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承担的高科技项目“棉花工厂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日前通过专家鉴定。以该技术体系为支撑,已直接育成转基因棉花新品种8个,累计推广转基因抗虫棉3200多万亩,从而使我国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为抗虫水稻等7种转基因作物发放安全证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刊讯截至目前,中国已为抗虫棉花、抗病番木瓜等7种转基因植物批准发放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此外,还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科学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及产品,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3.
玉米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深入发展,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大面积商品化生产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自1986年以来玉米的转基因技术发展较快,其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农艺性状改良涉及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旱、抗盐和品质改良等,其中抗除草剂和抗虫玉米已成为主要的商业化转基因作物。本文综述了玉米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了玉米转基因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物育种信息》2005,(1):18-19
天然彩色棉花是采用杂交、基因转导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一种在吐絮时就具有棕、绿等色彩的棉花。2004年4月,新疆通过转基因和克隆技术,获得了当代表达的红、蓝、黑3个彩色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全球转基因棉花商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转基因棉花商业化种植进程,结果显示:1996年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3国率先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棉花以来,此后迅速发展,至2010年已有13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2100万hm2,占全球棉花总面积的64%;2011年转基因棉花的普及率更是高达82%,并首次超过大豆成为转基因品种普及率最高的作物,揭示了转基因棉花的普及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于1998年开始规模化种植转基因棉花,到2011年普及率仅71.5%。普及速度比任何一个种植转基因品种的主要植棉国都慢,而且我国的转基因棉花研究与美国也有很大的差距,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尚未面世,双抗(既抗虫又抗除草剂)和转其他基因的棉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信 《种子》2002,(1):62-63
本文论述了由于棉花害虫为害严重必须进行防治,而化学防治失控必须开辟新途径,利用棉花自身抗虫性是最佳选择,转基因抗虫棉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还分析总结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巴西大豆、玉米和棉花3种主要作物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结果表明:2012年转基因品种的普及率预计达到88.1%,转基因玉米的普及率达到75%,转基因棉花达到50%。大豆、玉米已经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转基因化。无论是抗虫的,还是抗除草剂的,或者是既抗虫又抗除草剂(双抗)的转基因品种,都大受农民的欢迎。这揭示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转单一性状基因的玉米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转2个性状基因的种植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这表明转基因技术已由转单一性状基因向转2个性状基因转变,暗示未来必然是向转多个性状基因转变。分析还表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同程度促进了巴西作物生产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8.
《种业导刊》2014,(4):33-33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转基因抗虫棉,1996年首次获得抗虫棉基因的发明专利,2002年由位于安阳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棉花研究机构),成功培养出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已培育转基因棉品种300多个。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棉花育种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总结了转基因技术在世界棉花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同时对转基因棉花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主要作物转基因商业化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美国玉米、大豆和棉花3种主要作物转基因品种的商业化进程,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和棉花在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转基因化,2010年已分别达到86%、93%和93%.无论是抗虫、还是抗除草剂、或者是既抗虫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品种,在美国都大受农场主的欢迎,这揭示转基因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分析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现状,棉花、玉米、大豆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仅水稻的转基因研究领先于美国.因此,建议积极推进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进程,保持水稻研究的先发优势,加强其他作物转基因研究,并适时商业化,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培育转基因棉花被看作是解决产量和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式。介绍了目前应用于棉花遗传转化的3种主要转基因技术,并综述了我国转基因棉花主要目标性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自1985年人类首次试种成功转基因作物以来,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已占到世界总耕地面积的2%,转基因生物已达120种左右。在我国,目前也出现了转基因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转基因作物。然而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科学上尚没有明确的定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都  相似文献   

13.
<正>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当今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竞争的热点。虽然目前美国已经开展了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的商业化种植,并大量出口,但只批准了一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水稻作商业化生产。在美国以外,没有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水稻,也不准许任何转基因水稻进入市场。这也是美国稻农至今仍然不愿意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原因。但是,目前美国稻农正遭遇转基因之痛。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农产品生产国,美国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今年进入第八个持续增长年。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统计局年度种植展望报告显示,今年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达45%,比去年提高了40%;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由去年的73%上升到今年的76%;而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6%,去年仅为81%。  相似文献   

15.
<正>转基因技术打破了常规育种技术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已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自1996年首次商业种植转基因大豆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约为4.75亿hm2。2005年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1日在京召开的2011年国际农业生物技术与粮食安全大会上,中科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博士说,中国在农业转基因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取得了可喜成就。中国已经从转基因棉花技术中获得高额回报。"相信中国转基因技术在未来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帅帅 《种子科技》2023,(1):118-12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棉花中富含棉纤维,能用来制作布料,制成的棉布不仅坚固耐磨,而且吸湿和脱湿的速度极快,由棉布制成的衣服成品穿起来比较舒服。因此全球每年约有50%的棉花用于生产和消费,世界棉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量较大。虽然我国盛产棉花,但是我国国内的棉花生产总量远远无法满足原棉的需求量,这主要是因为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为了扩大棉花的生产量,稳定棉花的生产,国家积极研发了转基因棉花种子,鼓励农户种植转基因棉花,从而全面提高棉花的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量。因此,农业农村部颁发了《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规范转基因棉花种子的生产经营,扩大棉花的生产总量,并确保棉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2-23
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规模化育种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进入品种审定程序。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对两个转基因水稻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组储备了丰富的水稻抗虫转基因产品与技术,建立了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育种体系,为我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国家,据预测,转基因水稻最有可能成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农业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包括棉花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棉花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转基因食品应运而生。由于技术等因素,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仍存在争议,因此转基因食品已被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已于2002年3月20日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转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