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文清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826-3827,383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汉果药材的指纹图谱,并用该方法对罗汉果中的指纹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罗汉果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的稳定性好、精密度高、重复性高,可用于罗汉果的鉴别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苍术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艾杰尔-飞诺美Venusil MP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和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n,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行相似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苍术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18批苍术样品的相似度在0.479~0.984之间,共标定出18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3个色谱峰.聚类分析将18批苍术样品分为6类,主成分分析后缩减为5个主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苍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层扫描法,建立贵州不同产地何首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先以三氯甲烷-甲醇(7∶3,V/V)为展开剂,展开约3.5 cm,再以三氯甲烷-甲醇(20∶1,V/V)为展开剂,展至约7 cm,筛选和优化薄层色谱条件。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可快速有效地鉴别何首乌,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利用DB-1701和HP-5毛细管柱,以FPD为检测器,研究了青花菜的指纹图谱特点。结果显示,青花菜在2种柱子中均表现为2个峰,且其保留时间均非常稳定,但不同样品间峰面积差异较大;同一样品中2个峰的峰面积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可作为青花菜质量控制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Sepax Gp-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以此测试条件分别测定了云南、四川、贵州、甘肃省出产的10批重楼(Rhizoma Paridis)药材样品HPLC色谱图,以重楼HPLC 7号色谱峰为参照物,按照重楼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建立了来自4个不同省产地10批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重楼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10批重楼可以分为两大类,甘肃省的重楼单独为一类,其他3个省产地的重楼聚为另一类。同时该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重楼质量控制,能够实现对重楼产地的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6.
茶叶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可量化的化学鉴定手段,用于茶叶真伪的鉴别、茶叶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茶的质量评价等.从茶叶品种及产地识别、茶叶香气成分和理化品质鉴定、茶叶功能性成分研究等方面对茶叶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茶叶指纹图谱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不同品系玉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建立玉竹药材指纹图谱。色谱柱为ZORBAXEclipseXD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O.05%甲酸一乙腈,B为0.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K210nm。试验结果显示,各品系玉竹化学组成稳定,品系内植株间相似度在0.9以上;2个玉竹品系化学组成类似,品系间平均相似度0.794。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以用于玉竹品系鉴定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白花蛇舌草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共有13个共有峰,除栽培白花蛇舌草外,与对照图谱相比,各地野生白花蛇舌草相似度均在0.90以上,说明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可用来对白花蛇舌草进行定性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精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陕西杨凌黄精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比较8个不同产地黄精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Waters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为20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分析时间70 min,柱温30℃。结果显示,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通过共有模式生成法和平均矢量计算以及相似度分析确定的16个色谱峰,构成陕西杨凌黄精的指纹图谱特征峰。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联用建立的黄精指纹图谱稳定性,重复性较好,能为陕西杨凌,汉中及其他各产地的黄精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氨基酸特征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酸水解法处理茶叶样品,以阳离子交换-茚三酮柱后衍生法分析水解液中的氨基酸含量,以归一法计算各氨基酸的峰面积比例,绘制了茶叶水解氨基酸的指纹图谱,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在18.00%~30.00%之间,水解氨基酸指纹图谱能够较好区分龙井群体和龙井43,同时也可区分龙井茶与其他茶叶,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该法的建立为研究茶叶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名优茶叶的真伪鉴别和追踪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要:为在闽南地区合理选用罗汉果品种种植,进一步提高当地罗汉果产出大果量,确定罗汉果最佳采收时期,提升罗汉果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罗汉果品种柏林7号(BL 7)和高甜2号(GT 2)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棚种植试验,研究了BL 7品种和GT 2品种授粉后果实大小、和形状变化,测得罗汉果不同时期果实苷V含量变化,及其单株挂果数。结果表明,自授粉7 d后,两个品种果实大小逐渐开始产生差异,BL 7品种的纵径和横径始终大于GT 2品种,最大分别显著高出23.69%和47.01%;果实成熟后,两个品种的果实伸长度无显著性差异;果实在未熟期至过熟期四个时期中,两个品种苷V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在完熟期最大,较其他时期最大分别显著高出32.03%和28.70%;果实采收后,BL 7 品种平均苷V含量较GT 2品种显著高出36.76%;BL 7品种产量较GT 2品种显著高出108.97%。说明在福建闽南地区种植罗汉果,可选择BL 7品种,并在果实完熟期时采收。  相似文献   

12.
罗汉果基质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蘑菇渣、大田土栽培罗汉果,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不同时期不同栽培基质及罗汉果植株的营养状况。【结果】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平均株高、真叶数分别为97.25cm、33.75张,比土壤栽培分别多32.10cm、8.12张;种植前、开花及采收期蘑菇渣中速效N、速效P、速效K、有效Mg含量均高于大田土;开花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全P、全K、全B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而采收期蘑菇渣栽培的罗汉果叶片和茎的全N、全P、全K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蘑菇渣栽培罗汉果果实中平均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甜素含量分别比土壤栽培高2.90%、1.91%、1.60%,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采用不同栽培基质对罗汉果幼苗生长及果实品质均有影响,生产上应合理选择栽培基质,建立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罗汉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罗汉果主要性状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个罗汉果无性系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14个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以及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果重、主要性状与甜苷V含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播种至开花日数呈显著相关,与果膨大速度、果横径、果纵径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而对单果重直接贡献较大的是果横径、果纵径和授粉至成熟H数;甜苷V含量与果肉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总糖含量、总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对甜苷V含量直接贡献较大的是果膨大速度、单果重和水浸出物含量。高产罗汉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在重点关注果横径和果纵径的同时,也应对果膨大速度和播种至开花H数进行选择。高甜苷V罗汉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应对各性状进行综合考察,加强选择总糖含量、总苷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高及果纵径/横径比值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遗传性状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罗汉果种质遗传改良潜力和探讨性状遗传相关关系,该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系统调查18个罗汉果无性系种质的26个性状,并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26个性状中,有25个性状均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且在长势、生育期、营养品质、产量及甜苷方面变异突出,具有良好的遗传改良潜力; 单果重与果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总苷含量与果形呈极显著正相关。故高产品种选育应高度关注果纵径,选择果纵径较长的株系;高总苷含量品种选育应高度关注果形指数,选择果形指数较大的株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罗汉果组培苗2茬栽培关键技术。[方法]以"青冠"组培苗为材料,第1茬为杯苗栽培,第2茬为宿根留蔓栽培,采用棚面宿根留蔓和棚下宿根留蔓2种留蔓方式。测定小区产量,调查病虫害及物候期,计算投入产出。[结果]第2茬采用棚面宿根留蔓栽培的萌芽期比棚下宿根留蔓栽培的推迟7 d,但前者现蕾期和开花期分别提早5和3 d。第2茬栽培的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比第1茬栽培提前了65、62和40 d。与第1茬栽培相比,第2茬栽培大、中果实比率有较大提高,小果率降低,结果株率为100%,果实等级和产量显著提高。[结论]棚面宿根留蔓栽培和棚下宿根留蔓第2茬栽培净收益分别为126 139.5和117 994.5元/hm2,分别比第1茬栽培净收益增加了175.1%和150.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罗汉果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对罗汉果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植株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染色体计数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结果]超低温保存前后,POD同工酶图谱上均显示9条酶带,且迁移率一致;EST同工酶图谱上均显示8条酶带,迁移率也一致;POD和EST同工酶谱、染色体数目和RAPD谱带均未发现差异。[结论]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罗汉果种质资源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农青2号’罗汉果为试验材料,在露地进行棚架与篱架密植栽培试验,统计单位面积产果数和各等级果实率,分析果实甜苷Ⅴ、总糖和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棚架栽培每1 hm2产果数较篱架栽培提高了10.8%,二者差异显著;2种架式特果率、大果率和中果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架式每1 hm2产果数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加,但特果率和大果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架式、密度、架式与密度互作对中果率和外果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小果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总体呈上升趋势;篱架栽培果实甜苷Ⅴ含量较棚架栽培提高了9.6%,2种架式间差异显著,但2种架式总糖、V–C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架式甜苷Ⅴ、总糖和V–C含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棚架栽培在行株距2.0 m×2.0 m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鲜销品质,篱架在行株距1.5 m×2.5 m条件下的果实加工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何志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66-22570
[目的]选择适合罗汉果保健酒澄清的澄清剂。[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蛋清、明胶、酪蛋白为单一澄清剂,明胶+单宁、蛋清+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PVPP)为复合澄清剂,研究各澄清剂对罗汉果保健酒的色度、透光度和酒脚高度的影响。[结果]130mg/L的明胶、100mg/L的蛋清、250mg/L的酪蛋白、(100+80)mg/L的明胶+单宁、(60+75)mg/L的蛋清+PVPP的澄清效果较好。其中,澄清效果大小依次为蛋清+PVPP〉酪蛋白〉明胶+单宁〉明胶〉蛋清。[结论]该研究为罗汉果保健酒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组培苗二次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组培苗采用热处理和剥取茎尖技术进行二次脱毒处理,脱毒效果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和电镜观察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适合材料热处理的培养基为MS+0.3 mg/L 6-BA+NAA 0.1 mg/L+0.1 mg/L IBA,热处理材料的顶芽呈锥形,利于剥取茎尖;茎尖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 6-BA +0.05 mg/L NAA+0.1 mg/L GA3;38.5℃热处理10d剥取长1.0~1.5 mm的茎尖进行二次脱毒培养,存活率为80.00%,脱毒率为100.00%.  相似文献   

20.
设置5个梯度硅肥量作基肥,探讨硅肥对罗汉果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黔东地区罗汉果优质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硅肥量的增加,罗汉果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净光合速率、果实大小(纵径和横径)、果实干重、罗汉果皂苷V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施硅肥能极显著提高罗汉果在上午11时和下午13时的净光合速率,提高罗汉果光能利用率;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硅肥量在150 g/株时效果最佳,罗汉果单果干重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6%和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