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东坡作为饮食文化史上著名的烹饪艺术家、美食家,其饮食观在明代王如锡编纂的《东坡养生集》中有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东坡养生集》中饮食观的系统梳理与研究,可以看出,其中记录的饮食生活、饮食理论、饮食原料、烹饪技法及饮食意境等方面均体现出浓厚的道家文化色彩,这对于研究道家饮食文化、宋代文人饮食及苏东坡的饮食思想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人所共知的千古名句,他的《赤壁赋》、《石钟山记》、《念奴娇》、《江城子》家喻户晓。近些年来,生活的富足,更是让东坡肘子、东坡肉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3.
, 《北京农业》2013,(29):14-17
陆游在《山园晚兴》诗中写道:"病骨初轻野兴浓,闲扶柱杖夕阳中。"明朝龚延贤《寿世保元》亦谓:"山林逸兴,可以延年。"田园风光有益于身心健康,在现代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中,各种压力使亚健康的人群不断增加,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由此,独具特色的田园养生作为一种集"养生"和"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理念,备受人们推崇。漫步田园益养生陶渊明先生提倡"心远地自偏"的处世态度,乐于积极地融入乡野自然之中,利用田园的自然去切身体验纯朴本真的生活情趣,以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生前言行的总结,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内涵,是儒家思想的智慧结晶。孔子一生备受冷遇,历经劫难,但他在当时却活了73岁,这与他正确的健康饮食观点是密切相连的。通过对《论语》中孔子饮食思想的研究,我们认识到"现代养生"不仅要注重合理膳食结构、饮食节制有律、调和五味、还要坚持身体锻炼,更重要的是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诸方面结合方能为真正的"现代养生"。  相似文献   

5.
文汇 《新农村》2009,(9):33-33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记载了许多的养生健身知识,其中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困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连,所以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能帮医生诊断疾病,锻炼舌头还有养生保健作用。下面为大家推荐2种"舌功",特别适合脾胃虚弱和容易失眠的人。1.赤龙搅海。这是中医经典的舌头养生法,将人的舌头比喻为赤龙,唾液比作大海。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养生铭》中记载了"晨兴漱玉津"的祛病益  相似文献   

7.
农百荐书     
<正>书名:《道家养生精要》精彩内容:本书从数千种道家养生文献中,撷英咀华,选择有理有据、方法切实、便于施行的道教养生方法和经验辑为一集。内容丰富而精要,为道家养生精华的集中反映,可为现代大众养生保健提供经验借鉴和思想启迪。扫码立购出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200.00元书名:《百种蔬菜栽培技术与营养保健》  相似文献   

8.
苏轼(1035-1101年),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 众所周知,苏轼的一生是和酒相伴的,尽管他酒量不大,易醉,但如果没有酒也就没有了豪放的苏东坡,没有了他那些才华横溢、名垂千古的佳作:皓月当空的中秋夜,把酒问青天,写出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样的杰作,他所发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叹,千百年来在中国国民的心中久久共鸣;他喊出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是每到中秋夜许多中国国民的祈愿.因为酒酣,写出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豪放的词,因为泛舟饮酒赤壁之下,写出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等等,他的诸多名篇,特别是那些豪放诗词,总是和酒相联.  相似文献   

9.
<正>粥养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粥的制作十分讲究,因为它关系到粥的功效。《老老恒言》的第5卷《粥谱说》详述了食粥的煮法,总结出"择米"、"择水"、"火候"、"食候"4法,现介绍如下。1.择米。"米用粳,以香稻为最,  相似文献   

10.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华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天赋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中国茶学史上,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茶"写成"荼"读作"tu".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邶风·谷风》中记载着:"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对《诗经》中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看法不一.  相似文献   

11.
北宋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载了一则他自己的实践经验:“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即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刺挑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囊病自己,然卒用中下茶。”这只是他自己的一种经验,其中却包含了许多科学道理。其一:古时没有牙刷牙膏,因此牙病和口臭一直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早期主要靠勤漱口,口含丁香等办法洁齿除臭。例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一切肉,惟须煮烂停冷食之,食毕,当嗽口数过,令人牙齿不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不仅在治国理政,现代教育方面有重要意义,在养生方面也自成体系。论文主要论述老子的养生思想,老子把"长生久视"作为自己的养生目标,把"道法自然"和"内外兼修"作为自己的养生原则,养生之道的根本在于遵循自然无为的法则,老子主张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是一种既养形又养神的完美的养生理论。《道德经》里的养生之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修身养性,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饮茶·养生延年.《茶经·一之源》指出茶"为饮最宜精神俭德之人"指饮真茶能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生活简朴起到养生延年.《茶经·四之器》"风炉"、古鼎形、三足、"坎上巽下离于中""体构五行去百疾",用意指在煮茶过程中水、火、风都在运动变化,物质造化世界基本元素,水、火、金、木、土五行悉以齐备,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常饮真茶能养生延年去百疾之功效,而心舒神畅.  相似文献   

14.
浅析谷子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谷子(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地区人民喜爱的粮食,谷草又是大牲畜(骡马)的主要饲料.在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中,谷子的种植居首要地位.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殷商时期谷子已是人民的主要粮食.秦代主管农业的官吏称"治粟内史",西汉时又叫"搜粟都尉".著名的古书《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都把谷子列为五谷之首.  相似文献   

15.
李萍 《农业考古》2019,(2):216-221
在中国,"喫茶"的说法自唐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仅还留存于佛教文献和地方茶文化的口述中。荣西的《喫茶养生记》写于他从南宋留学回国后,他在书中将"喫茶"理解为治疗行为,这既不同于当时中国宋代士大夫阶层的茶文化意象,也有别于日本贵族自中国唐代接受的茶道理念。荣西从养生入手借治身以治心,推广喫茶中的心身一体,由此构建日本新兴武士阶层的"士文化"。  相似文献   

16.
吴圣利 《新农村》2009,(2):30-30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挖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出土了大批箭帛医书,其中的《脉法》中记载:“圣人寒头而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补不足也。”“寒头暖足”这四个字,既是我国古代医家泻实补虚的治疗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之  相似文献   

17.
中药饲料添加剂是以中药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饲料添加剂,已纳入药物类饲料添加剂范畴,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饲料添加剂的所有作用。据史料记载,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万毕书》中记载"取麻子三升,捣千余杵,煮为羹,以盐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饲豚,则肥也。"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桐叶饲猪,肥大三倍,且易养"。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乌药,治猪、犬百病,并可磨服"等。1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求得温饱,更多关注的是营养和食品安全。食用菌作为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理想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早在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800多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已开始栽培香菇,200多年前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草菇。我国对药用菌的利用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求得温饱,更多关注的是营养和食品安全。食用菌作为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理想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早在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800多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已开始栽培香菇,200多年前在闽粤一带开始栽培草菇。我国对药用菌的利用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秧马     
编辑同志: 读《农业考古》83年二期刘崇德同志的《关于秧马的推广及用途》一文,我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即“秧马并非为插秧所用,而是为起秧所用”。刘同志的根据是《东坡先生外集》中的《题秧马歌后》四条,我则根据农村实践略作补充。现在农民插秧时不许两脚在田中随便移动,否则留下很多脚印,不能保持田面平整,反而成为许多小水潭。如果秧马用于插秧,势必在移动时在田中留下一条浅沟,这对排水烤田是很不利的,古代农民不可能用它进行插秧。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