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子松大树四季均可进行移栽,但以春季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到90%以上;树高以3~6 m较为适宜,体量过大会显著降低成活率。土坨直径至少为胸径的10倍,树木移栽前必须将包装草绳全部去除,移栽后,要及时浇好"三连水",结合浇水可施入50×10-6~200×10-6的生根粉,同时要及时挂营养液吊瓶,有助于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重点造林工程对黑松大苗的需求 ,从1998年开始 ,共移植 1.5~ 3.5m高的黑松大苗 870 0株 ,造林成活率达到 95 %以上。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 ,现将黑松大苗移植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 土坨规格苗圃地留圃大苗由于密度较大 ,下部光秃重 ,侧枝少 ,根系相对也不发达。这类苗木移植时的土坨规格为 :苗高 15 0~ 2 0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35~ 4 5cm)× (30~ 4 0 )cm ;苗高 2 0 0~ 2 5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 (40~ 5 0 )× (35~ 4 5 )cm ;苗高 2 5 0~35 0cm ,土坨直径×土坨高度为 (45~ 6 0 )× (40~ 5 0 )c…  相似文献   

3.
2014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开展了欧李分蘖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沙培催根再转土培处理的欧李分蘖苗成活效果较好,较直接土培栽植的分蘖苗成活率高出20多个百分点;欧李分蘖苗移栽套塑料袋有增加地温和保湿的效果,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带土坨移栽欧李分蘖苗效果较优,比裸根移栽成活率高出30个百分点。该试验结果可为该地区欧李分蘖苗移栽、繁殖优质种质资源以及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沙地大树移栽成活率 ,尽快成林 ,本文论述了沙地移栽大树坨成败因素、方法 ,提出樟子松树坨以 6~ 8年生为最佳 ,超过 10a不宜移栽。同时提出沙地树坨移栽的 2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以往经验,大苗栽植的成活率低,经常有“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成林”的现象。大苗栽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栽植技术和管理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对准备移栽的大苗采取促根措施。栽植胸径在25或30厘米以上的大树,应先围根缩坨;利用根系的再生能力,对欲移植的大苗进行断根刺激,促使树木形成紧凑的根系,等到大苗发出大量的须根,再进行移栽挖掘。移栽挖掘时所带土壤必须具有尽可能多的须根,这样才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如没有围根缩坨挖起的土球时,则须根少,直根多,移植成活率低,甚至不能成活。围根缩坨通常…  相似文献   

6.
城镇绿化往往需要配置一些针叶树大苗,以便尽快成型,尽快起作用.然而移栽针叶树大苗时,只有带土坨起苗、栽植才能成活.以前苗木带土坨挖下后,多用草帘、草袋、草绳等进行捆绑、包装.但这样包装有其缺欠,即土坨容易松散,造成树木根系损伤,费工费力,成活率低.本文介绍一种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吉林省半干旱地区绿化樟子松大树移植成活率低的问题,对其树冠体积与根系土坨体积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树冠体积与土坨体积的比值与移植成活率成反比,即比值越大,成活率越低;移植成活率达到100%时允许的最大比值、亦是最经济比值为5.80,若比值大于5.80,则移植成活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1 移植1.1 种苗选择以 3~ 4年生 ,高度 1.0~ 1.5m的雪松实生苗为培育对象 ,此类苗木生命力强 ,可塑性大 ,成活率可达 95 %以上 ,且便于运输。1.2 移植时期和方法于春季 3~ 4月份移植。带坨移植土坨直径不得小于 30cm。1.3 初植密度为节约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 ,初植时可按株行距 3× 1m或 1.5× 2 .0m进行定植。 3年后隔行隔株销售或通过移植将株行距扩大为 2× 3m ,以培育较大规格的苗木。1.4 挖穴和移栽按初植株行距挖穴 ,穴的规格为 6 0× 6 0cm ,挖好穴后每穴施入 2 5kg农家肥。将移植苗大小分级 ,分区栽植 ,栽后立即…  相似文献   

9.
五角枫成树移栽至公路两旁,从不同的栽植方式成活率不同切入,分析了成活率不同切入,分析了成活率不同的原因,并提出提高成活率的5点技术措施建议:定向培养断根缩坨;拆除软材包装;修剪、疏枝、硬材支撑;生理平衡协调;精细管护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日光温室中,对刺五加组培苗进行移栽炼苗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光照射4天,打开瓶口并敷上一层纱布后,再经3天充分的炼苗可以提高成活率;组培苗移栽的适宜时期为11月~翌年3月;移栽基质为腐叶土:园田土=1∶1的复合土,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春末在豫北石灰岩山地,以高2m的侧柏大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大苗生产地修枝强度和无纺布包裹土坨结合浸泡的方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旱地侧柏大苗能够满足造林要求;对常见苗圃产出的侧柏大苗要进行去枝处理,去枝量为原有量的1/2;用无纺布包裹土坨,并进行浸泡,能够增加苗木假植时间和提高大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钱柳MPT苗型(根坨苗)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用GA100mg·L~(-1)处理种子10h可使62%种子提早1年发芽,缩短了培育时间;采用128穴、72穴和50穴塑料穴盘培育青钱柳60d龄苗,进行两段育苗,移栽成活率100%;用泥炭、森林腐殖土、树皮粉、腐熟厩肥配制的营养基质均可提高根坨苗质量;用根坨苗造林,其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提高23.2%。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红枫微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生根基质、炼苗时间、育苗基质、育苗穴盘类型等因素对美国红枫组培苗生根移栽影响。结果表明:用以草炭土为基质的培养基代替琼脂培养基对美国红枫生根率影响差异不大;生根后炼苗3d时的移栽成活率最高;以1号基质(进口草炭土∶珍珠岩=2∶1)为育苗基质的美国红枫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且长势最好;以32孔的穴盘成活率较高,且便于后期养护管理。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白桦试管苗去琼脂生根培养及高效移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转基因白桦试管苗为试材,采用草炭、黑土、河沙和蛭石混合物取代琼脂进行生根培养、带坨移栽,结果表明,经复壮培养的白桦试管苗接种到生根基质中,10 d左右在无根苗基部即可产生密集的不定根,生根培养40 d后,再经15 d~20 d的逐渐开瓶炼苗后即可带坨移栽,成活率高达到99%。  相似文献   

15.
美国红栌组培苗温室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红栌组培苗为材料,初步研究了炼苗时间、移栽基质等因素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苗生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自然光照条件下,瓶内闭盖炼苗最适宜的时间为8~12 d,然后开盖炼苗2 d;移栽基质以芬兰进口草炭土与珍珠岩按体积比3:2混合或国产草炭土与珍珠岩等体积混合较适宜,移栽成活率及苗高分别达90%和12 cm.  相似文献   

16.
在黑果花楸试管苗移栽试验中以幼苗等级、移栽基质、移栽温度为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结合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以及长势情况综合考虑,黑果花楸试管苗移栽适合选择优质苗、以珍珠岩+河沙土+草炭土(1∶1∶1)为移栽基质、移栽温度适宜控制在30℃,移栽的成活率可达到98%以上;试管苗移栽后2个月左右即可转入大田中栽植。该研究可为黑果花楸的快速大量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炼苗时间、移栽基质、移栽季节等方面对桃儿七组培苗炼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炼苗时间越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越高,开瓶炼苗5d最适宜出瓶移栽;移栽基质选用草炭土与珍珠岩按2∶1比例混合,成活率最高,25~30d均有新叶和新根长出。在兰州地区,10—11月和3—4月适宜进行桃儿七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8.1%。移栽后10个月,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本研究结果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桃儿七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站在春、雨两季从沙地5-10年生的樟子松幼林中挖幼树移栽,成活率平均达90%以上,初步获得良好效果。在移栽大树时,使土坨不散是保证成活的关键。我站广大革命职工在生产实践中,用废木板或竹片子试制成功一种沙地移松包装器。该包装器经生产实践证明,基本达到了包装速度快,树坨不散,还可以长途运输的目的。一、主要结构由20块长450毫米、宽60毫米、厚15毫米的木板,在木板的中心相对距离250毫米处钉有铁丝环,用两根长1,500毫米的钢丝绳串起,构成木板帘,在木板的下端固有“L”形厚1.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移栽措施下乌哺鸡竹的成活率调查与分析,探讨了乌哺鸡竹移栽成活率及栽植技术的关系,为乌哺鸡竹的种植、养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秋季移栽乌哺鸡竹群体带泥球直径的均匀度优于夏季。不同季节移栽的乌哺鸡竹群体的年龄构成差异极大。嫩竹的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老竹。要想提高移栽成活率,应首先做到选择恰当的移栽季节和竹苗大小,然后进行适宜的土壤改良和水分浇灌。  相似文献   

20.
以近几年长春市典型绿化工程项目为对象,对冬季大树移植成活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移植时间成活率差异明显,最适宜时间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活率可达到85%;长时间风吹日晒、土壤透风导致树体水分失衡,以及树龄大不易再生新根而影响吸收功能,是导致北方干寒地区冬季大树移植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因素。维持树体水分平衡、适当修剪树冠、清除土坨稻草绳包装、根系切口喷施生长素可有效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