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作为目前在最多国家和地区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大豆,除榨取大豆油外,剩余的豆粕等副产品被用作动物饲料。通过对山西省太谷周边11个动物养殖户的饲料进行转基因标识情况专项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PCR技术对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含有的Ca 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Cp4-EPSPS及大豆内标Lectin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份饲料全部含有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GTS 40-3-2成分,且其含量各不相同,其中蛋鸡饲料GTS 40-3-2转化体的含量最低,但所有饲料均无转基因标识。试验为我国转基因饲料饲用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持,同时也对来源于转基因作物的原材料产品的合理应用以及通过转基因饲料喂养动物所产生的农畜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创刷”法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芽3 d的大豆成熟种子胚尖生长点为作用点,利用"微创刷"法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转入绥农22中,对转化植株T1代进行草甘膦筛选,对筛选后的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草甘膦对野生型绥农22与抗草甘膦转基因绥农22大豆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绥农22 T0代成株率为97.38%,对T1代具有草甘膦抗性的植株进行PCR检测,初步证明EPSPS基因成功转入大豆中,T1代转化效率为6.20%;对野生型绥农22与"微创刷"法获得的转基因绥农22大豆在不同浓度草甘膦进行相关生理指标测定,抗草甘膦转基因绥农22大豆在不同浓度草甘膦作用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指数、光合速率高于野生型绥农22大豆,莽草酸含量低于野生型绥农22大豆,进一步证明了大豆抗性植株对草甘膦的抗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杂草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试验设置杂草处理模拟野外环境,研究转基因大豆NZL06-698(GT698)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外源EPSP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下转基因大豆GT698的株高(R8期)、百粒重显著高于亲本大豆蒙豆12(MD12),但单株产量、单株籽粒数、结实率显著低于亲本大豆,说明外源基因的存在并未增强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力,且转基因大豆在野外的生存竞争能力与亲本大豆相比较弱。试验注意到,杂草环境对转EPSPS基因大豆的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杂草处理下转基因大豆的单株产量、单株籽粒数、百粒重、结实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叶片及籽粒中外源EPSPS蛋白在杂草处理及对照中均正常表达,且两种处理下的EPSPS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杂草环境中转基因大豆的EPSPS蛋白正常表达,正常提供抗草甘膦性状,但是外源基因的存在并没有增加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且转基因大豆的生长受到杂草环境的显著抑制,由此得出结论:与亲本大豆相比,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野外环境中生态适应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美国大豆品种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田间表型鉴定和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从美国引进的4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实验过程中,首先通过喷洒草甘膦对待测材料进行表型鉴定,然后通过PCR分子检测分析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有无,初步判定引进材料是否为转基因大豆,最后对目的基因CP4-EPSPS进行检测,进一步确定所测材料是否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大豆本身的凝集素基因作为PCR检测的内置检测标准,有效排除了由于DNA质量、实验操作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46个引进品种中,5个是抗草甘膦转基因品种,41个是非转基因品种,它们可作为我国大豆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李娜  曹越平 《大豆科学》2018,(3):408-414
为了评价自主研制的转G10-EPSPS基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SHZD32-01对不同浓度草甘膦的耐受性和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以SHZD32-01大豆为试验材料,以受体中豆32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V3期喷施田间剂量为1,2,4倍浓度的草甘膦(1.23,2.46,4.92 kg·hm~(-2))和清水,统计大豆株高和受害率等指标,以及草甘膦喷施后各小区再次长出杂草的密度与高度。结果表明:1~4倍田间浓度的草甘膦处理下,转基因大豆SHZD32-01的株高和覆盖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对转基因大豆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而受体材料全部死亡。清水处理下,SHZD32-01与中豆32之间的株高无显著差异,但株高低于喷施草甘膦的处理。喷施草甘膦7 d后,SHZD32-01与受体中豆32的种植小区内杂草全部死亡;28 d后田间浓度草甘膦处理下再次长出杂草的密度和高度与人工除草小区无显著差异。田间种植转基因大豆SHZD32-01在V3期喷施1倍草甘膦即可达到很好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6.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LAMP检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环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检测.针对抗草甘膦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外源基因EPSPS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成功建立起定性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的LAMP检测方法.优化LAMP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h.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快速、灵敏、有效地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中整合的EPSPS基因,检测限为0.01%,低于国际现行最低检测量0.5%的要求.检测EPSPS基因操作简单,成本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LAMP检测结果可信,稳定性好,可对目前批准的抗草甘膦RoundupReady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进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7.
自从1996年第1个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品种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食品和环境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转基因大豆的优势、食品及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学试验方法,对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6-698及其非转基因亲本蒙豆12后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考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呼交06-698与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蒙豆12在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两方面的变化趋势相似,不同时期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同一时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土壤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仅在播种前和苗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其它时期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已成为一个公共争论的焦点。中国每年都进口大量抗除草剂(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用于榨油,这些转基因大豆是否会脱离监管流入市场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为了对上海市市场流通的大豆和豆腐进行转基因初步筛查,我们在上海市各区采集不同品牌的大豆样品29份和豆腐样品12份,以三对外源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35SP启动子、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和抗除草剂基因CP4-EPSPS及一对大豆内源基因(大豆凝集素,Lectin)引物对所有样品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扩增出内源基因(Lectin)片段,且都未检出外源基因(CaMV 35S-P启动子、NOS终止子、CP4-EPSPS基因)片段。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场上销售的上述大豆和豆腐产品均不含有上述三种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成分,表明上海市场的大豆及豆制品目前受到良好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不同加工工艺对大豆转基因成分及调控元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大豆为试验材料,运用定性PCR的方法研究了粉碎、湿热和膨化3种加工工艺对转基因大豆内源基因Lectin、外源基因Cp4 epsps以及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经过100℃湿热处理15 min后,内源基因降解到407 bp以下;经过100℃湿热处理15 min后,外源基因降解到408 bp以下;在10...  相似文献   

11.
孟英 《北方水稻》2004,(2):16-18
在30℃、20℃、15℃条件下,进行穞生稻、上育427、松97-98、牡丹江19、东农416的发芽试验,结果在15℃穞生稻的芽率仍高达91%,表现出很强的发芽能力;另外模仿秋翻整地,将穞生稻、上育427和松97-98分别放入地下10、20、30cm越冬,第二年春季正常播种、插秧,结果安全越冬后的穞生稻芽率和长势明显好于上育427和松97-98,两个试验均证明穞生稻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为黑龙江省培育高抗寒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经磁化处理后,可使大豆出苗势增强,出苗期提前,降低株高,早熟1-2d。还有提高结荚率、提高产量的效果。其中磁化时间20min,增产可达15.2%。  相似文献   

15.
WU Xue-ting(School of Aircraft Engineering,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00)  相似文献   

16.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阿里亚娜、阿高斯、汉姆斯、范妮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高产稳产性试验,选出阿里亚娜为大面积推广品种,阿高斯为搭配品种,汉姆斯和范妮为继续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8.
水稻应用配方肥料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娟 《北方水稻》2011,41(2):44+59
选用水稻品种辽河5号进行了配方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增产73.4 kg/667 m2,增加效益136.8元/667 m2,最佳施肥量为N-16.9 kg/667 m2、P2O5-4.0 kg/667 m2、K2O-6.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青稞丰产栽培配方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氮磷钾三因素五水平回归均匀布点设计田间试验得到参数,建立以青稞产量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模型,Y=4491.360-375.75X1X2-342.375X2X3-238.307X22,并根据模型计算得出,每公顷达到丰产的农艺栽培措施及增加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选取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的6个水稻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不同,愈伤诱导率空育131最高为94.89%,垦稻18最低为46.56%,分化率垦鉴稻6最高为81.01%,空育163最低为10%;激素NAA和KT对2.4D有协同诱导作用。同一品种对不同培养基诱导效果不同,垦稻18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NB,另外5个品种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