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2年选择西昌葡萄种植相对比较集中的西宁镇、西乡乡、川兴镇以及礼州镇,使用五点法调查葡萄在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大棚栽培3种不同栽培条件下葡萄白粉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露地栽培通风透光性好,能够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避雨栽培可以达到避雨效果,但棚内局部温度高,易形成干旱条件,白粉病病害较严重;大棚栽培棚内环境高温、高湿,白粉病病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掌握避雨栽培模式下广西各酿酒葡萄品种的白粉病抗性水平,为适宜广西地区避雨栽培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推广、栽培生产以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在葡萄白粉病发病盛期对广西避雨栽培的17个酿酒葡萄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调查及分析。【结果】9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威代尔’和‘凌丰’均不抗白粉病,其中‘霞多丽’和‘赤霞珠’高度感病;‘白布娃’、‘野酿2号’和4个亲本不明的品种均抗白粉病,其中‘白布娃’和‘桂葡6号’表现高抗。【结论】9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而大部分表现抗病的品种具有美洲种群或东亚种群血缘,是重要的白粉病抗病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4.
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飞散时空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多雨潮湿地区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旨在明确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孢子囊飞散的影响,确定孢子囊飞散与病情变化之间关系,揭示避雨栽培对病菌数量的控制作用,推测避雨栽培下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为葡萄霜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生长季7-9月份,分别对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小区内葡萄霜霉病发病情况进行定株定枝系统调查,统计得到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应用SPSS19.0中回归曲线估计程序构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模型,获得能描述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并推导2种栽培模式下霜霉病流行时期和流行速率。通过对田间小区内的孢子囊飞散进行定期监测,对比不同栽培模式下孢子囊飞散时间动态差异,探索关键流行时期内病害流行速率与捕孢量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孢子囊水平、垂直方向飞散的影响,明确关键流行时期内孢子囊的主要来源和孢子囊飞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避雨和露地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典型的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露地和避雨栽培下病害流行时期:指数增长期分别为7月5-23日和8月18-30日,逻辑斯蒂增长期分别为7月23日至8月19日和8月30日至9月17日,衰退期分别为8月19日至葡萄生育末期和9月17日至葡萄生育末期。露地栽培下整个生长季孢子囊飞散表现为多峰曲线,当日降雨对孢子囊飞散有显著的冲刷作用。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孢子囊飞散盛期分别为7-8月和8-9月。避雨栽培可明显降低空中孢子囊数量,从而减少孢子囊与避雨设施内葡萄叶片的接触概率,达到降低菌源基数的作用。避雨设施边行最早捕获孢子囊,且数量最多,随着逐渐向中心靠近,首次捕孢时间逐渐推迟,数量逐渐降低。葡萄叶幕对于孢子囊水平方向的飞散具有显著的阻隔效应。不同栽培模式下均以接近地面处的捕孢量最大,且随着高度增加,捕孢量逐渐减少。避雨设施对于接近棚顶处的孢子囊飞散有着显著的遮蔽作用。【结论】避雨栽培可推迟葡萄霜霉病始发时间和首次捕孢时间,缩短病害流行过程和孢子囊飞散周期,显著降低病害流行程度和孢子囊飞散数量。孢子囊飞散受到葡萄叶幕和避雨设施显著的阻隔效应。避雨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主要为本地露地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病株上的病斑产生的孢子囊。  相似文献   

5.
在吐鲁番葡萄产区开展了2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试验,研究其在干旱但成熟季多雨的条件下,对葡萄品质、病虫害以及植株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明显提高果实着色指数,显著提高单穗重;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完全控制葡萄裂果、酸腐病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2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和果实部位的温度,增加昼夜温差,增加含糖量,但果实硬度降低;各处理对植株的影响,提升了葡萄果实的固酸比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吐鲁番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裂果现象,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指一年生产两造(两茬、两季)葡萄的栽培模式,通过促进葡萄二次花芽分化,利用绿枝夏芽、冬芽当年开花,或打破老熟枝条冬芽休眠,形成两季葡萄产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葡萄一年两收不同产区的气候条件与栽培模式,并与葡萄生长所需的气候要求进行对比,对不同区域适用的栽培模式及品种类型进行划分,得知年均气温是决定能否发展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关键气象因子.年均气温在20.0℃以上的南方地区可在露地进行早、中熟品种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是葡萄特殊优势栽培区,年均气温17.5~20.0℃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和早、中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年均气温16.0~17.5℃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北方年均气温在12.0℃左右及以上的地区,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也可在露地条件下实现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在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即使年均气温仅在5.0℃左右也可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7.
酿酒葡萄赤霞珠避雨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雨水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提高酿酒葡萄品质。[方法]2011—2012年在赤霞珠葡萄上开展避雨栽培试验,研究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病害发生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避雨栽培能够有效降低赤霞珠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在葡萄生长后期降雨较多的年份,避雨栽培可确保葡萄顺利通过成熟期;在葡萄生长后期降雨较少的年份,避雨栽培赤霞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有机酸等指标相比露地栽培差异不明显;在同等酿造条件下,避雨栽培赤霞珠酿造的葡萄酒在口感、色泽等方面明显优于露地栽培。[结论]避雨栽培能够有效降低雨水对酿酒葡萄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控产(30 t/hm2)栽培方法,对葡萄塑料大棚、避雨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下的主要物候期、果实品质和病害发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藤稔葡萄的生物学表现不同。塑料大棚栽培的果实,其成熟期分别比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提前18、20 d;塑料大棚栽培的果实风味佳,固酸比极显著高于避雨栽培,避雨栽培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调查多发病害黑痘病和霜霉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塑料大棚栽培极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白粉病的2项指标为塑料栽培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间无显著差异。藤稔葡萄在荆州地区栽培的最佳方式是塑料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9.
湖南山坡地刺葡萄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雨栽培技术在南方各省的鲜食葡萄种植中已经普及,但在山坡地刺葡萄种植中运用较少。对刺葡萄在避雨栽培模式与露天栽培模式下进行物候期的观测、果实品质分析、霜霉病病情发生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模式下刺葡萄的物候期整体延后,避雨栽培比露天栽培条件下果实完熟期延后了20 d,落叶期延后了33 d;避雨栽培模式下的刺葡萄较露天栽培的果实品质更优,其中果实增重11.4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39.74%,果皮变薄17.65%;避雨栽培的病情指数最低为0,低于露地栽培0.75,最高为27.57,低于露地栽培46.37。以上结果表明山坡地避雨栽培是非常好的刺葡萄栽培方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了解广东葡萄一年两收设施避雨生产模式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明确其防治关键物候期。【方法】在 2016—2019 年进行走访式和常规式调查按治早治小的原则,根据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相对应的葡萄物候期和防治实践确定防治关键期。【结果】在设施避雨模式下,广东一年两收葡萄病害发生最严重的是白粉病,其次是溃疡病、霜霉病、穗轴褐枯病、灰霉病、日灼病、气灼病、毛毡病等;虫害发生最严重的是蓟马,主要物种是茶黄蓟马、烟蓟马、棕榈蓟马,其次是二斑叶螨、斜纹夜蛾、中喙丽金龟、缺节瘿螨等。与露地栽培的主要病虫害有较大差异。防治关键期重点在休眠期(修剪清园期)、开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期、果实成熟期。【结论】广东葡萄一年两收设施避雨模式主要病虫害种类不同于露地栽培,具有易重叠发生、危害期较长、多种病虫害出现两个甚至多个发生高峰期、同一病虫害更易爆发等特点。应对广东一年两收设施葡萄病虫害应当有针对性抓关键期防治,重点做好休眠期清园,消灭病虫源,结合花期果期等防治关键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孙恩虹  张凯  韩旭  武强  叶坤  张建平 《农学学报》2021,11(12):80-86
在以重庆为代表的夏季高温高湿地区,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关键生育期的生长微环境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布局葡萄产业发展、合理制定果园管理措施、增强其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监测了2016—2017年葡萄果实成熟期的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及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可提供更适宜的湿度环境,葡萄叶片湿度为256~275。避雨栽培的最高温度28℃(雨天)~38℃(晴天)远低于露地栽培最高温度32℃(雨天)~42℃(晴天)。避雨栽培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避雨棚遮光率26.5%~37.8%。避雨栽培下,‘夏黑’、‘红富士’、‘维多利亚’、‘户太八号’等4个葡萄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可以减少湿度大幅变化,以及高温、强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更有利于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和积累,适合重庆等夏季高温多雨地区葡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广西葡萄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葡萄栽培特色优势区域。然而广西等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使露地葡萄病虫害较严重,产量低,品质差。葡萄种植户在一年两熟栽培模式上大力采用避雨栽培后,虽然葡萄病害得到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但仍存在虫害较重、果品质量较差的缺点。为此,笔者在避雨栽培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一种改良型的避雨防虫设施,摸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葡萄在避雨和露天2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等微环境条件差异及环境条件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环境下,湿度、日较差、土壤水分等小气候要素更有利于葡萄的糖分形成和积累,夏黑、红富士、维多利亚3个葡萄品种的糖分含量在避雨栽培模式下均高于露天栽培。  相似文献   

14.
葡萄的种植模式包括露地栽培、大棚栽培和葡萄避雨栽培。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均存在一定问题,制约着葡萄的种植效益。而避雨栽培是介于前面2种模式之间的一种种植模式,既能减少裂果和病虫害的发生,而且投入相对较少,使果农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介绍葡萄避雨栽培技术,为果农提供参考,提高地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南方地区的热量资源,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巨峰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总结出了促成避雨一年两熟栽培模式,阐述了促成避雨一年两熟栽培农事操作流程、棚内温度管理、树体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巨峰葡萄叶柄和果实钙素营养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广西葡萄钙素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巨峰葡萄夏果和冬果的不同生育阶段,对叶柄、果实进行采样,测定其钙含量,并结合果实发育动态,分析其钙素营养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一年两收巨峰葡萄夏果从盛花期到采收期,叶柄钙含量为2.06%~4.55%,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前期上升较缓慢,后期上升较迅速;果实发育期间,钙含量为1.14%~0.08%,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前期急速下降,后期下降较缓慢,下降幅度最大的时期为4月22~28日,与幼果迅速膨大期吻合.冬果的叶柄和果实钙含量动态变化趋势与夏果相似,但钙含量低于同期夏果.[结论]巨峰葡萄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夏果盛花期至采收期叶片生长需大量吸收、积累钙素营养,果实发育期容易缺钙,在夏果采收后及冬果幼果迅速膨大期需增施钙肥.  相似文献   

17.
摘要:研究比较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和大棚促早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葡萄成本低于设施栽培葡萄,但果实品质和效益最低;钢架大棚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成本最高,但品质最佳,经济效益好于其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利用葡萄枝条为原料制作培养料栽培香菇,香菇采收后菌包废弃物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葡萄枝条全资源化利用;将菌包在葡萄冬春空闲季节置于避雨葡萄架下,充分利用避雨大棚设施,辅助拱棚,能够满足香菇生长发育需要,实现一园多收。句容市是江苏省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基地,栽培面积33hm2,每年修剪枝条总量达7500~10000t,是葡萄生产主要废弃物之一。2016年在市农委牵头指导下,句容市润民食用菌  相似文献   

19.
梅州市巨峰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2年,在梅州市进行巨峰葡萄一年两熟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避雨栽培种植巨峰葡萄,一年夏冬两熟,夏季果每667 m2产量1 200 kg以上,成熟极早;冬季果花芽分化好,每667 m2产量在500 kg以上,果实着色深黑,果粉深厚,含糖量高。从破萌催芽、抹芽定梢、整穗疏果、摘心促花、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和二季果产量控制等方面介绍整个技术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证实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的北缘地带是否在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及其相应栽培技术,为充分利用葡萄花芽一年多次分化的特性和下半年的光、温、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一年一收夏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生产第2茬冬巨峰葡萄,并对广西中部地区巨峰葡萄的栽培气候适宜度、破眠催芽技术、夏冬两茬果产量指标及品质等进行研究,集成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及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柳江县下半年冬果时段衡量葡萄栽培气候适宜度的5项指标均达到葡萄最优质产区气候指标。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要点为:早春日最低温度稳定回升至12.0℃冷尾暖头时,一般在2月上旬进行修剪和破眠催芽处理比较适宜,用含2.5%单氰胺的“破眠3号”进行破眠催芽处理,可促使萌芽整齐,提早萌芽期15d,萌芽率提高45.7%,提前成熟6d;夏果采收完成时间不宜超过7月15日,夏果采收完成后的树势恢复时间不能少于28d;冬果于8月10—20日进行修剪破眠催芽较适宜,最迟不宜超过8月25日;夏果产量以控制在15000~22500kg/ha为宜,冬果产量以不超过16500kg/ha较理想。【结论】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属于我国葡萄栽培适宜区之一,同时也是巨峰葡萄进行一年两收模式栽培的北缘地带。通过采取合理修剪、破眠催芽、控产提质、枝蔓生势调控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年两收栽培集成技术,可获得巨峰葡萄一年两收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