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疆棉花双膜覆盖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棉花双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依据.[方法]进行棉花双膜与单膜覆盖增温效应的对比分析.[结果](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明显提高播种至出苗期间的0~20 cm耕层土壤地温,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从播种至出苗期间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日平均地温高0.9℃,最低温差0.6℃,最高温差达到1.3℃;双膜覆盖较单膜覆盖累计增加土壤积温15.2℃.(2)双膜与单膜覆盖5 cm日平均地温温差1.4℃,最高温差达到2.4℃,比单膜累计增加地温24.3℃,5 cm土层正好是棉花种子所处的耕层,因此该土层地温的提高为播种后加速种子吸水、萌动提供了很好的温度环境,有效促进了棉花出苗.(3)双膜覆盖栽培还有效提高了一日4个时段(02:00、08:00、14:00、20:00)的土壤温度.[结论](1)双膜覆盖比单膜覆盖有更好的增温效应.(2)双膜覆盖提高了不同土层土壤温度,且这种增温效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且土层间温差逐渐减小,这种增温效果明显高于单膜覆盖的增温效果.(3)随着时间的不同,土壤不同土层地温变化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反映出土壤的热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2.
黄麻土工布覆盖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面覆盖黄麻土工布减缓了炎热及冷凉季节的土壤温度的日较差,气温变化差异越大,盖布所表现的缓和变温和效应便越强。观察5cm土壤,在4月至8月早晨8:00,盖布使月均温降低0.16-1.29℃;9-3月则高于光权地0.16-0.84℃;在中午14:00,盖布小区的土温均低于光板地,降温幅度为0.35-4.07℃。盖布在缩小不同季节最高与最低温度变幅的同时,也减少土壤中高于30℃与低于5℃的天数和累积量。不同土壤深度的月均土温曲线,光板地多为S型,盖布处理有弧型。使用2a后黄麻土工布降解明显,但降解物与土壤结合,仍具有较强的调节土温效应。盖布的表层土壤一般比对照提高土壤相对含水量1%-4%,夏季最高达4.5%。在土壤含水量5%-6%时,盖布可使5-10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高于光板地0.7%,在20cm土层则高于光板地2.8%。盖布改变了土壤孔隙结构,土壤入渗速率比光板地高12.5%。  相似文献   

3.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明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的效应问题,于2007—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农试验站,以不覆盖为对照(CK),设置3个水平秸秆覆盖量(4500、9000、13 500 kg·hm-2)在全年覆盖方式(QSM)下(分别以S1、S2和S3表示)和生育期覆盖方式(SSM)下(分别以S4、S5和S6表示)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在0~25 cm土层的降温效应,表现为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在0~15 cm土层“低温效应”在全生育期内表现出前期大、后期小的变化趋势。0~5 cm土层不同处理的地温日变化在早上6:00最低,与CK差异最小;中午14:00最高,与CK差异最大;晚上20:00介于前两者之间。QSM方式下,S1、S2和S3处理与CK相比,3个年度休闲期的0~200 cm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7.6、10.8、12.3 mm;生育期内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高出3.9%、8.5%和11.8%。SSM下各覆盖量处理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运移规律与QSM 方式相似,但均弱于后者。从水温效应综合来看,QSM覆盖方式整体优于SSM方式,尤以S2处理综合表现较优。故在渭北旱塬或其他同类生态区进行玉米整秸秆覆盖时,推荐选择QSM方式,且以9000 kg·hm-2覆盖量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膜下秸秆覆盖的日光温室黄瓜根际土壤水热特征及增产机制,在统一覆盖地膜基础上,设置4个秸秆覆盖量水平0.42、0.83、1.25、1.67 kg/m2(记为T1、T2、T3和T4),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CK)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膜下秸秆覆盖可提高黄瓜全生育期0~30 cm土壤蓄水量,生长前期蓄水效应无显著性,生长末期,处理T3较CK显著高出7.48%(P<0.05),土壤保墒效果最佳;5、10、20和25 cm土层日均温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变化趋于平缓,5~25 cm土层温度日高峰期集中在14:00-17:00;就黄瓜生长月及全生育期而言,除15 cm土层外,膜下秸秆覆盖对各土层均有增温效应,5 cm土层比其他土层依次高出3.27%、5.57%、9.59%和12.24%;生育后期,膜下秸秆覆盖促进株高、叶片数和茎粗生长,且通过促进坐果数、黄瓜纵横径生长,达到增产效果,处理T3、T4和T2分别较CK显著提高42.95%、28.96%和24.02%(P<0.05)。综合考虑,土壤保墒增温效果和黄瓜生长及产量指标,处理T3(秸秆...  相似文献   

5.
3.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覆盖栽培在马铃薯发芽出苗期间(4月25日至5月25日)0--20cm土层内温度提高3.3~4.0℃,土壤水分增加6.2%~24%,速效氮增加40%~46%,速效磷增加1.3%,提早出苗10--15d。  相似文献   

6.
苹果园表层与深层土壤水分的转换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4-10月期间利用Trime土壤水分速测系统。测定苹果园内0-180cm范围内的土壤水分。建立了土壤水分随深度变化曲线及利用表层水分进行深层水分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0—50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为强变异,50cm以下土壤水分变化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弱星中等强度变异。0—10cm和0-30cm土层与深层水分的拟合效果较差,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大于10%的占55.56%和50.00%。利用0-50cm土层水分进行深层水分预测时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小于10%的占88.89%.最大相对误差为12.98%,且以经验关系的预测效果最为理想。故本地区进行深层水分预测的最佳表层土壤深度为0-50cm土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8.
四川丘陵地区利用透明膜、黑膜覆盖进行甘薯栽培,在甘薯的整个生育时期,分别对010、1020、20 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结果显示,透明膜和黑膜覆盖的平均含水量均比对照低10%以上,雨后的土壤含水量也比对照低10%左右。对分布整个生育的50 d的土壤温度的检测结果表明,透明膜覆盖的处理比对照的平均土温高1℃,黑膜覆盖处理比对照高1.8℃;在08:00—14:00,透明膜和黑膜覆盖处理010 cm土层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对照高20%以上,1020 cm土层以黑膜覆盖的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透明膜覆盖。而对照1030 cm土层的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春季雨水较多的年份可以通过增加地表径流的方式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特别是黑膜覆盖,在08:00—14:00能有效提高03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有利于甘薯根系的早期发育,促进甘薯植株的生长,有利于产量提高和提前收获。  相似文献   

9.
覆膜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及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玉米为试材。在半干旱地区设置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覆膜栽培,在作物生长前期具有显著的保水效果。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裸地增加13.77%、6.67%和8%;在玉米拔节以后,覆膜土壤表现为深层含水量低于裸地,lm土层覆膜土壤储水量平均比裸地减少36.5mm,减少了水分“库存”。分析认为,覆膜栽培条件下的耕层土壤水分主要补充源是自然降水、上升毛管水和汽态水,而在地下水位较深的旱地上汽态水似更为重要,地膜的保水作用,主要在于汽态水在土壤表层凝结、集聚,而使表层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盆栽种植的方式,人为控制土壤含水量观测对春小麦出苗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春小麦出苗的土壤最低含水量为12%,12%土壤含水量比13%-14%含水量出苗期晚10—12d,13%-14%.土壤含水量眷小麦出苗快,苗整齐健壮,土壤含水量10%-11%,春小麦种子吸水困难,不能正常出苗。  相似文献   

11.
围绕关中地区高速公路主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达到有效控制绿化植物病虫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安徽茶园土壤的母土类型主要有黄红壤、黄壤、棕红壤和黄棕壤。1、黄红壤、黄壤型茶园粗骨特征明显,土壤PH4.1—5.0,盐基饱和度小于40%,交换性铝4.00—9.00厘摩尔(+)/千克土,呈酸化趋势。应等高种植和施用生理酸性肥料。2、棕红壤型茶园质地粘重,物理性状差,雨季土壤滞水严重,土壤PH4.7—5.9,盐基饱和度多小于40%,交换性铝3.6—6.0厘摩尔(+)/千克土。应开好田间三沟,消除雨季积水,施用生理酸性、中性肥料和深耕。3、黄棕壤型茶园粗骨特征强,质地轻,固水保土作用弱,土壤PH5.5—6.5,盐基饱和度30%—50%,交换性钙2.30—40.00厘摩尔(+)/千克土,交换性铝0.28—3.42厘摩尔(+)/千克土。应实行等高梯地种植和施用生理酸性肥料。三类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及速效磷钾缺乏,有效硼、钼不足,可通过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用化肥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根本保障,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从目标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等专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的层次、类型的定位、专业建设等都有特于进一步探索,粮油储检高职专业是为我省粮食企业的需要而创办的,它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师资结构、生产实践等等需要科学系统的完善,突出自己的特色,完善专业配置,人好储检专业,为我国高职教育树立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植物资源丰富,蕴藏的珍稀濒危植物125种,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112种,通过对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观赏特性的评价,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陡坡地杏树高产优质与肥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保水工程和增施肥料等措施研究了陡坡地杏树高产优质与肥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陡坡地杏树整修大鱼坑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增施肥料根系土壤含水量降低;整修大鱼鳞坑并增施肥料使杏树对肥水的吸收作用提高,叶片蒸腾强度和叶绿素合成等代谢作用加强,叶片养分和果实养分含量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上升。  相似文献   

17.
对2000--2010年“Google与图书馆”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量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少数期刊,研究高潮主要集中在2005--2010年,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等6个方面。体现了研究的集中性。另一方面,载文期刊的分布,研究作者的分布及文章被引情况均、显现出研究的分散性。研究热点涉及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出现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Google图书馆计划对图书馆的冲击以及对策,Google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问题。指出相关研究中尚存在深度不够,实证研究欠缺等问题。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Google与图书馆研究的理论体系,为大规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吴祚友  徐其敏  马建勋 《农技服务》2011,28(11):1602-1603,1615
从烟叶原料、配方、打叶复烤工艺以及打叶复烤过程中烟叶混合均匀度4个方面,结合打叶复烤工艺控制实际,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实现打叶复烤后片烟均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院校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饲料的微生物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在加工、贮运过程中极易受微生物的污染,饲料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霉变产生霉菌毒素,不仅其营养价值会降低,适口性会破坏,而且霉菌毒素会直接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从而影响饲料安全性。因此饲料的微生物污染和防治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