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打时间差     
吉林省双辽市郊区农民林某,开动脑筋调整自己的种菜季节,超常规管理,收入颇丰.   其具体做法是:以一种蔬菜的最佳上市时间为准,向前推算,卡准成熟期、生长期、栽培期、育秧期,使蔬菜按计划生长.找准市场空缺,他就从12月份栽培,元旦、春节上市.芹菜冬腊月好卖,他就从9月中旬栽培,冬月开始上市,好卖价高.通过找时间差,不仅使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紧紧相扣,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不同品种蔬菜同时交错生长,实现了长年产菜,产销两旺.   ……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SRI)的起源及其栽培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强化栽培是英文the Systemof(for)Rice Intensification的译文,也称SRI栽培,是由Fr.Henri deLaulanie’,S.J.最早提出。他于1961年来到马达加斯加,一开始便与当地农民一起在田里参加农活,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水稻经验,直到1995年6月逝世,  相似文献   

3.
早就听说杨发新是有名的种菇能手,近日见到他,发现“能手”果然名不虚传:从2003年到2004年4月底他的纯收入达13.5万元,去年纯收入更是达16万元.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姜家畈村省道公路旁的小山坡上,一个个搭盖草帘和遮阳网的香菇棚,衬托着不远处一幢两层的楼房,很是“打眼”.在1100平方米庭院里,杨发新于2002~2003年投资6万元栽培香菇3万筒,2004年又投资4万元栽培5万筒.再次“创业”使他又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4.
浙江金华的张锦林自1996年开始研究佛手瓜种植,想把这一金华特产做大做强. 他认真学习了有关佛手瓜的栽培资料,并通过实践不断摸索,反复进行矮化、柑橘嫁接佛手与反季节栽培实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经验.1999年11月,勇于开拓的他创建了全国唯一的佛手专业网站"金华佛手网",将他的科技成果、产品信息全部搬上了互联网,此举使他成为金华农民上网卖佛手第1人.  相似文献   

5.
《农村百事通》2001,(6):20-21
现任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的吴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竹荪那优美的形态、婆娑的白纱裙所吸引,1983年他采用野生红托竹荪进行组织分离和栽培试验,1985年驯化栽培获得成功.1986年吴勇与其他科技人员共同组织竹荪课题组,承担科委下达的“人工栽培竹荪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经过多年艰苦的探寻,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织金县山区农村的栽培技术,使千家万户通过种植竹荪实现了脱贫致富.吴勇本人也获得贵州省农村科普先进个人称号.去年10月,他被选为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由他执笔撰写的《竹荪栽培与加工技术》一书被列入全国科技兴农百种图书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织金县已成为“中国竹荪之乡”,织金已成为中国优秀竹荪最大的生产基地,总产值超亿元,占据了海外市场90%以上的份额.……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2,(14):44-46
卢良恕是新中国早期的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推动了我国作物育种和耕作栽培科学的发展;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现代食物安全"等重要战略观点,开拓了我国现代食物研究的新领域;他始终关注现代农业和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发展问题,是我国农业科技界德高望重、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当代著名农学家.  相似文献   

7.
将醋糟发酵后作为基质,与其他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进行番茄栽培效果的比较,同时将醋糟基质配合不同种类的基质进行栽培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纯醋糟由于颗粒粗,通气孔隙大,栽培效果不如菇渣等有机基质,但是醋糟配合菇渣、蛭石等颗粒细小的物质后,栽培效果大大提高,其中醋糟与菇渣1∶1配合,比所有其他各种基质的栽培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8.
丁颖教授一生致力于稻作学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因发现野生稻而开启中国栽培稻种起源的研究,数十年不断丰富材料和方法,论证中国栽培稻种起源于华南,纠正了“中国栽培稻起源于印度”的错误.本文旨在探寻丁颖教授在中国稻作、稻种起源问题上探索的每一个脚印,展示他的解答思路与贡献.  相似文献   

9.
梁临芳 《新农村》2008,(5):11-12
顾士达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岭下村村民,他从1994年开始栽培食用菌。当时岭下村200多户村民家家都栽培食用菌。由于栽培面积大、产量高、销路窄,造成食用菌滞销,金针菇每千克仅售0.3元。他骑车挨家挨户叫卖,喊破了喉咙也没人买。细细一算,一年下来不但没赚到钱,反而倒贴了工夫,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栽培食用菌。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正阳县熊寨镇毛集村今年34岁的民兵向学海,1990年毅然报名参加县农业广播学校,掌握了种植蘑菇的全套技术.1994年,他投资1万多元建立200平方米温室试种蘑菇.由于栽培常规的品种,效益不太可观.向学海决心自主创新培育优质高产的蘑菇品种.他订阅了<中国特产报>、<农村新技术>等报刊,技术日益娴熟.1996年,他采用发酵法地畦栽培平菇,有一朵菇重达15千克,按当时的批发价,每千克1.4~1.8元,一年下来仅卖平菇就收入2.2万元.  相似文献   

11.
吴月明是南县明山头镇大木桥村2组的种棉大户,曾获得过湖南省农业厅颁发的植棉能手称号.近些年来,他每年植棉8338平方米,每667平方米产籽棉350公斤以上.特别是近2年他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轻简化栽培,每667平方米籽棉产量突破了400公斤,是远近闻名的高产户.他的植棉经验有5条. 1.选用良种2011年、2012年他主要选用中棉所66F1代种,表现抗虫性强、结铃多、铃大、吐絮畅、好拾花,比其他品种增产15%左右.同时他积极推行油菜秸秆还田,抓好合理密植,每667平方米种植1200株.  相似文献   

12.
黄斌 《农家顾问》2001,(5):20-20
草菇又名兰花菇、中国蘑菇.目前国内栽培的草菇,是速生高温型的草腐菌,适合热带、亚热带栽培.在粤北和湘南的最适栽培季节只有6、7、8三个月.在长江流域只能在7、8月的高温季节生产.加上草菇子实体极易开伞,保鲜和运输困难,大大影响了其销售和商品价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郴州为他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食用菌中心,从引进的十多个银丝草菇菌株中,筛选、驯化获得了V18、V19两个中低温型银丝草菇菌株.这两种菌株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13.
果树新品--美国蓝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莓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果树,呈灌木,果实为浆果.其栽培历史不到100年,最早始于美国,1906年美国人考夫莱(F.V.Coville)首先开始了野生蓝莓的选种工作.经过30多年的选种选育,于1937年他将选育出的15个蓝莓品种首次进行商业性栽培.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选育出适合各地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良品种100多个,形成了美国南部、东部、北部各洲蓝莓产区.目前,蓝莓已成为美国主栽果树品种之一.继美国之后,世界各国竞相引种栽培蓝莓,其中以欧洲、澳洲、大洋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典型代表,相继进入商业性栽培和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1971年石原邦提出了测定水稻叶片气孔开张度的新方法——浸润法.近几年,我们试用他在1979年提出的改良浸润法测定小麦叶片气孔开张度,着重研究气孔开张度与生态、栽培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关系,以探索其作为一项诊断指标在栽培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富知 ,男 ,1 940年 1 0月出生 ,湖南省宁乡县人 ,中共党员 .1 964年 7月于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 979年晋升为讲师 ,1 988年晋升为副教授 ,1 994年晋升为教授 .曾任湖南农学院园艺系和茶学系副主任、茶叶研究所副所长、茶树栽培教研室主任 .曾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 ,现任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 .刘教授长期从事茶树栽培和茶业经营管理教学工作 .他主讲了本科生课程“茶树栽培学”、“茶叶经营管理”、“茶作学”、“茶学实验”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茶树栽培原理”、“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生理生态”、“茶树栽培专…  相似文献   

16.
常山县宋坂乡达坞村党支部书记徐德禄是全县有名的食用菌栽培大户。他从1983年开始栽培食用菌,逐渐掌握了食用菌生产技术。1988年后,他扩大了生产规模,每年都接种食用菌3万瓶、袋左右,平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1993年他还与人合伙,将已培养出菌  相似文献   

17.
一位普通农民,今年栽培的25万袋秀珍菇已经陆续上市,他喜滋滋地说:"今年收成不错,年收入20万元没问题!"他是上海南汇区祝桥镇立新村8组农民王全,参加了"专业农民"培训,60学时的"充电"让他增收6万多元.今年,他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带动5户农民在南汇现代农业园区开辟了25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秀珍菇生产.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传统培养基原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的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要碳源的配方与木屑和棉籽壳相比,其产量较高,栽培周期短,适合作为工厂化栽培的碳源物质.其中17号配方单瓶产量最高为147 g,与其他配方有显著差异.氮源中麸皮与米糠对比,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不同梯度麸皮试验表明,子实体产量随麸皮添加量减少而降低,氮源添加量在35%~40%为适合比例.  相似文献   

19.
吴祖善  王永生 《新农业》2007,(12):51-51
瓦房店市杨家乡岚崮村林宝文,9年前开始栽培香菇,180平方米的拱棚内,栽培香菇4800块,每年纯效益在2万元以上。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作用,周围40余户农民先后搞起了香菇生产,被大家称为香菇生产带头人。他栽培香菇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栽培表现为产量最高,分蘖速度快,茎蘖数栽培幅度大,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其次为优化栽培,轻简栽培最小,但两段优化栽培生育期较长.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生育期较适中.在不施氮水平下,也有相同的趋势.因此,超级杂交晚稻较优的栽培模式是两段优化栽培和优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