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维多利亚、矢富罗莎、研选5号、早紫、凤凰51号、9307等6个欧亚种葡萄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霜霉病调查,结合实验室测定健康叶片和感病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探讨各指标与葡萄抗霜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选5号、凤凰51号感染霜霉病范围较其他4个品种窄;依据国际植物种质委员会的标准划分抗病程度,供试品种(系)中除了9307、维多利亚为感病品种外,其他4个品种均为抗病品种;供试品种的健康叶片与感病叶片间除POD活性呈负相关外,其他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健康叶片与感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而Pro含量、POD活性、PPO活性间相关性不显著;供试品种感病叶片中POD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其他指标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叶相思叶片对白粉菌感病性的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抗坏血酸氢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活性随三个树龄级而增加,老龄抗病叶比幼龄感病叶活性高。补充抗坏血酸可使感染白粉菌的叶片转绿,延缓侵染斑的扩展。处理24小时后,感病嫩叶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我们认为,叶片两种酶的活性与植株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估算了辣椒雄性不育杂种一代农艺性状与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含量间、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及花蕾或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性较强 ,游离脯氨酸和IAA含量与果实性状间相关密切。花蕾中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强 ,IAA含量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密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在花蕾和叶片中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IAA、ABA、ZRs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健康叶与病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以及各品种感病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与白粉病抗性的关系。【方法】以14个不同苹果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其病健叶叶片组织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研究白粉病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健康叶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病叶片,各品种健康叶的叶绿素含量依次为凉香王富红富士布瑞本华红新红星金冠红盖露蜜脆凯蜜欧皮诺娃翠秋王林天红2号,可溶性糖含量依次为红盖露凯蜜欧王林蜜脆华红布瑞本凉香王富皮诺娃天红2号红富士翠秋金冠新红星,蛋白质含量依次为凉香王富红富士华红布瑞本红盖露新红星蜜脆王林金冠=凯蜜欧皮诺娃翠秋天红2号。蛋白质含量与苹果白粉病抗病性呈中等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479;而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与苹果白粉病抗性基本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仅0.038和0.048。【结论】苹果受到白粉病危害会降低其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林分因子、黄柏抗性生理指标与黄柏膏药病发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踏查法进行调查,以树皮肿胀度代表含水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测定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结果】树龄大的黄柏,病情指数更高,阴坡比阳坡发病率高,树种组成单一的黄柏林更易发病。黄柏感病后,树皮含水量大大降低,树皮相对肿胀度与发病率、病情指数极显著负相关。3个样地健康黄柏防御酶活性均较高,感病黄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波动较大,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3种酶活性与病情指数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感病黄柏树皮中的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在病害发生最严重时期显著升高。【结论】树龄、地形、树种组成等因子对黄柏膏药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树皮含水量、防御酶(SOD、POD、PAL)活性、丙二醛含量等抗性生理指标受病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甘蔗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生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蔗心叶的组织培养,研究了11个甘蔗基因型的愈伤组织的10个生化性状的差异,把这些生化性状与甘蔗在大田种植条件下的田间锤度、蔗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不同基因型问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愈伤组织的干物质含量与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还原糖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田间锤度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瓜叶片气孔密度、总糖含量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负相关。黄瓜霜霉病菌的侵入需通过叶片发育成熟的气孔。气孔大小、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无关。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PO酶活性均在症状出现时期开始上升且感病品种PO酶活性上升高于中感和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正相关。接种发病后,抗病和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高于感病品种。在健叶中,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病叶中SOD酶活性降低。接种后刚显症时,抗病、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均上升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种;发病后期,酶活性下降。 丝瓜与霜霉病组合中PPO酶活性的变化和黄瓜与霜霉病组合中的变化相类似。  相似文献   

8.
以12个品种的甜高粱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和茎秆在4个主要生长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hthase,简称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简称SPS)的活性变化,对2种酶的活性以及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了解甜高粱体内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对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时期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不断提高,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同一时期,茎秆中的2种酶活力大于叶片中的酶活力,在前期,2种酶活力差异不明显,但在生长后期,相同部位的SS活性要大于SPS活性。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3,P0.01),与SPS活性也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P0.01);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与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9,P0.01),与SPS活性也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3,P0.01),说明SPS和SS是影响甜高粱糖积累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品种抗感MRDV与防御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毒(MRDV)后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后不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玉米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因病毒的侵染而降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与品种抗感病性明显相关:抗病品种发病后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62.5%,多酚氧化酶活性升达11.75倍,而感病品种发病后仅分别上升25.2%及74.4%;抗、感病品种感染病毒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下降39.3%和10.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豇豆受到根结线虫侵染后所引起的植株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试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豇豆叶部和根系部分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病根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健康根,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健康根。同时,受根结线虫侵染,病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叶片,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健康叶片。  相似文献   

11.
蚜虫为害对忍冬叶片防御酶活性及初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比色法,研究蚜虫为害后忍冬叶片中保护性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蚜虫为害时间的延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呈波浪式变化,但都明显高于对照。蚜虫为害后忍冬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说明防御酶活性及初生代谢物含量变化与忍冬的抗虫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2个持久抗瘟性和2个感病水稻品种苗期接种稻瘟菌,分析接种前后叶片内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接种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持续增加,接种96h后酶活性急剧上升,而持抗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幅较少.接种前后持抗和感病水稻品种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均不明显,前者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接种后0~6d内持抗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感病品种,而持抗品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感病品种.初步认为:接种后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作为鉴别水稻品种抗瘟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择来自于亚蔬—世界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和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20个对辣椒疫病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系,采用灌根法人工接种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根据不同辣椒品系的病情指数,将20个品系划分为免疫(I)、高抗(HR)、抗(R)、中抗(MR)和感(S)5种抗病类型。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辣椒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根际8种土壤酶活性,判断各项指标与辣椒抗疫病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防御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植株抗病性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酶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活性与植株抗病性显著正相关。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可作为辣椒抗病种质资源筛选的判断依据,与植株抗病性相关的土壤酶可以作为土壤微环境调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抗感白粉病品种苗期、成株期叶片进行了还原糖,蔗糖、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测定。结果表明,小麦苗期叶片还原糖、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与病情指数也无明显相关。在成株期,抗感品种叶片的蔗糖、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也无明显差异,与病情指数也无显著相关。但抗病品种的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740)。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对白粉病不同抗性的4个苦瓜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白粉病菌后,苦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抗病品系的可溶性糖、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抗病品系的抗坏血酸(AsA)质量分数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接种后10~20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系感病品系高感品系。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说明,白粉病菌侵染苦瓜后,抗病品系可通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sA质量分数及增强POD、PPO、APX活性来提高抗病性。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均可作为苦瓜对白粉病抗性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豆蚜胁迫对绿豆抗、感品种营养 物质和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豆蚜胁迫对抗、感绿豆品种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抗、感2个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前后营养物质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豆蚜危害后,抗、感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抗虫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71.698%;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抗、感品种分别上升400.000%、100.000%,且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抗、感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后其保护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PPO(多酚氧化酶)和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其中POD和APX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分别上升66.886%、137.417%和21.367%、23.691%,但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CAT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均与未受害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上升236.515%、124.426%;PPO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分别上升359.674%、67.445%,受蚜害后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抗、感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后,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PO活性变化与绿豆品种的抗蚜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性差异生理机制,并筛选猕猴桃溃疡病抗性相关指标。【方法】本试验以6个四川省主栽猕猴桃品种为试材,通过枝条离体接种和盆栽苗接种,鉴定其对溃疡病的抗病能力,并从枝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上剖析了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①6个猕猴桃品种枝、叶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6和0.8858),叶片海绵组织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试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442),而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宽度,枝条皮孔长度、皮孔宽度、皮孔密度、芽眼皮层厚度与溃疡病离体接种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皮孔形状亦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②盆栽苗接种病原菌后枝条、叶片中SOD、POD、CAT、PPO、PAL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升高。健康叶片、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3,-0.9680,-0.9517和-0.8088)。叶片CAT、PPO、PAL、枝条韧皮部CAT、PAL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关系。枝条韧皮部PPO活性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50)。溃疡病病菌接种前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溃疡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和-0.8452),但叶片、枝条韧皮部可溶性淀粉与溃疡病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6个猕猴桃品种溃疡病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翠玉’、‘东红’、‘伊顿1号’、‘金果’、‘金艳’、‘红阳’。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叶片与枝条韧皮部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是评价猕猴桃抗溃疡病能力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水稻根系分泌物是调控稻田土壤CH4排放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稻田土壤厌氧培养,探究水稻根系分泌物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规律。【方法】设置添加水稻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Sr)与草酸(O)、琥珀酸(S)和苹果酸(M)及其组合,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CH4排放量。【结果】(1)添加Sr和有机酸会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但各组分对不同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S、OSM、SrO、SrS和SrOSM处理的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S、M、Sr和SrOSM处理的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2)添加Sr和有机酸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O、S、M、OSM、Sr、SrO和SrM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碳含量以及SrO处理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O和OSM处理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P0.05)。(3) SrM、M、SrO、O、SrS和SrOSM处理的CH4累积排放量和排放通量显著增加(P0.05)。(4)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微生物量碳含量与CH4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添加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会改变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增加CH4排放;碳总输入量为0.3 mg/(g·d)时,同时加入可溶性糖与苹果酸处理的CH_4排放增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郁南无核黄皮Clausena lansiu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N、P、K、Ca和Mg养分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物候期的叶片养分含量与果肉品质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在花芽分化期,叶片N、K含量与果实总酸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Ca、Mg含量与维生素C(VC)含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Ca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K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开花期,叶片Mg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K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幼果期,叶片养分含量与果实各品质指标未表现出相关性.在果实膨大期,叶片K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C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果实成熟期,叶片N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叶片Ca、Mg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鄢铮 《农学学报》2013,3(2):12-16
在大田条件下,以‘荷兰7号’马铃薯为材料,研究覆盖方式对其叶片氮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块茎形成期到淀粉积累期,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呈直线下降趋势,且6种覆盖处理均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草+白”处理值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NR、GS和GDH活性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处理GS活性与GDH、NR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NR活性与GDH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