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移植基质对枣组培苗移植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林木果树繁殖中心组培技术,获得的枣树试管组培苗,选择塑料大棚自动弥雾技术,给移植苗适宜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移植基质进行试验,成功地为生产应用获得大量大量枣无病毒苗。  相似文献   

2.
<正> 文心兰(Oncidium)是兰花中的大属之一,又称舞女兰,它花小而繁多,颜色艳丽多彩,形态变化多样,花朵连续不断开放,可持续1~3个月,是上等的盆栽观赏和切花材料。文心兰繁殖传统的分株法速度慢,一年仅分2~3个芽,繁殖系数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加快繁殖速度,进行工厂化生产。我们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文心兰进行了微体繁  相似文献   

3.
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花卉离体快繁的商业化生产中 ,移栽是最后重要的一步 ,移栽成活率的高低与经济效益的好坏密切相关 ,据韩国 1 991年统计 ,一些商业性实验室繁殖的部分观赏花卉 ,移栽成活率高的达 1 0 0 % ,低的只有 3 5 %~ 5 0 %。因此 ,在优化移栽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 ,强化养护管理 ,大力提高移栽成活率 ,是离体快繁的关键环节。1 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1 .1 生长条件变化过大 :组培苗在瓶内培养时 ,始终处于高湿、恒温、光照条件适宜的条件下 ,其分化形成的叶子表面保护组织如角质层、蜡质层不发达或没有 ,表皮毛也没有或极少 ,从叶片解…  相似文献   

4.
在四倍体刺槐试管苗的生根培养阶段,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主要取决于6-BA和NAA的质量浓度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生根培养过程中,单加NAA0.3mg/L,可使组织培养苗发根早,根系发达,须根多,最终能形成完整的健壮植株;当培养基采用低无机盐质量浓度的Ms培养基即l/2MS时,试管苗发根早,且根多而粗壮。  相似文献   

5.
北美红杉组培苗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北美红杉组培苗的工厂化育苗技术。以萌生条茎段为材料,采用多菌灵、新洁而敏、升汞等药剂处理外植体,以降低污染率;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进行试管增殖,从而减少变异;通过壮芽及生根培养,获取大量适宜生根的试管苗;试管苗移植2~3年后,以便进一步培育北美红杉扦插苗,并为生产部门提供大量优质的穗条。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种类的基本培养基及不同浓度2,4-D、6-BA,对本地高羊茅的种子进行愈伤诱导.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种类对愈伤诱导无明显的效果;MS培养基下不同浓度2,4-D、6-BA对高羊茅愈伤诱导时间及出愈率差别很大,以9 mg/L效果最佳,愈伤诱导率达70.2%左右;过高浓度2,4-D、6-BA对萌芽和愈伤的形成有负作用;愈伤组织分化以MS-BA2.0 mg/L-NAA0.5 mg/ L为最佳 MS基本培养基,2,4-D浓度以9.0 mg/L为最佳,最适合高羊茅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 9.0 mg/L2,4-D.  相似文献   

7.
大树的移植技术及养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的实践体会,从选苗,起苗,栽植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大树移栽与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损失,对金丝小枣成年大树移植技术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移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移栽技术及移栽后的各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油松大苗移植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认识的进一步提高 ,增进城市绿化 ,抵抗自然灾害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经过近几年的绿化实践 ,以小灌木为主的绿化功效明显低于常绿乔木 ,常绿乔木树种在美化城市环境、抵抗风沙、遮荫纳凉、增加绿化覆盖率等方面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栽植常绿乔木、加强养护 ,可在短期内达到绿化效果 ,尽快改善城市的恶劣环境 ,造福于民。油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 ,树冠塔形 ,大枝轮生 ,叶二针一束 ,球果卵圆形。喜光、喜干凉 ,能耐 - 2 5℃低温 ,在棕壤、淋溶褐土上生长最佳 ,酸性、中性及石灰岩母质的…  相似文献   

10.
四倍体刺槐试管苗的生根培养阶段,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主要取决于6-BA和NAA的浓度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生根培养过程中,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MS NAA0.3mg/L时,组培苗发根早,根系发达,须根多,能够形成完整、健壮的独立植株;当培养基中琼脂用量为6g/L时,可防止“玻璃化”苗出现,苗木生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11.
文心兰茎尖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潘学锋  王日暖  莫海 《热带林业》2001,29(4):145-151,177
文心兰茎尖培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文心兰茎尖在MS BA2mg/L NAA0.5mg/L培养基上,离体培养1个月后产生原球茎.改良KC基本培养较适原球茎的增殖;用BAI.5mg/L NAA0.2mg/L的激素配比,原球茎月增殖宰可达332.5%;CW可以减少原球茎褐死现象和促进原球茎的增殖:壮苗阶段,以附加NAA0.5% 10%香蕉汁的效果较好.水苔是良好的移栽基质,成活率在85.3%.  相似文献   

12.
对大花蕙兰的无菌播种及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花蕙兰无菌播种采用0.1%升汞溶液灭菌10 min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改良MS+6-BA1.0 mg/L+NAA 0.5 mg/L培养基对假鳞茎诱导原球茎效果较好,其原球茎诱导率可达86%;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NAA 0.5 mg/L,此配方对大花蕙兰的壮苗生根同样合适;采用固、液培养基交替培养(振荡转数100~110 r/min)能有效地促进原球茎增殖;移栽基质配比为腐殖土∶棉籽壳=1∶1时,移栽苗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3.
吴杰  冯雯 《绿色大世界》2013,(5):154-155
指出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在优化城市结构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创造绿地结构上,大树的移植成为迅速优化绿地结构、短期达到绿化美化效果的方式之一。大树再生能力弱,成活率低,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大树移植养护管理技术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园林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从大树移植养护管理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无菌落雪泥为材料,分别对试管苗诱导、增殖和生根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叶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最适的增殖培养基是MS+6-BA2.0mg/L+NAA0.1mg/L;生根的培养基:1/2MS+IBA0.4mg/L。在自动控制温室中,落雪泥始终处于高湿度、恒温环境中,草炭土是最适宜移栽的基质。在简易大棚中,落雪泥生活在湿度、温度不恒定的环境中,珍珠岩是最适宜移栽的基质,生根苗有100%的成活率。本试验为农民产业化生产落雪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无花果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无花果展叶腋芽、休眠腋芽、室外嫩茎和水培芽为外植体,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如茎段、叶片、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激素种类及浓度、培养基种类对诱导的影响,提出了无花果的最佳培养条件,并讨论了影响移栽成活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文心兰生长特点、生活环境、品种选择出发,结合海南地区实际情况,对文心兰切花栽培技术进行综述,重点总结了文心兰切花生产中的栽培基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对如何提高文心兰切花产量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不同激素处理对厚荚相思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使用不同浓度的NAA、IAA、ABT、IBA和MET对厚荚相思无菌苗进行生根诱导,生根苗按使用不同的激素处理分别进行移栽试验.厚荚相思生根诱导率为11%~100%,其中以改良MS NAA1.0 mg/L的生根率最高,达100%;以黄心土为基质对生根苗进行移栽,移栽成活率为41.25%~81.79%,其中成活率最高为使用NAA诱导生根的生根苗,成活率达81.79%.  相似文献   

18.
以马来甜龙和苏麻为例,从组培苗的生长环境条件调控,水分和营养肥料的施灌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总结出一套竹子组培苗移栽技术,为提高竹子组培苗成活率、促进商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育苗和组培苗培植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6-BA 1.0mg/L+NAA 0.1 mg/L+IAA 0.5 mg/L+50 g/L椰子汁有利于芽苗的增殖;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6-BA0.1 mg/L+IBA 1.0 mg/L+NAA 0.2 mg/L+50 g/L椰子汁有利于小苗生根和植株生长。搭建大棚移植铁皮石斛组培苗,采用高架苗床,选用松树皮和花生壳(v/v=4∶1)为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火焰卫矛成熟胚培养长出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建立了火焰卫矛再生体系,成熟胚培养基为WPM+TDZ 0.5 mg.L-1;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WPM+6-BA 6 mg.L-1+IBA 0.2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活性碳0.5 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