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GIS支持下的天然牧草产草量区域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建立天然牧草产草量区域预报模型,利用呼伦贝尔市所属16个旗县的气象台站1989-2005年的各时段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鄂温克旗天然牧草产草量观测资料,应用积分回归、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统计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平台上,建立了呼伦贝尔草地天然牧草生物量区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基准单元预报模式模拟的拟合率较高,平均准确率为95%,试报2004和2005年牧草产草量,相对误差分别在5%和7%左右;选取与当地的草地第一生产力密切相关、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的牧草气候资源可利用系数,建立了牧草产量区域预报模式,此模式可应用于任意区域牧草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2.
天然草地牧草地上生物量的动态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依据调查资料 ,对青海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的种类、营养成分、产草量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青海天然草地豆科牧草种类有 60余种 ,分布在 1 1 0个草地型中 ,粗蛋白含量一般在 1 8%~2 2 %之间 ,产草量一般可达 5 0 kg/hu~ 70 kg/hu。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牧草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年内土壤水分的变化可分为春季缓慢失墒期、春末夏初墒情缓慢恢复期、夏季快速失墒期、秋季快速增墒期4个时段;不同年份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不同,0~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受天气、牧草生长等因素影响干湿变化明显,3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相对较稳定。牧草生长季(5-9月)各月末的生物量与前期土壤水分的关系密切,上一年度土壤水分对牧草生物量的影响在牧草生长前期较为明显,后期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6.
青海天然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1,20(1):26-31,9
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4大类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牧草具有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即"三高一低"的特点.与全国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成分相比,粗蛋白质高2.61个百分点,粗脂肪高0.4个百分点,无氮浸出物高4.92个百分点,粗纤维低20.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天然草地牧草青贮技术可以长期、安全、高效贮藏优质牧草,有效防除针茅对家畜的伤害,是维护草原生态健康和草地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适用技术。本文对国内外天然草地牧草青贮技术的研究内容、应用及效果等方面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当前天然草地牧草青贮技术中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调制优质天然草地牧草青贮饲料及安全利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3,22(2):39-46
利用天然草地草群样本进行概略养分分析,对草地的能值、消化能和代谢能密度进行初步评价。认为青海天然草地草群总能值密度为16.99MJ/kgDM-18.25MJ/kgDM;消化能密度(放牧牛时)11431.74kj/kgDM-14684.64kj/kgDM和(放牧羊时)11535.76kj/kgDM~14743.75kj/kgDM;草群代谢能值密度(放牧牛时)9751.55kj/kgDM~12677.26kj/kgDM和(放牧羊时)10043.43kj/kgDM~12880.15kj/kgDM。天然草地草群消化能和代谢能密度基本均衡。  相似文献   

9.
杜铁瑛  王海霞 《草业科学》1998,15(1):10-13,44
通过对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多样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天然草地的生态环境,为合理利用、改良和保护草地提供参考依据。据分析,温性草原类牧草多样性指数在3.2 ̄4.6之间,多样化程度较低;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牧草多样性指数在3.3 ̄6.6之间,多样化程度高于温性草原类。从总体而言,海南州草地牧草多样化程度较低,主要是水、热两大因子分配不均所致。有些草地型虽然牧草种类较多,但由于分布不均匀,导致了牧草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高寒草地生物量及牧草养分含量年度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1~12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BM)及牧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灰分(Ash)含量。结果表明:围栏内年平均BM极显著高于围栏外(15.02 DM g/m2对11.70 DM g/m2,P<0.01),而围栏内外牧草各种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BM和牧草养分含量变异较大,BM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8月份最高(33.02 DM g/m2),3月份最低(6.39DM g/m2);牧草CP、EE含量亦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CP含量在8月份达到最高(10.68%DM),在2月份降到最低(2.72%DM),EE含量变异不大,在9月份较高(3.77%DM),1月份较低(2.26%DM);NDF变化规律与CP相反,呈“V”型曲线变化趋势,最低和最高含量分别在8月份(49.38%DM)和12月份(69.08%DM);ADF含量全年变化不大,夏季较(35.03%DM)冬春季低(42.92%DM);Ash在6月份含量最高(18.29%DM),2月份含量最低(7.14%DM)。以月份为自变量,进行适当变换后建立了牧草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的全年动态变化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范围群落调查,研究了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三种主要草原类型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并讨论了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草原的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三种类型草原均匀度差异不显著,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有明显的优势种,荒漠草原没有明显优势种;(2)三种类型草原中,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随尺度增大,丰富度与生物量的关系有单峰曲线的趋势;(3)物种丰富度随水分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随温度上升而下降,水热因子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其主要限制因子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发展经济生态草业,推进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应用数理统计模型的解析方法,探讨退化天然草地和补播苜蓿的改良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种草地的主要植物种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γ分布模型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改良草地的平均生物量极显著的高于天然草地(P〈0.001),而平均物种数与平均物种多样性指数极显著的低于天然草地(P〈0.001)。2种草地的组成植物种的空间异质性指数与其平均生物量之间均存在着负相关。天然草地的生物量随着物种数的增加而增大,而改良草地随着物种数的增加,生物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
甘加高山草原蝗虫预测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在夏河县甘加高山草原1989 ~1994 年共6 年的系统调查资料,分别建立了狭翅雏蝗以及蝗虫混合种群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检验,符合率均为100 % ,预报值相对准确率平均达87 % 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青藏高原天然草场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冬春天然草场有机无机复合肥添加及刈割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天然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草场。施肥后在天然草场牧草生长中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刈割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的有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17.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18.
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代军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5,3(2):135-143
本文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全植层生物量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的形成曲线为双峰型,而地下生物量的曲线为三峰型,且后者峰值的出现时间较前者早近一个月;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受两种牧草生长节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新疆伊犁地区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伊犁地区146个草地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及气象数据,进行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NDVI、EVI、海拔、年均降水、年均气温、积温、干燥度、湿润指数等因子的回归分析。并通过各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权重参数分析和加权融合,运用ArcGIS软件,反演分析了新疆伊犁地区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地区草地平均产草量约为704.96 kg/hm2,与20世纪80年代全国草地调查数据相比,产草量有所下降。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各项因子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演结果与伊犁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基本吻合,反映了伊犁地区草地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地上生物量反演结果得到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R2)为0.8532;均方根误差(RMSE)为216.559 kg/hm2,偏离度为22.92%,可以为新疆伊犁地区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地及天然草地生长季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变化,比较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的差异性,揭示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在2012年生长季可能由于降水量的迅速减少而呈下降趋势;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在生长季均呈上升趋势。人工草地土壤细菌数量在生长季基本高于天然草地,真菌数量基本为苜蓿(Medicagao sativa)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人工草地,放线菌数量多为苜蓿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无芒雀麦人工草地,固氮菌数量在生长季初期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稍高,生长季后期苜蓿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稍高。从整体上看,呼伦贝尔地区人工草地在生长季0~10 cm土壤微生物数量基本高于10~20 cm,部分月份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