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栎类天然次生林是三峡库区重庆市典型的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首先综述了重庆栎类天然林经营现状,介绍了先进的培育珍贵大径材栎类林、促进栎类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和技术方法,为三峡库区栎类等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与参考,对于促进库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小陇山次生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陇山次生林从经营角度划分为针阔混交林和栎类阔叶混交林两大类,针阔混交林占75%,栎类阔叶混交林占25%;次生林经营需要从技术与管理层面上建立森林经营管理技术体系和森林经营管理支撑系统,采用抚育(间伐、择伐)、改造、造林、采伐、封育、封禁等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抚育经营技术要点包括林分调查、抚育时间、方式、强度、目标树确定以及抚育采伐技术等,最根本的技术是实现由次生林经营向次生林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法和稳定度指数法评价森林群落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理论,以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映森林群落抵抗力、恢复力、持久性的评价指标(共15个),构建主成分分析和稳定度指数评价模型,计算相应的综合评价值和稳定度指教,以此分别评价了群落稳定性,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宝天曼地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总体处于...  相似文献   

4.
森林抚育作为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深刻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根据抚育前后中幼龄栎类Quercus天然次生林林分密度,分为轻度(21%),中度(35%),重度(54%)和对照(0%)等4个抚育处理水平,抚育2a后进行测树学调查,研究乔木层各组分、林下植被、凋落物层和土壤碳储量及碳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16株树干解析资料建立的栎类单株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用来估算栎类各组分生物量;不同抚育强度栎类天然次生林乔木层干、皮、枝、叶和根组分中,叶的碳、氮质量分数最大;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氮质量分数均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碳氮比(C/N)均随抚育强度增大有减小的趋势;不同抚育强度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和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干枝根叶皮,轻度、中度、重度和对照的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1.42,32.62,51.24,14.35t·hm~(-2);林下植被、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大小关系为对照轻度中度重度,各层碳储量大小关系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重度抚育有利于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及碳储量,重度抚育时3个指标值分别达到16.93 g·kg~(-1),3.88 g·kg~(-1)和22.79 t·hm~(-2)。森林抚育有利于栎类天然次生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提高,不利于凋落物层碳储功能的发挥,而乔木层在栎类天然次生林中碳储量最大,碳汇潜力也最大。  相似文献   

5.
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依据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32块样地的调查资料,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了稳定度指数计算公式及评价方法,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地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因乔木的树种组成而异,锐齿栎+短柄木包树群落结构最优;125 0 m以上随海拔的升高其稳定性呈增强趋势;样地分布显示,该群落稳定性较强与较差2类几乎各占1/2,因此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稳定性应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闫东锋等宝天曼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大兴安岭蒙古栎次生林的林分结构,了解其年龄结构及直径分布规律,本文以大兴安岭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研究蒙古栎次生林的年龄结构;运用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研究蒙古栎次生林直径分布特征;采用Weibull分布、Gamma分布、Logistic分布和Normal分布4种分布函数对蒙古栎次生林直径分布规律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大兴安岭蒙古栎林的年龄结构呈增长型趋势;直径结构比较简单,呈反"J"型分布,变化范围介于5.0~35.7cm之间;Gamma分布函数拟合蒙古栎次生林直径分布的效果较好。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应采取适当措施来调整蒙古栎次生林的林分结构,以期达到最大森林效能。  相似文献   

7.
<正>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森林覆盖率达49%,蒙古栎为次生林主要树种之一,天然蒙古栎面积为156.6万公顷,占全区蒙古栎总面积的75.6%,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经营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面临的问题,改变发展思路,探究可行措施,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蒙古栎树种研究现状蒙古栎属次生林木本植物,是分布在我国最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森林群落稳定状态及影响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子,为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经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后续其他科研活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从物种多样性、土壤肥力、林地生产力、优势种更新能力、恢复力、森林灾害6个方面建立其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隶属函数法结果表明,枫香群落的土壤肥力、林地生产力、恢复力最高和森林灾害较小,稳定性也最高;原始栎类群落物种多样性、优势种更新能力最高,稳定性排在第二;次生栎类群落6个方面均较低,稳定性最小,枫香群落、原始栎类群落与次生栎类群落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群落的稳定性表现为枫香群落原始栎类群落次生栎类群落,多样性可以促进稳定性,并没有明确的比例关系;毛管孔隙、总体simpson、乔木蓄积量、腐殖质厚度是影响3种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以滇池面山锥连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研究其空间结构特征,并对空间结构参数与树高、胸径进行相关性分析,模拟采伐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林木大多数个体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林分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林分大小比数在各取值等级上分布较均匀,整体接近中庸状态;林木以零度混交为主,空间隔离程度较低;大小比数与混交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区域的锥连栎次生林林分结构不稳定,根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通过优化模拟,林分趋于随机分布,混交度有所提高,增强了林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淮河源生态功能区设置4个典型样地调查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该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种间相遇率。结果表明,群落内灌木层物种的丰富度最高,其次为草本层,最后是乔木层。4个典型样地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差别不大,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稳定,群落内种类组成较复杂,各种群在生态位上较协调。  相似文献   

11.
杨金连 《现代农业科技》2010,(4):236-237,239
通过对矶滩乡天然次生林抚育示范点进行作业设计和指导建设,并结合实际采取各项森林经营的技术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产出率,根据试验样地林分变化情况、实际投入和产出情况的分析,总结次生林适宜的森林经营措施和成本模式,为全县天然次生林科学、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湖南省栎类天然次生林的立地质量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评价,编制了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989—2014年,共6期)复查结果中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146个样地的399组胸径-年龄数据为建模样本,首先拟合各种胸径生长方程,根据决定系数(R~2)、残差平方和(SSE)以及均方根误差(RMSE)确定最优导向曲线方程;然后,根据胸径变动系数随年龄变化趋于平缓时的年龄作为基准年龄,根据基准年龄时胸径的绝对变动幅度以及指数级个数的比值确定指数级距(C);最后利用标准差调整法、变动系数调整法以及相对胸径法分别编制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结果表明:通过对7个常用的数学模型进行胸径生长方程的拟合,最后选定逻辑斯蒂方程作为最优导向曲线方程,选择基准年龄为40 a,指数级距为3 cm,编制了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根据样本胸径理论值和实际值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以及同一个样地的地位指数跳级情况,判别地位指数表的准确程度。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相对胸径法编制的地位指数表精度最高,其卡方检验值低于临界值,同时验证样地的地位指数有跳级现象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23.6%,并且只是上下各跳一级,说明所编的地位指数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用于湖南省栎类天然次生林的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N的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分直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32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以相对直径作输入向量,以株数累计频率作输出向量,在MATLAB软件中进行模型训练,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主要树种建立的7个模型进行的精度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栎类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的直径分布。  相似文献   

14.
秦岭西段锐齿栎林分经营状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秦岭西段锐齿栎林分抚育间伐前后的经营状态进行评价,评价参数包括重要值、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优势度和开敞度等。结果表明:干扰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由轻微团状分布变为随机分布;锐齿栎林平均混交度略有上升,但顶级树种锐齿栎的混交度呈明显上升趋势;锐齿栎林胸径大小比数变化不大,保持了顶级树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开敞度则由于抚育间伐后林木间距的增大而得以提高,达到了优化目的,创建最佳的符合秦岭西段天然次生林特点的森林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养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人工林经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该研究于2000年在北京九龙山地区设立样地,对华北落叶松、油松、白蜡人工林和椴栎杨天然次生林的枯枝落叶数量、养分含量、分解速率和养分归还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林下枯枝落叶储量的顺序为:油松椴栎杨落叶松白蜡;②单位面积各营养元素的总量与枯枝落叶的储量及营养元素含量成正相关关系;③落叶松、椴栎杨林下枯枝落叶分解较快,油松和白蜡相对较慢;④对于枯枝落叶归还到土壤中的N、P、K数量,落叶松人工林最大,其次为椴栎杨天然次生林,油松和白蜡人工林最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2种经营措施,以未间伐为对照,研究伐后第1年(2005年)和第6年(2010年)林地乔灌草植物组成、单一物种盖度和林木更新状况。【结果】①间伐后第6年,除乔木层盖度外,弱度与强度间伐样地乔灌草层的物种数、高度和盖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乔灌草的物种数及乔木层和草本层高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灌木层高度及乔灌草层盖度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②与伐后第1年相比,伐后第6年的林地单一物种盖度发生了改变。③间伐措施使林下乔木幼苗幼树密度增加,尤其是辽东栎、油松、茶条槭和山杨,其幼苗幼树密度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④调查期间,辽东栎更新没有困难,但近自然间伐后,显著提高了其幼苗幼树密度。⑤间伐后第6年,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匮乏,且间伐措施不能显著提高其幼苗幼树密度,而人工补植油松是促进幼苗幼树更新的有效手段。【结论】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的植物合理组成以及林木更新,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经营方式。积极的经营策略,如间伐、人工种植幼苗等,能增加目的树种的数量,促进森林朝着健康的演替方向发展。近自然经营进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7.
栎类是秦巴山区广大林农生产木耳、香菇的传统原料树种,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汉中市耳菇基地建设更好地发展,从佛坪县大量栎类次生林的更新改造入手,提出了低产、低效林判定特点和更新改造技术,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18.
栎类是秦巴山区广大林农生产木耳、香菇的传统原料树种,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汉中市耳菇基地建设更好地发展,从佛坪县大量栎类次生林的更新改造入手,提出了低产、低效林判定特点和更新改造技术,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辽东栎林的植物组成及林木更新状况,为辽东栎林间伐经营与伐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经营间伐,采用间伐材积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2种经营措施,以未间伐为对照,研究伐后第1年(2005年)和第6年(2010年)林地乔灌草植物组成、单一物种盖度和林木更新状况。【结果】①间伐后第6年,除乔木层盖度外,弱度与强度间伐样地乔灌草层的物种数、高度和盖度均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乔灌草的物种数及乔木层和草本层高度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灌木层高度及乔灌草层盖度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②与伐后第1年相比,伐后第6年的林地单一物种盖度发生了改变。③间伐措施使林下乔木幼苗幼树密度增加,尤其是辽东栎、油松、茶条槭和山杨,其幼苗幼树密度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④调查期间,辽东栎更新没有困难,但近自然间伐后,显著提高了其幼苗幼树密度。⑤间伐后第6年,油松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匮乏,且间伐措施不能显著提高其幼苗幼树密度,而人工补植油松是促进幼苗幼树更新的有效手段。【结论】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的植物合理组成以及林木更新,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经营方式。积极的经营策略,如间伐、人工种植幼苗等,能增加目的树种的数量,促进森林朝着健康的演替方向发展。近自然经营进行间伐材积强度为30.0%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20.
锐齿栎是国家特殊和珍稀树种。为了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地处巴山北坡的南郑区国有碑坝林场对林场67林班的天然锐齿栎林进行了改培作业,对项目区66.7 hm2锐齿栎林采取3种改培模式,采用抚育间伐并结合补植等措施对现有锐齿栎林进行抚育改造,为提高锐齿栎林分质量、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