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一月龄以上的雏鸭也常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常常成群突然发病,病鸭离群,不愿走动,精神萎(?),运动失调,两脚抽搐,角弓反张,通常1—2小时死亡。病变为肝肿大,呈土黄色或黄红色,有出血斑点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etitis)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且药物治疗效果差,对养鸭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危害,放加强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上海市郊养鸭专业户的雏鸭进行了长时期的观察和诊治C1潜伏期与病症上海地区雏鸭病毒性肝炎一般发生在冬末春初、湿度较高、连续阴雨的季节。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4天。突然发病,传染迅速,传播途径是与病雏直接接触,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未发现通过蛋发生垂直感染的,得病雏鸭的死亡率一般在80%~100%,发病2日内为死亡高峰。病鸭的临床症状为;初…  相似文献   

3.
雏鸭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或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鸭、带菌鸭和带菌野禽及鸟类是本病的传染源。发病季节以冬季和春季多发,一个月龄内的幼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如:1999年12月24日河北省冀州市某养鸭场,从外地购进雏鸭2000只,于18日龄时感染此病,出现病鸭,20日龄时,开始有病鸭死亡,在以后的两天里共死亡雏鸭994只,死亡率为49.7%。由此可见,此病一旦发生,对养鸭业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此病及其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该病分三种类型,潜伏期1—3…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鸭肝炎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它病程短,发病率高,传播快,死亡率高。鸭肝炎病毒(DHV)有I、Ⅱ、Ⅲ3个血清型,其中I型、Ⅲ型为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病毒,Ⅱ型为类星状病毒。各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性,在我国流行的病原多为I型鸭肝炎病毒。此病一年四季内均有发生,但常发生在春或冬季。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多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也可引起4-6周龄的雏鸭发病。1周龄内雏鸭的死亡率高达95%,2-3周龄的病死率不高于50%,4周龄以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尤其对1周龄以内的雏鸭危害性最大,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临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本病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1病例介绍某养鸭专业户于2010年4月份购进肉鸭3000只,4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但饲喂到5日龄,部分雏鸭陆续发病死亡。病鸭开始时症状不明显,后仰头踢腿,全身性抽搐,倒向一侧突然死亡,死后呈角弓反张,每天死亡几十只。发病后再饮水中加入几种抗生素都未见明显好转,于是禽主带病鸭和死鸭来我站就诊。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鸭、鸡、鹅和火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此病在农村和养禽场均较常见,对养禽业的发展威胁很大.临床症状(1)潜伏期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4-9天,但亦有报道在引入病鸡后48小时即爆发此病的.人工接种通常在24-48小时左右发病.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鸭,3~10日龄雏为高感群体,潜伏期为1~4d。雏鸭突然发病,神经症状明显,运动失调,身体倾向一侧,双腿做痉挛性运动,呈角弓反张姿势,俗称"背脖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一旦鸭群发病后,能迅速传播,引起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简称IBD),又称为甘保罗病或金宝路病(Gum-boro disease),是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又是一种免疫抑制病。近年来此病在我国大流行,广东的鸡场几乎都发生过此病,损失惨重。 1.流行情况此病主要见于鸡,常好发于21~35天龄的小鸡,但16周龄前法氏囊功能仍存在时,都有可能感染。当鸡场或鸡舍一旦被此病毒污染,此病常反复发生。鸡群感染率100%;死亡率可高达40%,但一般为5~15%。 2.病状突然发病,尖峰式死亡曲线及鸡群  相似文献   

9.
(一)病原和流行该病的病原是细小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鸭的肝脏、胰腺、脾脏和成年鸭带毒者中。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冬、春季发病最多,自然情况下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并致发病、流行。成年鸭可染毒,但不会发病,成为带毒源。病鸭、带毒成年鸭和孵化场等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病程2~5天。(二)病症出壳2天以内的雏番鸭常为最急性型发病,多没有先期症状,病鸭突然衰竭、倒地、两脚乱划,头颈向一侧扭曲,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败血症和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革兰氏阴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纤维性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1~ 8周龄的雏鸭高度易感 ,2~ 4周龄雏鸭最为严重 ,种鸭及产蛋的蛋鸭罕见发病 ,发病率、死亡率与季节、饲养管理条件有关 ,以低温、阴雨季节较为严重 ,死亡原因主要是关节炎导致运动失调以致无法采食而死亡 ,死亡率为 2 0 %~70 % ,本病潜伏期 1~ 3d ,长者可达 7~ 8d。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其次为创口感染 ,也可通过种蛋传递。2 0 0 2年广南县珠琳镇糯者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县部分养鸭户所饲养的3周龄以内雏鸭中发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我县的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01年1月下旬,我县张某从余姚引进1日龄雏鸭4000只,7日龄时发病,第一天死亡281只,第二天死亡330只。后经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并发沙门氏杆菌病,经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2.临诊症状有的雏鸭不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雏鸭发病初期表现精神委靡,羽毛松乱,缩颈呆立,眼半闭呈昏睡状。有的病鸭拉白色腥臭粪便,肛…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尤以2~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特征是引起雏鸭发生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可引起雏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死亡率差异较大,一般死亡率在10%~90%,是养鸭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鸭疫李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或纤维素性炎,是一种急性残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本地区——江苏武进、宜兴两市之间称在武地区,在90年开始出现此病,直至现在已有20万只鸭发生该病,死亡率达20%左右,此病使饲养户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除鸭症肝炎、禽霍乱几种烈性传染疾病之外,鸭疫李氏杆菌病其传播及流行较为严重,对养鸭业带来了不利因素,必须切实做好防疫措施。此病不论什么品种的鸭都易感染,一般在2—4周发生,特别20天左右较为严重,死亡率达20%左右,到目前已有2万只以上发病且多户连续发生,而且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15.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综合症,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等特点,非免疫兔群一旦感染此病,常常全群覆灭,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0%~100%,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见流行。 临床症状:家兔感染后一般2~3天出现临床症状。根据其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 1.最急性型:短时出现神经症状,挣扎不安,四肢抽搐,惨叫而死。有的甚至未见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多数死兔鼻孔出血。从发病到死亡,多在5~12小时。 2.急性型:流行进入高峰期,并常为群体发病。患兔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不喜动,体温升至41℃以上,饮  相似文献   

16.
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11月 7日 ,广西凭祥市某养鸭专业户所养的 2批肉用雏鸭 (1批 13日龄 ,另 1批 16日龄 )共 40 0只先后突然暴发急性传染病。 2批雏鸭几乎同时发病 ,发病率 10 0 % ,4d内共死亡 3 16只 ,死亡率 79%。而同场还有 2 5 0只待出栏的 5 2日龄的大鸭却未发病。发病后曾用先锋霉素、青霉素治疗 ,疗效不佳。遂请笔者诊治。2 临床症状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 ,潜伏期短 ,一般在出现症状后1~ 2d死亡。有些病鸭看似正常的 ,在水塘中扑打几下就死了 ;有些打捞上岸不到半小时就死亡。死亡鸭头向后弯 ,呈角弓反张姿态。死亡高峰主要发…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率较高.此病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目前该病是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我县引进外来各种品种的鸭均发生,但本地品种"融水香鸭"首次发现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1小鹅瘟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烈性传染病,多发于4~20日龄的雏鹅,30日龄以上的仔鹅很少发病。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该病的潜伏期为3~5d,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型三种。最急性型1周龄内雏鹅,无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或突然倒地昏迷,不久死亡,数天内蔓延全群,死亡率高。剖检可见十二指肠黏膜急性卡他炎症、充血,附多量黏液。急性型多发于2周龄内雏鹅,病鹅离群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 (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起鸭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1 流行病学从南宁周边养鸭密集的安吉、石埠、沙井、亭子等地鸭群几年发病记录来看 ,该病主要感染 1— 7周龄的鸭。易感性依次为 :肉鸭 (约85% ) 麻鸭 (约 1 0 % ) 番鸭 (约 5% )。 1—3 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且死亡率高 (占总发病的 85% ) ,病程短 ,常呈急性经过 ,一般出现病症后 1— 3天死亡 ,不经药物治疗的鸭群死亡率为 3 0 %~ 80 %。随鸭龄增大 ,发…  相似文献   

20.
阎密  方春莲 《北方牧业》2007,(11):18-18
<正>本病潜伏期约1~3天,有的长可达7~9天,健康鸭自然感染本病的途经为消化道、呼吸道及脚垫创口等。1流行特点1.1发病日龄为2~6周龄,发病最多见的是2~3周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