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争游 《新农村》2003,(10):7-7
有“衢州金针菇乡”之称的开花县封家镇名不虚传。全镇共种植金针菇1831万袋,产值3662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76.59%。2002年,仅金针菇一项该镇农民就增收216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8.3%。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封家镇农民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2.
陆文龙 《新农村》2005,(1):31-32
常山县青石镇从2003年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农民1651人,其中劳务输出培训12期,新增劳务输出人员1231人。通过培训。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3年增加412元。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后,农民的人均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培训、转移、提高农民素质的工作中,该镇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桐乡市乌镇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农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2.8%,达738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703元,比上午增长29.4%,出现了农业产值、农业总收入、养禽业和人均收入。四个增”的可喜现象。该镇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成人教育与农业和科技攀亲结友、科教兴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8,(7)
宁波市镇海区城关镇位于甬江人海日西北侧,是镇海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辖30个行政村,7个街道,总面积52.4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26人,其中耕地面积25206亩,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27849人。由于该镇地处近郊,又与镇海炼化公司、镇海发电厂等30多家省、部属企业毗邻,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该镇近年来的农业迅速发展。1997年该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500元,分别比五年前递增120.6%和176.1%,平均递增  相似文献   

5.
四明山镇位于浙东余姚市南端,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1984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12元.如今,四明山镇发生了巨大变化,条条公路通村落,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户户通电话,家家有彩电.该镇领导和农民都说,在四明山镇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当中,四明山镇成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航头镇地处浙江省建德市西南部,杭新景高速公路、320国道、23省道贯穿全境。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9 650户34 829人。201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58亿,财政总收入2 9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 055元,同比增长17.8%元。近年来,该镇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尤其是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困帮扶工作。对没有劳动力的农户,通过低保、救助、慰问、救济等形式,直接资助现  相似文献   

7.
王格庄地处牟平区南部山区,在全镇135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山岚占了7万亩,素有“七万大山乡”之称。到1991年底,该镇有19个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25%的农户入不敷出,仅靠微薄的农田收入养家糊口。贫穷落后的山区与兴旺发达的沿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山区发展失望了的农民特  相似文献   

8.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笔者结合农村固定观察点金华县石板堰村的专题调查,对当前农民收入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1.现状1)农民收入增长明显趋缓据调查,从1978年到1995年的18年间,石板堰村人均收入从164元增加到2618元,年均递增17.2%。而1995年以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开始回落,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3320元,比1998年减少2.4%。(2)农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1999年石板堰村全村人均收入3320元。在调查的50个农户中,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的8户,占16%,人均收入3320元以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崇明县中兴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发展是和壮大农业,使该镇保持着全县农业"领头羊"的地位,1999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4847万元,列全县各乡镇之首,人均产值达8500元.中兴镇农业发展和该镇农科人员所作贡献是分不开的.多年来,该镇农科人员直接面向农民,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农技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A若羌红枣经济效益"若羌红枣"被当地农民亲切比喻为若羌农民的"绿色银行",若羌红枣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07年若羌农村人均收入为6076.16元,其中60%是红枣的收入,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再次上涨,为7314.64元,而这部分收入中,63%来源于红枣的收入,2009年红枣收入占农村人均收入的75%,2012年农牧人人均收入达1.7万元,其中80%来源红枣收入。这就说明若羌红枣经  相似文献   

11.
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从2008年4月开始,定点扶贫北票市上园镇。上园镇人口多,耕地少,受丘陵地区特殊气候影响,干旱少雨,风猛沙狂。该镇底子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截至2007年前,乡村两级财政收入每年不到100万元,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贫困人口20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2010,(6):95-95
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小阳村,位于小四平镇的东北。幅员1000公顷,耕地面积371公顷,其中水田20公顷,林地面积410公顷。5个村民小组301户。1223人。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5800元,2009年人均收入6150元,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6500元。  相似文献   

13.
文登市侯家镇辖38个村、2.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1997年,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总结其经验做法,主要是做活了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去年昌乐县鄌郚镇人均收入突破2300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而打开其发财奥秘的,竟是一把把普普通通的小笤帚。用该镇党委书记牛清水的话说;“一把小笤帚,扫出大市场,只要做好产品的市场文章,定能唱好效益戏。”目前,该镇笤帚加工专业村已达31个,年加工笤帚5000万把,总产值1.5亿元,纯收入7500万元,分别占农村经济总产值和纯收入的60%和70%,产品远销21个省市,并打入国际市场。 创出效益的关键是瞄准市场,而要瞄准市场就必须有一个能瞄准市场的头脑。 鄌郚笤帚加工业在该镇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技艺优势,但在过去计划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00,(1)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镇有3.5万亩耕地。90年代以后,该镇充分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1998年花卉面积已从原来的20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左右猛增到11000余亩,全年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农民人均收入4600元,其中三分之二为花木收入。预计1999年花卉产值可达亿元。一、调整结构,发展传统花卉种植。柴桥花卉种植历史悠久。90年代中期,该镇充分发挥当地优势,重点发展久享盛名的杜鹃和茶花、茶梅。目前,全镇从事花卉种植经营的花农已达3000余户,其中10亩以上的有200多户,百亩以上的大户有15户。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2010,(6):94-94
东丰县小四平镇梨树村,幅员面积1700公顷,耕地面积254.3公顷。其中水田27公顷。林地面积800公顷。辖8个村民小组.398户1306人。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5208元,2009年人均收入5800元.预计2010年人均收入将达到6300元。梨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特色资源开发较好,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的10%。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村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村庄规划整齐。村窖整洁。村两委班子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带领农民致富和管理村级事务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全市第一:2008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同比增长24.5%;人均收入水平在14个县(市、区)中列第三位,比上年提高了九个位次;人均收入增幅列第一位,比上年提高了四个位次。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安丘市雹泉镇吉山店子村这几年农民人均收入打着滚儿往上翻,预计今年将达到6000元以上,这在整个安丘市也是屈指可数的,在这个村,每户存个三万五万的已不是稀罕事,而吉山店子村却只是雹泉镇的一个缩影。雹泉镇地处山区,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偏僻的山区乡镇变得如此富足呢?答案只有一个,靠的是山区开发。 雹泉镇地处沂蒙山区边缘,境内有大小山头131座,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过去,这些山头阻碍了该镇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财政支持“双增工程”实施以来,莱州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注重实效,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高效创税项目,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年度目标。2000年,莱州市“双增工程”建设项目共投入扶持资金2030万元。农业税收达到了7448万元,比上年增加2225万元增长4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56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长2.8%,项目区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加540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20.
一个1/3平原、1/3丘陵、1/3山区的镇子.经过短短几年拼搏。到2003年年底.全镇GDP达到13亿元,税收由1994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500万元.人均收入约3800元。该镇党委书记邓国锋如是说:“经济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城镇化建设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这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