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测定新疆南部温宿县果园土壤微量元素Cu、Fe、Zn、Mn和B的有效态含量,明确该区域微量元素分布状况,研究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H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土壤有效性评价。【方法】2015年通过对温宿县5.33×104hm2(80万亩)林果进行取样调查,根据林果分布、树龄及土壤特征在1 300个样点中选取代表性140个样点,测定微量元素Cu、Fe、Zn、Mn和B的有效含量,并对该区的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温宿县果园土壤微量元素中,有效Cu、Fe、Zn、Mn和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12.0、2.2、4.9和0.9 mg/kg。有效Cu、Fe和Zn的含量丰富,有效B含量适中,有效Mn含量为极为缺乏。其中,土壤微量元素Cu、Fe、Mn和B属于中等变异,微量元素Zn属于强性变异。温宿县果园土壤有效Cu、Fe和Mn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0.01),有效Cu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30.01)。根据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评价指标,温宿县果园土壤中Cu、Fe和B含量极其丰富,Zn元素总体含量缺乏,Mn元素含量较为缺乏。有效态微量元素单因子有效性指数表明,温宿县果园土壤Cu、Zn和B的有效态含量高于临界值,土壤Fe和Mn的有效态含量均明显低于临界值,平均值排序依次为CuZnBFeMn。有效态微量元素综合性指数前五位的样区为:水稻农场(7.36)恰格拉克乡(5.89)阿热勒镇(5.78)吉格代牧场(5.65)吐木秀克镇(5.13),综合性指数平均值为4.04。【结论】新疆南部温宿县果园土壤微量元素Cu、Fe和B的含量丰富,Zn、Mn元素含量较为缺乏,因地制宜的使用含Zn、Mn的肥料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为供试作物,研究了土壤中微量元素Fe、Mn、Cu、Zn各形态含量与作物子实含量之间的关系.长期定位试验表明,小麦子实中Fe、Mn、Cu、Zn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和交换态Fe、Mn、Cu、Zn之间达显著相关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交换态与有效态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阳洪水沟坝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Cu、Mn、Fe、Zn的垂直变异性与水平变异性分布特征,在中阳洪水沟11号坝地采集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效Cu、Mn、Fe、Zn含量。结果表明:坝地土壤微量元素总体上比较丰富,特别是有效态Mn的含量较高,有效Zn含量较低;从剖面层次来看,土壤有效态Cu、Z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变异性,属于中等变异性,Mn、Fe属于弱变异性;同一坝地不同部位之间,有效铜变属于高度变异性,有效态Mn、Fe、Zn属于中等变异性。该研究为洪水沟坝地微肥的施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Mn、Cu、Zn和Fe等微量元素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全量及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分析茶叶对这4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并研究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TOM)和微量元素有效态对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枝特区茶园土壤中Fe、Zn、Cu全量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存在富集现象,部分区域Mn元素流失严重;土壤中有效Fe含量丰富,Zn、Mn含量适中,但土壤中普遍缺乏有效Cu。茶叶对Cu、Zn、Mn和Fe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其高低顺序为Mn>Zn>Cu>Fe。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TOM)增加,可促进茶叶对Zn的吸收积累,但土壤pH值和有机质(TOM)降低使土壤酸化,致使土壤Mn淋溶流失而缺乏。此外,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含量分布不均衡,应根据各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配比施肥。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典型盐渍化土壤分布地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且给盐渍土微量元素养分诊断与施肥的准确性采样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默川平原中部盐渍土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Cu、Zn、B和M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Fe、Mn、Cu、Zn、B和Mo含量分别为5.18 mg/kg、3.54 mg/kg、0.91 mg/kg、0.33 mg/kg、2.54 mg/kg和0.11 mg/kg,有效态Zn和Mo较缺乏,6种微量元素均属中等变异强度。研究区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Cu、Zn和Mo具有中等或偏弱的空间相关性,B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6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变程大小顺序为Zn> Mn > Cu=Fe>B>Mo。6种微量元素表现出条带状和斑块状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海拔地区党参产地土壤和党参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富集特征,对土壤和党参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土壤与党参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党参对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土壤中Mn、Cu、Zn、Mo全量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ZnMnCuMo,土壤中Mn、Cu、Zn、Mo有效态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nZnCuMo,党参中Mn、Cu、Zn、Mo全量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nZnCuMo。在研究区域贵州省威宁县,以小海镇土壤Mn、Cu、Zn全量最高,黑石镇土壤Mo全量最高;小海镇土壤Mn、Cu有效态含量最高,黑石镇土壤Zn有效态含量最高,海拉镇、迤那镇土壤Mo有效态含量均为最高。党参块根中Mn、Mo含量与土壤中Mn、M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党参块根中Zn含量与土壤中Zn含量呈正相关,党参块根中Cu含量与土壤中Cu含量没有相关性。党参对4种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对Mn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7.
关中平原区土壤5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及分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规律及分布特征,选择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新集村为试验区,在219 hm2耕地上用网格法采集364个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对其5种微量元素B、Fe、Mn、Zn和Cu有效含量的空间变异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并结合Kriging插值结果对其不同级别含量的分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B、Fe、Mn、Zn和Cu的理论半方差模型分别符合线性、指数、球状、指数和线性模型,有效B和Mn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有效Cu、Fe和Z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5种微量元素最大相关距离依次为:B、Cu>Zn>Mn>Fe,最大相关距离为648~1 855.1 m;5种微量元素表现出条带状和斑块状空间分布;有效Fe、Mn、Zn和Cu的含量分布与土壤水分有关,有效B的分布与土壤酸碱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Mu、Cu、Zn和Fe微量元素在六枝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全量及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分析茶叶对这四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并研究茶叶土壤PH、TOM和微量元素有效态对其在茶叶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枝茶园土壤中Zn、Cu全量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存在富集现象,部分区域锰元素流失严重;土壤中有效态Fe含量丰富,Zn、Mn含量适中,但土壤中普遍缺乏有效铜。茶叶对Cu、Zn、Mn和Fe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其高低顺序为Mn>Zn>Cu>Fe。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TOM增加,可促进茶叶对Zn的吸收积累,但土壤PH和TOM降低使土壤酸化,致土壤锰淋溶流失而缺乏。且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含量分布不均衡,应根据各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配比施肥。  相似文献   

9.
利用O3-FACE平台研究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目标值比周围大气高50%)对2009-2010年间麦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0~5 cm,5~10 cm和10~15 cm)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和成熟期地上部分微量元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层大气O3浓度增加提高了麦季耕层(0~15 cm)土壤中有效性Fe、Mn含量,降低了有效性Cu、Zn含量,对Zn的减幅达27.3%(P<0.05);大气O3浓度升高对土壤5~10 cm土层DTPA提取态Fe、Mn、Cu、Zn的影响最大;高O3浓度显著降低了5~10 cm和10~15 cm土壤DTPA-Zn含量(P<0.05).O3浓度升高降低了小麦成熟期生物量和微量元素累积量.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和成熟期微量元素累积量对O3浓度升高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应从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0.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鸟王茶产地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特征,更好地提高鸟王茶品质,对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植茶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 Fe、Mn、Cu、Zn、Mo 全量为 Fe(30576.00 mg/kg)>Mn(99.95 mg/kg)>Zn(60.18 mg/kg)>Cu(13.44 mg/kg)>Mo (1.17 mg/kg),土壤 Fe、Mn、Cu、Zn、Mo、B 有效态含量表现为 Fe(131.52 mg/kg)>Mn(15.49 mg/kg)>Zn(3.78 mg/kg)>Cu(1.07 mg/kg)>B(0.29 mg/kg)>Mo(0.03 mg/kg);野生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Fe(340.52 mg/kg)>Mn(340.09 mg/kg)>Zn(48.15 mg/kg),人工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Mn(160.28)>Fe(143.76)>Zn(20.47)。全 Zn 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水平而高于世界的土壤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中国及世界土壤的平均水平;有效 Fe、Zn 分布在高等水平,有效 Cu 分布在中高水平,有效Mn 分布在低等和高等水平,而有效 Mo、有效 B 的分布在低等水平;茶叶中的 Mn、Cu 与土壤中的 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Fe 与土壤中的 Fe 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Zn 与土壤中的 Zn 呈正相关,而茶叶中的 Mo 与土壤中的 Mo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21种迁地保护植物微量元素与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态相似性”的迁地保护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樟科和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其所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Fe、Mn、Cu、Zn、B、Mo6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顺序为Fe〉Mn〉Cu〉Zn〉B〉Mo.其平均值大小与全国平均值相差不大;植物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Mn(或Mn〉Fe)〉B〉Zn(或Zn〉B)〉Cu〉Mo;与正常古量范围相比,所有植物Mn含量偏高,部分植物Fe含量较大.Cu、Zn、B含量较为正常,Mo含量偏低,生物吸收系数大小顺序为Zn〉Fe〉Mn〉B〉Cu.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沂源县耕层土壤营养元素调查结果表明:沂源县耕层土壤中有效态N、P、K、Ca、Mg、S、Cu、Zn、Fe、Mn、Si含量丰富,有效态B与有效态Mo含量缺乏。统计分析表明:K、Ca、S、B、Mo、Si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N、P、Fe、Mn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pH值并不是影响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完全控制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N、P、K、Ca、Zn、B、Si元素有效态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促进元素活化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大豆白浆土中 Cu、Zn、Fe、Mn含量的影响不同。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不仅提高土壤中 Mn、Zn和 Fe的含量 ,而且也使 Cu、Zn、Fe有效性增高 ;长期不施肥土壤全 Cu、Zn、Mn、Fe及有效态 Zn、Mn含量呈下降趋势 ,而单施化肥土壤中全 Cu和 Zn含量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为海北州祁连县八宝镇土壤微肥科学施用、作物合理布局和配方肥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姜黄素比色法,测定了祁连县297份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得出该县土壤微量元素Cu的平均值是0.571mg/kg、Fe养分含量较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平均值在10.122mg/kg,Mn平均值为0.995mg/kg,Zn为平均值0.723mg/kg,B含量平均值为1.305mg/kg其中Cu、Fe、B含量丰富,Zn含量适中,Mn含量缺乏。八宝镇不同村耕层土壤有效微量元素丰缺程度差异明显。不同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陈龙威  王艳萍  何建兰  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63-12865,12869
[目的]为贵德县土壤微肥科学施用、作物合理布局和配方肥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姜黄素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贵德县376个耕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贵德县有效微量元素平均含量B为0.339mg/kg,Cu为0.688mg/kg,Fe为3.798mg/kg,Mn为13.145mg/kg,Zn为2.554mg/kg,其中Fe、B含量缺乏,Cu、Mn含量适中,zn含量丰富。[结论]不同乡镇耕层土壤有效微量元素丰缺程度差异明显。不同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建德市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状况及变化趋势,选择麦(油)-稻、草莓-水稻和莲子等3种利用方式的代表性耕地,分析了土壤中有效态Cu、Zn、Fe、Mn、B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通过连续5a的肥料试验探讨了施肥对耕地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建德市典型耕地土壤有效态Cu、Zn、Fe、Mn均较为丰富,高于各元素缺乏的临界值,但土壤有效B明显不足,有73.68%的土壤样点低于缺B的临界值。肥料试验表明,化肥与有机肥(包括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配合施用的测土配方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水平,因此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是提高土壤微量元素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阜平县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河北省阜平县土地利用现状,为优化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而提高土地生产力.[方法]以阜平县土壤有效态Fe、Mn、Cu、Zn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GS+软件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这4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土壤有效态Fe、Mn、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17.06、...  相似文献   

18.
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威海市文登区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分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效B、Fe、Mn、Cu和Zn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总体偏低。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分配不均衡,有效Fe、Mn、Zn、Cu均属中等变异程度(10%~100%),而有效B属低等变异程度(10%)。结构分析表明,文登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具有各向异性,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均小于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在该研究区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空间局部差值结果表明,中部低山丘陵区有效Fe含量较高,中南部边界地带含量最低,且有区域性特征,有效Mn的分布特征与有效Fe有一定的相似性,有效Cu在北部山区、中北部圣经山以及中南部低山丘陵一带较为集中,有效Zn和有效B地域差异不明显,分布较为细碎化。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本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结构,对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土壤资源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咸阳市三原、泾阳、兴平、秦都等地蔬菜主产区不同利用年限的蔬菜日光温室24个样点的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变化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B、Cu、Zn、Mn、Fe的含量范围依次为0.11~0.56、1.50~6.94、2.90~11.79、13.49~30.93、8.53~44.00 mg/kg,变异系数为27%~47%。随温室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效Zn、B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效Fe、Mn、Cu含量与棚龄呈负相关;土壤有效Cu、Zn、Mn、Fe的含量较高,Cu、Zn超量风险较高,有效B含量较低。蔬菜温室土壤母质、pH、Eh、施肥习惯、管理水平等的差异,是导致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变异较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