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北农业》2021,(4):9-10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有效遏制耕地撂荒,改善撂荒地耕作条件,提升耕地地力,切实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出台了《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到2021年底基本实现全省耕地无撂荒,耕地资源潜力得到初步恢复。一、重点任务《方案》要求各地要分类推进撂荒地排查利用。  相似文献   

2.
正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问题仍然突出的地区进行通报约谈,与相关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相挂钩。  相似文献   

3.
正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耕地撂荒问题仍然突出的地区进行通报约谈,与相关项目资金和支持政策相挂钩。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遏制农村耕地撂荒,尽快恢复撂荒地生产,确保2013年富顺县粮食总产量达50万吨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由县纪委监察局、县农牧业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县各镇(乡)撂荒地恢复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根据汇总整理所督查的情况看,当前耕地撂荒由零星到成片,由隐性到直接,且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这些问题在各地农村较为普遍,但如果任其蔓延和发展,势必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技推广》2021,(1):94-95
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推动将统筹利用撂荒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国家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但受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自然资源条件差、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经济收益低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给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国家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对庄浪县良邑镇土地撂荒现象以及在整治撂荒地过程中所探索形成的有效做法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撂荒地整治经验,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出现耕地撂荒现象,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共建小康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结合中央省市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推进撂荒地复垦复耕的相关要求,通过对兰州市农村耕地撂荒情况的深入调研,针对兰州市种地劳动力缺乏、种地积极性差、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精准建立撂荒地台账、开展农田综合整治工程、发展特色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发展快速推进,全球范围内耕地撂荒已成为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重要趋势之一,深刻改变了农村土地景观,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湟水流域上游36个样本村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撂荒耕地的原因,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湟水上游耕地撂荒比较普遍,撂荒农户占比为10.74%,所有农户撂荒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为3.08%,但撂荒农户撂荒面积占撂荒农户耕地面积比高达24.01%,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峡口附近和农牧交错带,平坦地区和距离西宁市较近的地区撂荒较少。耕地撂荒的主要因素为耕地坡陡无法开展机械作业、土地贫瘠和耕地距离远3种;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占据主导,其次是农户自身特征因素,最后是社会经济因素。农户会根据耕地特征和自身条件将耕地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条件对耕地进行选择性撂荒,故耕地撂荒情况在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差异明显。不稳定型农户户均撂荒面积最少,稳定型次之,基本型最多。而拥有耕地的数量以及转出面积和退耕面积是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区内退耕耕地并未完全落实,导致大面积耕地处于荒芜状态。因此,提出需加强耕地保护和补偿、完善土地流转等相关法律制度,大力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揭示了不同类型撂荒耕地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目视解译与实地调查提取撂荒耕地信息,结合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多项指数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江县30个乡镇季节性、常年性撂荒地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研究区域季节性撂荒占撂荒地总面积61.9%,常年性撂荒占撂荒总面积38.1%,且撂荒地类型集中为旱地,水田占比较少;综合空间格局多项指数,形状复杂、面积小、空间上分散的地块易形成季节性撂荒,而常年性撂荒地多为空间分布集中、面积大的地块;地形、灌溉距离、耕作劳动力均是影响撂荒地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测算表明,影响撂荒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斑块面积、地形指数和灌溉距离,其中季节性撂荒与三者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常年性撂荒与三者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撂荒耕地的分布与自身特征存在密切联系,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种粮成本高、效益低,耕地“非粮化”趋势日益突出,而耕地撂荒作为耕地“非粮化”的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应。为解决耕地撂荒这个难题,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积极探索“黄花+粮食”复合种植模式,防止耕地“非粮化”,实现稳粮增收。文章在内江市全面推进撂荒地整治的大背景下,通过查阅文献、咨询、调研等方式掌握内江市精品蔬菜黄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粮经统筹”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推动内江市黄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展,部分区域出现耕地撂荒和利用效率低的现象,如何减少耕地撂荒已成为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介绍了南充市耕地撂荒的特点、原因和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撂荒地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格局,为解决撂荒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借助 分形理论对研究区道路、水系、居民点和不同高程、坡度、坡向范围的撂荒耕地和未撂荒耕 地的信息维数计算,并与撂荒耕地和未撂荒耕地在不同地形要素下的面积、地块百分比对 比。【结果/ 结论】撂荒耕地空间分布比未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布更均匀;区内撂荒耕地和未 撂荒耕地的空间格局与水系基本一致;不同高程对范围内撂荒耕地和未撂荒耕地的空间格局 不一致;坡度大于25° 的耕地最容易撂荒,且空间范围分布最集中;6°~15° 的地块最不易撂 荒,但空间格局相对较分散;阴坡的耕地撂荒现象最严重,且分布集中;未撂荒耕地不具备 明显的坡向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耕地撂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明显的耕地撂荒现象,并展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耕地的撂荒现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对比法梳理耕地撂荒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目前对耕地撂荒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普遍认为耕地撂荒现象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2)耕地撂荒主要受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务农机会成本高、种地比较利益低下与耕地边际化是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农村劳动力析出导致的农村农业劳动力减少是耕地撂荒的直接原因。(3)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4个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农户自身特征、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环境。(4)耕地撂荒的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和经济2个方面,经济方面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5)针对耕地撂荒的建议大致归纳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因地制宜实施惠农政策,提高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建立耕地撂荒惩罚机制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6)在耕地撂荒区域比较与遥感监测技术开发;耕地撂荒时空演变、趋势模拟与风险评估,耕地撂荒的生态、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脑山地区耕地撂荒,影响粮食生产。本文就农村出现的脑山耕地撂荒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耕地撂荒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90-93
耕地撂荒问题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本研究结合运用现有的数据和研究成果,讨论研究重庆市农村撂荒的土地,同时基于以上的情况,针对重庆市的农村撂荒土地进行讨论研究,找出土地撂荒的原因,同时针对其提出解决土地撂荒的方法,从而达到合理地去利用保护重庆市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耕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耕地被撂荒是由于农业比较收益低,耕地自身质量较差,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所致。从治理的角度看,通过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禁止农民撂荒;通过科技推广和发展特色农业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得部分农户撂荒的耕地向种田大户流转;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以减少耕地撂荒。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脑山地区耕地撂荒,影响粮食生产。本文就农村出现的脑山耕地撂荒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持续加剧,严重威胁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通过对四川广安市方坪乡的4个代表性村落进行走访调查,分析了该区撂荒现象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从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利用撂荒地,土地监测,发展本地特色经济等方面来应对撂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甘肃省农村耕地撂荒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及走访的方式对白银市头寨镇等4个市31个乡(镇)的400个农户耕地撂荒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是造成耕地撂荒问题主要因素,另外,村干部指导以及耕地人为破坏也影响了耕地的有效使用。为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需要加强村干部的领导作用和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同时确保合理利用耕地,依法强化监管,彻底消除农村耕地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20.
耕地撂荒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利用景观格局研究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特征。选取和顺县义兴镇西北方向四个村为研究区,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成果,利用ArcGIS10.1及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景观斑块特征及空间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撂荒耕地面积占景观总面积比重大、撂荒情况严重、斑块破碎,但形状简单规则且聚集度高,易于开发再利用;与耕作景观相比,撂荒景观破碎、形状复杂、分布离散,但有个别村例外;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特征存在差异,与村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对撂荒耕地景观有很大影响。运用承包地确权数据进行撂荒地块的景观格局分析,可以精确掌握撂荒地块特征,提高耕地利用率,支持农地流转和整理工作实现规模化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