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籼稻绿芽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成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籼稻Hu-18绿芽为外植体,在N6附加2 mg/L 2,4-D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加20 d后转人AA 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培养45 d左右形成了分裂旺盛的胚性细胞悬浮系。即从绿芽诱导至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仅用了65 d左右。继代后前6 d,细胞干重几乎每2 d增加1倍,而培养液的渗透压及pH 值迅速下降。取继代后4 d的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产率为8.74X106/g鲜重。纯化后的原生质体在KPR培养基中进行琼脂糖包埋培养,原生质体植扳率为12.0% 。将20 d后的小愈伤组织(0.1 mm)转入 N6附加0.5 mg/L 2,4- D、1 mg/ L BA、1 mg/L KT、0.3 mg/L ZT的培养基上增殖,待长成直径2~3 mm 左右时,用N6附加1 mg/L BA,1 mg/L KT,0.3 mg/L ZT的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 5 d后同时出现芽根生长,最终再生成绿色植株,绿苗分化率为3.5株/10000个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2.
从甜菜下胚轴愈伤组织SC_3和未授粉胚珠愈组织SC_1、SC_2中分离到原生质体,在MSB(2)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约1周后,开始第一次细胞分裂,2~3周左右形成了小细胞团,SC_3原生质体直接发育成原胚。此时统计植板车约为0.1%~0.2%。培养至第五周,3种基因型原生质体中均出现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原胚发育成球型胚状体。待愈伤组织长到一定大小时,及时转移到新的固态培养基上增殖后进行各种分化试验。球形胚在原培养基中继续培养,7~8周后形成心形胚状体。  相似文献   

3.
在有激素培养基中萌发的油菜种苗的子叶大而厚、根少而短、下胚轴粗短,并有少数愈伤组织出现。2,4—D1~3mg/1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添加0.1~1mg/16BA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下胚轴,三个品种中,双低油菜DSV—SR—50的诱导率最高。来自激素萌发培养基的下胚轴的愈伤组织发生早、发展快、诱导频率高,并有直接分化出芽的。愈伤组织在含有IAA1mg/l和6BA1~7mg/l的B5培养基中都能分化出芽,但以添加6BA3~5mg/l对频率最高。小塔的愈伤组织分化频率最高为45.65%,以下为DSV—SR—5034.32%,Liglando 22.79%。并讨论了前期培养基和材料基因型与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个野生稻(O. rufipogon,O. glumaepatula 和O. latifolia)成熟胚,经愈伤组织诱导和悬浮细胞培养,分离原生质体,利用简化原生质体培养基(SPCM),结合琼脂糖包埋,并附加看护细胞培养液,这三个野生稻原生质体均得到了成功培养,其中两个(O. rufipogon和O. glumaepatula )分化了绿色植株。看护细胞液在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中,可促进细胞分裂,提早细胞分裂始期,细胞分裂频率(3.2%)和植板率(19.0%)分别比未加看护细胞液的培养方法高出13.3%和6.2%。看护细胞液可大大减少野生稻愈伤组织在液体中培养始期的死亡率,提高建立其悬浮细胞的成功率。原生质体克隆在适当的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显著改良其结构,明显促进绿苗分化。尤其是L3培养基诱导原生质体克隆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或类似胚状体结构的频率达32.1%,显著高于MS和N6培养基,从而导致较高绿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5.
大豆花粉离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豆花穗置低温(7°—8℃)冷处理5、8、10、12天,取花药置培养皿中,用盖玻片压出花粉粒,去掉残渣,加入液体培养基。基本培养基是改良的B_5,参照高国楠原生质体培养基附加糖、椰乳、水解酪蛋白等有机物,0.05—0.2mg/l 2.4—D,0 1~0.5mg/l Zeatin,0.5—1mg/l NAA。20天后见花粉分裂,30天见细胞团,40—50天形成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分裂的花粉最后达接种时培养皿中花粉的60—70%以上。活体观察花粉分裂大致有多细胞型和游离核型。将直径2mm大小的愈伤组织转至固体培养基继代增殖而获得大量愈伤组织。分化培养获得根,未见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大豆(Glycinemax)原生质体培养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希明  安利佳 《大豆科学》1989,8(3):301-304
试验56份大豆栽培品种。采用幼荚子叶、无菌苗下胚轴和子叶、幼胚悬浮培养细胞作原生质体游离材料。苗期子叶和下胚轴用酶液:1%Hemicellulase HP150,0.4%Cellulase R—10,0.1%Pectolyase Y—23;幼荚子叶用1%Cellulasc R—10,1%Hemicellulase HP150,0.5%Pectinase;悬浮培养细胞用1%Cellulase R—10,0.2%Pectolyase Y—23,2%Driselase游离,4种材料均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基均为K8P,分化培养基为MS、B5,培养基中的激素试用了2.4—D,2.4.5—T,NAAIAA、ZT、KT、BA、zip和毒莠定等不同配合和浓度。结果有12份品种的幼荚子叶。下胚轴和苗期子叶的原生质体形成愈伤组织、有不同类型的根分化和绿点出现,分化培养基B5+0.1-0.2mg/l 2.4.5-T+1-1.5mg/l·BA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珂字棉312为试验材料,以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并将愈伤组织置于不同培养基下诱导分化,初步建立棉花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一是对珂字棉312组织培养体系建立较好的各阶段培养基分别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1 mg/L 2,4-D+0.5 mg/L KT+30g/L葡萄糖+8 g/L琼脂,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为MS+30 g/L葡萄糖+2.5 g/L phytagell,分化培养基为MS+0.1 mg/L IAA+30 g/L葡萄糖+2.5 g/L phytagell,生根培养基为MSB5(双倍KNO_3,无NH_4NO_3)+0.1 mg/L GA3+30 g/L葡萄糖+2.5 g/L phytagell;二是各培养基调节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28℃时能够获得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花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花2号无菌苗为材料,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条件进行探讨,并对悬浮细胞的生长特性进行检测,建立了花生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叶片是诱导愈伤组织和进行悬浮培养的理想外植体,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mg/L+2,4-D 2.0mg/L,悬浮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mg/L+2,4-D 2.0mg/L+KT 1.5mg/L。悬浮细胞生长呈"S"型曲线,培养12d达到最大生长量,最适继代周期为12d左右,在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培养液的pH和电导率变化则均为先下降再回升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1983年10月从3日龄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栽培品种C312,RQSX-1-1,C3110,P784,1303,T25和T169幼苗下胚轴产生的6~8周愈伤组织发现含有球状到心形早期胚,以与陆地棉胚珠的胚显微镜观察比较为准。愈伤组织放入液体培养基,其中T25和C3112形成胚胎发生的细胞悬浮体。C312选择为胚发育成成熟植株的典型体系。愈伤组织是从MS 盐类附加100mg/l 肌醇,10mg/l 盐酸硫胺素,1mg/l 菸酸,1mg/l 吡哆醇,30g/l 蔗糖,0.1mg/l 2,4-D 和0.1mg/l 激动素,或0.5mg/l 激动素。装有50ml液体培养基的欧氏三角瓶,接种约0.5g 愈伤组织,旋转振荡120rpm°,培养体经纱布过滤保持,取部分残留物培养在基础培养基上。含有单细胞和小细胞团(10~20细胞)的滤过物,转移到装有基础培养基的瓶内,基础培养基不加荷尔蒙,加谷酰胺,供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以栽培甜菜的未授精胚珠或胚为外植体,在MS附加NAA和BA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选择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从该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并以液体浅层法或半固体琼脂糖法培养在一系列培养基上,植板率为0.01%~1.2%.再生愈伤组织形成后,转入固体培养基(MSB)上培养,再转入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出苗,分化率可达2.5%,由愈伤组织上切下分化苗在生根培养基上很容易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速繁殖苎麻育种优良材料,1979年春夏季我们对苎麻的侧芽、地上茎切段、地下茎切段、叶片等分别进行组织培养,摸索植物激素对苎麻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目前得到大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了根,但未分化出芽。在培养中侧芽能生长,其基部长出  相似文献   

12.
苎麻组织培养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加速繁殖苎麻育种优良材料,1979年春夏季我们对苎麻的侧芽、地上茎切段、地下茎切段、叶片等分别进行组织培养,摸索植物激素对苎麻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目前得到大量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了根,但未分化出芽。在培养中侧芽能生长,其基部长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大量的根。  相似文献   

13.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经胚胎发生高频率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如Kao(1970)和Miller等(1971)从悬浮培养的大豆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但在以后的多年中进展不够大。据报道,已从幼荚子叶、幼苗根、叶肉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等外植体游离出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并进行了大量的分化研究,但最终都未能得到再生植株。卫志明和许智宏于1988年首次由大豆幼荚子叶分离出  相似文献   

14.
以“红核子”、“东壁”、“十二月龙眼”等龙眼品种的胚性悬浮细胞为起始材料分离原生质体,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包埋悬浮培养等方式,进行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包埋悬浮振荡培养(50r/min)是龙眼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的适宜培养方式,在含有多种生长调节剂的改良MS培养基(MP6)上,再生小克隆的形成频率可高达5%;采用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诱导、成熟和萌发的优化方案,原生质体再生小克隆分化子叶形胚状体的频率达100%,萌发植株的频率一般大于45%。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苎麻子叶与子叶悬浮细胞两种材料的原生质体在分离和培养时的差异。取真叶初露期的绿色子叶,用3%纤维素酶、0.5%离析酶的0.6M甘露醇混合溶液处理5小时,原生质体产量可达5×10 ̄6个/gfr·wt,但其原生质体以海藻酸钠包埋方式培养在附加2,4—D0.5mg/L、KT0.5mg/LKM_8P培养基上,原生质体仅发生二次分裂;子叶悬浮细胞只有在纤维素酶4.5%,离析酶0.8%、半纤维素酶0.8%的0.55M甘露醇混合液中处理11小理,原生质体才达最大程度释放,每克悬浮细胞可得原生质体2×10 ̄6个,但其原生质体易于诱导分裂,在与前者相同的培养条件下,50天左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经过扩增,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可诱导芽、根的分化,从而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培养及显微观察技术,以金花茶植株茎段、叶片、花药及离体培养的金花茶体细胞胚为试验材料,对松散型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以金花茶体细胞胚切块为外植体,在MS+KT 0.5 mg/L+NAA 8.0 mg/L+硝酸银5m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后,将其转接到该诱导培养基上连续培养3个月,最后从培养物中挑选状态良好的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分别含有肌醇与硝酸银的2种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可以获得金花茶松散型愈伤组织;方差分析表明:蔗糖添加量、肌醇添加量及硝酸银添加量均对金花茶悬浮培养液细胞密度有显著影响且后两者分别与光照条件存在相互作用;将松散型愈伤组织在分别添加100 mg/L肌醇与2.5 mg/L硝酸银的液体增殖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可以建立并保持金花茶悬浮细胞系。该研究结果可为金花茶大规模细胞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石牌广藿香无菌苗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筛选及细胞的液体培养,在含0.05 mg/L 2,4-D和0.5 mg/L KT的MS液体培养基中获得了分散性良好的悬浮细胞,建立了广藿香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继代培养时间等因素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05 mg/L2,4-D和0.5 mg/L KT能促进细胞的快速生长,而0.5~1.0 mg/L BA促进细胞的分化;以继代培养时间为15~18 d细胞进行接种,接种量8 g/100 mL时,悬浮细胞到达最大生长量,细胞鲜重最高达到511.2 g/L.  相似文献   

18.
以人参幼叶为外植体,在MS+2ppm2.4—D+0.5ppmKT+500ppmLH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将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1ppm2.4—D+O.5ppmNAA+0.5ppmKT+500ppmLH液体培养基上建立细胞悬浮系.用含2.0%Onozuka R—10,0.5% Pectinase和11%甘露醇的混合酶液在PH5.8、25℃下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培养后的第3天形成再生细胞并进行第一次分裂,第8天形成细胞团,40天形成愈伤组织.当再生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0.1ppmNAA+0.5ppmKT上时分化产生大量不定根.  相似文献   

19.
以甘蔗近缘属植物斑茅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研究MS、SH、B5三种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2,4-D、NAA、6-BA)配比对斑茅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斑茅细胞高频再生体系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斑茅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 3.0 mg/L+6-BA 0.4 mg/L为最适,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以MS+2,4-D 3.0 mg/L为最适。在此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疏松,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目的是建立斑茅组织培养的高频再生体系,为斑茅材料的细胞悬浮培养、染色体加倍和细胞融合等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柑桔细胞悬浮培养及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进仁  陈善春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2):67-70,T000
取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试管实生苗下胚轴切段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再以该愈伤组织制备悬浮细胞系。在附加KT(0.75mg/L)和2,4—D(0.5mg/L)的MS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单细胞能正常分裂和生长,形成多细胞团和愈伤组织,在MT添加BA(1.5mg/L)和IAA(0.5mg/L)的固体培养基上能进一步诱导小芽并形成完整小植株。文中还探讨了建立悬浮培养细胞系的最适蔗糖浓度以及单细胞悬浮培养过程的细胞密度和培养液的pH值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