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刘勇 《畜禽业》2013,(7):28-29
<正>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猪呼吸道症状和母猪不孕、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疾病。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是近几年多发的传染病,探索对该混合感染的治疗与防控是我们兽医工作者面临的巨大的挑战。本文对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防控策略做一论述,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1,(6)
对猪病毒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和强化,不仅能够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还有利于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分析了猪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类型以及防控重点,主要有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探究了猪病毒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选择猪场的位置,注重猪种的安全,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构建完善的消毒体系。旨在促进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2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农业部规划的养猪重点地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核心地区之一。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预防越发引起整个养殖业的重视与关注。猪瘟与猪蓝耳病均是急性、传染性疾病,二者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更为严重的是二者混合感染呈现出逐渐增加态势。从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防控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当地生猪养殖业病害预防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07,(5):44
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技术培训,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要求各地在5月中旬猪病高发季节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建立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主要猪病的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0,(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PRS)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且容易继发感染猪瘟、圆环病毒、猪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等。2019年6月,该县某规模猪场发生1例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继发感染圆环病毒病,经诊断与治疗,提出药物预防、治疗与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取得较好防治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8)
文章从流行特点、主要症状、病变等方面介绍了经典猪蓝耳病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诊断区别要点,并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韩有元 《畜禽业》2008,(5):39-39
<正>养猪户普遍感受到,近年来的猪越来越难养,猪群的健康状态下降。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PCV2)2大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猪群的影响最为明显。1当前我国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1.1病原的多重感染(混合感染)1.1.1病毒的多重感染:包括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7)
<正>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繁殖障碍主要发生于繁殖母猪,呼吸道症状在所有年龄的猪都能发生,但主要发生于3~8周龄的仔猪[1,2]。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烈性传染病[3,4]。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近几年主要表现为发病年龄小、散发流行、混合感染以及非典型性或隐性感染等特点。尤其在猪蓝耳病病毒造成猪免疫抑制的情况下,猪蓝耳病病毒和猪瘟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7,(7)
春季一直都是猪疾病高度泛滥的季节,其中较为常见猪疾病主要为流感、猪瘟等。一旦爆发猪疾病问题,疾病治愈难度较高,尤其是出现猪瘟疾病,猪死亡率较高,对猪养殖经济效益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所以,提升春季猪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水平,采取合理猪疾病防控措施,对于猪养殖行业顺利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8,(11)
猪蓝耳病可以引起幼龄仔猪发生大量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猪出血性肠炎以死亡率高、腹泻、传染速度快为特征,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对驻马店驿城区顺河乡一猪场猪蓝耳病伴发出血性肠炎引起猪急性死亡的病例进行诊治,并提出了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1,(1)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其受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这种混合感染也容易导致传统的临床诊断的误诊或漏诊,继而延误猪场疾病的治疗,造成巨大的经历损失。2020年8月初,云南省昆明市某养殖场突发疑似猪瘟(CSF)疫情,猪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热,病理变化为肾脏出血,脾脏边缘梗死等,且回盲瓣纽扣状溃疡。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该场疫情由猪瘟病毒(CSF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所致,经过针对性治疗与防控,该场猪群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邢清华 《畜禽业》2011,(3):19-20
<正>猪高热病是近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通过对我国猪高热病发生的历史回顾,探索发病原因,提出猪瘟、蓝耳病控制的核心是免疫,细菌病、气喘病与圆环病毒感染在高热病控制中不可忽视,而高热病防制的根本策略是加强猪场管理与执行。这些重要的防控原则,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多数学者认为生猪高热病的流行基本上由多病原混合感染引发,且与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弓形体等密切相关。本试验通过连续4年对本地规模猪场上述5种病原的抗原和抗体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发现猪瘟的抗体合格率为79.8,抗原检出率为34.1,证明猪瘟野毒抗原存在,是引发猪瘟持续感染而导致猪场高热病的一个主要病因;猪蓝耳病抗体为75.6,低于80,也是造成高热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猪圆环病毒感染率为49.6,但感染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伪狂犬为12.9,弓形体为14.8,基本可以排除本市生猪高热病与该2种病原的相关性。此外,从检测结果来看,2009-2010年猪瘟野毒抗原阳性率高,猪瘟免疫抗体下降,而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的血清阳性率在上升,可以证明与生猪高热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贺伟 《畜禽业》2015,(1):70-71
简要介绍了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气喘病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友 《畜禽业》2023,(2):73-75
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处于平稳状态,但仍存在较高的疫情反弹风险,防控非洲猪瘟依然是中小规模养猪场生猪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必须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力度。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病理变化概述了非洲猪瘟,阐析了非洲猪瘟与其他急性、热性、出血性猪病的鉴别诊断及其实验室诊断方法,并提出了中小规模养猪场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的措施建议,旨在为高质量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猪的传染性疾病,本病多与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猪瘟、气喘病等混合感染。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如:消化道、呼吸道等,尤其消化道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毒实际上存在于有猪生长的任何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0,(7)
在规模化养猪过程中,一旦猪病的防控措施没有做好,就有可能引起猪病的复发并增加新的疾病,因此,猪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必要。目前,猪病的种类主要有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脑炎等。这些疾病都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围绕规模化猪场防控猪疫病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逐步扩大,猪场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大大增加,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损失。对规模化猪场猪胸膜肺炎、猪伪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等为特征,常为混合感染。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是有效防控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0,(4)
非洲猪瘟的暴发流行给我国养殖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目前生猪养殖业需要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除了对非洲猪瘟的严密防控还需要对猪群中的其他传染性疾病进行防治。在非洲猪瘟的疫病流行的形势下,一定要注重猪群疫病防御工作,从而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对非洲猪瘟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