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酵料栽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料栽培感菌率高,生长缓慢的难题,同时,还大大地缩短了周期,其它方法栽培平菇,菌丝长满培养料需30天左右,40—45天才能出菇,而发酵料栽培平菇,菌种只需15天左右即可长满培养料,20天左右即可出菇,并且对培养料新鲜程度要求不严格。发酵料栽培平菇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发酵  相似文献   

2.
平菇培养料中的污染真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年中定期采集四川省雅安市代料栽培平菇的种植户被真菌污染的培养料,进行真菌分离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粘帚霉(Gliocladium spp.)已经取代木霉(Trichoderma spp.)成为平菇代料栽培中培养料最主要的污染真菌。  相似文献   

3.
邓衍领 《食用菌》1998,20(2):24-25
栽培平菇可以用发酵料和熟料等,但不管采用那种料,原料处理是栽培取得成功的基础.原料发酵可使料软化降低大分子化合物.转变成为简单的低分子化合物,有利于平菇菌丝的吸收利用.发酵后的培养料不利于杂菌繁殖.开放式接种不污染.它具有省工、省时、效果好.但如果堆制技术掌握不当,易使料变质腐烂,从而导致栽培失败.现将笔者在生产中所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棉子壳料四种处理方法栽培平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卓仁  李春光 《食用菌》2004,26(3):21-22
棉子壳培养料4种处理方法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发酵熟料处理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的最佳工艺。用该工艺生产平菇,杂菌污染率为零、菌丝长速最快、单袋平均产量最高、出菇最均衡,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郭之达 《食用菌》2006,28(4):34-34
在平菇栽培中,培养料水分含量是否恰当,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水分恰当时,发菌快而壮;水分不当,易发生杂菌或菌丝吃料很慢,最终导致栽培的失败。用水分速测仪,虽然准确快捷,可仪器很贵;按料、水比称重来进行,费工费时。一般都采用手握培养料以指间有水但不滴下为宜的办法来判断,这种方法尽管简单,但握力因人而异,有的人劲大,有的劲小,结果配制的培养料不是含水量大就是小,极大的影响着栽培的成功率。笔者在几年的栽培中,逐渐摸索出一个简单易行的小办法:在粗略估算料、水比后,留下10kg左右的水,边加水,边用手一握一松(放在耳边),听到有“嚓嚓”水声时即告成功。经过几年的实践,此法非常实用。且成功率在95%以上,菇农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6.
麦草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草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用麦草栽培平菇全国各地均有报道,但多数采用培养料高压灭菌或者堆制发酵并添加多菌灵等农药等来实现,费时费工,能源消耗多,劳动强度大,产品又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农药残留。也有人曾用麦草生料栽培平菇,但因添加营养丰富的氮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求平菇在不同代料上的栽培适应性,笔者于1987年冬用废棉、稻草、木屑的单一和混合培养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菌种培养:母种为四川大白种,  相似文献   

8.
用干红薯藤栽培平菇,每百公斤干料可产鲜菇80~120公斤。一个劳动力一次管理500公斤料的菇房,二个月时间,能获利1000-1600元。用干红薯藤栽培平菇后再作饲料,经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普遍反映很好。干红薯藤栽培平菇方法如下: 一、培养料的配备:1.原料准备:原料必须无霉变、无异味、无虫害。干红薯藤要切  相似文献   

9.
将中药渣与传统食用菌栽培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设计不同的配方,并与青岛市常用制作平菇栽培种培养料进行比较,试验揭示中药渣可以部分替代棉籽壳用于平菇栽培种的制作,从而大幅度降低平菇制种成本。采用中药渣60%、玉米芯34%、麸皮6%配方培养基培养平菇栽培种,发菌速度、菌丝长势等均好于棉籽壳94%、麸皮6%的常用配方。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平菇栽培户中,因培养料产生有害氨气导致者屡见不鲜,现就氨气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2.
陈世昌  徐明辉 《食用菌》2005,27(5):22-23
平菇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菌类之一。平菇的发酵料栽培具有方法简便、成功率高、产量稳定、周期短等优点,现已发展成为平菇最主要的栽培方式。笔者根据多年来指导平菇发酵料生产的实践经验,将该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房宽锋  吕庆春 《食用菌》2000,22(1):21-21
平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城乡居民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绿色”蔬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以豆秸为主要培养料,进行了平菇生料培养的实验研究,找到了较为理想的高产配方,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技术规范,现总结如下:1栽培料配方与生产季节 为了增加豆秸料的通透性,改善其质地,达到抑制杂菌的目的,我们经反复筛选,确认以下配方较为理想。豆秸粉100kg,木屑20kg,米糠(或稻麦壳)15kg,过磷酸钙1kg,石膏1kg,石灰4kg,食盐(粗)3kg,水200~210kg。栽培季节以晚秋为宜。2培养料…  相似文献   

14.
平菇和香菇代料栽培中污染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 2 0 0 2年 3月到 2 0 0 3年 2月 ,在四川省雅安市代料栽培平菇和香菇的种植户中采集被真菌污染的培养料 ,进行真菌分离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粘帚霉(Gliocladiumspp .)是平菇代料栽培中最主要的污染真菌 ;哈茨木霉 (Trichodermaharzianum)是香菇代料栽培中最主要的污染真菌。  相似文献   

15.
李全忠 《食用菌》2007,29(5):27-28
平菇熟料栽培由于培养料是经过高温灭菌,其自身对杂菌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加上料内可溶物析出较多,一旦杂菌感染,污染速度往往比生料和发酵料快得多,所以在大规模生  相似文献   

16.
保水剂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本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处理,并对平菇茵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d~5d,出菇提前4d-6d,产量提高20%左右。保水剂使用浓度≥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菇时间延迟,且浓度越大,菌丝生长及出菇速度越缓慢,对产量亦产生不利影响。在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的影响趋势方面,4种保水剂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由此可见,选择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制成凝胶颗粒进行拌料处理,是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常规栽培料棉籽壳和麦麸栽培平菇为对照,采用杂木屑以及在杂木屑中添加不同辅料进行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杂木屑和棉籽壳各40%、麦麸15%、玉米皮5%的培养料栽培平菇能促进菌丝生长,提早出菇,极显著地提高平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王尚荣 《食用菌》2001,23(4):20-21
平菇适应性强,易栽培,适料广,且生物学效率高,转化所需的时间短,因此,我校食用菌科研基地经几年利用各种秸秆做了对比试验,从中优选出几个高产配方,摸索出一套较先进的栽培管理模式,使百公斤培养料可收鲜菇150~220kg。现将秸秆生料栽培平菇技术简介如下。1 高产配方①玉米芯60%加豆秸40%。按上述比例干料100kg,加入磷酸二铵0.4kg,麦麸10kg,玉米面3kg,多菌灵 0.2kg,菇丰素互号 0.25kg,生石灰 5kg。②麦秸、玉米秸、稻草、花生壳为主料。任选以上原料100kg,加磷酸二铵0…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平菇培养料处理方式常见的有发酵料加短时高温处理栽培和熟料处理栽培,本试验研究了平菇培养料常见的2种处理方式对栽培各项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料加短时高温处理单棒装料多,开放接种污染率低,无论是单棒效益还是总效益都优于熟料处理栽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平菇生产发展迅速 ,已成为菜蓝子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出口创汇的一条渠道。但平菇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如培养料灭菌、发菌等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解决 ,直接影响菇农栽培平菇的积极性 ,影响平菇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指导菇农栽培平菇的实践所积累的经验 ,对栽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浅析如下。1 培养料灭菌对培养料进行灭菌主要目的是防治霉菌的污染 ,提高栽培的成功率。灭菌常用以下四种方法 :常压连续灭菌 ;常压间歇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 ;发酵灭菌。采用前三种方法灭菌的培养料要求在严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