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长时段视角,根据史料记载并结合GIS技术,对明清时期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并且明代发生次数及频率均小于清代;水旱灾害季节分布明显,分别集中在夏、秋季与春、夏季;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阶段性,但间歇时间总体呈波浪式缩短趋势;水旱灾害并发与交替发生情况明显;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主要分布在贵州普定县、镇宁州、永宁州、安南县、普安县、盘州厅一线,及北盘江流域云南境内部分。研究旨在深化对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及规律的认知,也为相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梯级开发对北盘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水利开发和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对北盘江中下游石板寨以下河段的水生生境和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表明:北盘江中下游生境片断化明显,已不具备产漂流性卵鱼类完成整个繁育过程的生境条件。共采获鱼类45种,其中在流水河段采获鱼类24种,大多数为喜流水生境鱼类;在库区河段采获鱼类21种,喜静水或缓流鱼类12种,喜流水鱼类9种,董箐库区喜流水鱼类种类及比例明显高于光照库区;北盘江中下游新记录鱼类25种,其中11种为喜静水生境鱼类。结合历史资料,北盘江中下游分布鱼类有78种,分属4目15科64属。从渔获物分析来看,流水河段受梯级开发影响相对较小,成为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生活的主要水域,但资源数量未见明显增长;库区水域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仍有少量分布,随着蓄水时间的增长,喜静水生境鱼类在库区鱼类组成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一些急流或流水类型鱼类可能退出库区水域。  相似文献   

3.
选择南京市1995、2000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其土地利用斑块动态变化与景观斑块的空间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全市总体上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大幅度增加为典型特征。1995-2000年间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净减少了12017.2 hm2,2000-2008年间净减少41029.13 hm2;全市的建设用地面积1995-2000年间仅增加了11981.3 hm2, 2000-2008年间面积增加了41027.06 hm2。从斑块类型的面积稳定性来看,各种土地利用斑块的空间稳定性都非常高,除了2000-2008年间未利用土地的自身空间保持率为50.66%外,其他土地景观类型的保持率都在90%以上。从不稳定斑块的空间分布看,1995-2000年间,主要集中在南京市的栖霞区、浦口区和江宁区,呈离散分布特征; 2000-2008年间,不稳定斑块一方面呈现出集中连片的分布态势,这在江宁区和栖霞区最为典型,另一方面这种集中分布趋势也扩大到了六合区与高淳县。从不稳定斑块的转化方向看,均以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两个时段内转为建设用地的不稳定斑块分别占到了不稳定斑块总面积的87.09%和68.46%,其次的转化方向为水域,两个时间段内分别达到了10.61%和23.86%。从景观斑块变化的原因来看,对当地景观斑块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人口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引导和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等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碳排放计算方法对1995-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核算,同时引入碳排放压力指数分析碳排放压力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1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由38.57亿t增至125.16亿t,人均碳排放由3.23 t增至9.15 t,碳排放强度由6.7 t/万元下降至2.62 t/万元,碳排放压力指数由0.13波动增至0.40,从较低等级(Ⅰ_b)上升至中下等级(Ⅱ_a);空间分布上,各省碳排放压力具有显著差异, 2015年沪、津、鲁、苏、晋、京、辽、宁、冀、浙、豫为很高等级(Ⅲ_b),粤、蒙、陕、皖为较高等级(Ⅲ_a),闽、琼、渝、鄂为中上等级(Ⅱ_b),贵、新、吉、湘、赣为中下等级(Ⅱ_a),桂、黑、甘、川、青、云为较低等级(Ⅰ_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广西喀斯特地区低温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提高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抗灾能力、优化地区产业布局提供科学决策。【方法】采用6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选取1961—2019年59年逐日气象数据及地理信息数据,运用线性趋势拟合、GIS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近59年来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和≤0℃低温有效积温均呈上升变化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41℃/10 a和0.51℃/10 a,≤0℃低温日数则出现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38 d/10 a。在突变检验上,最低气温、≤0℃低温日数和≤0℃低温有效积温的突变特征具有同步性,均在80年代发生突变。在空间分布上,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随着纬度、海拔高度增加温度降低速度变慢。其中最低气温由南向北上升趋势变慢;≤0℃低温有效积温变化趋势由南向北上升趋势加快;≤0℃低温日数则由南向北下降趋势加快。【建议】低温冻害对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具有较大影响,需加强对喀斯特地区低温冻害的相关研究,构建低温冻害指标体系,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47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3年逐月的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从时间上分析了南疆地区的降水规律,并运用surfer9.0做出了年与季节降水量的等值线图,对南疆地区降水量进行了空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近53年来降水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集中在春、夏两季,但以夏季为主;降水空间分布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中部降水稀少。  相似文献   

7.
图们江地区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延边地区作为图们江地区的研究范围,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延边地区1989—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发展处在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从变化趋势看该地区的生态盈余有所增加,也表明该地区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文统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澧水流域观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等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澧水流域年降水量与高程显著相关,高程每降低100m,年降水量减少137.76 mm,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总的趋势是自流域上游向下游递减,自西北高山丘陵向东南部滨湖平原递减;澧水流域降水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中耕地和退耕牧草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1年的定位观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了降雨对土壤储水量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类型土壤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但波动强烈,越到底层含水量越稳定(牧草地60~80 cm层除外);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旱季储水量的波动较雨季更显著,而且牧草地的剖面土壤储水量较耕地高8.5%.一般采样前1 d或2 d的降水对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储水量的影响最大,随着土层加深,耕地在采样前3 d,牧草地在前6 d的降水对土壤储水量仍有一定影响且一般以3 d为一个波动周期.剖面土壤储水动态及其与降水序列的相关关系显示退耕还草后能延缓降雨入渗和地面蒸发,有助于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保蓄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0.
江浙沪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0年江浙沪地区30个气象基准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MK)趋势和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GIS技术和EOF分解技术分析和研究了1961-2010年江浙沪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50年来夏季降水量呈现出一个总体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8月7月6月;对江浙两省夏季降水量距平进行EOF分解,发现江浙地区降水量距平总体呈现出一致的增加趋势,江苏省降水距平场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浙江省的降水距平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江浙沪地区降水量和各月降水量均有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此外还各自存在3~8年不等的振荡周期,16年以上的年代际周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可再生资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表现为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分析了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描述动态变化过程中时间信息以及空间形态和属性特征的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时空拓扑关系,结合森林资源小班不会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空间拓扑变化只包括相离和相会的变化。时态拓扑变化先考虑同一时刻小班变化的时态拓扑变化,再结合发生变化的时间先后关系,综合考虑不同时刻小班变化的时态拓扑变化,这样可以简化时态拓扑变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阿斯旺大坝对尼罗河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数 《世界农业》1998,(12):37-38
世界工程史上的杰作———埃及阿斯旺大坝(AHD)于1967年完工。纳赛尔说:它是埃及永远繁荣的源泉。这个巨大工程的建成使埃及在四个方面受益:(1)防止尼罗河发生严重洪灾;(2)形成巨型水库———纳赛尔湖,世界上第二大人工湖;(3)用湖水适时灌溉坝下平...  相似文献   

13.
张苗苗  张云峰  王会山  郑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69-15171
应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自然降水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趋势;自然降水率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山脉及其南端年平均降水效率相对较高,大庆、齐齐哈尔南部、绥化南部较小;全省年大气可降水量存在不规则波动,年际变化不大;年大气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的78.2%;大气可降水量的月际变化呈单峰结构,全年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的84.2%。  相似文献   

14.
在鄂西南烟区研究了化肥不同施用A-式对植烟土壤有效氮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栽烟模式下施肥后40 d左右肥料养分随雨水下渗已经基本损失完毕;在雨水较多年份底层土壤有效氮受表层土壤有效氮下渗补充较高.揭膜可能使土壤有效氮淋溶损失风险增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提高养分利用的可能性:提前施肥可使肥料养分在整个土体中分布均匀,且可能有效激发土壤有机养分矿化.  相似文献   

15.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兴水利、除水害,一直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形式下面,我国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根据相关国内外先进的水利水电建设技术,研制和开发了大坝安全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一些功能已经大坝安全和预警对农业的重要性;经过长期的实验证明,这套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通用性很强,实用效果很好,同时对于农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和帮助。实现了农业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兴水利、除水害,一直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为了能够适应当前形式下面,我国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根据相关国内外先进的水利水电建设技术,研制和开发了大坝安全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一些功能已经大坝安全和预警对农业的重要性;经过长期的实验证明,这套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通用性很强,实用效果很好,同时对于农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和帮助。实现了农业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显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63-21166
以大化县1999、2006年2个时段的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选取对城镇用地变化影响较大的驱动因子,借助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CLUE-S模型对其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并利用2006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可以用CLUE-S模型模拟未来喀斯特城镇用地的变化,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IS–NPP数据和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植被多年平均NPP为366.55 gC/(m2·a),呈东高西低的态势;2000—2019年植被平均NPP总体上以1.66 gC/(m2·a)的增加速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植被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整个高原面积的95.75%。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间植被多年平均NPP存在差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年际增长速率也有所不同,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若尔盖高原植被NPP与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降水量并不是影响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主导气候因子;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是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还发现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对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的影响不同,年均最高温对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华北地区1961~2005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年代变化特征;华北地区虽然年年都发生暴雨和大暴雨,但年际变化较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6.9%和53.1%;特大暴雨每4~5年发生1次,暴雨过程则平均11年一遇,特大暴雨和暴雨过程虽然只发生在较少的年份,但年际间波动更加明显;20世纪60年代是暴雨强度较大和暴雨过程多发期的峰值区,而1999年以后暴雨强度和暴雨过程则处于1961~2005年历史阶段的低值区;70~90年代则处于两者之间,期间不同强度暴雨发生并不同步。此外,华北地区年均暴雨日数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明显增加的趋势,暴雨日数变异系数则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般地,年均暴雨日数越多,变异系数越小,反之亦然。统计还表明,华北地区降水量与暴雨日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使用武汉市城市圈Landsat TM(1987、1995、2000、2005、2011年)五期遥感影像,采用机器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土地利用信息,进而提取水域信息,分别从区域和市域尺度上探讨了武汉城市圈1987-2011城市化过程中水域景观格局的变化机制,对水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水域景观格局对城市化因子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在城市圈尺度上,城市化率、总人口、GDP以及建筑物面积等城市化因子均可以较好的预测水域景观格局的变化,但水域景观总面积与城市化因子的相关性较弱;在市域尺度上,不同城市影响水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城市化因子不同,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城市圈和市域两个尺度上,水域景观变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均呈现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非农人口比例增高、以及建设用地扩张(城市化强度提高),水域景观面积先减少再增加,景观破碎度降低,稳定性增强,形状趋于规则,水域景观聚集度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