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裂角落粒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机械适收性。利用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122份甘蓝型油菜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进行抗裂角性评价,发现抗裂角指数(Shatter resistant index,SRI)大于0.60的品系占4.1%。分析抗裂角指数(SRI)与角果长、宽、果喙的相关性,发现抗裂角指数与角果长和果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结合种子的品质性状分析,共筛选了3份品质性状优良且抗裂角性强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系早熟圣光168、E-7039和E-7089。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在早熟油菜产区种植的抗裂角油菜品种,推动早熟油菜产区机械化生产进程,本实验采用随机碰撞法对98份早熟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抗裂角指数(SRI)测定,并结合相关农艺性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RI变异系数为41.38%;SRI≥0.4(具有抗裂角能力)的材料占68.4%.98份材料被聚为A、B、...  相似文献   

3.
2013—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菌加压方法,对参加陕西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区试)和联合体试验的279份品种(系、组合)进行了菌核病抗性鉴定。255份鉴定结果分析表明:参试材料抗性为抗、感病2种类型,高、中、低抗和高、中、低感6个等级;材料中抗(耐)性品种126份,占56.0%,其中高抗品种4份,中抗品种23份,低抗品种99份;按参试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鸿塬种业有限公司的参试品种中,抗(耐)性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4.2%、55.9%、73.3%、81.8%、58.3%和25.0%。本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亟需培育更多抗性强的新品种,以适应油菜产业安全需要。本结果也可为油菜抗菌核病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究种植密度对油菜光合作用和角果抗裂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挑选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3个密度(45万hm-2、60万hm-2和75万hm-2)梯度下直播种植。收获后采用随机碰撞法对角果抗裂角指数进行测定,对其植株性状及角果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利用LI-6400XT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菜盛花期叶片及结实中期角果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油菜品种的角果抗裂角指数、植株性状及角果性状均显著相关,并显著影响盛花期叶片和结实中期角果净光合速率。进一步增加油菜种植密度后,杂油158的抗裂角指数、果皮厚度显著增加,而予10和秦油7号的抗裂角指数、果皮厚度反而显著降低。说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各自适宜种植密度下,具有更好的抗裂角能力。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杂交油菜抗裂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2个油菜杂交组合的抗裂角性及其相关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杂交组合多为易裂角型,抗裂角性与角果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角果宽度,每果粒数及千粒重均呈角相关,利用遗传育种手段,打破基因连锁可能是选育既抗裂角又高产的杂交组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最新育成适宜长江流域生态区的油菜品种(组合)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长江上游区域试验的22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组合)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5~0.76,对照品种蓉油18的抗裂角指数为0.16,极易裂;对照品种中双11(常规品种)的抗裂角指数为0.61,为中抗。鉴定出平均抗裂角指数较高的新品种(组合)7个,分别是邡牌油555、万油26、绵油21、庆油8号、内油835、黔油31、德新油97。对抗裂角指数较高的7个新品种(组合)的产量、抗倒伏、抗病等性状进一步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具有适宜机械化收获性状的庆油8号、内油835、黔油31、万油26,对这4个品种(组合)的产量等性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相似文献   

9.
密度和播期对甘蓝型油菜角果抗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密度和播期对甘蓝型油菜角果抗裂能力的影响,以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30万、45万、60万hm-2 3种密度和9月25日及10月1日2个播期,分析角果抗裂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密度对角果抗裂能力存在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因不同密度下品种植株性状和角果特性发生了变化;播期对油菜角果抗裂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动贵州油菜生产的机械化进程,筛选适宜在贵州地区轻简化种植的油菜品种、材料,我们2013年引进30个外地品种,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初步筛选材料12份,在贵阳进行适应性种植,筛选出湘杂油199F1、德油杂11较早熟且产量表现较好;筛选出6031、湘杂油763F1、德油杂11、6033、6036等材料、品种株高小于180cm且产量表现较好;筛选出蜀丰6608、浙油21、禾盛油555、湘杂油199F1、德新油49、中油杂11、德油杂11、6031、6033抗倒伏且产量表现较好;此外初步田间鉴定发现中油杂11、德油杂11、6033的抗裂角性稍强且产量表现较好;田间测产结果显示禾盛油555、中油杂11、德油杂11等品种的产量比油研50显著增产。这些结果为筛选适合贵阳地区种植的,能够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和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扭转试验机、静态数字应变仪等测定油菜品种油利6号、早熟420、湘杂油1613成熟期角果切变模量及角裂极限应力。将油菜角果简化为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通过拉伸试验测定角果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得到其切变模量;通过角果的扭转结合电测应变试验,测量出角裂时的2个主应变,利用平面应变理论得到角裂时的极限切应变,分析计算得到角果角裂极限切应力。结果表明:成熟期油菜角果含水率8%~10%,成熟度95%~98%油利6号角果切变模量约为116 MPa,角裂极限应力为0.180 MPa;早熟420、湘杂油1613切变模量分别为137 MPa和142 MPa,角裂极限应力分别为0.213 MPa和0.221 MPa。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337份外引玉米种质进行抗丝黑穗病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337份玉米种质中,有14份材料表现高抗(HR),33份材料表现抗病(R),39份材料表现中抗(MR),各占供鉴材料的4.2%,9.8%和11.6%。其余251份表现感病(S)和高感(HS),共占鉴定材料数的74.5%。由此可见,供试玉米种质对丝黑穗病抗性表现存在差异,总体对丝黑穗病的抗病能力较低。分析发现,在261份美国自交系中,表现中抗及以上自交系共72份,占供试自交系的27.6%;在76个俄罗斯杂交种中,表现中抗及以上杂交种有14个,占供试杂交种的18.4%,说明美国自交系较俄罗斯杂交种的抗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我国西南玉米产区,轮枝镰孢菌穗腐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对其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育抗性品种。【方法】本研究对114份引进的国外自交系,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式,进行穗腐病抗性评价。【结果】表现为高抗的自交系仅1份,占0.9%,为CML490;抗性材料(R)23份,占20.2%;中抗材料(MR)49份,占43.0%;感病材料(S)28份,占24.6%;高感材料(HS)13份,占11.4%。【结论】供试材料中,中抗以上的种质资源占68.5%,说明国外引进的玉米自交系材料中存在丰富的抗源,可加大引进力度和筛选量,以筛选到优质的抗源。  相似文献   

14.
油菜在成熟后角果易开裂,不仅造成机械化收获中产量的损失,同时也污染了下茬作物。油菜相较于其他芸薹属植物在角果抗裂角性存在较小的变异,抗裂角的油菜资源十分稀少,且由于缺乏合适的抗裂角油菜材料以及统一的抗裂性鉴定方式,油菜抗裂角研究较少。本文对油菜抗裂角性状相关的角果构造、开裂机制、检测方法、种质资源、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以期为提高油菜抗裂角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抗大斑病、禾谷镰孢茎腐病、灰斑病和瘤黑粉病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筛选出一批高抗和多抗的资源。在35份待鉴定材料中,12份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具有抗性,占鉴定材料的34.3%,其中高抗材料1份,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10份;17份玉米自交系抗禾谷镰孢茎腐病,占鉴定材料的48.6%,其中高抗材料7份,抗病材料2份,中抗材料8份;抗灰斑病材料11份,占鉴定材料的31.4%,其中高抗材料3份,抗病材料3份,中抗材料5份;对瘤黑粉病具有抗性的自交系18份,占鉴定材料的51.4%,其中高抗材料10份,抗病材料5份,中抗材料3份。兼抗2种病害的材料共15份;Z16HEB-360、Z16HEB-362、Z16HEB-371、Z16HEB-385兼抗3种病害;Z16HEB-382、Z16HEB-391兼抗4种病害。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和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为中国油菜主产区,生产上频发的渍害已成为影响当地直播油菜成苗的主要障碍。为筛选耐渍材料,对26份优质油菜品种及104个自交系进行渍性鉴定。建立稳定的砂培、淹水、排水培养鉴定方法,根据结果将植物材料划分耐渍等级,并选取高抗、敏感材料进行生理特征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材料活苗率总体在50%以上,主要集中在60%~90%。渍水处理后,材料间反应分化较为明显,表明受试油菜材料普遍具有对渍害的一般耐受性,在耐渍性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阳光2009’耐渍性优异,而高油品种‘中双11’‘浙油50’等耐渍性并不十分突出,这对于直播油菜育种而言不是很有利的因素。Ning1038、ZS11carinata、D-yellow、Arm-Z11、FuC、Z18782、11293AF、Arm11等自交系耐渍性较强,对渍害极为敏感的材料有Jade、D615、Z532AF等。生理特征比较结果表明,渍害发生后,材料间的耐渍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与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有关。结果为后续油菜耐渍定向改良,培育耐渍高产油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油菜生产上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瓶颈.提出了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相关概念。这个全新的油菜育种目标要求这类品种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要求具有以下主要性状: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耐迟播,花期集中、成熟期相对一致、籽粒大、耐裂角,主轴结角多,较好的耐病能力等。还对相关育种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省2004-2009年小麦区试和预试品种(系)共415份进行了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415份品种中,对赤霉病表现抗的有52份,占12.53%;中抗的136份,占32.77%;中感的97份,占23.37%;感病的130份,占31.33%.不同生态类型品种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淮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好,117份品种(系)中,对赤霉病表现抗的占33.33%,中抗的占48.72%;迟播品种抗和中抗的分别占16.92%和38.46%;淮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表现较差,233份鉴定材料中,感病和中感的占75%.淮南品种在丰产性和赤霉病抗性同步改良上成效显著,育成品种多高产中抗赤霉病,而淮北近几年来抗赤霉病育种没有实质性进展,这可能是2010年江苏省淮北和沿淮麦区赤霉病偏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以218份加工番茄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雾的方法对其中30份自交系进行菌悬液室内人工接种,评价不同加工番茄自交系对番茄叶霉病的抗性表现;同时利用基因功能标记对所有参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明确这些材料中是否含有抗番茄叶霉病基因(Cf-9)。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在30份加工番茄骨干自交系中,共筛选出抗病材料6份,中抗材料16份,感病材料7份,高感材料1份,其占比例分别为20.0%、53.3%、23.3%和3.4%。特异引物PCR检测结果表明,在218份加工番茄骨干自交系中,含抗叶霉病基因(Cf-9)的材料有74份,占总数的33.9%;不含抗叶霉病基因(Cf-9)的材料有144份,占总数的66.1%。总体来看,在新疆加工番茄骨干自交系中,以中抗叶霉病材料居多,选用抗病自交系(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利用基因功能标记在育种早代筛选抗病基因型,有助于提高选择效率,加速新疆加工番茄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兼抗黄瓜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育种材料苗期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苗期复合接种法对44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多抗抗源鉴定、筛选。接种鉴定结果表明,44份材料对枯萎病均表现为高抗或抗病;14份材料抗角斑病,2份表现感病,其余均为中抗类型;只有2份材料抗黑星病,其余均为高度感病或感病。同时兼抗3种病害的材料只有1份,占2.3%;兼抗枯萎病和角斑病的材料15份,占34.1%,兼抗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材料只有2份,占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