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厚壁毛竹与毛竹的抗寒生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厚壁毛竹和毛竹的叶、笋、芽3种器官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厚壁毛竹叶、笋、芽3种器官的脯氨酸(PRO)含量分别为48.73,23.39,48.76 mg/g均高于毛竹,...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上官周平植物生理生态学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现代生态学几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主要研究植物取得资源以及将资源用于生长、竞争、生殖和保护的结构和生理机理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生态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当年生厚壁毛竹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和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等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厚壁毛竹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为,夏、秋季呈"双峰"曲线,冬、春季呈"单峰"曲线;全年动态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其最高峰值出现在7月,为6.96 μmol/(m2·s),最低值出现在4月仅为0.88 μmol/(m2·s).夏季、秋季净光合速率较高,主要是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适宜的生态因子,如较强的光合有效辐射和较适宜温度.冬季光合速率较低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较低;春季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与叶片生理机能衰退、叶绿素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锐铣  黄小波  吴昊  胡滨  谷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65-14166,14194
植物生理生态学是植物生态学的分支。它主要结合了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2门学科的优势来分析生态学现象和解决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该研究着重从光合、逆境以及实验仪器的研究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进展,并展望研究趋势,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珙桐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是我国特有珍稀保护物种,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介绍了珙桐的天然分布环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等,从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角度综述了珙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应加强珙桐生理生态学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毛竹叶片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毛竹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睡”现象.上午8:00~9:30,叶片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在9:30出现全天第1个高峰值,16:30出现第2个高峰值,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性相关,β-胡萝卜素含量高、保护光合机构能力强,光合速率大、叶绿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大,反映植物体内N代谢旺盛、N素利用水平高,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正> 芝麻是一种优质油料作物。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芝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成为畅销的农产品之一。随着科研、生产的发展,芝麻文献量迅速增长。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文献资料的作用,是图书情报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统计分析的目的及资料来源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农科院情报所协作开展了芝麻科技文献的开发研究,搜集、编辑、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建立了目前国内外较齐全的芝麻文献库。笔者根据其中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开展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固碳研究,筛选适合毛竹的光响应模型的基础性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3年生毛竹叶片2009年1月-2010年1月光合响应曲线测定资料为基础,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二次函数和指数方程4种方法,对毛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与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相关度最高,均大于0.95,指数方程次之,二次函数最差;但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与直角双曲线模型所求出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较实测值高,指数模型的拟合结果准确,但对暗呼吸速率(Rd)的拟合结果比实测值低;二次函数所拟合的光饱和点(PLS)与暗呼吸速率(Rd)均不正确。建议计算PLSPmax时使用指数方程,计算表观光量子效率(YAQ),光补偿点(PLC)和Rd时使用50 ~ 100 μmol·m-2·s-1以下数值进行直线拟合。图1表2参22  相似文献   

9.
本就目前献的生存状况,将生态学与献学结合,提出了献生态学这一概念,并论述了当前研究献生态学的定义、意义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秦忠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50-8451,8467
贵州省马铃薯栽种面积比较大,研究机构较多,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文献的分布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毛竹实生苗对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 a实生毛竹苗为材料,通过测定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再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苗高生长量、新发根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毛竹在中、低浓度(6 g.L-1左右)NaCl处理下能够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约29.49 mg.g-1)、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约2.24μmol.g-1)以及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约3.32 mg.g-1)。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部位、不同竹龄的毛竹材进行动态热机械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300℃的温度范围内,毛竹材的存储模量随温度升高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损耗模量则先增大后减小,当温度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毛竹材损耗模量达到峰值。在竹壁径向上,毛竹材的存储模量和损耗模量沿着竹壁径向由内而外依次增大。随着竹龄的增大,毛竹材的存储模量和损耗模量也逐渐增大。4.5年生毛竹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竹黄到竹青,逐渐增大,在210.4~222.8℃范围内;0.5年生、2.5年生和4.5年生毛竹材竹肉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毛竹竹笋到幼竹生长过程对光的需求,通过对野外毛竹林样地内竹笋设置笋尖透光、全遮光2种处理,以全自然光作对照,动态测定了各处理下毛竹幼竹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毛竹幼竹成竹过程有显著差异,笋尖透光处理的毛竹生长最好,株高、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99%和2.43%。从动态生长看,毛竹株高从3月份到4月底,增长相对缓慢,5月份开始,增长明显加快,到5月下旬至6月初增长平缓,毛竹的生长过程基本结束。而毛竹胸径从4月底开始,迅速增加,到5月中旬达到稳定不变,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毛竹胸径的大小几乎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取决于竹笋的大小。但其生长过程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适当遮光有助于提前进入胸径生长。3种立地条件下,表现的趋势基本一致。这对解释毛竹幼竹在林下迅速进入林冠层而似乎不依赖较强光照强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有利于分析毛竹成功扩张到周边森林群落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毛竹经营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毛竹 (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进展 ,包括栽培类型、经营模式、林分结构 (立竹度、年龄结构、树种组成、鞭系结构等 )、土壤管理、施肥、综合改制及采伐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及研究框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阅读大量有关经济阈值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创新地把经济阈值与毛竹林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指出在毛竹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应用经济阈值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的概念、研究框架及其注意的一些问题,为毛竹林优化经营和丰产培育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毛中群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依据生态学原理,对毛竹林种群的含水率,热值,生物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秆,枝,叶各组分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39.95%,33.81%和50.81%,热值依次为20100.23、19892.03和19460.62,并在这基础上报毛竹林种群光能利用率,从而为毛竹林的经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毛竹种群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生态学原理, 对毛竹林种群的含水率、热值、生物量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毛竹秆、枝、叶各组分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39.95% 、33.81% 和50.81% , 热值依次为20 100.23、19 892.03 和19 460.62 (kJ/kg), 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毛竹林种群光能利用率, 从而为毛竹林的经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大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35-1536,1539
[目的]基于MATLAB法对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生长动态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于阴坡、阳坡的上、中、下坡设置面积为3m×3m的标准地,共18块。2005年3~4月(出笋期),每天计数标准地内的出笋数量;每块标;住地选择20株样竹,自出土之日起,每天8:00和16:00测量幼竹生长高度;在枝叶生长期间,对20株样竹进行全株抽枝展叶规律的观察,同时每天16:00测量每株样竹第3盘枝叶的日生长长度,研究枝叶生长规律.[结果]楠竹的出笋历期较短且非常集中.出笋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中旬,出笋数量与出笋时间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曲线:y=ax2+bx+c;幼竹高生长与条生长曲线均呈“S”形,符合Logistic方程。[结论]对楠竹的栽培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