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锌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重金属锌胁迫对无芒雀麦种子的影响,在实验室中模拟土壤锌积状况,对无芒雀麦种子在浓度为0(对照) 、50、100、150、200、250、300 mg/L 的ZnSO_4胁迫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ZnSO_4浓度小于150 mg/L时,锌胁迫对于无芒雀麦生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ZnSO_4浓度大于150 mg/L时,对无芒雀麦生长起到抑制作用.ZnSO_4浓度为150 mg/L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关键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无芒雀麦种子和幼苗的耐盐碱能力,在无芒雀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用浓度为0、20、40、60、80、100、120mmol.L-1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混合液进行胁迫,研究了胁迫对3个无芒雀麦品种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混合胁迫处理促进无芒雀麦mancher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它2个品种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混合盐碱胁迫浓度小于60mmol.L-1时3个无芒雀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差异不明显(P>0.05);当浓度高于60mmol.L-1后各个指标都急剧下降,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混合盐碱浓度大于20mmol.L-1时抑制无芒雀麦幼苗的生长,对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NaCl浓度对两种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分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决定种子在何时何地萌发。本试验对两种无芒雀麦(Bromus stam i-neus和Bromus inerm is)的种子萌发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和盐浓度下两种无芒雀麦发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引进种(Bromus stam ineus)在不同盐浓度和温度下的发芽指标都高于本地种(Bromus inerm is)在相应处理下的,0.3%盐浓度刺激了引进种的萌发;而对于本地种来说,各个盐浓度都抑制了它的萌发。方差分析显示温度、盐浓度对两个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都是极显著(P<0.01);温度与盐浓度的互作对两个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是极显著的(P<0.01),但是对它们的发芽势却是不显著的(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不同落粒时间无芒雀麦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种子脱落是植物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及种群繁衍而表现出的生存策略,而脱落时间的早晚对种子的发育情况产生重要影响。【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原生境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居群为材料,研究4个不同自然脱落时间种子的长、宽、厚、附属物(外稃长、内稃长、芒长)、种子重量,以及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和平均发芽速度,分析自然落粒时间差异对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无芒雀麦的落粒率在4次收集时间分别为2.87%、2.55%、2.87%及3.49%;随着脱落时间的推移,种子形态特征整体表现出种子长、宽、厚及种子重量增加,外稃长、内稃长先减后增,芒长呈减小的趋势,芒长较长的种子最容易脱落;随着脱落时间的推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增加,平均发芽速度减小;落粒率与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1.000。【结论】自然状况下,野生无芒雀麦属于弱落粒性种质;脱落时间的推迟不但使种子大小变大,而且增加了种子的重量,进而提高了种子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施肥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以返青期和抽穗期施肥的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906.6 kg.hm-2)。因此,在返青期或抽穗期施肥是提高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添加剂对无芒雀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无芒雀麦为原料,分别添加蔗糖(20kg·t^-1)、甲酸(2kg·t^-1和4kg·t^-1)、青宝二号(0.0025kg·t^-1)、青宝二号+蔗糖(0.0025kg·t^-1+20kg·t^-1)调制青贮。45d后开启青贮料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甲酸可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并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蔗糖可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但不能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添加青宝二号、青宝二号+蔗糖处理不仅能调制发酵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而且有氧稳定性也较好;在所有处理组中青宝二号+蔗糖混和处理组的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无芒雀麦草地增旋N0、N60、N90和N120四个处理,重复3次经3年的观测,其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氮60-120kg的范围内,无雀麦的干物质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氮水平较高时(N120)、无芒雀麦在施肥后连续两年内增产效果显著。粗蛋白质含量亦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无氮浸出物含量变化正好相反,粗脂肪含量有随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量甚小,对家畜营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无芒雀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2004,(4):23
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草本。为须根系,具根茎。茎直立,分4~6节,高80~120厘米。叶片柔软,长15~20厘米,宽1.2~1.6厘米。圆锥花序,开展,长15~20厘米,小穗含花6~10朵。种子扁平,暗褐色。千粒重4克。  相似文献   

11.
裘永良 《饲料博览》1993,5(2):29-29
无芒雀麦草 (Bromus inermis awnless 英文名:Smooth brome)又名光雀麦草,我国又习惯称禾萱草,吉林省称公农禾萱草。它来自野生种,零散地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丘陵山地草原地带。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从50年代开始,从各地选择采集生物学特性优良的野生无芒雀麦草,经长期小区栽培、区域试验和观察鉴定以及选优汰劣选育,育成了适于人工栽培的产量可观、质量优良、为草食畜喜食的多年生禾本科良种牧草——无芒雀麦草。选育的无芒雀麦草属于疏丛型草,具有很强的地下横向根茎并长有大量须根(扣翻后是良好的有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施肥及播种行距对无芒雀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我区牧草品种单一、蛋白质含量低、品质差的需求,以适应多元化人工草地建设,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无芒雀麦施肥、行距等综合因素及不同水平搭配组合增产效果的比较,选择出增产的最优搭配组合,为提高无芒雀麦产草量提供有效、经济、实用的综合丰产栽培技术,促进人工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草地产草量的迅速提高。种植第二年结果表明,N3P2K1A3处理鲜草产量37 085.25 kg/hm2为最高,比其它组合增产0.72%-68.9%。说明纯施氮105 kg/hm2、磷45 kg/hm2、不施钾肥、行距28.6 cm的搭配组合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新疆无芒雀麦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疆昭苏无芒雀麦的染色体数及核型。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核型是2n=28=24m+4sm,属1A型,为一对称型核型。根据无芒雀麦染色体组基数是7,从而确定新疆昭苏无芒雀麦是四倍体。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2种无芒雀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美国无芒雀麦和本地无芒雀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关国无芒雀麦的光合速率基本上随着干旱梯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不同胁迫天数间也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本地无芒雀麦各干旱处理光合速率在胁迫前中期随胁迫梯度的增加下降不明显,到胁迫后期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各胁迫天数间差别不大,仅在胁迫第20d各处理光合速率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可见干旱胁迫对同化作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20.
于1988年至1990年,分别在乌鲁木齐市老满城、奇台县、阿勒泰市蒙库、昭苏县和天山北坡中山带谢家沟进行了奇台无芒雀麦品种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奇台无芒雀麦可以在北疆很大的地区(从海拔670m的平原荒漠到海拔1900m的中山带)生长,每年可以刈草1~2次,甚至3次,其产草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生产利用的老芒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其它供试材料相比,奇台无芒雀麦的品种丰产性好,稳定性最高,在草场改良中用奇台无芒雀麦取代老芒麦的策略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