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4-2012年红塔区油菜产业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种植面积、产量、分布等方面概括了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红塔区油菜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当地油菜生产能力,优化油菜生产布局,科学制定油菜生产政策。[方法]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产地集中度系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玉溪市县域油菜生产空间布局的变化及其成因。[结果]油菜种植从坝区向山区转移是发展方向,然而山地油菜的种植受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所限,必然要采用避灾高效种植技术来解决制约山地油菜发展的瓶颈问题;2011—2017年玉溪市油菜种植已呈现出区域化布局的特征。玉溪市油菜生产中心与边缘的差距显著,最集中的是红塔区,其7年平均生产集中度指数为28.48,平均生产规模指数为24.89,2个指数均为全市最高,而澄江县的平均生产集中度指数和平均生产规模指数仅为红塔区的3.65%和3.94%。[结论]玉溪市油菜生产的地域特点表现为以红塔区、江川区、峨山县为中心,向东面、北面及西南面作扩散发展;虽然澄江县油菜生产占有很强的优势,但因其较好的市场区位优势而被比较效益较高的夏秋蔬菜等所取代,而华宁县虽没有优势,但因蔬菜等离市场较远而给油菜种植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青海省气候特点、地理优势、春油菜生产现状及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提出优质杂交油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我国北方春油菜生产区种植优质杂交油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根据油菜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以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高效益为栽培目标,探索出适合红塔区双低油菜高产栽培的理论和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为油菜高产创建和大面积油菜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育出适应红塔区仍至云南省的品质优良、高产、抗性强的优良油菜品种满足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选用从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中双9号’品种和红塔区的当家品种‘A35’作亲本进行品种间杂交,再经过多代的提纯选择培养,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2013-2014年度8个试点平均产量2924.25 kg/hm2,产量排名1,与对照‘花油5号’6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增产12.65%,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且与其他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9.75μmol/g,粗脂肪含量45.26%,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2009年3月25日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主持进行田间鉴定,定名为‘玉红油4号’.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7.
杂交油菜自生苗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带来了一种新的草害——杂交油菜自生苗,从而制约着油菜产量的提高。一、杂交自生油菜的危害性1.杂交油菜种子一般通过三系杂交制种而成,其一代种子性状稳定,并能充分地体现出其杂交优势,但是第2代即杂交油菜的自生苗性状却不稳定,通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杂交油菜农艺性状分析及育种主攻目标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比较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各性状差异 ,确定了杂交油菜育种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9.
油菜种植产业化、种子杂交化是当前国内外油菜生产的主要方向,也是云南省油菜生产的必然要求。“八五”以来,云南省的杂交油菜育种工作取得了显的进展,为杂交油菜大面积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杂交油菜产业化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本就影响云南省杂交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的产量优势机理,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9年度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植株、品质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性状因子。【结果】杂交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54.98 kg/667m2,平均产量169.31 kg/667m2;常规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04.28 kg/667m2,平均产量159.83 kg/667m2;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平均产量提高5.93%。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单株有效角、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常规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角粒数和千粒重。【结论】杂交油菜在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单株有效角、千粒重、单株产量较常规油菜显著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昭苏县主要经济作物,近几年,随着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以其良好的品质在食用油市场上走俏,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种子需求旺盛,我县目前种植的油菜85%为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油菜良种更新换代对改进油菜品质、提高油菜产量有重要的作用。掌握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利用油菜杂交优势发展油菜生产,对满足大面积油菜生产用种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大幅上升,需种量也越来越大。随着优质杂交油菜的大面积推广,油菜种子市场局面混乱,给优质杂交油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使广大农民用上放心种子,我们积极研究油菜杂交制种技术,经过不断的尝试、揣摩,基本上形成了一套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杂交油菜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A35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从"双低"油菜"84001"变异植株中,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已于2000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滇油23号".  相似文献   

14.
潢川县位于长江杂交油菜带,常年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约30万亩,现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杂交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3414肥料效应试验,探讨其在不同施肥配方的产量表现,提出杂交油菜的最佳施肥配比。结果显示:施肥处理为N12P8K12时,杂交油菜产值最高,为N6P4K8时的经济效益较高,氮磷钾三种肥料中,磷肥效果最好,氮肥其次,说明潢川杂交油菜最需要施用磷肥和氮肥。  相似文献   

15.
华杂油菜制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杂油菜(华杂3号、华杂4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利用自己发现的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被农业部定为"九五"期间重点推广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襄樊市为全国主要的华杂油菜制种基地,5年来边生产、边试验、边探讨、边总结、边完善,研究出华杂油菜制种667m2产75kg以上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杂交油菜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于苗期,越冬明,苔期,花期取样对杂交油菜的生理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杂交油菜干物质生长率冬前显高于常规品种,而春后则低于常规品种,杂交油菜与其父母本相比也是冬前生长率高,春后生长率低。叶面积生长,光合作用强度,硝酸还原酶活力,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杂交油菜苗期生长优势强,春后生长优势减弱。杂交油菜产量优势最为明显,种子含油也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本试验还对抗坏血酸含量与油菜的抗性和  相似文献   

17.
油菜雄性不育系与十字花科蔬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筛选杂交亲和性好、营养优势强的杂交组合,生产叶用或薹用蔬菜新品种,采用5个不同的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与十字花科不同类型的蔬菜品种远缘杂交,研究了远缘杂交亲和性,目的在于找出杂交亲和性强的油菜雄性不育系,以及十字花科蔬菜品种。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不育系与十字花科不同类型蔬菜品种杂交,亲和性有比较大的差异,与红菜薹品种杂交亲和性最强;不同的不育系与同一类型品种杂交,以714A的杂交亲和性最强,618A杂交亲和性最差;不同不育系与不同杂交组合F1杂交,除少数杂交组合外,大多数杂交组合亲和性较差;618A与特异性状的十字花科蔬菜品种杂交,亲和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和政县双低杂交油菜发展状况,总结了杂交油菜保优综合丰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在和政县发展双低杂交油菜生产中适用性强、普及利用率高,对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青海省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油菜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双低甘蓝型油菜以其良好的品质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而以高产优质的杂交油菜种子需求量最大,迄今整个西北地区种植的油菜80%为杂交种。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制种实践工作,总结了一些控制杂交制种纯度的经验以及油菜杂交制种高产途经。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我省杂交油菜产业化发展对大批量杂交种子生产的需求,培植做大全省规模化杂交油菜制种基地,根据前期试验及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制种规划,永平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进行了杂交油菜制种的前期多点试验及制种探索,并取得了成功,这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证用种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