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保暖防冻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冬季气温在0℃以下,若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降低。奶牛的抗寒能力虽较强,但也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围产期母牛、新生犊牛、高产牛的圈舍要适当加温。  相似文献   

2.
一、产前30天1.精料配方我国奶牛饲养所用的粗料,一般平均粗蛋白含量在5%~8%,体重为600~650千克和500~550千克奶牛干乳后的精料配方分别为玉米52%、豆饼34%、麸皮13%和玉米44%、豆饼48%、麸皮7%,食盐和碳酸氢钠均为1%。2.日粮组成体重600~650千克和500~550千克奶牛,干乳后  相似文献   

3.
青年奶牛一般指断奶后至第一次产犊前的小母牛。青年牛的饲养管理要点有:  相似文献   

4.
王强 《农家参谋》2011,(2):16-16
1.温度方面 进入冬春季后,气温不断下降,有时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0℃~20℃。  相似文献   

5.
正大雁肉味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肉食,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铁、磷等矿物质元素,食后有祛风寒,壮筋骨,益阳气,活血之功效,是理想的保健食品。人工驯养的大雁,颈背部羽色较深,近灰色,胸部羽色较浅,为银灰色,腹部为乳白色,体型肥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科技》2006,(5):26-26
一、围产期管理   1.限量补钙对分娩前15天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奶牛日粮中的钙质含量减至平时饲喂量的1/3~1/2.这种饲养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温度方面进入冬春季后,气温不断下降,有时夜晚气温降到0℃以下,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20℃。2.湿度方面奶牛全部进入圈舍后,要注意保持牛舍内的通风良好,牛  相似文献   

8.
开产前后是指开产的前几周到约有80%的鸡开产这段时间。育成鸡从18周龄左右进入产蛋鸡舍,体重迅速增加,生殖系统也迅速发育。这时部分鸡开始产蛋,发育好的鸡群20周龄时产蛋率可达5%,22周龄达50%,24周龄达80%,所以这个时期的鸡对各种养分和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均十分严格。为了适应鸡体的生理性变化,配合鸡群向产蛋期转换,为以后的高产稳产做好准备,应采取以下饲养管理措施。1.产蛋鸡舍的整理与消毒当小母鸡即将达到性成熟而由育成鸡舍转入产蛋鸡舍时,事先必须对产蛋鸡舍及设备按如下程序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喷洒消毒(用百毒杀、1210或过氧乙…  相似文献   

9.
10.
为发展高产、低耗和高效的养牛业,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可改变夏秋散牧、冬舂找荒的饲养方式,积极推广“杂牛——饲草——补料”的节饲高效饲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奶牛高产高效是每个奶牛经营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提高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2006年北京三元绿荷托管创辉牛场后,经过3年的科学饲养管理,成母牛平均年产奶量从6000.0kg,提高到9700.0kg。牛场利润从亏损20万元到盈利121万元。生产实践表明:合理的选种配种,科学的饲养管理,正确的挤奶方法,是奶牛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白玉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42-5044
以牦牛多年养殖实际生产经验,对高原型放牧妊娠母牦牛的妊娠准备、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的不同生理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日常放牧饲管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 经过3年的科研攻关,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奶牛饲用复合酶近日在江苏问世。 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奶牛专用复合酶.最突出的特点是突破了奶牛体内合成的产奶酶合成量不够的禁区。奶牛使用该复合酶可以补充内  相似文献   

16.
17.
王根林 《农家致富》2004,(11):37-37
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耐寒不耐热,其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15℃。高温不但可以导致奶牛产奶量显著降低,牛奶乳脂率和其他非脂固形物(如乳蛋白、乳糖)含量减少,还可能使奶牛热应激增加,对各种传染病的敏感性提  相似文献   

18.
一、防暑降温兔舍应建在通风、干燥处,所用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在兔舍前搭建凉棚,或在向阳处种植大叶树遮荫,防止阳光直射兔舍.在免合周围地面尽量种植草坪,不使地面裸露.  相似文献   

19.
20.
给奶牛补饲脂肪是提高牛奶乳脂率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尤其对高产奶牛或体质较差的泌乳牛来说十分必要,但补饲脂肪的方法要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