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和掌握牛病毒性腹泻病在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地区的流行情况,应用ELISA方法295份牦牛血清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95份牦牛血清中检出牛肺炎支原体阳性血清31份,阳性率为10.5%。结果初步表明:该病在杂多县范围内牦牛群体中存在。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BVD/MD)是由被膜病毒科瘟疫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两种临床表现型的牛的传染病。我国某些省市已分离到了病毒。为探索本病对我省牛群的感染情况,1987年以来,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如下。一、方法1.BVD/MD微量病毒一血清中和试验:被检血清送农业部动检所,由部动检所按部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欧美等养牛业发达国家的一种常发病。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及不断引进国外品种,该病亦流入我国,为查明天津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对全市八个区、县的奶牛及黄牛用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法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防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牦牛群中陆续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血清阳性率在30%~42.4%之间,病死率在30%左右,本研究先后从四川、西藏等地牦牛中分离出病毒,并对其进行各种生物学特征鉴定后,表明该病毒与标准毒属同一种,所不同的是四川牦牛病毒株属非致细胞病变型,即属NCP型。但回归本动物能复制出典型病例。目前尚无国产牛粘膜病疫苗用于生产。本研究依据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具有交叉免疫性的原理,用猪瘟弱毒苗对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进行预防,试验证明用猪瘟弱毒苗可以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且安全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县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2010年3月至5月在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地区采集252份牦牛血清样品,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通种牛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23.42%,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65.45%;海晏县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19.86%,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4.96%。  相似文献   

7.
8.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4年和2005年,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境内先后发生2起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疫情,造成了一定损失,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在短期内控制了疫情,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今后有效防制该病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果洛地区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果洛州牦牛中流行的牛拉稀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诊断确诊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血清琼脂扩散阳性率为3.17%—14.81%。  相似文献   

10.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牛感染BVDV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进行性消瘦,脱水,严重的可引起死亡[2]。BVDV可以导致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母畜流产和奶牛产奶量下降,以及生产性能下降,每年都给全球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近几年来,我国BVDV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为了掌握青海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牛的一种多呈亚临床经过、间或呈严重致死病程的传染病,以消化道粘膜受损为其特征。该病最早于1946年由Olafson等首先发现,目前已在所有大规模养牛国家中广泛流行,尤以欧洲为甚。我国自1980年以来有关于本病的介绍,但流行情况尚未有报道。为此,我们收集了黑龙江等8个省(13个地区)28个农场、进  相似文献   

12.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防制中间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1991 ̄1993年,应用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O系弱毒冻干苗60万头份对我省青南地区玉树、称多、泽库三个BVD/MD发病严重的县进行了大面积的预防注射,调者被注射牛76797头;同时在该地区应用猪瘟弱毒苗预防注射牛20万头份,调查被注射牛48000头。试验结果:应用BVD/MD O系弱毒冻干苗使牦牛BVD/MD死亡率由6.61%降至0.24%,应用猪瘟弱毒苗亦对该病有较好的防制效  相似文献   

13.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BVDV感染牛的典型症状是牛病毒性腹泻、急慢性黏膜病、发热以及随后的产奶量下降。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从而可导致怀孕母牛的流产和死产,产下存活的小牛可出现免疫耐受,并会终生排[1]  相似文献   

14.
从西藏牦牛体内分离到了一株能使犊牛睾丸细胞产生明显病变的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该分离物能使西藏牦牛和山东黄牛出现类似的临床症状,其中以牦牛的症状更接近于自然感染病例。电镜下可看到分离物为球形有囊颗粒、直径约为65nm;对酸、热和乙醚敏感,对5—碘脱氧脲苷有抵抗力;将病变细胞用吖啶橙染色后能见到橙红色荧光;通过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细胞中和试验,均证明分离毒与BVD毒具有共同的抗原性,它们的抗体也具有共同的抗原结合位点。上述结果充分证明西藏牦牛分离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它将为西藏地区控制和预防本病流行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诊断和防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青海省玉树州一些地区的牦牛中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当地称为“大牛拉稀病”),损失较大。曾使用牛副伤寒死菌苗进行预防,效果不显,用抗菌素治疗也见不到效果。我们由1987年开始进行诊断和防制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工作,基本确诊该病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行陡用两种疫苗进行防制,得到了良好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青海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感染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对采集于青海省6个规模牦牛饲养场和11户散养户的55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BVDV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559份血清样品平均阳性率为36.14%,规模牦牛场平均阳性率为34.19%,散养户平均阳性率为39.42%。表明青海牦牛群中普遍存在BVDV感染,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被感染后,会导致牛群腹泻、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先天性免疫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检测方法、临床类型以及预防与防控等进行论述,为我国的牛病毒性腹泻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泽库县多禾茂乡“拉稀”病牛的血浆中分得2株致细胞病变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其第4代、5代培养物对新生犊牛睾丸细胞的TCID_(50)为10~(3.4-3.7)/0.1ml(Oregon C_(24)V的TCID_(50)为10~(4.9)/0.1ml);与猪瘟酶标抗体有染色反应;与BVDV荧光抗体有特异反应,荧光强度“卅”;用标准BVDV阳性血清作中和试验,有明显的中和作用,阴性血清不能中和分离物的细胞病变,其组间毒价对数差为3.6—3.7;经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形态为圆形或近圓形,其大小为50—60nm,与Oregon C_(24)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四川阿坝州牧区多年来在成年牦牛上发生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群众称为“牦牛拉稀病”。牦牛发病后,生长发育停滞,生产性能降低,不孕甚至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当地兽医部门曾使用牛副伤寒菌苗进行预防,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均无显著效果,且发病区域逐年扩大,当地迫切要求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明确病因,笔者从2002~2006年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