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科学、全面、真实地反映洮河干流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解决水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方法】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类聚法,于2014年对黄河上游的最大的支流洮河的12个监测断面和5个污染因子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洮河干流水质,在调研的12个取样断面中,有9个断面综合水质劣于Ⅳ类水.通过应用灰色聚类法对洮河干流水质进行评价,洮河干流12个监测断面中9个监测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Ⅲ类,只有碌曲县上游、勒秀乡下游2个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Ⅴ类水,岷县洮珠村下游综合水质类别为Ⅳ类.TP、TN的权重较大,说明氨氮和磷已成为造成洮河干流水环境恶化的最大影响因素.【结论】与单因子评价法相比,灰色聚类法考虑了各个水质监测值的程度和各污染因子的聚类权重,能更全面、科学地反映洮河干流水环境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8~2009年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流域8个监测点不同水期水质污染物指标的跟踪监测分析,研究流域地表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流域干流自上游至下游污染物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上游下游中游的趋势;在季节上,枯水期NH3-N、TP、NO-3-N浓度大于丰、平水期,主要与水量大小有关;TN、CODMn浓度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平水期,与丰水季节降雨形成的非点源污染有关。该流域内水文特征环境因素、人类、农业活动及流域空间分布是造成溪流水质污染物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广东重点整治河流淡水河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主要支流污染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遥感影像判读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针对广东淡水河下游各支流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域河段布置监测点,开展断面水质逐月实地监测,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距平系数法等对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淡水河下游主要支流中,除麻溪水外,其他支流汇水断面各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源头水质,总氮是主要污染因子;研究期间区域水体的氨氮达标率从 69.70% 提升至 79.17%,化学需氧量的达标率从 68.94% 提升至 70.08%。在年内变化上,麻溪水综合污染指数波动较小,大沥水波动较为剧烈,在 1 月、4 月、11 月和 12 月时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氨氮贡献占比达到 15%~37%,与总氮同为大沥水流域的重要水污染物;而各支流枯水期总氮污染指数均明显高于丰水期,但总磷污染指数则略低于丰水期,总体上各支流枯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于丰水期;在空间上,淡水河西岸支流水质优于东岸,工业区、城镇生活区和农村居民区分别对流经河段的总氮、氨氮和总磷产生较大影响。【结论】淡水河下游西岸麻溪水水质整体较优,东岸大坑水、沙田水和大沥水水质相对较差,各支流综合污染指数年内变化无明显规律,工业、城镇及农村居民点附近河段污染指数高于其他河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流域不同特征,构建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为河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浐灞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特点,构建了由生态结构与功能、水文特征、水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5个方面要素,11个单项指标组成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人口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影响浐灞河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河流水质污染。浐灞河上中游区域和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度分别为0.803 7和0.760 9,可知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游城市段为临界状态。【结论】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结构与功能欠缺,下游区域受水文特征和水环境状况的影响较大,是浐灞河进行流域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巢湖抱书河流域16个监测断面的COD、NH_3-N、TP,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COD超地表V类水标准断面占比为50%,NH_3-N为75%,TP为25%,平水期分别为100%、75%、100%,丰水期为81.25%、62.5%、75%,总体水质属于Ⅴ类和劣Ⅴ类水;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枯水期监测断面轻度污染占比6.25%、中度污染占比43.75%、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6.25%,平水期重度污染占比43.75%、严重污染占比56.25%,丰水期重度污染占比31.25%、严重污染占比68.75%,枯水期水质略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对NH_3-N、TP、COD、pH、DO、浊度、电导率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氮磷为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滦河干流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 ~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滦河干流CODMn和NH3-N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枯水期污染物浓度较低,而平水期浓度则较高;2007~2011年污染物浓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即水质有所改善.以2010和2011年为例,对滦河干流进行简单的水质水量联合评价,郭家屯和乌龙矶站点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差,水量较小时水质较好,呈现面源污染的特点;滦县站点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好,水量较小时水质相对较差,呈现点源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江流域径流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为加强丹江流域的水质管理和调控提供指导。【方法】于2013年6月至7月,沿丹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采集25份水样,并在丹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典型小流域分别采集11,6和8个水样,分析丹江干流及典型小流域中径流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丹江干流径流中电导率(EC)均值为0.45dS/m,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6.35,0.21,10.17和0.04mg/L,其中硝态氮(NO-3-N)变异系数为136%,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特征,其他指标均为中等变异。与干流径流相比,上游小流域和下游小流域水体中NH+4-N、NO-3-N、TN、TP质量浓度及EC总体偏低,而中游小流域水体总体偏高。【结论】丹江干流径流含微量盐水,TN质量浓度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标准,其他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除NH+4-N外,丹江流域水体其他养分自上游到下游均表现为逐渐富集,其中TP质量浓度在中游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西南涌流域水体近年来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为了解西南涌流域水体的污染状况,分别对西南涌干流的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及各支流4~7月份的水质进行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GB3838-2002)相比,整个西南涌干流在枯水期的污染都比较严重,COD、氨氮、总磷均严重超标,平水期与丰水期的水质逐步提高,而氨氮、总磷依然污染严重;支流芦苞涌水质较好,左岸涌水质不稳定,而大棉涌、大塑涡涌以及乐平涌是重点污染河涌.因此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西南涌流域污染的来源以及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伊犁河河段水质特征,为其水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水质质量指数以及主成分分析法4种方法,对伊宁城市河段南北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该河流段水体综合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表现为有机污染。该河段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状况。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A5断面水质在该河段中水质最差,整体水域表现为河段北面污染高于南面,上游断面水质好于下游断面。【结论】伊犁河伊宁河段夏季水体污染原因与生活污水、农业活动及工业污水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法——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青海省李家峡水库水质进行评价,并且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李家峡水库在丰水期时,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其中TP的贡献率最大;在枯水期时,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其中TP的贡献率较大;在平水期,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并且该评价结果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汾河新店-入黄口段的水环境容量以及污染物削减量。【方法】从水环境系统多种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以盲数理论为基础,将水文、水质盲数化,利用盲信息下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对汾河新店-入黄口段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分析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削减量。【结果】汾河新店-入黄口段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62.3和-58.4 t/d,表明该段污染严重,水体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需要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其中COD和氨氮的削减量分别为62.3和58.4 t/d。将该计算结果与确定性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盲数理论的不确定性方法能够较为合理、科学地确定超标严重河段的污染物削减量。【结论】基于盲数理论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考虑了河流的水文、水质等因素的实际变化,应用于实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汇入支流水质污染现状,以一级支流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和运粮河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枯水期、丰水期DO、CODcr、BOD5、TP和TN等主要水质,应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水质污染状况,揭示水质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污染较严重,约76.0%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及以上,47.9%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及以上;时空分布差异性明显,水体污染程度枯水期丰水期,其中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污染情况体现为中、上游下游,运粮河污染情况体现为中游上游和下游,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废水、集中式排污口的污水排放、农田径流。研究结果为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河流管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流域一级支流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袁河流域底栖动物17种,隶属于3门5纲12科,其中寡毛类4种,蛭类1种,腹足类5种,瓣鳃类4种,水生昆虫类3种。袁河底栖动物3期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1 762.29 ind./m2和982.37 g/m2,密度上摇蚊占优势,生物量上铜锈环棱螺占优势。不同水情期现存量也存在差异,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比丰水期、枯水期的大;丰水期的密度比枯水期的大,而生物量却比枯水期的小。袁河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摇蚊、铜锈环棱螺、河蚬和方格短沟蜷。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表明袁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存在季节性变化,且下游多样性比上中游复杂;Shannon-Wiener指数和FBI指数的结果表明袁河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19年1月(枯水期)、5月(平水期)和7月(丰水期)西藏拉鲁湿地的采样点数据,利用改进后的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拉鲁湿地水质综合状况时空变化特点,分析大致的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湿地不同水体环境指标浓度均表现为降低趋势,其NH3-N、TP、COD和TN的平均值处于随时间推移呈现降低的趋势,而水体pH和DO的平均值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湿地在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情况比枯水期表现更为良好。枯水期,东北部表现为Ⅱ类水质,其余地区皆为Ⅰ类水质,其水质综合状况区域分布特点为由东北部向西部逐渐变好;平水期和丰水期,整体水质表现为Ⅰ类水质。枯水期,TN与NH3-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平水期,TP与NH3-N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TN与NH3-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丰水期,TN与NH3-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枯水期到丰水期,西藏拉鲁湿地水体中DO、NH3-N、...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监测嘉陵江重庆段的水体和底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现状、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底泥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方法】在嘉陵江重庆段设置4个监测点,在5月(枯水期),8月(丰水期)分别采样两次,水体监测指标包括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pH等;重金属元素监测指标包括铜、砷、铅、镉、汞、锌。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判定水质的类别,用卡尔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水体的富营养状态,用氮磷比值判定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采用地质积累指数(Igeo)对底泥重金属富积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嘉陵江重庆段枯水期水体水质在Ⅲ~Ⅴ类水之间,丰水期在Ⅲ~Ⅳ类水之间;处于中营养等级,但部分监测点已处于或接近轻度富营养等级。水体受重金属元素污染较小,除Hg是潜在的污染物质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能达到Ⅰ级地表水要求,并满足中国渔业水质标准(1989年)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6年)的要求。重金属元素变化幅度底泥比水体大;As、Cd的Igeo在0~2范围内,存在轻度污染,Zn、Hg、Cu几乎没有污染。【结论】嘉陵江重庆段水质在Ⅲ~Ⅴ类之间,富营养程度在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之间,水体受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较小,底泥一定程度受到重金属元素镉、砷、铅的污染,限制浮游植物的营养因子主要是磷元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日趋凸显.为深入了解黄龙洞景区水环境问题,借助黄龙洞景区2014—201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并结合实际污染特征,选取氨氮、总氮、总磷和大肠菌群4个评价参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地表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总氮和总磷是影响黄龙洞景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总氮污染是黄龙洞景区水环境保护治理的重点;(2)5年间,黄龙洞景区水质从Ⅱ类向V类逐级过渡,丰水期受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水质污染严重;(3)黄龙洞景区水质的变化与上游转嫁污染、旅游规模扩大和农业面源污染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沿新安江流域黄山段布设了15个采样点,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进行样品采集,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氮、磷污染特征。[结果]2013年新安江流域黄山段水质良好,氮、磷污染程度较低,总体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但存在季节性差异和地域性差异。[结论]水质下降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可以从农业管理方面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WASP模型,利用梯级电站开发及调水前后汉江干流水文、水动力参数、水质以及污染负荷变化等数据,对中线调水工程及梯级电站建设前汉江水质进行模拟,并预测调水及梯级开发后汉江水质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水质模拟精度达到要求,调水及梯级电站开发后汉江中下游有些区域水质将会出现恶化,尤其是平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变化较为明显.此预测结果为该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污染物总量削减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倒水河红安段水质污染情况,以倒水河红安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监测,结合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倒水河红安段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水质污染情况.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倒水河红安段流域水体中COD、NH3-N、TP的浓度分别为5.92~24.56、0.06~3.52、0.00~0.99 mg/L,枯水期超标现象最严重,多出现在中下游的城关镇、高桥镇和八里湾镇.对倒水河红安段干流上的13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评价,发现倒水河红安段在枯、丰、平3个水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其中以枯水期水质最差,丰水期和平水期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量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周边浅层地下水受污染程度,及其对干渠水质造成污染的可能.【方法】以焦作市区段干渠周围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构建SF-AHP模型以确定不同离子的污染贡献率;利用最差分析法和逆推法定量分析受污地下水对干渠水质的影响.【结果】污染贡献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总硬度Cr~(6+)pHTDSCl~-SO_4~(2-);在干渠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限值的情况下,受污地下水进入干渠后,Cl~-、Cr~(6+)、TDS、总硬度分别超标0.067 6、0.029 1、0.060 8、0.069 1倍,干渠水质由Ⅱ类降为Ⅲ类;若干渠水中Cl~-、Cr~(6+)、TDS、总硬度的浓度分别小于232.464 5、0.048 5、936.879 4、232.085 8mg/L,则即使受污地下水经逆止阀进入干渠,也能保证干渠水仍符合Ⅱ类水.【结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会对干渠水质造成影响;但当污染离子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时,干渠水质仍将保持II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