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麦类籽实中植酸酶的活性及体外降解植酸盐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不同麦类籽实中内源植酸酶的活性及其对外源植酸盐的降解能力,以植酸钠为底物,测定5种10个不同品种麦类籽实中植酸酶的活性;在37℃、pH 5.50的条件下,以300 U/kg的浓度加入从麦类籽实中提取的植酸酶,检测了对玉米、豆粕中植酸磷的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燕麦、大麦(垦啤2号)、小麦(东农123)、小麦(东农973821)、小黑麦(5305)、小黑麦(92021)、小黑麦(96026)、小黑麦(8809)、胜利黑麦和黑麦(2号)籽实中植酸酶的活性分别为57.50、143.25、1048.06、725.22、1978.67、2201.65、1713.46、1406.49、5310.89 U/kg和3446.53 U/kg(风干基础);在上述条件下,反应8h,玉米、豆粕中的植酸磷分别释放71.92%和38.94%。  相似文献   

2.
在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植酸含量很高,有70%磷是以植酸的形式存在的,对于单胃动物来说因为消化道缺少分解植酸的酶类,无法利用植酸中的磷。目前多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植酸酶,以提高植物饲料磷的利用率。但种种原因导致植酸酶添加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大多观念认为植酸酶活性不同程度地受到饲料中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活性测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春 《饲料工业》2005,26(23):41-41
1温度植酸酶作为一种酶制剂,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低会降低它的生物活性;温度高也会降低其生物活性,甚至完全失活。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则显得非常重要,国标要求植酸酶活性测定时的温度为(37±0.1)℃。在33℃时植酸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活性,酶活与其真实值相比约低10%;  相似文献   

4.
国标法测定植酸酶活性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国标法测定植酸酶活性过程中发现,植酸钠底物溶液pH为6.48,高于酶活性单位定义中pH5.5。为进一步探讨植酸钠底物溶液pH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调节与不调节植酸钠底物溶液pH对样品空白的吸光值以及植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植酸钠溶液pH由6.48调至5.5对酶活测定中的样品空白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植酸酶活性(P<0.01),未调节pH组植酸酶活性仅相当于调节pH组的66%,利用不同的酸调节植酸钠溶液pH,对植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DNS法,分别在温度为20~100℃,pH值2.4~7.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20~50℃时,木聚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强,40~60℃表现较高的水平,70~100℃活性逐渐稳定,并维持在20℃时的活性水平。说明动物体温为40℃左右时,木聚糖酶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在制粒温度范围内,80℃热处理与未处理组木聚糖酶的活性比较损失不大,说明其在制粒工艺过程有一定的优势;在pH值3.6以前,随着pH值的增大,木聚糖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值为3.6时,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且在3.2~4.4范围内木聚糖酶的活性维持较高浓度,说明消化道中食糜从胃的酸性环境转化成十二指肠后段碱性环境的过渡时期,木聚糖酶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有利于促进其对底物的降解,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本研究得出: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在40~60℃表现较高的水平,实验室条件下的100℃以内的加热不会导致酶活性的严重损失。维持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的适宜的pH值范围为3.2~4.4。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pH值对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DNS法,分别在温度为20.100℃,pH值2.4—7.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20—50℃时,木聚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强,40-60℃表现较高的水平,70—100℃活性逐渐稳定,并维持在20℃时的活性水平。说明动物体温为40℃左右时,木聚糖酶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在制粒温度范围内,80℃热处理与未处理组木聚糖酶的活性比较损失不大,说明其在制粒工艺过程有一定的优势;在pH值3.6以前,随着pH值的增大,木聚糖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值为3.6时,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且在3.2-4.4范围内木聚糖酶的活性维持较高浓度,说明消化道中食麇从胃的酸性环境转化成十二指肠后段碱性环境的过渡时期,木聚糖酶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有利于促进其对底物的降解,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本研究得出: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在40-60℃表现较高的水平,实验室条件下的100℃以内的加热不会导致酶活性的严重损失。维持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的适宜的pH值范围为3.2—4.4。  相似文献   

7.
本报道了在LRH-250E型培养箱中对平均尾重0.2g和1.2g的虎鲨进行温度耐受性试验,并对均重1.2g的虎鲨做了pH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尾重0.2g的虎鲨在驯化温度为20℃时,水温突变引起的致死高温为41℃,致死低温为14℃;尾重1.2g虎鲨在驯化温度为24℃时,水温突变引起的致死高温是42℃,致死低温为14.5℃。尾重1.2g虎鲨能够耐受的pH值其上限是11.51,下限是2.52。  相似文献   

8.
王中华  王留 《饲料工业》2012,33(11):21-23
试验旨在探讨青贮玉米籽实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肠道pH值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健康的1日龄AA肉鸡280羽,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了0、1.5%、2.5%、3.5%青贮玉米籽实的日粮,试验期42 d,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青贮玉米籽实组42日龄重、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都显著提高(P<0.05),3.5%青贮玉米籽实组42日龄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1.5%青贮玉米籽实组空肠中大肠杆菌显著降低,2.5%和3.5%青贮玉米籽实组空肠和盲肠中大肠杆菌显著降低(P<0.05),空肠和盲肠中乳酸杆菌显著提高(P<0.05),试验各组空肠和盲肠中pH值有下降的趋势,其中3.5%青贮玉米籽实组下降最显著(P<0.05)。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青贮玉米籽实可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内环境,综合考虑,日粮中添加2.5%青贮玉米籽实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籽实主要成分是淀粉;其发芽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质变的过程。发芽过程中一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而蛋白质也被分解为易消化的可溶性氨化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维生素E、各种酶的含量。籽实发芽有长芽与短芽之分,长芽富含维生素。短芽则富含各种酶。据测定,1千克大麦芽中含胡萝卜素(VA原)28毫克,  相似文献   

10.
复合酸化剂对肉仔鸡消化道pH值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酸化剂对肉仔鸡消化道pH值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42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只。4种试验日粮分别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2%、0.3%的复合酸化剂配制而成。试验期21和42 d,每个重复随机取2只,测定不同消化段pH值、腺胃和肌胃内容物的蛋白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试验期21 d,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酸化剂组显著降低了嗉囊、腺胃、肌胃和十二指肠的pH值(P<0.05),添加0.3%复合酸化剂组显著降低了嗉囊和腺胃的pH值(P<0.05),添加0.2%和0.3%复合酸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试验期42 d,日粮添加0.3%复合酸化剂显著降低了空肠pH值(P<0.05),添加0.2%复合酸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P<0.05),添加0.3%复合酸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十二指肠蛋白酶活性(P<0.05)。研究表明,添加复合酸化剂组对消化道前段pH值影响显著,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酸化剂能够有效降低消化道的pH值,并能提高十二指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432只艾维因肉仔鸡用于研究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320FXU/kg)或添加750U/kg植酸酶降低日粮中0.08%的非植酸磷后,对生长性能、日粮表观代谢能、粗蛋白和植酸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一添加木聚糖酶或植酸酶,还是同时添加这两种酶,都能提高1-6周龄肉仔鸡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肉仔鸡小麦日粮的表观代谢能2.14%,增加氮的存留量2.58%。750U/kg的植酸酶完全可以降低肉仔鸡小麦日粮中0.08%非植酸磷。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可提高植酸磷的表观消化率43.25%,减少植酸磷排泄量55.0%。植酸酶和木聚糖酶对全期饲料转化率和植酸磷的表观消化率表现有明显的正互作效应(P<0.05)。  相似文献   

12.
温度、光照和发芽床对假俭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内进行了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和发芽检验方法的研究,探讨了光照(以黑暗为对照)、温度(分别包括20℃恒温,15/25℃、20/30℃、20/35℃和25/35℃变温)和发芽床(分设纸上TP和砂中S)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假俭草种子净度检验样品最低限量是3g,送验样最低量以及计数其它植物种子检验样品最低量均为30g;最佳萌发条件为20/30℃或20/35℃变温(16小时低温,8小时高温),高温时段设光照,和纸上(TP)发芽;发芽的初次和未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10天和第21天为宜;种子的幼苗发育可划分为单子叶植物子叶留土类型。  相似文献   

13.
青海鹅观草和无芒鹅观草种子萌发条件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产地,收获时间,贮藏条件相同的青海鹅观草和无芒鹅观草种子进行了15、20、25、30℃四种恒温及10-25、15-25、15-30、20-30℃四种变温处理,测定其萌发适宜温度;相继以适宜萌发温度,分别结合预冷,光照和0.2%硝酸钾三种预处理及低温、变温等措施测定两种子适宜的破除休眠技术。结果表明;鹅观草种子适宜萌发为15-25℃、15-30℃变温及20℃恒温,青海鹅观草还适宜10-25℃的低变  相似文献   

14.
Na2CO3胁迫对星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星星草种子萌发吸水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吸水量随着Na2CO3浓度增高而逐渐降低。但不同阶段吸水量随着盐浓度的上升而下降的幅度不同,第1阶段降低幅度较小,第3阶段则较大。盐浓度大小于2.75%时,星星草种萌发,吸水停滞于第2阶段。星星草种子吸涨初始时,膜透性较大,随着吸涨的进行,膜逐渐得以修复,Na2CO3胁迫的下,膜系统修复受阻,NaCO3浓度与膜透性正相关极其显著。发芽率和膜透性之间极其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李生军 《青海草业》2008,17(3):6-11
以两个豌豆(Pisum sativum L.)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盐胁迫对它们种子萌发及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豌豆种子相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鲜重及幼苗干重与盐浓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的抗性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根据豌豆种子相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鲜重及幼苗干重等指标综合评定,两个豌豆品种的抗盐能力为:草原22号〉草原20号。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48头(长白×梅山)×(汉普夏×梅山)断奶仔猪(11.0±0.24kg),在断奶到肥育阶段(11~50kg为前期,50~90kg为后期),研究不同来源植酸酶对植酸磷利用的影响。设4个试验处理,每试验处理设4个重复(每重复3头猪)。在玉米─豆饼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微生物(Aspergillusniger)来源的植酸酶(MP,前期1200PU/g,后期1000PU/g),麦麸(W8,前期10%,后期20%)、及无机磷(前期0.3%,后期0.2%),组成4种不同的试验饲粮。试验结果表明,MP或WB使猪的生产性能达到了与添加无机磷类似的水平(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明显提高50及90kg时  骨和掌骨的强度(P<0.01)。试验猪50kg时,WB对骨骼强度的作用低于MP或无机P(P<0.01),但90kg时三个处理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断奶到肥育阶段,MP可以代替添加无机磷的作用,WB对生产性能的改善作用与MP和无机磷相似。WB的有益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植酸酶。  相似文献   

17.
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18周龄海赛克蛋鸡192只 ,研究了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采用2×2×2正交试验设计(L827) ,两水平非植酸磷(0.38 % ,0.16 %)、两水平植酸酶(300U/kg,0)、两水平纤维素酶(0.1 % ,0)。结果表明 :300U/kg植酸酶可显著提高日粮粗灰分、粗蛋白、钙、总磷和铜的表观利用率(P<0.05) ,显著提高了胫骨折断力(P<0.05) ;0.1 %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日耗料量(P<0.05) ,显著提高日粮粗纤维(P<0.05)和钙的表观利用率(P<0.01) ;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对提高植酸磷和铜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加性效应(P<0.05);0.16 %非植酸磷水平已能满足蛋鸡产蛋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盐分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73,自引:7,他引:73  
梁云媚  李燕 《草业科学》1998,15(6):21-25
对杂花、RS、龙牧、秘鲁4种苜蓿种子在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钙3种盐不同浓度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进行研究,观察其发芽率,计算发芽指数Gi。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对4种苜蓿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随盐处理浓度增高,发芽率一般呈下降趋势,但也有例外,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苜蓿种子的适应情况不同.同一苜蓿种子在萌发时对不同盐的适应情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盐份浓度对碱茅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相似文献   

20.
利用240只5—8周龄的罗曼×星布罗杂交肉仔鸡,在环境温度控制室内进行了两次试验,研究六种环境温度:32、27、23、17、12和7℃对其生产性能、体成分、营养物质沉积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对日增重有明显的影响,日增重效果以27℃和23℃最高,分别为37.31克和38.80克;7℃最低,仅24.61克。并且在日增重(Y)与温度(X)之间有一定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中在公鸡为:Y=4.7450+2.9348X-0.0617X~2(P<0.10);在母鸡为:Y=8.9259+2.1105X-0.0457X~2(P<0.10)。2.高温和低温对饲料利用率均有明显的影响,27℃和23℃单位增重的耗料量最少,7℃最多;并且在饲料效率(y)和温度(x)之间有极显著的倒二次抛物线关系,其中在公鸡为:y=3.8541-0.1 12 5x+0.002 4x~2(P<0.01)母鸡为:y=4.06-0.1153x+0.0024x~2(P<0.01)。因此,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可以认为温度在23-24.5℃时,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较好。3.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胴体的发热量和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减少,4.能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量在23—27℃时最多,7℃时最少。5.随温度的升高,肉仔鸡对饲粮 ME 和 CP 的利用率提高,27℃时达最高值,高于27℃,两者的利用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