积极性,引发种植面积缩小以及对加工业产业运行、经贸市场营销运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结合所掌握的国内外相关资料与对黑龙江大豆生产实际的考察,提出应效法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和具体办法的微观实施,确保黑龙江及全国的大豆传统优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