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波纹板储粮害虫诱捕器在立筒仓散装粮面的使用,分析其结果,得出诱捕器法平均值与扦筛法测值关系:y=2.4405x 0.877,R2=0.9852,相关性强;害虫诱捕器的最高值与扦筛法测值关系:y=1.2333x 6.9333,R2=0.5518,相关性弱.而诱捕器在包装粮堆表面使用表明:诱捕器法最大值与扦筛法测值关系:y=1.3682x 0.8885,R2=0.874;诱捕器法平均值与扦筛法测值关系:y=1.1135x-0.077,R2=0.8908,相关性尚可.害虫诱捕器在散装粮面的使用,相对传统方法简便易行,数据可信,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利用食物引诱剂与诱捕器结合诱捕储粮害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不同食物引诱剂与害虫诱捕器结合对不同虫种储粮害虫的诱捕,试验表明:不同食物引诱剂,因为自身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不同,对储粮害虫的诱捕效果不同;同种食物引诱剂对不同虫种储粮害虫的引诱效果也不同。花生油对谷蠹有特殊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有3种富士诱捕器分别在各类加工厂的仓房、用塑料薄膜密闭的粮库“双低仓”和不密闭的仓库中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用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诱捕害虫、灵敏、准确、持效期长,对人无毒、不污染粮食,用于虫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仓虫种群的活动,为及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在储粮最易受害虫感染的夏季,在仓内设置真空抽取(负压吸出)诱捕器,将落入陷阱诱捕器的储粮害虫通过管道由仓外负压吸出,可以快速地检测害虫种类及密度,既能提前发现储粮害虫,又减少了进仓感染害虫的几率,为储备粮安全储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型高效引诱剂实仓诱捕储粮害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特定的组分,利用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几种主要储粮害虫的信息素成分进行混合,利用多孔淀粉进行包埋,制成的一种高效引诱剂。分别在山东省鲁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广东省中山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对这种高效引诱剂进行了实仓的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在山东鲁北库不仅可以有效预测到储粮书虱的发生,与传统的扦插取样检测相比,其诱捕的数量和实际发生程度一致;且可以预测出害虫发生的部位。在广东省中山市储备粮管理公司的实仓结果表明,与TraceR○翼型诱捕器及其配方的诱芯的诱捕效果相比,该引诱剂和自制诱捕器结合对储粮书虱具有显著的诱杀效果,最高每天诱捕到的数量为6500头书虱,并且发现诱捕器放在西北角和西南角时诱捕书虱的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仿生合成聚乙炔类杀虫剂对几种储粮害虫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存在的茵陈二炔(Capillene)为先导化合物,仿生合成了9个共轭二炔和3个单炔共12个化合物。经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合成的聚乙炔类化合物对仓库害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抑制繁殖和行为控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5、9、10试验剂为0.05%(w/w)时,能完全抑制米象(Sitopihilus oryzae)的繁殖;化合物2、5、8、9、10对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粮食多功能扦样器对重庆市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高大平房仓储粮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大平房仓内优势种群为玉米象和书虱,谷蠹和扁谷盗有少量发生,赤拟谷盗的发生很少;害虫发生绝大多数集中在表层和上层;粮仓中央多于四周;温度条件是影响害虫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储粮害虫种群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象和书虱的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较高;从垂直分布规律看表层储粮害虫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最高;从水平分布规律看东南区域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最高,且绝大多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稻谷自然低温辅助粮面覆盖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通过冬季机械通风降温后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覆盖的稻谷在储藏一年内的粮温,品质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强化管理的条件下,不经隔热改造的普通房式仓,同样可以进行稻谷的自然低温储藏,并可获得良了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5.
4%蛇床子素粉剂防治储粮害虫实仓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4%蛇床子素粉剂在高大平房仓和立筒仓防治储粮害虫的效果,采用20g/t剂量粮堆表层50cm拌粮的方法对储存玉米进行防虫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和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ner)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仓房湿度、平均粮温及粮食品质等基本无影响,达到防治储粮害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混合选择与系谱选择对大豆杂交材料定向选择效果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的系统试验,证明对大豆杂交早期世代的材料,用混合选择法针对成熟期、株高、结莢习性,以及种粒大小等性状进行定向的选择,效果并不次于系谱选择法,但却简便易行。大豆杂交材料经过数代的定向混合选择,便形成为能适应当地条件与要求的优良生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用个体选择法进行选择,能较有保证地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強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