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量和行距对紫羊茅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甘肃荒漠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稳产的最佳播量和行距配置栽培模式,为苜蓿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播量12.0、16.0、20.0、24.0 kg/hm2为主处理,行距10、15、20 cm为副处理,选育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株高、鲜干比等4项指标在2015~2018年的平均值,综合评价不同播量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播量、行距及二者互作对紫花苜蓿粗蛋白、株高和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粗蛋白含量随播量和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播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行距增加呈增加趋势.4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干草产量和株高在中等播量16.0 kg/hm2,行距20 cm时最高.不同生长年限及同一生长年限的不同茬次对干草产量和株高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中等播量16.0 kg/hm2和行距20 cm是甘肃荒漠灌区苜蓿草田种植的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是在呼和浩特市的自然条件下,对紫羊茅种子产量在不同播种量和不同行距情况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紫羊茅的最适播量7.50kg/hm2,行距为30cm,在此播种体系中种子产量平均可达662.5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行距及播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南部山区研究了不同行距及播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行距70cm、播量7.5 kg·hm-2、现蕾期打药防虫的处理种子产量最高,平均产种子425.21 kg·hm-2,较其它处理增产2.0%~13.3%,说明该处理组合是试验条件下苜蓿种子田丰产栽培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
行距和播量配比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 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表现为15 cm最高,较10,20 cm分别高3.32%和4.45%,3.68%和4.55%,2.13%和8.84%,千粒质量表现为10 cm最高,较15,20 cm分别高4.63%和8.65%;不同播量间,穗数表现为D2(262.5 kg/hm2)和D3(375 kg/hm2)显著高于D1(150 kg/hm2),分别较D1高5.98%和9.28%,穗粒数表现为D1高于D2和D3,分别高4.84%和11.45%,千粒质量表现为D1最高,较D2和D3分别高2.45%和4.82%,产量表现为D1和D2高于D3,分别较D3高3.45%和5.92%;2个因素互作下表现为:穗数以R1D3(10 cm行距、375 kg/hm2播量)为最高,穗粒数以R2D1(15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千粒质量以R1D1(10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产量以R2D1(15 cm行距、150 kg/hm2播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13P 2-6、川农32、川麦42 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栽培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一致的情况下,3个小麦品种在行距为20 cm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收集的种植试验结果资料分析,研究了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量、行距对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其数理关系表达也不同。[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在播种量105~120 kg/hm2、行距28 cm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正交对老芒麦产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正交设计,连续3年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草产量与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与施肥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播种量影响较小;处理主要通过增加枝条密度与高度而影响草产量,通过增加生殖枝比例与小穗数而影响种子产量;处理对鲜草、干草与种子的3年总产量都有显著影响,行距对鲜草与种子产量影响极显著;施肥量对鲜草、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而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明显;30 cm行距、45 kg/hm2氮肥草产量最高,50 cm行距、45 kg/hm2氮肥种子产量最高,产量是行距与氮肥量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行距和密度对大豆产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个行距、四个密度对大豆吉林13号品种产量因素对行距和密度的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行距(32.5cm)条件下分枝数、株英数、株粒重均显著高于大行距(65cm);而随密度增加,上述指标均下降。行距与密度对株高、株节数和百粒重均无显著影响。行距与密度在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及产量上存在显著互作,表明在不同行距条件下,大豆获得最佳产量所要求的密度不同。小行距之所以能增产是由于在相同密度下,行距小  相似文献   

11.
播种量与行距对机条播稻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机条播稻茬小麦适宜播种量和行距,在京山县开展不同播量和行距组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行距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播量间产量差异不明显且行距和播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建议在湖北中南部稻茬麦区,机械条播播量设置为150.0~187.5 kg/hm2,行距控制在22.2 cm左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明了种植行距和播种量对胡麻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和含油量、经济系数的影响。明确了雁杂l0号、内亚3号胡麻水浇地产量1725-2450kg/hm^2,旱作时产量1125-1500kg/hm^2的适宜的基本苗、成株数、播种量、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13.
播种量与行距对水稻保墒旱直播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品种、3种播种量、3种行距处理的水稻保墒旱直播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的水稻产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蘖力弱的品种行距15 cm、分蘖力强的品种行距20 cm时水稻产量最高;分蘖力弱的品种播种量以300 kg/hm2为宜,分蘖力强的品种播种量以22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行距配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小麦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高产田,不但要求高肥力的土壤基础、优良品种,还要配合科学地应变管理技术.其中行距配置方式是一方面.以往这方面虽有研究,但大部分是在中产水平区进行的,而有关亩产500 kg以上小麦的最佳行距配置报道较少.为此,1998~1999年度进行了该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东台市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对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持续稳定增加其单产一直是农技推广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为给高产水稻品种南粳9108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5个播量对其产量及群体形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行距控制在20~25 cm、播量在5~7 kg/亩时,有利于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比较了不同播种量和行距对“黔育1号”--菊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0.4kg/667m2,行距30cm时可实现高产。鲜草产量可达到103 407.4 kg/hm2,同时比较了不同播种期,结果表明:春播最适在3月播种,秋播在8月底至10月中旬最为合适,适宜气候条件下,应提早播种更利于获得高产,秋播好于春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扁穗雀麦在梨园培育的较优模式。[方法]通过不同播种量、不同行距的试验设计,对不同处理的扁穗雀麦产草量、分蘖数和株高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产草量方面,高播种量的处理〉中播种量的处理〉低播种量的处理,而在同一播种量水平上,行距小的产草量高;分蘖方面,数量在种植前期都比较少,差异不大,到种植中期,低播种量的处理分蘖数比中等播种量和高播种量的处理多,到后期,低播种量的处理有一定优势,但整体趋于一致;株高方面,处理在不同测定时间表现出来的差异规律性不明显,而所有处理在整个测定时间过程中都表现出"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结论]总体来看,播种量高和行距小的处理有利于扁穗雀麦产草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耐密、高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大丰30作为试验材料,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设置60.0、70.0、76.0、86.0 cm 4个行距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行距为70.0 cm处理时,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产量最高。[结论]采用70.0 cm行距种植大丰30号,经济产量最高。该行距配置合理,便于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玉米机械化和简约化操作。  相似文献   

19.
以德美亚3号为种植材料,分析在不同行距不同密度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明显,在同一行距下,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行距65cm、密度8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对甘蔗含糖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N,P,K三种肥料不同的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的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织设计全部实施的研究方法,得出了甘蔗含糖量高于14%,甘蔗产量高于75t/hm^2和产糖量高于10.5t/hm^2的最佳施肥模式和种植行距。试验结果的验证和大面积的生产性推广证实:适合于试验地所处的生态环境所在地植蔗区的最佳种植行距为0.80-0.85m,氮肥(尿素)最适用最为0.6t/hm^2;磷肥(过磷酸钙)施用过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