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快速诊断土壤中辣椒疫霉菌的诱饵法崔春生,程秉铨,彭相儒,刘文朴(新疆农科院中心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00)(乌鲁木齐市蔬菜研究所)辣椒疫霉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是当前辣椒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1],及早查清辣椒田土壤中辣椒疫霉菌情况,有效地加强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化学物质对辣椒疫霉菌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引起的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各地普遍发生,重病田死秧率达30%—100%。为了揭示辣椒疫霉病在新疆大陆性气候及灌溉条件下严重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土壤盐分、酸碱度和化学肥料对辣椒疫霉病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我所每年种植辣椒400亩左右,1987年以来因疫霉病而产量大减。1989年,我们在总结两年防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下列措施,使辣椒疫霉病的发病率较前两年下降30%左右,发病时间较往年推迟10—15天,从发病到绝收持续1个月左右。 一、消灭菌源 消灭菌源是防治辣椒疫霉病的首要环节。辣椒疫霉菌初侵染源是带菌的种子、土壤和病残体,故必须搞好种子、土壤灭菌和清除田间病残体。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霉病是疫霉菌侵染辣椒韧皮部导致辣椒死亡的真菌性病害,多年来,在辣椒生产基地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和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疫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31-32
80年代以来 ,新疆各地辣椒疫霉病(Phytophthora capsici)发生十分严重 ,由于新疆干旱少雨 ,辣椒需多次灌水 ,病菌主要以浸染辣椒的茎基部和根部为主 ,与内地主要靠雨水传播的情况不同 ,因此 ,病株的分布有其特殊的规律 ,为此 ,对病株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在辣椒疫霉病发生严重的乌鲁木齐安宁渠乡进行 ,共查 18块田 ,通过聚集度指标 C、I、K、CA、Iδ、m※ /x等项计算 ,探讨辣椒疫霉病空间布局 ,并根据田间实测频次 ,按正二项分布、波松分布、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模型 ,计算各田理论频数 ,用 x2进行测定 ,以确定各田符合的分布型。结果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6.65和15.19 mL/L;YL001和YL002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均对水稻白叶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种子用YL001和YL002发酵液处理后,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6%和73.2%;100 mL/L发酵液处理土壤后,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8.72%和74.34%。  相似文献   

7.
诱发辣椒疫霉菌大量产孢的最佳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诱发辣椒疫霉菌在量产生游动孢子囊的5种方法(丝瓜培养法、土壤浸出液法、病茎浸出液法、Petri溶液法及MSS溶液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方法虽均能诱发产生大量孢子囊,但以MSS溶液法效果最佳,产孢量大,所需时间短,孢子囊成熟度一致,且能一次性释放游动孢子,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辣椒疫霉病抗性鉴定和筛选工作中产孢难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诱发辣椒疫霉菌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的5种方法(丝瓜培养法、土壤浸出液法、病茎浸出液法、Petri溶液法及MSS熔液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方法虽均能诱发产生大量孢子囊,但以MSS溶液法效果最佳,产孢量大,所需时间短,孢子囊成熟度一致,且能一次性释放游动孢子,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辣椒疫霉病抗性鉴定和筛选工作中产孢难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夏敏 《农村科技》2005,(7):24-24
辣椒疫霉病,又称辣椒黑茎病,是辣椒疫霉菌侵染辣椒韧皮部导致辣椒死亡的严重细菌性疾病。2002~2003年,我们在青河县一菜农地中进行了该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未防治的地块发病率高达8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而进行防治的地块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原因 辣椒疫霉病病原系真菌,属鞭毛菌亚门,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到茎的基部,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重复侵染。雨季或雨后骤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  相似文献   

11.
菜粕生物熏蒸防控辣椒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菜粕生物熏蒸(biofumigation)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保护地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of chilli pepper)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室内平板培养和模拟土壤熏蒸的方法,研究2种产地不同的菜粕(RSM1和RSM2)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菜粕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研究其对辣椒疫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控效果。【结果】RSM1和RSM2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RSM2的菜粕抑制效果好于RSM1。2种菜粕挥发性分解产物对孢子抑制强于对菌丝的抑制,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菌丝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孢子的抑制。同一种菜粕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差别不大,但对辣椒疫霉孢子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别。室内模拟土壤熏蒸试验表明RSM2用量为0.2%(W/W)时,其挥发性分解产物可以完全杀死辣椒疫霉菌丝。盆栽试验中,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辣椒疫霉的数量,RSM2用量为0.2%时,虽然没有完全杀灭病原菌,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100%,取得与化学熏蒸相同的效果;生物熏蒸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总体数量和多样性。连续两茬田间试验表明,生物熏蒸对辣椒疫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2%,并使辣椒增产16.4%,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化学熏蒸处理。【结论】RSM2菜粕对辣椒疫霉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效果,以菜粕为生物熏蒸材料进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防控辣椒疫病并增加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从杨凌郊区采集的(土娄)土土样中共分离得到19株放线菌,定名为L-01-L-19。研究了这19株放线 菌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 bulbigenum、苹 果干腐病菌Bolyosphoma berengeriana和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5种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 果表明,菌株L-19和L-13对病原真菌抑制效果明显。L-19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都在10 mm以上,最大 可达15 mm;L-13对辣椒疫霉和南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 mm和15 mm。通过对供试放线菌生化特性 的研究发现,供试放线菌的淀粉水解和明胶液化能力较强,63.2%的菌株可使明胶全部或大部分液化,73.7%菌株 的淀粉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大于3;牛奶凝固、胨化和纤维索分解能力较弱,只有10.5%的菌株可使牛奶全部 凝固,26.3%的菌株可使牛奶全部胨化和纤维素全部分解。分类结果表明供试放线菌大多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相似文献   

13.
孙文秀  张修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95-6697
[目的]探索来自辣椒寄主和土壤的辣椒疫霉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利用12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4个不同地理区域的22个辣椒疫霉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RAPD分析。[结果]受试22个菌株共产生10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为99条,占98.02%,说明受试辣椒疫霉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运用UPGMA分析法,以遗传相似系数0.5为阈值,将供试22个菌株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组(Ⅰ、Ⅱ、Ⅲ)。RAPD标记技术分析表明,来辣椒寄主和土壤的菌株的全基因组DNA扩增图谱差异很大。[结论]供试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差异显著,聚类组的划分与菌株的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模拟土壤淹水的方法,研究不同麦秸用量、不同淹水时间对辣椒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和辣椒疫霉病菌数量的影响以及田间麦秸淹水处理对辣椒生长和辣椒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通过常规分析和定量PCR分别测定了不同淹水处理期间多种土壤理化指标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数量,调查了麦秸淹水处理后大棚辣椒的长势、产量和辣椒疫病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与土壤保湿处理相比,不同麦秸用量和不同淹水时间处理均能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有机酸和总酚酸的含量。常规淹水和麦秸淹水处理均能降低土壤中辣椒疫霉病菌数量,在10 d和14 d两个淹水时间下,秸秆用量为0.25%时抑制效果最强,继续增加秸秆用量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降低。辣椒生产大棚的田间淹水试验表明,添加麦秸淹水处理20d可提高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硝态氮的含量,并可以有效防控辣椒疫病,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并使产量增加12%。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来源辣椒疫霉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9个辣椒疫霉菌株和1个外类群大豆疫霉菌株的nr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rDNA和ITS2)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辣椒疫霉菌的ITS序列总长度为750~753bp。采用PAUP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辣椒寄主和土壤的辣椒疫霉菌各自聚为一组,与其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淮安地区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江苏淮安地区的棉花庄镇、赵集镇、黄码乡分离到的3份辣椒疫霉菌,利用一套鉴别寄主对其进行生理鉴定,结果表明:这3份辣椒疫霉菌均属于生理小种1(Race 1)。  相似文献   

17.
接德雷痊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游动艳子于甜瓜(Cucumis mel L.)叶片上,24℃下培养,住入前形成静止胞,萌发产生压力胞,经由气孔保卫细胞问隙任入.使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问和细胞内扩展,也有从气孔神出在叶面更延的.菌丝状饱于t梗由气孔神出或在神出的菌丝上长出抱子囊使,在顶端形成饱子囊.24℃下袍交直接萌发出芽管.用德雷疫霉A1型和辣椒疫霉A2型的游动饱子悬浮液等贡混合,接于白兰瓜叶片上能产生大蚤藏印容、印袍于.接菌后72h整个叶片呈水浸状暗褐色病变.  相似文献   

18.
王淑芳  马桂珍  钱媛媛  陈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18-20321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手提方式和OMEGA微量土壤DNA提取试剂盒获得土壤中真菌DNA的差异。[方法]接种5个梯度稀释的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到灭菌土壤中,并设置不接种的样品为阴性对照。采用手提方式和OMEGA土壤微量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制备的土壤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辣椒疫霉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土壤样品中的辣椒疫霉菌进行定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特点。[结果]手提方式和试剂盒方式获得的土壤真菌DNA受土壤中杂质的影响较小,并且均能获得适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模板DNA。采用试剂盒方式获得的辣椒疫霉菌定量结果比手工提取方式获得的辣椒疫霉菌定量结果平均高2.78倍。[结论]采用OMEGA微量土壤DNA提取试剂盒方法获得的菌体基因组DNA的量较多,定量结果更精确;手提方法所需试剂均为常用生化试剂,方便获得且价格低廉。因此,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9.
辣椒疫霉菌生长和产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合辣椒疫霉菌的培养基条件、温度条件、孢子囊产生的光照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在燕麦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6~28℃,保存菌种时间最长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全光照对产孢的效果最好,可使游动孢子的释放量增加,6 d全光照处理可使游动孢子量最大。从而确定了疫霉菌生长条件和产孢条件的最佳方法,为品种抗源的筛选提供了适宜的菌种。  相似文献   

20.
甘肃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甘肃6个地区的19株辣椒疫霉单孢菌株进行甲霜灵的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甘肃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存在明显差异,酒泉市铧尖乡、临水乡和金塔县未施用过甲霜灵的菌株,EC50平均值为0.13mg/L,可作为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基线。兰州、天水、武威等地区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普遍产生较高的抗性,中高抗菌株检出率达到63.2%,抗性水平最高可达388.0倍,这与上述地区长期施用甲霜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