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钾细菌对Lou土养分活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固态及液态培养法研究了7株钾细菌在不同条件下对Lou土中6种元素的活化作用和对pH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钾细菌在固态培养条件下对P、K、Si元素的活化作用小于液态培养;在固态培养中,钾细菌对Lou土中Fe、Mn元素有活化作用,但却导致Zn元素发生固定;②固态培养中,钾细菌引起的土壤pH下降幅度小于液态培养;③灭菌处理使Lou土生物释钾量提高,但对生物释硅量无明显影响;④钾细菌不同菌株对土壤养分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供试钾细菌对江西 4种酸性土壤和陕南黄褐土中 K、P、Si、Fe、Mn、Zn等 6种元素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 :1接种钾细菌后 ,4种酸性土壤和陕南黄褐土中的速效 K、P、Si、Fe、Mn的平均生物释放量分别为 2 0 .4,6 9.8,10 0 .4,42 .6 ,15 .9和 40 .7,40 .5 ,5 2 5 .9,199.4,81.9m g/ kg,较不接菌对照增加 10 .6 %,80 .8%,37.4%,372 .0 %,10 9.2 %和 2 2 .7%,5 2 1.6 %,172 .8%,12 0 4.0 %,131.7%,中性黄褐土中各元素的释放量及增率均高于酸性土壤 ;2钾细菌能使 40 %酸性土样中的 Zn元素发生轻度活化 ,其余酸性及中性土样中的 Zn元素固定 ;3钾细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产酸 ,接菌后 4种酸性土壤培养液的 p H值平均降低 1.0单位 ,较对照降低14.8%,产酸可能是钾细菌活化养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液培条件下钾细菌对土壤养分的活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供试钾细菌在有N、无N培养条件下,对黄砂和黄绵土中矿物态K,P,Si,Ca,Fe,Mn和Zn的生物活化作用。结果表明:①供试钾细菌以淀粉、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均有一定产酸作用。以黄砂和黄绵土为磷钾源时培养液pH分别降低1.2~1.8和0.7~1.2;②接种钾细菌能促进黄砂和黄绵土中矿物态K,P,Si,Ca,Fe及Mn元素的显著活化,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27.9%~39.2%,19.3%,16.1%~71.0%,342.0%,150.6%及1463.9%;③钾细菌在无N培养条件下对矿物态养分的活化作用优于含N培养;④钾细菌对黄绵土中的Zn元素无明显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液培条件下钾细菌对土壤养分的活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供试钾肥细菌在有N,无N培养条件下,对黄砂和黄绵土中矿物态K,P,Si,Ca,Fe,Mn和Zn的生物活化作用。结果表明:(1)供试钾细菌以淀粉,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均有一定产酸作用。以黄砂和黄绵土为磷钾源时培养液pH分别降低1.2-1.8和0.7-1.2;(2)接种钾细菌能促进黄砂和黄绵土中矿物态K,P,Si,Ca,Fe及Mn元素的显著活化,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27.9%-39.  相似文献   

5.
硅酸盐细菌NBT菌株释钾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通过摇瓶与土柱试验对硅酸盐细菌NBT菌株的释钾条件进行了研究。摇瓶试验表明 ,pH值、装液量、土壤矿物种类、菌株特性均对硅酸盐细菌的释钾效能有重要影响。pH 6 .5~ 8.0时NBT菌株的释钾效能最高 ,接活菌比接灭活菌对照溶液中的钾含量增加 84 .8%~ 12 7.9%。在 2 5 0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 4 0ml,接菌处理溶液中的钾比接灭活菌对照增加 12 6 .3% ,而装液量为 10 0ml,接菌处理溶液中的钾比对照仅增加 87.2 % ;硅酸盐细菌NBT菌株对供试矿物的分解能力为伊利石 >钾长石 >白云母。在供试的不同菌株中 ,硅酸盐细菌NBT菌株的释钾能力最强 ,2 8℃振荡培养 7d ,NBT菌株释放出的钾达 35 .2mg/L ,比其它供试菌株释放出的钾增加 31.8%~ 12 0 3.7%。土柱试验表明 ,硅酸盐细菌NBT菌株在 2种供试土壤中能够存活并表现出一定的解钾作用。接菌处理土壤中硅酸盐细菌细胞数量由 2 .6~ 3.0× 10 6个 /g土增加到 6 .8~ 7.4× 10 7个 /g土。NBT菌株在黄棕壤和水稻土中 2 8℃培养 7d后 ,土壤中的速效钾分别增加 31.2~ 33.6mg/kg土和 2 1.7mg/kg土 ,分别比接灭活菌对照增加 2 90 .6 %和 185 .5 %。方差分析表明 ,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壤中钾矿含量丰富,但多以缓效态存在,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尤其在广大东北地区,土壤全钾水平较高,而速效态含量较低。因此,有效提高土壤中可给态钾的转化,对于减少施肥量,改善土壤微域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通过土壤培养和液体培养,研究了不同磷、钾水平对硅酸盐细菌解钾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0.2%钾矿粉接种钾细菌后,生物释钾率最大为38.7%。液体培养中磷矿粉含量0.1%时,生物释磷率最大为32.0%。随添加钾、磷矿粉含量的增加,硅酸盐细菌解钾溶磷有降低趋势。说明施入过量的钾矿粉,容易造成钾胁迫,抑制钾细菌的繁殖和矿化。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土壤肥力(风沙土和黑土)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玉米产量、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丰水年,风沙土(低钾)的玉米产量高于黑土(中高钾);风沙土的玉米植株吸钾量明显高于黑土;施钾可导致收获后黑土速效钾含量明显升高,而对风沙土速效钾含量无明显影响;低中高肥力土壤的最佳施钾量分别为98.2 kg/hm2、39.5 kg/hm2和49.5 kg/hm2。  相似文献   

8.
硅酸盐细菌对矿粉和土壤的解钾强度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加入含钾矿粉、土壤,缺钾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硅酸盐细菌SB121和SB138从矿粉和土壤中活化的钾分别比对照增加2.7%-40.5%和1.6%-21.6%。两种硅酸盐细菌活化的钾素全部来自矿物结构钾。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几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均法研究了陕西省4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黄土性土壤不同土类钾吸附固定量、吸附固定速度及平衡时间差异很大,娄土粘化层和黑垆士埋藏腐殖质层的钾吸附固定量约为耕层的2倍,陕南黄褐土的钾吸附固定量仅次于娄土粘化层,黄绵土的钾吸附固定量最小;(2)供试土壤不同时段的钾吸附固定速度随时间的衰 减变化符合Vt=A Blnt模型,衰减速率因土类而异:(3)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符合Elovich方程和一级扩散方程;(4)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分为块、中、慢三个阶段或快、慢两个阶段,快技应约在40h完成,吸附固定钾量达总量的64%-93%,所用时间仅占总时间的12%-43%。  相似文献   

10.
施钾水平对烟叶含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定位叶片的方法,进行不同钾肥用量试验,研究了增施钾肥对石灰性土壤上烤烟吸钾和土壤供钾的影响及提高石灰性土壤上烤烟含钾量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烟叶含钾量;而当施钾量达一定水平时,只有大幅度增加钾肥施用量,烟叶含钾量才显著增加,但对烟叶产量影响不大。施钾对烟叶含钾量的提高作用在生育后期最为显著。保证生育后期充足的钾素供应对提高烟叶含钾量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薯高产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试验,对甘薯氮、磷、钾施肥量进行了研究。通过1994,1995两年的田间试验,建立了甘薯施肥的产量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钾>氮>磷,最佳组合是N7.54~9.24kg/亩,P2O57.75~8.57kg/亩,K2O24.54~29.06kg/亩,亩产可达3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2.
稻草与钾肥配合施用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钾肥和稻草还田对南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在施氮磷肥基础上设计了稻草与钾肥不同组合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施氮磷肥,增施钾肥和稻草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钾、缓效钾含量,且以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处理对土壤钾素提高的效果明显好于氮磷肥基础上施用钾肥或稻草;至马铃薯成熟期,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平均高180.13%、125.16%和10.62%,而且较种植前也有较大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33.33%。钾肥与稻草不同配比中以T5(K3S2)、T8(K2S3)对土壤钾素影响比较明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比种植前分别增加69.69%、14.09%和81.98%、10.76%。从节约资源和改善土壤钾素状况综合考虑,在南方早稻-晚稻-马铃薯种植模式下,钾肥和稻草施用量以199.7 kg/hm2和9 000 kg/hm2较佳。  相似文献   

13.
钱永稳  余媛  张爱平  李文西  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5+12905
[目的]研究磷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N2K2+P0、N2K2+P1、N2K2+P2(N2P2+K2)、N2K2+P3、N2P2+K0、N2P2+K1、N2P2+K3共7个处理,调查水稻有效分蘖、粒数以及实测产量、经济效益。[结果]磷钾肥施用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降低稻谷的空瘪率。N2K2+P1、N2K2+P2、N2K2+P3处理的水稻总产量分别比不施磷增加6.5%、5.2%、4.4%,而钾肥施用的水稻总产量与不施钾基本相当。磷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经济效益,而钾肥施用对水稻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小。[结论]磷钾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丘陵地区施肥时需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氮磷钾配合施用试验,观察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的马铃薯增产效果最好,其中,N120P67.5K210施肥组合为增产最佳组合。氮素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施氮肥的基础上,磷、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硫酸钾镁肥为研究对象,施用于番茄生产上并研究其肥效。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对番茄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最高增产幅度为18%,施用硫酸钾镁肥可有效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强度,提高抗逆性,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曙光油桃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日果树桃研发基地为试验平台,设置对照不施肥处理(CK)、施氮磷肥处理(NP)、施氮磷钾肥处理(NPK)、单有机肥处理(M)和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处理(NPKM)5个试验处理.[结果]在上海浦东地区施用钾肥,曙光油桃的产量可提高3 113 kg/hm2,幅度达20%;果实纵径提高幅度达20.6%,果实横径提高20.5%;果实的着色程度提高1.65%.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显著提高15.0%,达12.5%;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高14.9%,达10.4 mg/100 g;可溶性糖含量提高5.01%,为8.55%;总酸度降低28.6%,仅为0.23.[结论]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较NPK处理产量、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着色程度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土壤有效钾与钾肥施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自立  兰金  张文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40-641,664
在黄褐土和砂姜黑土上进行了 KCl施用量 (0、75、15 0、2 2 5、30 0 kg/ hm2 )与土壤速效钾增量和缓效钾增量关系的土培试验。结果表明 :KCl施用量与土壤速效钾增量及缓效钾增量之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KCl施用量产生的土壤速效钾增量 ,砂姜黑土 >黄褐土 ,水培 >旱培 ;在砂姜黑土上 ,旱培的缓效钾增量明显大于水培。经计算推测两种土壤的缓效钾 (K)“中等”指标值为 5 0 0 mg/ kg。本研究对测土施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简化复混肥料成分测定的操作步骤,利用测P2O5时所用溶液分析复混肥料中K2O含量,省时而又准确  相似文献   

19.
钾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 ,应用随机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石灰性草甸土壤合理施用钾肥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钾肥是通过分别影响水稻生长的不同生理指标而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的 ,对水稻基部叶片的POD酶的形成表现出极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根系活力、株高、剑叶的光合速率、基部叶片的叶绿素亦表现有促进作用 ,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供钾能力土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油菜、小麦的产量、钾素吸收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计算秸秆还田条件下3种作物的钾肥适宜用量,为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田钾素养分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湖北省38个县(市)的水稻、油菜及小麦3种作物上开展秸秆还田钾肥减量施用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钾(CK);(2)施用全量化学钾肥(+K);(3)秸秆还田处理(+S);(4)秸秆还田配施50%钾肥(S+1/2K);(5)秸秆还田配施75%钾肥(S+3/4K);(6)秸秆还田配施全量钾肥(S+K)。参考不施钾肥处理的作物相对产量(即CK处理产量/+K处理产量)将土壤供钾能力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结果】不同供钾水平土壤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水稻、油菜和小麦的产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量。其中,高供钾能力的土壤水稻、油菜和小麦仅通过上季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即可满足作物高产的钾素需求;中等供钾能力的土壤3种作物可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减少50%钾肥用量;而低供钾能力的土壤,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季可减少25%钾肥用量,油菜和小麦季可减少50%钾肥用量。从土壤钾素表观平衡来看,秸秆还田可缓解土壤钾素亏缺,其中油菜季平均盈余量为14.1—152.6kg K_2O·hm~(-2),小麦季平均盈余量为25.5—95.9 kg K_2O·hm~(-2),水稻季则仍表现为钾素亏缺。在考虑秸秆钾素投入量的情况下,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和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以+K处理产量为标准得到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钾肥用量。结果表明,在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供钾能力为中、高等水平的土壤3种作物钾肥适宜施用量为20—33 kg K_2O·hm~(-2),油菜钾肥施用量低于水稻和小麦;而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上,秸秆还田土壤钾肥适宜施用量为45—49 kg K_2O·hm~(-2),油菜钾肥推荐用量高于水稻和小麦。与目前钾肥经济施用量60 kg K_2O·hm~(-2)相比,3种作物在供钾能力为中、高等水平的土壤通过秸秆还田可节省钾肥45.0%—66.7%,供钾能力低的土壤也可节省钾肥18.3%—25.0%。【结论】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油菜及小麦可以在减少18.3%—66.7%钾肥用量的同时保证作物产量,钾肥施用量减少的比例应根据土壤供钾水平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