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四川省南充市种猪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流行现状,对采自仔猪繁育场、屠宰场、自繁自养散养户的475份猪血清,运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475份血清样本中有4份阳性、阳性率0.84%。对阳性点位开展相关调查,以了解种猪群布鲁氏菌病防控风险短板,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1,(2)
牦牛是稻城县牧民生产生活资料。然而由于高原的交通不便,当地兽医力量薄弱等原因,牦牛的各种疾病频发,其中牦牛腹泻是牦牛常见的疾病,也是困扰当地牦牛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引起牦牛腹泻的病因众多,其中病毒感染为主要原因,为调查稻城县牦牛轮状病毒BRV感染情况,2019年5月在稻城县牦牛主要养殖区域的5个乡镇采集了46份牦牛粪便样本,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46份粪便样本中BRV检出的阳性样本数为16份,BRV的阳性检出率为34.78%。表明稻城县牦牛BRV感染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20,(8)
为了解巴州地区牛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随机抽检临床表现正常的80头奶牛、80头牦牛和80头肉牛的血清以及相应的粪便样品,抽检发病(流产母牛和腹泻犊牛)的57头奶牛、52头牦牛和46头黄牛的粪便样品,采用ELISA、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抗体、核酸。结果发现:正常的奶牛、牦牛和肉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31.3%、46.3%,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8%、0%、0%,奶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抗体阳性率;发病奶牛、牦牛和黄牛细小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7.5%、3.8%、10.9%,犊牛核酸阳性率(17.3%)显著高于成年牛阳性率(5.0%),奶牛核酸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核酸阳性率。说明巴州地区牛存在细小病毒感染,不同品种牛感染有差异,成年牛和犊牛感染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当前同仁县奶牛养殖合作社的布病流行情况。方法从同仁县保安镇的4个奶牛养殖场采集338份成年母牛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结果用SAT检测,阳性率0.3%,感染率为0.6%,用RBPT检测,阳性率0.59%,感染率0.6%,用ELISA检测,未检出阳性,检出可疑3头,感染率0.89%。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10):21-22
自2003-2016年连续14年,对延平区奶牛场奶牛布鲁氏菌病进行血清学检测,共检测奶牛血清151 111头次。结果显示:阴性牛151 047头,阳性牛64头,平均阳性率0.04%,并从2010年开始到2016年布鲁氏菌病检测全部为阴性,有效地控制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7,(6):56-57
羊及其产品是布鲁氏菌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而上海奉贤地区每年对羊肉产品的需求和消耗数量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整个奉贤地区一年消耗近20万头肉羊。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该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作者对该区范围内2015-2016年当地产和输入性羊只进行了全覆盖的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被检羊只样品共2 120份,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布病在该区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为无疫区建设提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8)
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于2012-2014年间对钦州市部分地区奶水牛结核病以及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性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我市奶水牛结核病2012、2013、2014年阳性率分别为0%,0%,0.1%;布鲁氏菌病2012-2014年阳性率均为0%;通过此次流行病学调查,为钦州市奶水牛"两病"防治体系的建立完善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学琼  刘力  王健 《畜禽业》2008,(5):28-32
本文报道了用乳胶凝集试验对重庆地区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猪场血清学监测以及猪伪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的研究。随机采集重庆市6个区县的12个未经免疫PR疫苗的规模化种猪场血清423份,用PR乳胶凝集试验检测PR抗体,12个规模种猪场中,血清阳性猪场10个,占83.3%(10/12);检测血清423份,阳性血清57份,阳性率13.5%(57/423),有的种猪场血清阳性率最高达55.6%,说明猪伪狂犬病在我市部分规模种猪场中存在。选接种疫苗但血清流行病率较高的2个猪场,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用ELISA试剂盒进行效果监测。综合防制措施实施结果表明,半年后,2个猪场所有猪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特别是种猪基本上能达到100%,从源头上杜绝了PRV感染,但是仔猪和生长育肥猪在实施2年后都不能达到100%,并且也还存在野毒感染而产生的抗体,说明场内依然存在野毒,一旦疫苗接种终止,可能爆发伪狂犬病。但是在综合措施实施1年后,血清阳性率水平和野毒抗体水平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卵黄监测鳖群中病原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从病鳖体内分离的四种病原菌制备诊断抗原, 采用微量凝集试验检测104 份卵黄样品中抗菌卵黄抗体。结果共检出86 份阳性样品, 其中以气单胞菌卵黄抗体阳性样品最多, 阳性检出率为50-96 % 且抗体水平较高, 可达1∶32 。变形杆菌卵黄抗体和不动杆菌卵黄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12 % 和9-62 % 。表明鳖场鳖群中有气单胞菌、变形杆菌和不动杆菌感染, 但以气单胞菌感染的范围及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12)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PR)在伊宁市的流行情况。选择伊宁市5家使用g E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的养猪场,采集不同阶段猪的血清样品549份,病理组织样品94份,利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对伪狂犬病毒(PRV)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各猪场均存在g E基因抗体检测阳性,血清样品总阳性数106份,总阳性率为19.31%;g B基因抗体检测血清样品总阳性数465份,总阳性率为84.70%;PCR检测PRV总阳性数36份,阳性率38.30%,RT-PCR检测PRRSV总阳性数59份,阳性率62.77%,二重感染数34份,占PRV检测阳性数的94.44%。调查表明,伊宁市养猪场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的情况,对伊宁市养猪业构成一定的威胁;PRV感染及发病受到免疫、混合感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1,(5)
目的对四川省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检测,研究中药对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9年4、5、6、7、9、10月每月定点自道孚县采集临床健康牦牛全血共173份,蜱虫199份,采用以18S rRNA为靶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梨形虫检测,应用体式显微镜对蜱初步进行形态学鉴定。选择有梨形虫感染、年龄、体型相似的牦牛3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10头,分别为空白组、阳性药物组和药物1、2、3组,用药前及用药后50 d,对牦牛进行梨形虫感染率检测、称重并采集牦牛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中药防治效果。结果 173份牦牛样本中检测出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59份,平均阳性率为34.10%;5、6月份牦牛梨形虫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青年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犊牦牛组和成年组(P0.05);小于100 kg、100~200 kg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200 kg以上的牦牛(P0.05);鉴定虫种1个,均为中华泰勒虫;采集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微小扇头蜱。各药物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药物组1、2牦牛梨形虫阳性率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有所降低;各药物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空白组,药物组1、2牦牛ADG显著高于阳性药物组和空白组(P0.05);用药前35头牦牛中10头牦牛RBC、HGB低于参考值,用药后阳性药物组和药物组1、2、3牦牛RBC、HGB均达到参考值;空白组牦牛RBC未达到参考值,HGB达到参考值。结论道孚县牦牛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不同月份、年龄段、体重间存在差异,优势虫种为中华泰勒虫;传播媒介主要为微小扇头蜱;中西药结合防治牦牛梨形虫病效果显著;百部、青蒿均有防治牦牛梨形虫病的效果,为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在玉  邓敏 《畜禽业》2013,(5):72-73
为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涪陵区生猪养殖场的抗体免疫保护率情况,以及为该区防治动物疫病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2012年对涪陵区25个集约化生猪养殖场进行了定点血清样品采集,分别采集了能繁母猪和仔猪的血清样品各500份,共1000份,然后利用免疫血清学抗体检测试验对蓝耳病抗体进行了血清学抗体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400份血清样品中蓝耳病抗体阳性的血清有336份,阳性率为84%,2011年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70%,2010年蓝耳病阳性率为55%,2012年与前两年血清抗体监测水平对比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9,(12):21-23
为了掌握重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猪戊肝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情况,应用ELISA监测方法对2018年重庆部分地区17个猪场62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调查。猪伪狂犬野毒感染检测情况结果显示,17个被调查的猪场中,阳性猪场有5个,猪场阳性率为0.29%,共检测了620血清样品,其中阳性血清数为72,样品阳性率为11.61%;猪戊肝病毒感染检测情况结果显示,17个被调查的猪场中,阳性猪场有3个,猪场阳性率为0.18%,共检测了620血清样品,其中阳性血清数为15,样品阳性率为2.42%。不同地区猪伪狂犬野毒、猪戊肝感染情况不同。提示近年来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压力依然存在,该病的控制和净化还需持续;同时还应加强猪戊肝病毒相关信息的研究以及流行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郑龙光  冯刚 《畜禽业》2019,(6):11-12
为明确山羊弓形虫病在武隆地区的流行情况,通过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样本,利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武隆地区多个乡镇的养殖场进行弓形虫感染性抗体的抽样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武隆地区存在山羊弓形虫病阳性病例,平均阳性检出率为48%;3种养殖模式中分散养殖模式的检出率最高(60%),专业羊场养殖模式检出率最低(38%);板角山羊、渝东黑山羊和波尔山羊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山羊的不同生长阶段中青年羊的阳性检出率高达56.7%。通过检测与分析,明确了山羊弓形虫病在武隆的流行趋势,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秋玉 《畜禽业》2007,(5):26-27
为了解泉州市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酶标法,对泉州市28个规模猪场,23个散养猪场882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被调查猪群猪圆环病毒病血清阳性率平均为25.51%,规模场阳性率为23.61%低于散养户28.04%,28个规模场只有12个场,23个散养户只有5个场抗体全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8)
应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对2016-2019年环湖地区三州八县(海西州天峻县,海北州刚察县、海晏县、祁连县,海南州共和县、贵南县、兴海县、同德县)的牦牛与藏细羊共1 320份血清,检测口蹄免疫抗体。结果表明:测试样本的牛口蹄疫免疫抗体的阳性率平均为87.88%、羊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7.5%、部分州县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17.
对养殖犬、有证犬和无证犬及犬的不同年龄段,应用杭州埃夫朗狂犬病ELISA诊断试剂盒,对杭州市区240份犬血清进行了狂犬病血清抗体检测,统计结果显示:有65.83%(158/240)的犬狂犬病血清抗体呈阳性。其中有证犬狂犬病抗体100%阳性,养殖犬狂犬病抗体为阳性的样品占总数的93.3%(56/60)。成年犬阳性率约为55.7%(97/174),老年犬狂犬病抗体阳性率较高,阳性率为80%(20/25),幼年犬狂犬病抗体均为阳性100%(41/41),表明对狂犬病的免疫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免疫屏障,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了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但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母猪发热、流产,仔猪死亡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猪呼吸障碍等临床特征的疾病。该试验通过对长寿4个乡镇的8个养殖场和1个屠宰场共100份组织样品进行HP-PRRSV检测,共检出有5份阳性,其中吴家镇、仁义镇、昌元屠宰场阳性率分别为20%、20%、0.016%,总阳性率为5%。结果表明HP-PRRS在荣昌县仍有不同程度感染,对此病的防制工作仍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涪陵区山羊发病流行的种型。方法对2014-2016年从2个布鲁氏菌病阳性羊场流产胎儿组织获取10份样品,通过细菌学生化实验、PCR检测实验,10份样品中2份样品无菌株生长;将8株布鲁氏菌实验样品和羊3型标准菌株条带进行测定比对。结果该8株阳性布鲁氏菌样品与羊3型标准菌株条带一致。结论涪陵区流行的羊种布鲁氏菌主要是羊3型菌株。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2,(10):91
<正>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十分普遍。刘长明等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染色的试验(IPMA)方法,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上海、内蒙、云南、江西等地猪场的健康成年猪血清480份,以及发病猪血清424份进行了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7%和79.2%,送检样品的12个猪场均为阳性,表明猪圆环病毒2型在我国猪群中感染率非常大对发生高热症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检测发现猪圆环病毒型阳性样品中多数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