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亚麻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本次调查以纤用亚麻为主,同时兼顾调查了油用亚麻的基本情况。我国纤用亚麻主要产区位于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新疆、宁夏和内蒙一带。1995年,南方开始从北方引种试种亚麻获得成功。在南方地区的云南、湖南、浙江等省开始试种。目前已开始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2.
我区在1985年前一直种植油纤两用亚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求,我区于1985年从黑龙江引种试种纤用亚麻,1987年后开始大面积种植,1990年已种植到5万亩。为了探索我区纤用亚麻优质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我们进行了该项研究。  相似文献   

3.
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属亚麻科(Linaceac)亚麻属(Linum),简称亚麻。亚麻分纤用、油用和油纤兼用型三类。亚麻是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亚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天然纤维。早在公元前4000-5000年,埃及人就开始种植亚麻,并以亚麻织物品质优良而驰名于世。早在新石器时期,亚麻就经埃及传入地中海沿岸地区,中世纪以后又传到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  相似文献   

4.
第二篇亚麻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 um L.)属亚麻科(Linaceac)亚麻属(Linum),简称亚麻。亚麻分纤用、油用和油纤兼用型三类。亚麻是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亚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天然纤维。早在公元前4000-5000年,埃及人就开始种植亚麻,并以亚麻织物品质优良而驰名于世。早在新石器时期,亚麻就经埃及传入地中海沿岸地区,中世纪以后又传到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等国。我国河北、云南、黑龙江、西藏等省(自治区)虽有多年生野生亚麻的分布,但亚麻在我国古代一般作药用和油用,纤用亚麻种植和利用很晚,1906年才…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伊犁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为了尽快地实现本区工农业总产值翻三番的奋斗目标,伊犁地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种植比例的需要,决定发展亚麻生产。1985年试种了纤用亚麻30亩,获得亩产原茎338-416公斤的产量,1986年种植8000亩,并在伊宁、新源两县建立亚麻原料加工厂,预计今年投产,并计划在“七五”期间建一个现代化的亚麻纺织厂。  相似文献   

6.
纤维用亚麻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料作物兼油料作物.随着亚麻种植区域和种植模式的改变。培育优质、高纤、高抗及适应性广的亚麻新品种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广大育种工作者的多年不懈努力.纤维用亚麻育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亚麻属于亚麻科、亚麻属、栽培亚麻种,是亚温带喜冷凉长日照、直根系作物。按其经济特征,可把有栽培价值的亚麻划分为纤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三大类型。纤用亚麻从原茎到种子都可以加工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实施冬季农业开发,发展秋播亚麻产业,  相似文献   

8.
亚麻属于亚麻科、亚麻属、栽培亚麻种,是亚温带喜冷凉长日照、直根系作物.按其经济特征,可把有栽培价值的亚麻划分为纤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三大类型.纤用亚麻从原茎到种子都可以加工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实施冬季农业开发,发展秋播亚麻产业,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秋播亚麻产业已在大理州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种植亚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较大,要提高亚麻原茎产量和工艺质量的整体水平,促进增产、增收、增效,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管理、适时收获,做到种好、管好、收好.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伊犁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为了尽快地实现本区工农业总产值翻三番的奋斗目标,伊犁地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种植比例的需要,决定发展亚麻生产。1985年试种了纤用亚麻30亩,获得亩产原茎338~416公斤的产量,1986年种植8000亩,并在伊宁、新源两县建立亚麻原料加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 第三部分亚麻 亚麻分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区,本次调查以纤用亚麻为主,同时兼顾调查了油用亚麻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延亚二号”品种是吉林省延边农科所于1985年以黑龙江双城亚麻所的82—907品系为母本,以荷兰的列几那品种为父本杂交而育成的。平均株高107.6cm,工艺长度为89.6cm,亚麻原茎每公顷产6112.6公斤,比对照爱斯缔乐增产11.2%,纤维每公顷产量1200公斤。此品种原茎和纤维产量高,比较抗病、抗倒、耐瘠性强,适应性较广。  相似文献   

12.
我省是全国亚麻纤维主要生产基地,历年种植70—80万亩,占全国纤维亚麻面积90%以上,其纤织及织品除供国内需要外,还担负外贸和支援第三世界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关向军 《中国麻业》2008,30(1):10-12
双亚十号亚麻新品种是黑龙江省科学院亚麻综合利用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方法。经混合个体选择育成,具有高产、高纤、优质、抗病性、抗倒伏性强等优点。2004-2007年累积种植面积达到8.0万hm^2,增产亚麻原茎6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8亿元。双亚十号亚麻新品种不仅适宜在黑龙江省亚麻种植区种植,还推广到云南、新疆、内蒙等省区,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亚麻新品种双亚十号的综合分析与生产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亚十号亚麻新品种是黑龙江省科学院亚麻综合利用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方法,经混合个体选择育成,具有高产、高纤、优质、抗病性、抗倒伏性强等优点.2004-2007 年累积种植面积达到 8.0万 hm2,增产亚麻原茎 6 万吨,增加经济效益 1.8 亿元.双亚十号亚麻新品种不仅适宜在黑龙江省亚麻种植区种植,还推广到云南、新疆、内蒙等省区,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因型亚麻不同茎段出麻率及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均呈抛物线状,可用Y=A+BX-CX2表示。高纤亚麻品种不同茎段的出麻率与纤维含量均高于低纤品种,其抛物线方程的常数项A和一次项系数B均高于低纤品种。茎中下部(2~6段)的纤维贡献超过60%,表明亚麻茎中下部的纤维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6.
亚麻,为河北坝上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以纤油用兼用类型为主,历年栽培面积在160万亩以上,是我国主要亚麻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安乡县冬季农业开发主要以油菜为主 ,由于近几年油菜价格偏低 ,稻田油菜面积呈下降趋势。安乡县安昌乡另辟蹊径 ,1999年冬季从北方引种试种亚麻获得成功 ,2 0 0 0年冬种亚麻面积迅速扩大 ,普遍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效益 ,闯出了一条稻田冬季农业开发的新路子。亚麻 (LinumusitatissimumL )为亚麻科亚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有纤维用、油用和油纤兼用 3种类型。在我国 ,纤维用亚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 ;油用亚麻也称胡麻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 ;油纤兼用亚麻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河北等地。亚麻纤维强韧柔细 …  相似文献   

18.
为使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酶脱胶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掌握富含果胶酶复合物与螯合剂相互关系的研究数据。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亚麻茎样品进行了加速酶液吸收的实验,测定了处理后的纤维得率,这些样品包括:北达科他州油用亚麻茎(1998年);南卡罗莱纳州‘Natasja’纤用亚麻茎(1993年),麻地晾干‘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棚内荫干的‘Ariane’纤用亚麻茎(1999年)和加拿大油用亚麻茎(1997年)。麻茎经80牛顿的压力碾压后,发生机械破裂,酶脱胶后的纤维得率最高。因此机械碾压可作为进一步测试酶吸收的预处理方式。麻茎在约310kPa压力或真空压力为88kPa的条件下处理对酶的吸收显著增强。增压比真空处理效果明显。因收获打捆导致破裂程度低的麻茎受应力改变的影响比破裂程度高的麻茎大,压力对已碾麻茎的酶吸收增加甚微。机械碾压使麻茎对酶的吸收最强,纤维得率明显提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常压是酶液渗透到已碾麻茎的适宜条件.不需要采用特别的措施加速酶脱胶。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一直以栽培纤维型亚麻为主,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亚麻纤维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致使我省纤维亚麻种植面积逐步减少。为发挥我省亚麻产业资源优势,我省亚麻主产区用油用亚麻替代部分纤维亚麻种植,相继建设以亚麻籽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开发出亚麻油、阿尔法亚麻酸、亚麻胶、亚麻冲剂等多个新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本文主要阐述黑龙江省油用亚麻栽培需要的生态环境,土壤、品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同时提出油用亚麻和纤维型亚麻不同的技术要求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徐庆海 《中国麻业》2002,24(4):29-30
为了调整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自2000年开始试种纤维用亚麻,2001年种植面积达0.2万hm2,获得了丰收,原茎平均亩产近400kg,位于黑龙江省之首。大兴安岭地区的无霜期短,90~110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气候冷凉湿润,适合亚麻生长。根据亚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特点,结合两年的实际栽培经验,对大兴安岭地区纤维用亚麻栽培技术措施归纳如下。1选地选择集中连片的平川地或排水良好的二洼地,以大豆和小麦茬为宜,避免重迎茬。重迎茬种植亚麻易发生病害造成减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