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规模度指数、洛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分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省域层面上,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呈现多中心集聚、组团分布格局;浙东北地区3A级景区村庄分布数量与集聚程度均高于浙西南地区,杭州、绍兴、衢州、宁波等4市的3A级景区村庄数量超过了全省的50%。市域层面上,3A级景区村庄分布类型大多数为均匀型,仅杭州、衢州、台州等3市为集聚型。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影响较大。建议从空间结构、规模数量的角度结合经济、交通等影响因素优化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
汪琳  李帅  刘骐珲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83-185
A级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其空间分布和可达性将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以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不平衡指数、可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结果表明,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空间聚集,中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聚集特征尤为明显,且可达性较好,研究区北部石渠县、西部白玉县及南部得荣县旅游景区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庆市2008年、 2013年和2018年A级景区点位数据,从重庆市及四大片区两个视角出发,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结果表明:重庆市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总体布局"西南密,东北疏"; 10年间主城片区以及渝东北片区景区分布先分散后极化,渝东南片区以及渝西片区景区不断聚集,并且聚集程度逐渐加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分布的高密度区不断从主城片区扩散,基本形成覆盖主城片区及渝西片区的全域核心密度圈;景区分布重心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略有偏移;地形地势、旅游政策、经济水平以及交通格局对A级景区的空间凝聚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对京津冀高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高A级旅游景区属凝聚型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直辖市密集、河北省分散"的特征.各区域高A级旅游景区占比与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值、旅游收入5项经济...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124家高等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计量分析方法,利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指数和区位熵等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内蒙古全区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内蒙古124家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型,在12个盟市中的分布比较聚集;(2)在2007年、2012年和2017年3个时段内高等级景区数量增加呈阶段性,空间分布密度不均衡,呼包鄂地区核密度强度最大;(3)内蒙古高等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受区内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不仅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该研究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A级旅游景区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市域尺度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特征;(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分布集聚区呈现"三大四小"的特点,总体空间格局为中部密集程度最高,其次是西部和东部;(3)区域地形条件、水体资源禀赋、交通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数字     
正80万张甘肃省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确保至2018年底,甘肃省首批3市(州)、11县(区、市)全部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每个市(州)启动创建1个5A级景区,全省力争创建5A级景区10个以上、4A级景区40个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省住宿业床位数达80万张以上,民宿、乡村客栈等乡村旅游床位数15万张以上。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82处冰雪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分析相关模型,利用ArcGIS 10.2空间分析工具,从空间的分布类型、分布核心和分布成因3个方面对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细致探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分布高密集区在川西山地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总体空间格局表现为环四川盆地西北缘核密集带,是中国地形一二级阶梯在四川省分界处,且与中国人口密度对比线"胡焕庸线"四川段相吻合;地形条件和气候制约、四川盆地城市圈经济辐射、交通设施系统建设是影响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并结合ArcGIS 10.2空间分析工具探究了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成因。研究表明:(1)各类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数量比较均衡,280个示范项目在地理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且西部多于中部和东部。(2)示范项目高程较高,主要分布在各大山区和高原地区,其中各省交界地带和边缘地带分布最为集中。(3)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主要有经济、旅游资源、地形海拔、交通及政策5个因素。(4)建议依托当地地方特色,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基础上,发挥景区、能人、合作社、公司的带头作用,注重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并结合ArcGIS 10.2空间分析工具探究了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成因。研究表明:(1)各类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数量比较均衡,280个示范项目在地理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且西部多于中部和东部。(2)示范项目高程较高,主要分布在各大山区和高原地区,其中各省交界地带和边缘地带分布最为集中。(3)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主要有经济、旅游资源、地形海拔、交通及政策5个因素。(4)建议依托当地地方特色,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基础上,发挥景区、能人、合作社、公司的带头作用,注重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集度、优越度和规模度3个指标对楚雄市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优越度与规模度偏小;凝聚分布表现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及交通沿线型3种类型;经济状况、旅游资源、供求关系、交通及区位条件均可对其分布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布局、提升效益、均衡发展等建议,以期促进楚雄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集度、优越度和规模度3个指标对楚雄市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优越度与规模度偏小;凝聚分布表现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及交通沿线型3种类型;经济状况、旅游资源、供求关系、交通及区位条件均可对其分布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布局、提升效益、均衡发展等建议,以期促进楚雄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我国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方法和Arc View GIS分析软件,对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的石窟旅游资源316处,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聚集型;具有集中程度高、区域间的离散度高、省际间不平衡指数高、呈线性和辐射性分布等特征;影响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地貌、气候、宗教和历史政治经济等.  相似文献   

14.
在全域旅游发展观的支持下, 为了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景区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问题不容忽视. 基于空间分析有利于辨识和优化产业结构, 采用空间数量关系、 空间质量关系和空间耦合关系发展度, 以南疆3个地州为例, 评价各市、 县(县级市)A级景区和星级农家乐的协调发展等级, 并从旅游政策、 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陕南60个A级景区空间结构布局特征、影响因素及景区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最邻近点指数1.050 8,属随机分布;县际地理集中指数21.858,分布比较分散;不平衡指数0.316,发展比较平衡。2盆地平坝区人口密度高,交通便利,分布了2/3的人文类景区;山区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集中了4/5的自然类景区。3等级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需调整景区评级标准,尊重市场空间与旅游活动频率之间的反比关系,促进等级结构向稳定金字塔结构过渡。42009~2014年,熵值从低熵向高熵演变,系统无序性逐年增大,空间结构尚属于低水平均衡阶段,需以优势资源作为优先发展的空间据点,构建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空间结构由无序向有序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以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福州市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A级旅游景区的演化特征,并运用ArcGIS 10.5和SPSS 18.0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在时间上可以分为低速增长、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三个阶段;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均匀分布向集聚分布演化,但在区县层面上有由集中向均匀分布的趋势;在布局趋势上,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并呈现出向外扩张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特征;在影响因素上,旅游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和交通条件等因素会对其演化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本研究以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POI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结果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三大特性,即景区依赖性、集聚性和向心性,以“一片区,两个增长极”的空间集聚格局为主,总体特征表现为北部密度高、南部密度低。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蓟州区西部与北部,以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形成集聚格局,并通过极化效应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在集聚区内进一步增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蓟州区中部与西部,呈现出以增长极为主的空间集聚格局。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格局是基于自然本底因素形成,并受到社会经济和客源吸引潜力因素的共同驱动,影响因素按解释能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海拔高度(0.81)、A级旅游景区数量(0.68)、旅游发展政策(0.55)、旅游收入(0.53)。自然本底奠定了空间集聚的资源基...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林业观光园的空间分布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观光园区是浙江省特有的旅游类型,自2006年开始评定,对浙江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数量增加,园区分布的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以现有164处省级林业观光园区为样本,利用地理数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除舟山市的省级林业观光园分布呈聚集模式外,其余10个市与浙江全省是呈随机模式分布;市区间分布极不平衡,舟山、湖州、绍兴排在前3个高密度地区;相同年份评定的园区之间相距较远.并且各市园区个数与其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旅游收入、人口数量、旅游接待人数、国家A级旅游区、交通运输用地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以信阳市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分析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优化路径。借助奥维互动地图软件,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景区集中度指数、α指数、β指数、γ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信阳市43个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态势与空间网络连接度。结果表明:信阳市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凝聚状、集中且非均衡;景区间网络连接度较好,便于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旅游景区资源属性互补,旅游功能布局较为合理,进而提出应合理规划,优化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功能布局等推进信阳市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长沙-株州-湘潭(长株潭)城市群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实验区规划和建设特别是环境污染预警方面提供依据,在长沙-株洲-湘潭地区采集土壤样品60个,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沙-株州-湘潭城市群土壤中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mg/kg、59.8mg/kg、59.4mg/kg、29.9mg/kg、100.4mg/kg和281.5mg/kg。除Cu外,均超过该区域内的土壤背景值,Cd和Zn分别超标7.8倍和4.7倍,28.3%的样点处于重污染级;Cd、Cu、Ni、Pb、Zn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长株潭城市群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d污染的潜在风险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