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在充分研究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结合地面调查为技术手段,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完成了彭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彭阳县地质灾害主要发育类型为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具有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典型特征;从时空分布规律上来看,彭阳县地质灾害具有条带性与集中性;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2.
禄劝县位于云南高原北部,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发育,是云南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县区之一。通过地质灾害调查发现,该县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岩溶塌陷等5种类型367个灾点,具有点多面广、群发性、密集性和短时成灾、损失严重的特点。分析地质灾害形成条件,金沙江、普渡河等河流强烈切割形成高差悬殊的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育最主要的基础条件;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寒武系的砂岩、泥岩、粉砂岩等软岩、较软岩类,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地层;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断裂对灾害的发育起控制作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生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图幅调查的六盘山镇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小流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以泾河流域六盘山镇幅地质灾害调查为实例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岩组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的地貌单元和格局较明显地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等都有差异性,统计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剥蚀构造丘陵区及低山区地貌,泥石流主要发育在侵蚀中低山区,崩塌主要分布在河谷斜坡地带和断裂带内,地质灾害一般沿地貌边界带密集分布发育,尤其是沿断裂呈线状展布;(2)软弱的泥岩岩组是研究区内主要的易滑地层,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在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区间内滑坡面积的多寡与滑坡分布密度相关性不大;(3)区域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域地层的展布,也控制着区域地质灾害的发育,不同断裂也凸显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工程活动与城市地质灾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地质环境调查方法(地质勘查、地质测绘),对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内、外在因素。[结果]人工填土是猇亭区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且后期都具有转变成坡面泥石流的可能性;人工开挖是猇亭区潜在滑坡型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猇亭区区内与膨胀性黏土岩有关的地质灾害同样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按照出露地表浅埋藏以及深埋藏形成不同的变形破坏类型;路面开挖以及路堑开挖造成膨胀性黏土岩大面积临空,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塑性变形膨胀,引起路面和陡倾坡面变形破坏。[结论]人类工程活动是城市地质灾害形成发展主要外在因素,同时宜昌市猇亭区所具有的水平(平缓)—层状—松散的岩土体结构类型是造成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内部原因,膨胀性黏土岩的分布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形成。  相似文献   

5.
四川广安区观塘镇地质灾害发育以崩塌、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为主。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受地形影响明显。该区地貌以中丘为主,广泛分布软硬相间的近水平中生代红层,一般丘顶为巨厚层砂岩,砂岩内大间距的垂直裂隙发育。渠江及其支流切割强烈,在渠江及支流两岸形成上硬下软、上陡下缓的特殊边坡结构,降雨不均与人类工程活动扰动等多因素作用是导致本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陕西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严重的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西陵峡水田坝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斜坡结构、岩性特征、分布高程、地形坡度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运用统计学进行梳理分析。[结果]研究区发育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危岩)和不稳定斜坡,其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且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度300~800m的区域,坡度20°~40°斜坡区域,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绝大多数灾害发育在侏罗系蓬莱镇组(J3p)、遂宁组(J3s)和沙溪庙组(J2s)岩性段中,以顺向结构岸坡中发育地质灾害居多;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降雨集中汛期6—9月。[结论]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岸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因素为降雨、库水波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康定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岁海  刘爱平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26-229,233
康定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及滑坡变形体)等。康定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107处,其中滑坡41处、泥石流42处、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和滑坡变形体)24处。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占67.29%,其次为中型和大型,有少量巨型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高山峡谷区和西部高原深谷区,东部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主要沿大渡河两岸及其支流展布,西部高原深谷区地质灾害主要沿雅砻江及其支流展布。在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
姚勇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1):188-191,274
梅州市是典型的山区,是广东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易发区.在对该市地质灾害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脆弱的地质环境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降雨是主要诱因,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因素.针对梅州市的灾害分布情况及经济发展要求,对梅州市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规划,并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将梅州市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在把握预测性、前瞻性、动态性的原则上,将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最后,对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主要措施及建议:逐步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渡河加郡一得妥河段大型滑坡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地质环境特殊,地质灾害发育,对各种工程活动的潜在危害很大。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由于视野所限或交通不便等给区域地质调查带来许多困难。而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调查,可以直接按影像勾绘出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并确定其类别和性质,同时还可查明其产生原因、规模大小、危害程度、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基于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Worldview(分辨率0.5 m)遥感影像,通过对影像进行系统化处理,建立正射影像地图及三维遥感图像模型,并结合先进的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该河段内发育的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河段滑坡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和脆性断层控制,地震为其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查明2020年5月25日云南省贡山县“5·25”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为该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灾后应急排查一手资料,在系统收集区域地质及降雨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过程开展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结果] 贡山县“5·25”群发性地质灾害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规模多为小型,主要沿怒江两岸公路沿线分布,滑坡多以浅表层为主,泥石流多以土力类泥石流启动模式为主,地质灾害表现出典型的高位远程及链式灾害特征,滑坡或崩塌发生后进入沟道转化为泥石流的现象极为普遍。[结论] 贡山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需充分考虑高位地质灾害的排查,同时科学评估地质灾害引发的链式效应及其影响区范围;由于境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泥石流发生后会携带大量的漂木冲出,在沟道狭窄处或沟口桥涵处易形成堵塞,对泥石流的瞬时流量会起到放大作用而翻越沟道造成灾害。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堵塞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建议对贡山县城开展大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融合,从源头上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管控,同时提高县城后山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设防等级和标准。  相似文献   

12.
桂东南容县地质灾害发育与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为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0a余的详查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地质灾害的发育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4种类型,数量百分率分别为40.57%,26.87%,32.30%和0.26%,规模以小型为主。致灾体多为表层残坡积土,滑坡以牵引式为主,崩塌以滑移式与牵引式为主,不稳定斜坡有坡面局部崩塌型、坡面冲蚀型、高陡型。地质灾害受局地强降雨与台风降雨影响显著,在6—8月集中发生,稍滞后于降雨,具有夏汛突发的特点。地质灾害地域分布呈全县整体分散而部分乡镇高密度聚集的特点,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地貌区和块状坚硬花岗岩岩组区。沿地质构造带呈局部线状分布,但受地质构造的影响不大。[结论]容县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岩土体类型、降雨与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中国南方红壤分布区RUSLE模型的本地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防治及解决与此相关的其他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以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为评估基础,以长汀县为试验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研究新方法计算降雨侵蚀力因子、参数调校或利用现有方法计算其余因子完成研究区水土流失评估。[结果]得到2013年长汀县水土流失等级分布图。2013年研究区水土流失已大有好转,但仍比较严重,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流失,其中河田镇、策武乡、濯田镇、三洲乡是重灾区。[结论]尽量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是研究区今后水土流失防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乌鞘岭地区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路段。开展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研究,将为该区域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基础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查明了乌鞘岭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乌鞘岭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其中泥石流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发生频率高等特点;不稳定斜坡局部或零星分布,且现状危害轻;从时空分布规律上来看,具有条带性和集中性;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泥石流采取合理选线、监测预警、跨越疏导及生态恢复的防治措施;不稳定斜坡采取优化坡面形态、排水措施、工程治理结合植物防护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忠县向斜内部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峡库区忠县向斜内部滑坡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构造地质学相关理论,以三峡库区忠县向斜为研究重点,对忠县向斜构造与滑坡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忠县向斜局部构造可以划分为3个区段,分别为北部忠县向斜与万县向斜复合区段、中部忠县向斜主体区段和南部忠县向斜与SN向构造复合区段。[结论]滑坡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区段,主体区段滑坡规模较小;每个区段滑坡空间演化特征具有各自的特点,与局部构造特征改变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旺苍县是滑坡的频发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与地形地貌特征,该区的滑坡呈现特殊的演变规律,传统的评价方法很难精确地获取该区滑坡的危险性分析结果,研究以该区的地层岩性、地层构造、接触面倾角、地下水类型、坡高、坡度、坡形、斜坡类型以及碎石含量9个斜坡发育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引入评价因子的特征函数表征各因子对滑坡的影响模式,建立基于斜坡发育指标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能够比较精确地反映旺苍县的滑坡危险性分布特征,对于该区的滑坡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黔江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704.98km^2,约占重庆市土地总面积的29.39%,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已成为重庆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综合大量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该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及危害,深入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指出了植被、土壤等地质环境因素是石漠化产生的基本条件,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石漠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