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桐是我国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突出的特点是生长快,栽种易。为探讨兰考泡桐在滇中地区的引种推广价值,陆良县林业局继1975年播种育苗失败之后,又于1977年引进种根30根,进行埋根育苗试验。试验结果为:第一年苗高3米,第2年作切干处理,优良植株当年高生长达7米,地径11厘米;一  相似文献   

2.
油松是西北和我省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树种。近几年来,桥山林业局建庄、店头林场和宜川县英旺林场进行山地育苗获得成功。建庄林场培育的2年生苗平均高26.2厘米,根径0.55厘米,每亩产苗量17万株。英旺林场培育的1年生苗一般高8~14厘米,根径0.17~0.22厘米,亩产18~22万株;2年生苗一般高17~19厘米,根径0.35厘米,亩产14~18万株。山地育苗具有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不与农田争地,省工、省时、省运输,苗木生长健  相似文献   

3.
1975年,由北京植物园提供火炬树种子、种根,开始在我区延安市河庄坪苗圃进行引种繁育试验。当年出苗良好,生长健壮,实生苗最高为1.92米,地径达3厘米。平均苗高1.29米,平均地径1.87厘米。1976年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引种育苗试验,育苗面积扩大到1亩。实生苗最高为1.63米,地径2.17厘米,平均高1.22米,平均地径1.33厘米。亩  相似文献   

4.
<正> 兰考泡桐是泡桐属中一个优良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生长快。因此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很快。我们于1979年从河南引进桐根121万株,进行了大面积育苗试验,育苗1,000余亩。为了探讨引种兰考泡桐的育苗方法,确定其推广价值,固定了四个试验观察点,观察苗期的性状表现。引种结果,出圃苗80万株,高4米、地径5厘米以上的壮苗占57%,最高达6.13米,最大地径12.3厘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引种目的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速生特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比本地南方泡桐生长快。因此,企图通过引种手段,改变它对生态条件的遗传反应,  相似文献   

5.
水杉是世界稀有珍贵树种.原产我国湖北、四川两省.解放后,开始在国内各地引种,栽培地区不断扩大.在国外亦引种至许多国家和地区.水杉生长迅速,适应性较强,树干通直圆满,材质良好,是平原水网地区优良的速生树种.水杉一般用扦插及播种方法育苗.而实生苗比扦插苗具有寿命长、生长速、干形好等优点.惟种籽发芽率极低(仅为5—10%),种籽又小,一般大田种籽育苗成苗少,产量低,且水杉种源极少,种籽十分珍贵.所以如何提高水杉种籽的产苗量、成苗率,就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场从1982年开始摸索水杉芽苗移栽育苗方法,当年获得了初步成功,0.05公斤种籽产苗2133株,平均苗高40厘米以上,平均地径0.87厘米,最高达82厘米,地径1.6厘米.1983年我场在不同工区苗圃,将0.4公斤水杉种籽,全部采用芽苗移栽育苗,亩产劳20,185株,平均每公斤产苗50,262株,平均首高达66厘米以上,平均地径1.2厘米;最高苗高126厘米,地径2厘米.1984年育苗0.25公斤,获得水杉芽苗19,500株,移栽成活率达96%,生长良好.现将三年来水杉芽苗移栽育苗中的一些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檫树为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林树种之一。现冷水江市内各乡镇山头都有分布,与杉松混栽,生长很好。但是,纵观冷水江市的檫树种子育苗情况,失败的多,成功的少,1997年各市林业局调檫树种子55公斤,1998年验收时无一株合格苗,矿山乡7公斤种子只发出10多株苗,有的乡一株也没有。而潘桥乡苗田村1991、1992年在田里育的苗,验收时平均苗高达1.35米,地径粗达1.5厘米,每亩产苗量1.8-2.0万株,比标准产苗量超过50%-60%。究其原因,檫树育苗必须掌握檫树种在果实处理、种子贮藏方面的技术。檫树种外果皮的浆计很多,内果皮上附着一层腊质…  相似文献   

7.
1978年,我所在总结前几年播种育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泡桐埋根育苗试验,成活率91%。在很少管理,夏秋两季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年生长平均高3.57米,平均胸径2.35厘米,平均地径3.23厘米;最高4.40米,最大胸径4.00厘米,最大地径  相似文献   

8.
柳杉是我区的主要用树树种,群众乐于栽植,但往往因缺少苗木或苗木质量不佳而影响基地建设。为此,我站于1982年在高一、水门头大队进行了育苗试验,当年苗高平均30.3厘米(最高达61厘米),根径0.30厘米(最粗达0.57厘米),每亩产苗(高25厘米以上)12.12万株,达到了丰产壮苗要求。1983  相似文献   

9.
我局从1956年起,由东北引进樟子松,进行育苗造林试验,10多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般3年生出圃苗苗高25厘米,地径0.4厘米,亩产25万株左右。在黄土盖砂地定植,10年生平均高217厘米,地径4.82厘米,比同期栽植的油松分别高10.7%和0.4%(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池柏是原产北美洲南部的速生树种,干形通直,木材质地比较轻软,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其最大特点是耐水湿,适应性强,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水网地区发展池柏,是很有前途的。池柏自从引种我国以来,生长良好,深受群众喜爱。我场1965年播种的实生苗,虽经两次移栽,7年生树高可达6米,胸径9厘米,地径17厘米。为了推广池柏造林,解决种源不足的困难,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哲学思想,实行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从1971年起,进行池柏扦插育苗试验,第一年我们进行了春季硬枝扦插试验。由于我们对于池柏缺乏认识,因而未能成功。经过实践,提高了认识,1972年硬枝扦插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1973年继续试验,反复实践,春季硬枝扦插26673株,成活16465株,成活率达61%;夏季嫩枝扦插40500株,成活23614株,成活率达58%。今年可产苗四万株。使我们对池柏扦插育苗,开始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我局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变化复杂,高低差异悬殊。两河林场秦岭东梁最高海拔2964.6米,而东峪河口最低海拔仅800米,相对高差2164.6米。为了适应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山区造林树种的需要,扩大森林资源,我们从1973年以来在两河林场、18公里苗圃、菜子坪林场等3单位进行了云杉育苗造林试验,共计育苗12.8亩,每亩产苗20万株,3年生苗高9厘米.最高的12厘米。1976年3月,相继上山造林,1978年6月29日至7月7日采用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育苗,是育苗生产实现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措施。我局经过二年的生产实践,1980年五亩落叶松大棚育苗,平均亩产苗木20万株。平均高34厘米,平均地径0.35厘米,根长平均18厘米,全部合乎上山要求。苗木千株成本0.80元,比露天培育的苗木降低成本一倍多,现将大棚育苗过程及  相似文献   

13.
1983年以来,省林科所有关课题组,对泡桐芽苗移栽育苗进行了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用这一技术培育的泡桐实生苗,当年(白花桐)平均苗高4.24米,平均地径5.45厘米,接近或超过1年生泡桐埋根苗的高、径生长量。与一般大田播种育苗相比,用种量从每亩500克减少到0.67克,种子利用率提高了800多倍。为了把这一技术比较全面的作一介绍,我们选登了三篇虽属大同,也有小异,且各有侧重的文章,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柏又名速生柏,柏科常绿乔木,原产墨西哥、美国西南部、危地马拉等地。生长快,材质好,树冠优美,抗性强,是一个良好的速生用材和庭园树种。我场1985年经地区林科所引进墨西哥柏种子12斤,共播2.5亩。经过100多天干旱的考验,于12月22日调查,亩产苗木4.8万株,总产苗木12.1万株,每斤种子产苗上万株,苗高平均77厘米,地径平均1厘米,最高株95.5厘米,最粗株地径1.5厘米。墨西哥柏种子发芽后,一个月之内,根系脆弱并浮生在土壤表层,早期田间管  相似文献   

15.
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孑遗植物,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树形美,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目前四旁绿化树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于1961年从江苏引种,64年定植行道树100株,现平均树高17米,平均胸径38.7厘米,89年冬采种,90年春采用无遮荫播种育苗,加强管理,当年平均苗高7厘米,平均地径0.75厘米,平均亩产6.6万株,获得优质高产,其主要育苗方法是: 一、整地与筑床入冬后将圃地深翻到25厘米以上,翌年三月二犁三耙,每亩喷粉剂多菌灵1公斤,撒入硫酸亚铁10公斤,进行土壤消毒。施腐熟饼肥200公斤,土杂肥50担。床宽110厘米,高20厘米,苗床土壤疏松细碎,中间略高于两侧。  相似文献   

16.
城固县国有大盘林场近两年来对本场林区优良乡土树种光皮桦进行了育苗、造林实验.据调查,光皮桦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干旱瘠薄、造林成活率高.林场于2001,2002年共育苗5万亩,亩产苗量20000多株,一年生苗平均高26厘米,平均地径0.4厘米.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是我国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临汾县国营侯村苗圃,从1969年就进行繁育,但是由于种条不足,出苗率又低,不能满足大规模造林加速绿化祖国的需要。经过试验,我们认为冬季扦插育苗是繁育毛白杨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1973年冬季采用沟底铺马粪直接扦插育苗0.5亩,1974年秋季调查,成活率达64.8%,平均苗高3.8米,地径3厘米,苗木生长旺盛。一、技术要求:1、种条的选择:挑选一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利用其基部和中部进行扦插,一般要求插条长20厘米左右,上部必须有1—2个发育饱满的腋芽。2、扦插方法:于11月下旬,用犁在已全面整地的圃地中,按行距50厘米进行  相似文献   

18.
日照县苗圃的革命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从1969年以来,进行毛白杨扦插育苗,特别是春采春插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活率一般可达70—80%。今年春,该圃扦插毛白杨8亩,共产苗38,400株,每亩平均产苗4,800株(株行距20×30厘米),苗高一般达2.5米左右,根径2厘米左右,生长较好的高3米以上  相似文献   

19.
华山松是黄山市目前高山地带引种造林表现最好的树种之一.1997年秋,祁门县在歙县石门林场采得华山松树种40公斤,培育出1年生苗4.24万株,平均苗高14.1厘米,地径0.32厘米,于次年在海拔900米以上高山营造混交林,目前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 1988年,我们进行了臭椿地膜覆盖埋根育苗试验,获得较好效果。苗高和地径分别比不盖膜提高21.6%和25.3%。一、试验方法试验设盖膜和不盖膜两种处理。株行距50×50厘米,随机区组排列,5次重复,每小区40株。每隔半个月定株测定苗高、地径。停止生长后测定单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