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寻找影响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方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LOX-1基因3′非编码区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检测的LOX-1基因3′UTR有AA型、BB型和AB型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1374,0.3130和0.5496;不同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O.05),但对乳蛋白率、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认为LOX-1基因可能是控制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一个候选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张佳兰  昝林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70-12971
[目的]寻找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候选基因。[方法]以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对AGPAT6基因第2内含子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多态位点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扩增出462bp的中国荷斯坦牛AGPAT6基因第2内含子;PCR—SSCP分析该基因第2内含子有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1511、0.6578和0.1911;不同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间显著相关(P〈0.05),与体细胞评分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初步认为AGPAT6是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一个候选基因或分子标记,该研究为奶牛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低产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及奶牛体况调整是奶牛生产健康发展的关键。试验在中低产奶牛干奶期、泌乳初期及泌乳高峰前期饲料中添加曲霉属真菌发酵提取物“保增乐”(商品名);对奶牛干乳期体重、泌乳初期产奶性能改变及奶牛机体代谢情况进行检测。试验结果:饲喂“保增乐”奶牛干乳期体重显著增加(P〈0.05),奶牛泌乳初期产奶性能显著增强(P〈0.05),奶牛泌乳初期隐性酮病状况以及机体代谢内环境的酸碱平衡都有明显的改善。研究表明.添加“保增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及机体代谢状况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奶牛泌乳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催乳素基因、乳蛋白基因、核外基因、weaver基因、淀粉酶基因等9种基因与奶牛泌乳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影响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方法,对中国荷斯坦奶牛LOX-1基因3′非编码区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荷斯坦奶牛中检测的LOX-1基因3′UTR有AA型、BB型和AB型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1374,0.3130和0.5496;不同基因型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对乳蛋白率、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认为LOX-1基因可能是控制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一个候选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产奶性能、血液理化和抗氧化能力等指标评价乳宁散在奶牛TMR全日粮中添加对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400头高产奶牛,分为四组,每组100头牛,分别为乳宁散添加组(饲粮中每日添加乳宁散140 g/头牛,患隐性乳房炎),微生态制剂组(饲粮中每日添加微生态制剂100 g/头牛,患隐性乳房炎),对照组(正常日粮,患隐性乳房炎)及空白组(正常日粮,不患隐性乳房炎),试验期30 d。投药前一天和添加第30天检测4组奶牛的体细胞数和产奶性能;每组选取8头奶牛采集外周血及乳汁,分析比较血液理化、抗氧化(SOD、GSH-PX和T-AOC等)指标和促炎因子指标(IL-1、IL-6、IL-8和TNF-α)。【结果】乳宁散添加组奶牛的产奶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对照组相比与空白组相比均无显著性(P>0.05),乳宁散组与空白组的体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乳宁散组抗氧化能力和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微生态制剂组结果一致;乳宁散组IL-1、IL-6、IL-8和TNF-α表达量对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牛SLC27A1基因进行SNPs筛选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有显著影响的SNP位点。[方法]根据性能测定记录选取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提取血样DNA,组成2个DNA池,用于SNPs筛选,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方法对DNA池进行SLC27A1基因SNPs筛选。针对发现的SNP位点,采用PCR-RFLP方法对另外23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群体基因型检测,采用SAS(8.02)GLM过程对各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exon3发现T112C位点,在3‘UTR发现G64A位点,T112C为同义突变;经PCR-RFLP检测,发现在T112C位点存在TT、TC、CC3种基因型,G64A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2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T112C位点的CC型个体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TC型个体(P〈0.01),3种基因型对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率呈现CC〉TC〉TT的趋势,乳脂率呈现TT〉TC〉CC的趋势;G64A位点3种基因型对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产奶量呈现GA〉GG〉AA的趋势,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呈现AA〉GG〉GA的趋势。[结论]该基因T112C位点与产奶量性状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提高CC基因型频率有望提高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SLC27A1基因可作为调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候选基因,同时为该基因的标记辅助育种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牛SLC27A1基因进行SNPs筛选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有显著影响的SNP位点。[方法]根据性能测定记录选取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提取血样DNA,组成2个DNA池,用于SNPs筛选,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方法对DNA池进行SLC27A1基因SNPs筛选。针对发现的SNP位点,采用PCR-RFLP方法对另外23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群体基因型检测,采用SAS(8.02)GLM过程对各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exon3发现T112C位点,在3‘UTR发现G64A位点,T112C为同义突变;经PCR-RFLP检测,发现在T112C位点存在TT、TC、CC3种基因型,G64A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2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T112C位点的CC型个体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TC型个体(P〈0.01),3种基因型对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率呈现CC〉TC〉TT的趋势,乳脂率呈现TT〉TC〉CC的趋势;G64A位点3种基因型对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产奶量呈现GA〉GG〉AA的趋势,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呈现AA〉GG〉GA的趋势。[结论]该基因T112C位点与产奶量性状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提高CC基因型频率有望提高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SLC27A1基因可作为调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候选基因,同时为该基因的标记辅助育种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的逐渐普及,DHI已经成为提高奶牛场饲养管理水平和牛奶品质的有效工具.通过整理奶牛场多年的DHI检测数据,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季节产犊的奶牛产奶性能更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奶牛场科学制定奶牛配种和产犊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DHI数据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适宜温度指标.提出了标准产奶日的概念;根据奶牛≥25℃热应激持续日数(Gwd)与一地纬度(w)、经度(m)、海拔高度(H)的关系,建立了适于陕西地理特征的奶牛热应激日数计算模型,依计算结果,将陕西划分为严重热害区、次重热害区、弱热害区和无热害区;根据标准产奶日、热应激和冷应激持续日数.将陕西省划分为中国荷斯坦奶牛温暖气候适生区、中国荷斯坦奶牛冷凉气候适生区和中国荷斯坦奶牛夏热气候适生区。  相似文献   

11.
奶牛weaver基因连锁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小鼠与牛的遗传比较图谱选择了牛第1号染色体上与weaver基因连锁的7个微卫星位点,并在新疆褐牛和荷斯坦牛群体中对这些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群体遗传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位点中,BM6438、BMS2321和BMS711属于高度多态位点,TGLAll6为中度多态位点。INRAll7、BMS4020和CA095属于低度多态位点。BM6438、BMS2321、BMS711和TGLAll6可作为奶牛产奶性能分析的微卫星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布莱凯特黑牛肉质品质,参照NCBI公布的牛PID1基因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117头布莱凯特黑牛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眼肌总RNA,通过RT-PCR对布莱凯特黑牛PID1基因cDNA进行克隆测序,对PID1基因的每个外显子进行SNP检测,并分析其多态性。结果显示:布莱凯特黑牛PID1基因cDNA全长2 561bp,包括1个612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03个氨基酸;在第2外显子上存在2处变异位点,但仅1处位点的突变引起氨基酸序列变化,表明PID1基因在种内保守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钙蛋白酶I(CAPNl)基因4685位点对肉质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草原红牛、延边黄牛CAPNl基因第14内含予区4685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与肉质嫩度进行分析,验证该位点在吉林省地方品种牛中的作用。[结果]该位点与肉质嫩度相关检测指标(蒸煮损失、肌纤维直径、剪切力、滴水损失等)密切相关,均表现为T等位基因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嫩度水平,但该位点与pH无关。4685位点与屠宰性状(净肉重、胴体重、净肉率等)无关,仅与眼肌面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CAPNl基因4685住点与肉质嫩度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钙蛋白酶I(CAPN1)基因4685位点对肉质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草原红牛、延边黄牛CAPN1基因第14内含子区4685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与肉质嫩度进行分析,验证该位点在吉林省地方品种牛中的作用。[结果]该位点与肉质嫩度相关检测指标(蒸煮损失、肌纤维直径、剪切力、滴水损失等)密切相关,均表现为T等位基因的存在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嫩度水平,但该位点与pH无关。4685位点与屠宰性状(净肉重、胴体重、净肉率等)无关,仅与眼肌面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CAPN1基因4685位点与肉质嫩度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牛、羊、猪、鸡线粒体mtDNA中保守序列16s rRNA,设计一对动物的通用引物,检测了含有动物源性成分的样品,同时设计了针对牛、羊、猪、鸡mtDNA中的保守序列,选择4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71 bp、274 bp、212 bp和266 bp。利用通用引物,优化了PCR反应体系及其反应条件,建立了从未知样品中快速获取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PCR方法;利用牛、羊、猪、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方法快速鉴定牛、羊、猪、鸡这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疆褐牛是新疆养牛业的主导品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养牛新技术的推广,在新疆褐牛养殖过程中,新疆褐牛的推广力度和养殖水平也逐步提高,新疆褐牛架子牛、育肥牛、种公牛及生产母牛异地调运频繁;同时为提高养殖效益,新疆褐牛断奶犊牛月龄逐步提前到4月龄;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运输应激综合症和早期断奶应激症。本文通过探讨新疆褐牛运输综合症发生病因、症状和早期断奶犊牛应激表现,提出防控应对措施,以期为广大新疆褐牛养殖户在牛只调运和早期断奶技术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延边黄牛分子生物学选种提供依据。[方法]以46头纯种延边黄牛血样为试材,利用PCR-SSCP技术对GHR基因的第8外显子进行检测并测序,检测了延边黄牛群体内GHR的遗传变异。[结果]对扩增产物进行的SSCP检测发现,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B,其中AA、BB为纯合子,AB为杂合子。以AA和BB个体为样本的测序分析发现,有一个新多态性位点。GHR基因多态位点遗传分析表明,AA型个体较多,AB型和BB型个体较少。GHR基因的AA基因型效应在部分生长性状上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研究提示,GHR基因有可能作为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在育种时应结合多个基因位点才能达到有效选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牛源环孢子虫套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根据牛源环孢子虫18S rDNA序列,设计1对保守引物和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牛源环孢子虫套式PCR检测方法。通过阳性参照摸索出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对16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套式PCR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牛源环孢子虫基因组DNA中相应片段,与艾美耳球虫、隐孢子虫、贾第虫等10种相关原虫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2.85×10-2 fg的阳性参照DNA;对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PCR技术检查阳性者显微镜检查都为阳性。【结论】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weaver ant, 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Hymenoptera: Formicidae), has long been known as perhaps the first example of human manipulation of a natural predator population to enhance the natur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The practice of ant husbandry in Vietnamese citrus orchards and the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weaver ants in the Mekong delta are described. In contrast to other regions of Asia, where weaver ants are noted for their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citrus from insect damage, citrus farmers in the Mekong delta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ant husbandry in terms of an improvement in fruit quality, likened to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zers, that occurs in direct response to excretory products deposited by the weaver ants as they patrol the fruit. A series of tests, carried out in 1993–94, rated the external shine, sweetness, juiciness, and overall appeal, as characteristics of fruit quality, for paired comparisons of sweet orange, mandarin, and pummelo fruit that had been grown in the presence of weaver ants or from which ants had been excluded. The tests indicate a strong influence of the presence of the weaver ant on external shine, juiciness, and overall appeal for each of the citrus fruits, but particularly for mandar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results and ant husbandry practices in the Mekong delta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rus production in Vietn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