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落叶松八齿小蠹是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于部害虫之一。为有效地进行综合防治,本文对落叶松八齿小蠹在林分中的垂直分布和水平蔓延危害范围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为该虫的种群调查、防治指标的确定及综合防治措泡的测定提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紫金山松材害虫种类及其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紫金山林区松材害虫主要是天牛类、小蠹类及象虫类。其小蠹种类多 ,虫口密度较大 ,个别种类会危害林木的健康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控制其种群数量是防治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危害核桃的小蠹种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辽宁省核桃栽培区危害核桃的黄须球小蠹,小咪小蠹,核桃咪小蠹,小粒材小蠹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云南木蠹象和华山松木蠹象大面积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瑆 《云南林业》2004,25(5):19-20
云南木蠹象和华山松木蠹象(以下简称两虫)都是危害云南省松林资源的主要蛀干性害虫,它们对云南省松林资源所造成的危害仅次干纵坑切梢小蠹虫。由于受气候变暖,中幼林抚育跟不上和大面积防治技术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两虫危害呈现出上升趋势。在我省,两虫主要分布在丽江、曲靖、玉溪、昆明、临沧、保山、昭通等地市,发生面积分别达到了1.1万hm^2和2.3万hm^2。如何尽快地控制两虫的扩散蔓延,已经成为我省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条脊材小蠹和小粒材小蠹在云南省普洱市桉树上的分布与危害;调查出了2种桉材小蠹的寄主和分布新记录;初步查清了2种材小蠹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山松大小蠹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死华山松均为华山松大小蠹危害所致,区内凉风垭——草坪一线华山松大小蠹危害最严重,其次是凉风垭——三官庙一线,危害也较严重,应采取建立系统化监测体系,结合检疫、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控制华山松大小蠹危害和蔓延。  相似文献   

7.
橡胶小蠹虫防治技术初报(国营东风农场病虫防治组)橡胶小蠹虫体形微小。它主要危害胶树树干,受蠹虫蛀孔危害的胶树短期内死亡,它严重威胁橡胶的生存;由于近几年的气候异常变化,开割胶园内相继发生小蠹虫蛀孔危害,并且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之趋势,1992年东风农场...  相似文献   

8.
纵坑切梢小蠹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纵坑切梢小蠹系统研究论文中的综合防治部分。文章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划分云南松林分蠹害程度及蠹害木的分级标准,针对林分的危害情况,采取相应的蠹害治理综合措施。蠹害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蠹害木清理技术;2.化学农药防治技术;3.生物防治技术;4.小蠹聚集信息素引诱技术等内容。对小蠹提出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清理蠹害木为主,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应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林间种群密度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榆小蠹是阿勒泰平原地区榆树及其嫁接品种上普遍发生的一种蛀干害虫,危害大、损失严重,给阿勒泰平原地区的绿化带来了极大损失。近年来,笔者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了榆小蠹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状况,并进行了许多防治实践,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结合榆小蠹防治实践,阐述了榆小蠹在阿勒泰地区危害状况、发生原因、发生规律以及主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枣豹蠹蛾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豹蠹蛾属鳞翅目,豹蠹科。近几年来在沧州市枣区形成一定危害,特别是在一些管理粗放、夏剪不到位的枣园造成的危害更大,目前有进一步扩大蔓延趋势。枣豹蠹对枣树的危害是以幼虫钻入枣树新生枣头木质部,然后向上蛀食,排出黄褐色粪便。枣头受害后,自蛀口以上干枯死亡,枯死的枣吊及叶挂在枣头上不掉,遇风时容易折断,因此,又称其为“截干虫”。枣豹蠹1a发生1代,根据其危害特性我们采取了以人工防治为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纵坑切梢小蠹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纵坑切梢小蠹系统研究论文中的综合防治部分。文章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划分云南松林分蠹害程度及蠹害木的分级标准,针对林分的危害情况,采取相应的蠹害治理综合措施。蠹害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蠹害木清理技术;2.化学农药防治技术:3.生物防治技术;4.小蠹聚集信息素引诱技术等内容。对小蠹提出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清理蠹害木为主,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应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林间种群密度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松皮小蠹(Bark beetles)是世界性大害虫,是对森林危害十分严重的重大害虫类群之一。由于小蠹虫具有个体小、生活隐蔽、繁殖迅速、扩散蔓延快等特点,对其监测和有效防治一直是我国森林保护和害虫防治中的难题。研究寻求经济有效、生产适用、环境友好的防治小蠹虫新技术十分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造成兰坪县松纵坑切梢小蠹大面积爆发的原因,介绍松纵坑切梢小蠹在兰坪县的发生规律,阐述采取的治理方法及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检查结果表明,2年的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由此认为在预防工作中关键要做到:早发现,灾前控灾;抓好防疫工作,防止扩散和蔓延;严防森林火灾;搞好封山育林,提高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革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421-423
华山松木蠹象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蛀干害虫,在云南省天保工程实施范围内,其危害面积已达4.7万~5.3万hm2,而且还在迅速蔓延中.文章介绍了对受害林分的监测方法、防治指标、防治措施以及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临安发现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的一种新害虫,经鉴定为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Ratzeburg,1873)。山核桃上首次发现小粒绒盾小蠹危害,属新寄主记录。本文介绍了小粒绒盾小蠹的分类学地位、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寄主、地理分布及危害特点,并提出了加强管理、增强树势、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建议,为山核桃小粒绒盾小蠹防治提供意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纵坑切梢小蠹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是我国近年来严重危害松属植物的害虫这一,尤其在云南省造成大面积云南松枯死,危害相当严重。根据其寄主林木的经济价值、危害的严重程度及进一步传播蔓延的可能性等,对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纵坑切梢小蠹在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中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科学防控短翅足距小蠹危害,揭示其在安顺地区广玉兰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短翅足距小蠹形态特征、习性、生活史、危害特点。[结果]表明,短翅足距小蠹雌成虫长2.55±0.12 mm;宽1.04±0.07 mm(n=21)。雄成虫长1.97±0.09 mm;宽0.89±0.08 mm(n=18)。卵长0.77±0.05 mm;宽0.38±0.02 mm(n=19)。在安顺地区1 a发生1~2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世代历期约25 d,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活动,持续到8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活动高峰期。主要危害2~3 a生枝条。雌成虫在枝条髓心修筑坑道,坑道长9~57 mm,宽1.5~3 mm。坑道内小蠹数量1~25头不等,雌雄性比约为10:1。生殖方式以两性生殖为主,可能存在孤雌生殖。[结论]短翅足距小蠹通过寄生活动,携带真菌侵入寄主枝条,真菌繁殖生长,为短翅足距小蠹提供食物来源。在小蠹和真菌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枝条枯死,严重影响园林景观。建议每年冬春季节开展防治,以控制其危害和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8.
在各地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积极开展综合治理的情况下,结合各地的经验以及国内外的防治新技术,总结归纳四川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特征、危害类区,以及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为防治提供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小蠹在青海省天然针叶林区内,尤其是隆务河流域危害较重。要及时控制小蠹在青海省以云杉为主的天然针叶林内发生危害蔓延的趋势,搞清小蠹虫优势危害种、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形态识别特征等尤为重要。小蠹虫体型较小,种、属特征很难区分。作者利用11种小蠹虫的形态特征、产卵方式、坑道特征、坑道内雌雄比、危害特点、危害树种等规律性特征区分小蠹虫种类,在实践当中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0.
松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为达到持续控制纵坑切梢小蠹(简称松小蠹)危害的目的,进行了松小蠹与云南松林分之间的关系、抚育间伐控制蠹害效果、蠹害木清理技术、聚集信息化合物引诱剂筛选及林问引诱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系列松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云南松林分与松小蠹危害之间的关系及受害林分内害虫的演变情况;证实了松小蠹生活史中姐妹代的存在,摸清了姐妹代各虫态出现的时期、种群数量,为松小蠹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筛选出4种效果较好的引诱剂配方及两种可供推广的诱捕器,研究了引诱剂林间引诱、测报方法及应用粉拟青霉菌杀虫剂防治扬飞期成虫技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松小蠹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