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瓜是裕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0%以上.近年来,通过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打瓜增产增收显著.2010年裕民县打瓜种植面积9353.33 h㎡,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面积3420 h㎡,占打瓜总播面积的36.56%.打瓜平均产量 79.51 kg/667㎡,滴灌打瓜平均产量114.2 kg/667㎡,其中吉也克乡牧业开发村示范户杨宏耀,采用打瓜膜下加压滴灌栽培技术,产量达到153 kg/667㎡,剔除成本645.4元/667㎡,纯收入达到885.5元/667㎡.  相似文献   

2.
日本乳黄瓜的整个生产周期为105天左右,实际大田生产为75天,能为多茬生产争取时间.一茬乳黄瓜平均每667㎡生产2094kg,种植农户每667㎡收入3000元左右,净收入1600~1700元,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很高.现将日本乳黄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郯城县早播稀植、产量超过650kg/667㎡的高产麦田,种植密度已降至基本苗3万株/667㎡。该密度条件下,不同行株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5.0cm×株距15.0cm的X_4处理是未来小麦生产中最可取的配置。它越冬前个体生长健壮,平均单株茎蘖数达到14.90个,成穗率高达80.58%,折合667㎡产量达到747.16kg,居4个试验处理的第一位,与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的行距25.0cm×株距9.0cm—X_2(CK)处理比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粳稻品种在黔中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以杂交籼稻品种冈优527为对照,选用具有高产潜力的12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等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品种较适宜在本地区种植,表现为生育进程与对照品种同步,全生育期158d,株高97~108cm,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介于701.5~721.8kg/667m2,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左右,有效穗数为13.3万~15.6万穗/667m2,穗粒数为198.6~236.7粒,结实率为78.8%~83.6%,千粒重约27g,最终产量为628.3~723.0kg/667m2。常规粳稻品种产量为414.0~606.9kg/667m2,平均产量515.6kg/667m2,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抽穗后干物质积累受阻,穗型较小,库容充实度较差。  相似文献   

5.
粳稻镇稻10号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稻10号产量潜力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秧产量700~75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1万~23万/667m2,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 g。其栽培技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万~5万/667m2,高峰苗28万~30万/667m2。总施氮量20~22 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在达等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肥施用时期的后移,水稻㎡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逐渐降低,返青后第5天施分蘖肥较对照比减产17.1 kg/667㎡、减产率为2.6%;返青后第10天施分蘖肥,较对照比减34.7kg/667㎡、减产率为5.4%,因此建议水稻返青后应立即追施返青分蘖肥。  相似文献   

7.
为发展立体农业,探索新的立体种植模式,实现高产高效.近年来,山亭区农业局进行了马铃薯||红萝卜/西瓜||花椰菜||豆角/玉米→菠菜一年七种七收立体高效栽培模式的试验与推广.经试验,平均每667㎡产马铃薯1016kg、红萝卜1448kg、玉米392kg、西瓜2714kg、花椰菜1735kg、豆角102kg、菠菜507kg,平均667㎡产值1.6万~1.8万元.  相似文献   

8.
冬油菜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县海拔1 417.70 m塬区条件下,试验观察了冬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对冬油菜产量、单株生产力影响明显,产量相对表现好的为3万株/667㎡、2万株/667㎡、4万株/667㎡,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一项目实施效果 第一,提高产量、增产增收.据3年试验结果统计,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高、中、低产组加权平均产量为536.7kg/667㎡,比常规施肥增产58.1kg/667㎡;玉米平均产量340.1kg/667㎡,比常规施肥增产41.4kg/667㎡;马铃薯平均产量1081.3kg/667㎡,比常规施肥增产122.6kg/667㎡;中药材(太子参)平均产量124.3kg/667㎡,比常规施肥增产15.1kg/667㎡;油菜平均产量103.4kg/667㎡,比常规施肥增产10.3kg/667㎡.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78-82
在试验条件下,在2 500~8 500株·(667 m2)-1种植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郑单958在5 263株·(667 m2)-1种植密度下达到最高产量521.8 kg·(667 m2)-1,登海618在6 108株·(667 m2)-1达到最高产量777.73 kg·(667 m2)-1。除了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外,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等穗部性状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正大12号玉米在宁夏灌区的适宜密度及产量潜力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在大田栽培管理条件下采用6种种植密度对正大12号玉米品种的最大产量潜力及适宜种植密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正大12号种植密度在4000~5500株/667m2之间均能达到1100—1130kg/667m2的产量水平,其中在45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1134.06kg/667m2。统计分析表明: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与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因子对产量提高的贡献大小分别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13.
石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68-69,76
根据试验可知贵池区早稻直播667m2产500kg合理群体结构主要参数:常规品种,667m2播量为4~5.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5~50)万,成穗率在55%以上,667m2有效穗在3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在70~80粒,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杂交组合:667m2播量在2~2.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0~45)万左右,成穗率在50%以上,667m2有效穗在23万左右,每穗总粒数在110~120,结实率在80%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  相似文献   

14.
郑麦9023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性于一体,近几年在苏中地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般单产450kg/667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500kg/667m^2以上。该品种属穗粒重兼顾型品种,以穗粒数为主。因此,在机条播高产栽培中,为实现稳产、高产、高效目标,应掌握好适宜播期和密度,即播期在10月29日、基本苗为12万/667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粳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7号是江苏苏南近年来主推的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定性好。本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7号产量80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 g。武运粳7号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和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构建800kg/667m2超高产的库容量,可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16.
玉米品种金凯3号在渭河流域的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天水市渭河流域川道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金凯3号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行数、千粒重下降,但有效穗数增加.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75000株/h㎡,水肥条件充足时最高产量可达12916.7 kg/h㎡.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缺水地区采用的一种播种方式,通过地膜覆盖能达到节水、抗旱、增温保墒效果;使小麦促根增加分蘖、加快群体发育、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短缩小麦生育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用冬小麦地膜穴播机播种,667米~2基本苗32万株,总茎数70万~80万茎,667米~2成穗数40万~50万穗,单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40克,667米~2产量在50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吉首市主栽水稻Y两优7号、深两优5814和Y两优5867于苗情观察点连续3 a的调查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市主栽水稻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及特点。结果表明:吉首市主栽水稻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上旬、移栽期为5月中下旬,基本苗7.0万苗/667m~2左右;分蘖始期为5月10日左右,分蘖终止期为6月15~22日,孕穗期阶段为30 d左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开始抽穗,9月上旬成熟收获。有效穗可达14.5万穗667 m~2,每穗实粒数170.9粒,水稻单产达575.2 kg/667m~2。最后针对该研究条件提出了水稻高产的生产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苗4~5叶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栽插密度为1.3万~1.5万蔸/667m2,确保基本苗9.0万蔸/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研究番茄巨红冠fl和巨红粉冠fl品种在〉80kg/667㎡、60kg/667㎡、40kg/667㎡、20kg/667㎡、0 kg/667㎡五个磷肥施用处理水平下果实产量、幼苗干重与磷肥施用量的关系。结果表面:60 kg/667㎡中等磷肥处理的幼苗干重与果实产量最高,但受去年秋季干旱气候的影响,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对于本身具有抗旱、耐热、耐瘠薄能力的番茄要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仍需施用适量的磷化肥;在干旱特殊年份,过多施用磷化肥并不能起到增产的作用,而对于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的品种,中等水平基肥形式施用磷化肥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栋 《河南农业》2020,(7):60-60
一、基本情况2019年,泌阳县夏粮种植面积7.73万m^2,小麦种植面积7.67万hm^2,优质小麦种植面积3.33万hm^2,占麦播面积的43.5%。小麦平均亩穗数37.8万穗、穗粒数32.8粒、千粒质量41.4 g,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36.3 kg,总产量50.18万t,与2018年相比,亩穗数减少0.4万穗,穗粒数增加0.9粒,千粒质量增加1.7 g,每667 m^2产量增加,总体情况“一减二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