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了根据早孕因子活性的检测作为依据来判断肉牛妊娠状态.[方法]本实验采集不同孕期的肉牛的血样,同时进行了妊娠诊断,通过玫瑰花环抑制实验检测活性.[结果]实验表明,未怀孕牛和怀孕牛花环抑制滴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孕期的早孕因子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玫瑰花环抑制滴度高于8可以确认牛怀孕,低于4为未怀孕.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奶牛早期和超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采用多肽合成仪合成了早孕因子(EPF)的部分肽段(MC29),将MC29与载体蛋白BSA连接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EPF抗血清,用EPF抗血清阻断ELISA对6头奶牛进行超早期妊娠诊断。结果表明:妊娠10~21d的4头奶牛血清检测均为阴性,2头未妊娠奶牛血清均为阴性,该结果与输精2个月后的直肠检查和B超鉴定的结果相一致。说明应用EPF抗血清进行阻断ELISA可以准确的进行奶牛超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3.
采用玫瑰花环抑制试验(RIT)对17头人工授精孕牛血清中早孕因子生物活性进行检测,并进行了妊娠结果回访。结果显示,孕牛在排卵后2 d~7 d内,13头孕牛血清经RIT检测出早孕因子活性,4头孕牛血清中经RIT未检测出早孕因子活性。回访发现8头孕牛娩出胎儿,2头孕牛流产,4头未妊娠,人工受精率为76.47%,妊娠率为58.82%,妊娠至分娩的成功率为47.06%,妊娠早期流产率为11.76%,测出早孕因子活性随访未妊娠的植入期胚泡丢失率为23.08%。用RIT对孕牛血清中早孕因子生物活性的研究,对建立早期妊娠诊断方法和检测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及确定早期胚胎死亡的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制备牦牛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多克隆抗体,为牦牛妊娠早期高效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奠定基础.采用RT-PCR方法,从牦牛胎盘和卵巢组织中提取RNA,反转录为模板后进行EPF基因扩增,并将其克隆到改造后的载体pET28-His10-Sumo上,构建pET28-His10-Su...  相似文献   

5.
早孕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物繁殖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最初发现于孕鼠血清,是妊娠哺乳动物血清中存在的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和生长调节作用的妊娠相关蛋白。EPF的氨基酸序列包括102个氨基酸残基,与伴侣蛋白10(chaperonin 10,Cpn10)高度同源,是Cpn10在细胞外发挥的效应,对温度、酸碱度的耐受性较强,无动物及品种特异性。其生物学特性主要体现在抑制免疫和生长调节两方面:①EPF具有抑制母体的免疫反应而使精子、胚胎免受免疫排斥的作用,也是目前最早确认妊娠的生化标志之一;②EPF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也能促进烧伤、溃疡等伤口的愈合。由于EPF能增强抗淋巴细胞血清抑制T细胞花环的形成,因此,玫瑰花环抑制试验是检测EPF活性的经典方法。EPF在动物繁殖领域可用于动物的早期、超早期妊娠诊断,妊娠中断的检测,胚胎移植后的成活情况检测,在评价雄性繁殖力和繁殖免疫疾病的治疗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是基层实验室检测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抗体的主要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通过对鸡群进行抗体检测,及时了解鸡群的免疫状态、疫苗使用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在实验室操作中,为提高准确率,克服仪器设备、试验环境、试验条件、人为操作因素,是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应用家兔A型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作血凝抑制抗原,建立了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监测IB疫苗的免疫鸡血清HI效价,结果表明与气管环中和试验测得的中和抗体效价呈正相关,r=0.525,两组抗体效价t检验差异极不显著(P<0.01)。用其监测卵黄抗体、灭活的血清抗体以及用高岭土处理的血清抗体,结果与相应示处理的血清抗体效价一致,用以对江苏、山东两省的7个未作IB疫苗免疫的鸡场20个  相似文献   

8.
奶牛配种(或受精)后不久,必须进行早期妊娠诊断,以便加强怀孕母牛饲养管理,保证顺利分娩或对未孕母牛及时配种,缩短产仔间隔,提高繁殖效率。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是直肠检查等方法,尽管此法简单易行,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查明甘肃与宁夏地区奶牛衣原体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其感染的风险因素。本试验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检测了甘肃榆中(751份)、宁夏青铜峡(450份)和宁夏吴忠(456份)3个地方总计1 657份奶牛血清样品,并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奶牛衣原体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奶牛衣原体抗体总阳性率为29.33%;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奶牛衣原体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和胎次不是显著风险因素(P>0.05),而地区因素是影响奶牛衣原体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奶牛衣原体抗体滴度最高达1:1 024。结果表明,甘肃和宁夏地区奶牛衣原体普遍流行。因此,应当提高对调查地区奶牛衣原体感染的重视,采取适当的综合控制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防控奶牛衣原体病,以保证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猪细小病毒(PPV)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猪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保守区域设计6条特异引物,在63℃的等温条件下45 min即可完成反应.最低检测限量为10拷贝的PPV目的基因,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敏感100倍,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钙黄绿素和Mn2+作为荧光指示剂,可快速、直观判定反应结果.通过对14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比较,LAMP与PCR检出阳性样本数分别为33份和27份,表明LAMP方法阳性检出率高于PCR.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荷斯坦牛脊椎畸形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脊椎畸形综合征(CVM),是由在荷斯坦牛群中发现的一个隐性遗传缺陷基因所导致的,其纯合时可以造成妊娠奶牛流产、死胎或畸形,危害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在荷斯坦牛群中发现的脊椎畸形综合征引起了各国奶牛育种协会和育种者的关注,奶业发达国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纷纷报道了在本国奶牛群中发现了脊椎畸形综合征的存在,都相应建立了种公牛遗传缺陷基因的分子检测方法和育种方案,有效降低了CVM对奶业发展的危害.本文就我国荷斯坦牛脊椎畸形综合征的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CVM背景、传播途径、危害性、控制措施及展望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妊娠相关糖蛋白(PAG)在奶牛早期妊娠诊断上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相关糖蛋白(pregnancy associated glycoproteins,PAG)是反刍动物妊娠后外周血液出现的特异性蛋白,在妊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生产上通过检测PAG在血清中浓度能够进行奶牛的妊娠诊断。作者综述了PAG的发现、分离纯化及其在奶牛体内的代谢水平和近年奶牛早期妊娠诊断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高繁殖率是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而早孕诊断又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妊娠诊断方法较难在配种后21 d内确定奶牛妊娠状态,而近年研发的新型妊娠诊断技术可以对奶牛进行有效早孕诊断。本文综述了多普勒彩超技术,中红外线光谱技术及妊娠相关蛋白、循环核苷酸、干扰素τ诱导基因检测等技术在奶牛早孕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及优缺点,并对新的奶牛早孕诊断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和应用新型高效奶牛早孕诊断技术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该文应用直检和B超对奶牛配后16~21 d进行卵巢检测,根据可参配母牛发情时的卵泡和配后黄体发育的状态与质量,对是否妊娠做出综合判断,进而减少和缩短母牛空怀期,提高奶牛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早孕因子(EPF)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调节因子,目前普遍认为它是热激蛋白家族成员伴侣蛋白10 的同系物,是最早确认妊娠的生化标志之一,可用花环抑制试验做生物学鉴定。EPF的可用于预测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帮助了解妊娠母体对胚胎的识别,免疫耐受等机制。早孕因子的发现及研究在生殖生物学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全县310头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的检测,及时发现了疫情,探讨了疫情的扩散。说明了实验室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表达、纯化奶牛早孕因子重组蛋白及制备多克隆抗体.本试验构建奶牛早孕因子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32a-EPF,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内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切胶纯化的早孕因子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对重组蛋白及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奶牛早孕因子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37 ku,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8.6%,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3%,重组蛋白可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结合,ELISA测定的抗体效价为1:12 800.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奶牛早孕因子重组蛋白,为研究奶牛早孕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Over a 25-month period 8118 blood samples were assayed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serum pregnancy specific-protein B (PSPB) and progesterone (P4) concentrations on three Hungarian large-scale dairy farms. Pregnancy (n = 4085) was checked by BioPRYN assay at 30-36 days post-insemination (PI). Samples from all cows that tested not pregnant and from cows with an optical density (OD) reading in the BioPRYN test that was between 0% and 30% above the cutoff OD value were tested for serum P4 concentration. According to serum P4 concentration, cows were assigned to three categories: high (>4 ng/ml), medium (2-4 ng/ml) and low (<2 ng/ml) serum progesterone. The authors predicted a presumed (low) or possible (medium) late embryonic loss (LEL) or maintenance of the pregnancy (high). A total of 710 LELs were detected (17.4%) and 31.8% of them were predicted because of a low OD value at 30-36 days after insemination. Lower PSPB serum level significantly refers for LEL (p < 0.0001). The prediction rate for the true embryonic loss was 31.8% when OD cutoff from 0% to + 30% of cutoff was examined while it was 62.5% when the threshold was OD cutoff of 0% to 10% of cutoff.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BioPRYN was useful for prediction of a part of LEL in dairy cows and serum P4 concentration in these cows related to the rate of L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