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大地震破坏区愈10万km^2,核心破坏区达6.5万km^2,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危及灾区生态屏障功能发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保护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从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入手,提出“生态脆弱区、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河流源区与流域区、聚落生态与农田生态区、地震遗址保护区”是灾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五大关键区域,而“脆弱生态环境的难恢复性、贫困人口生存方式的脆弱性与经济开发活动的持续性”是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建中面临的三大障碍,提出通过“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农村扶贫、建立生态补偿以及开发生态资源”等四大措施来改善灾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西部生态现状,指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制,行政,经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魏红 《中国林业》2014,(14):42-43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资源而采取的重要战略决策。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采取促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发挥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少明 《中国林业》2010,(12):57-57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关系的“调节器”。森林资源保护关系到国土生态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林业发展的全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是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安吉竹乡森林资源在涵养太湖水源、保护和改善县内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加快经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阐述了发展和保护竹乡森林资源 ,应结合生态经济、地域经济和行政经济的诸多途径 ;提出了应用分类经营的原则 ,在保护的前提下 ,开展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利用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让有限的竹乡森林资源永久地造福于安吉乃至上海经济区  相似文献   

7.
朱小兰 《山西林业》2022,(1):8-9,4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析了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解决区域内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功能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时代的进步带动着全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为了建设好生态文明,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让国家的可持续资源得到长久的发展,从森林生态资源管理与保护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王立秀 《绿色科技》2015,(2):173-176
指出了建设生态公益林能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当前地球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是保护生态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结合云南省墨江县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墨江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现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在贯彻落实青海省省委提出的“生态立省”重大战略决策时,要立足西宁的市情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