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针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的变化与色泽品质的形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薄层层析扫描分析法测定了绿针茶叶绿素组成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采摘期制成的绿针茶叶绿素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推进,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呈下降趋势,脱镁叶绿素a(Pya)、脱镁叶绿素b(Pyb)呈上升趋势,叶绿素酸酯a(Cda)、叶绿素酸酯b(Cdb)变化较小。杀青工序和揉捻后做形前期是叶绿素破坏和脱镁叶绿素形成的主要阶段。随着采摘期的推移,成品茶叶的Chla、Chlb的含量逐渐下降,而Pya、Pyb的含量则逐渐上升,使叶色发暗 相似文献
2.
3.
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用相同鲜叶加工成8种名优绿休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名茶间差异较大。未经揉捻的名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它名茶。叶绿素分析表明,各名茶间Chla,Pya的差异较大,其次是Chlb,而Cdb,Cda,Pyb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5.
6.
7.
为研究做形工艺对恩施玉露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茶坯含水量、加压方式、做形时间、投叶量等对茶叶感官品质和色泽色差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做形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一芽一叶为原料生产恩施玉露茶的较佳工艺参数为茶坯含水量24%,做形时间30 min,投叶量3.5 kg/次,加压方式为轻压;各因素对干茶色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含水量、时间、投叶量、加压方式;各因素对茶汤色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含水量、加压方式、投叶量、时间。 相似文献
8.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施兆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
本文通过对炒青绿茶初制的不同干燥工艺及技术条件的组合和正交试验,提出了较佳的“烘—炒—滚”工艺及其相应的工艺指标,并从产品的精制率、精茶各花色比例及其品质水平,卖价等几方面作了对比和分析,证实了新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绿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究发现:绿茶有清心明目、消食利水、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癌降压、预防非典、健美减肥的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茶的品质概括起来有色、香、味、形四个方面,并且 相似文献
11.
一叶香茶是属于高档绿茶类,为条形毛尖茶,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采用金萱乌龙茶品种的一芽一叶加工制作而成.而"清汤绿叶"是高档绿茶最显著的品质特征,所以在一叶香茶的制作过程中要求成品茶必须达到"三绿",即干茶青绿、茶汤碧绿、叶底嫩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尤溪县丰富的福云6号、梅占品种等单芽采摘后的茶园,以成熟度较高的机采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借鉴乌龙茶初制、精制半连续机械化生产设备进行大宗茶的加工技术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11个黄金茶株系(品种)和福鼎大白茶(CK)制成的烘青绿茶为材料,研究了常温贮藏条件下,干茶色泽及叶绿素组成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a*、C*值逐渐升高,L*、b*值逐渐降低;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叶绿素a含量与L*、b*、C*值呈正相关,与a*值呈负相关;叶绿素b含量与a*、C*值呈正相关,与L*、b*值呈负相关。叶绿素a含量对绿茶色泽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含量。黄金茶各株系(品种)制成烘青绿茶,在各个时期的a*值均低于福鼎,表现出良好的保绿特性。 相似文献
16.
袋泡绿茶原料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袋泡绿茶原料加工过程中揉捻和切碎工艺对品质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揉捻的加重 ,原料末茶率增大 ,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一次浸出量增加 ,香味鲜爽度变低 ,色泽绿色度下降 ;在制品经过切碎后再干燥更有利于主要品质成分的有效浸出及滋味浓度提高 ,切碎工序宜在杀青后或初干后进行。 相似文献
17.
贵州绿茶的品质优势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之一[1],茶叶的品质优势早已为人们所发现.早在我国的首部论述茶叶的专著唐陆羽<茶经>中就有: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记载.近代1948年<贵州通志>风土志载:"黔省各属均产茶……铜仁之东山、贞丰之坡柳、仁怀之珠兰均属上品".1930年毋国平<炉山物产志稿>载:"茶,香炉山之云雾,凯里之莺嘴,凯棠旁海之毛尖,远近驰名".贵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上乘由来已久.本文就贵州茶叶品质优势、特点、形成原因及开发战略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茶李间作对茶树生长和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为茶园间作李树的可行性判定和提高夏秋茶的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选9号为试材,测定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百芽重、百克芽数等生长指标,运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秋季绿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儿茶素、黄酮、氨基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等主要品质成分。【结果】间作茶园的相对湿度、百芽重、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茶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茶园(P<0.05,下同),百克芽数、茶多酚、黄酮和酯型儿茶素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茶园。共鉴定出205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酯类、醇类、烯烃类、芳烃类、酮类、烷烃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酯类和烯烃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对绿茶香气有花香贡献的水杨酸甲酯、芳樟醇、顺式芳樟醇吡喃氧化物、(Z)-3-己烯醇,以及有栗香贡献的(Z)-己酸-3-己烯酯、苯甲醛、己醛和苯乙醛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茶园。相关分析表明,茶多酚、黄酮和酯型儿茶素与涩味和苦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鲜醇度和甜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