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杂交水稻是福建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90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2。全省每年杂交水稻需种量约1200万kg,基本以本省自制为主,省外调剂少量的新、特品种。多年来,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实行“省提、省繁、县制”的生产体制,狠抓繁、制种管理工作和种子经营、生产、销售的各个主要环节全面的质量控制,从而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积的稳定、产量的提高、特别是质量的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1提高杂交水稻制种质量的方法1.1建好生产基地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几年来,福建省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0.4~O·53万hm’左右。以制…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基地建设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已进入“省提、省繁、规模制种“的新阶段.随着种子生产和经营不断向大公司集中,种子生产的规模迅速扩大, 种子产业化进程加快,种子产业化基地也由此形成.对种子产业化基地的特点、建设目标和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杂交水稻亲本种子“省繁”管理办法为了加强我省杂交水稻亲本种子的管理,确保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不断提高,以加速我省种子产业化的进程,促进全省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对种子工作的指示精神,决定从1998年起,我省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全面实施“省提...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把握好杂交水稻种子收获和贮藏关,对提高制种农户和生产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制种丰产和欠收年矛盾,确保大田生产用种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现根据我地实际情况,浅谈杂交水稻种子收贮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最近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召开的1999~2000年度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形势分析会上获悉,1999年度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大,生产数量足,所产种子能满足2000年度杂交水稻大田生产需要。据对17个制种省(区)统计,1999年杂交稻制种面积12.8万hm‘,总产3.23亿公斤(其中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江苏、湖北等6个主要产种省(区)制种9.5万hm’,总产24亿公斤,分别占全国杂交稻制种面积和总产70%以上),加上1999年6月末库存种子0.23亿公斤,1999~2000年度可供种3.46亿公斤,预计2000年度全国杂交水稻大田种植面积2.54{3亩,需种量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许多国家的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进展。有的国家正在或即将开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为了加快各国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的速度,根据中国农科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双边协议, 1987年 9月l—22日,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中国方而共同举办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学习两周,我国将派专家前往讲课。第二阶段来中国进行实习和参观,将赴广东和湖南参观化杀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的繁殖制种和大面积生产。还要参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7.
播前化学药剂处理对制种亲本抽穗期的影响Effectsofchemicaltreatmenttoseedsontheheadingtimeofhybridriceparentallines马国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路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市是浙江省杂交水稻主栽地之一,杂交晚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多公顷,占晚稻面积的86%左右,占全省晚杂面积的20%,杂交早稻种植面积居浙江省各地市首位。建立稳定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发展本市的粮食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市杂交水稻制种最高面积曾发展到2700多公顷,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23万公斤,种子自给有余,还向外地供种。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制种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的制种积极性下降,原有的一些制种基地纷纷解体,导致制种面积大滑坡。低谷时全市制种面积仅170hm2,总产种子32.98万公…  相似文献   

9.
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必须开创新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公司承包农民土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种子.湖南安农种业科技开发中心从2003年起对此进行了探索,经过几年的发展,总结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土地流转承包制种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模式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分析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背景及怀化建设专业化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条件和目标,就培育和发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摸索了几种基地管理模式,提出了基地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臂形草属牧草种子生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L25(5^6)正交表,进行了提高臂形草牧草种子产量的试验研究。以臂形草品种、施尿素、抽穗期施硼砂,初花期施硼砂为影响因子,各因子5个水平,作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2a试验,杂交臂形草种子产量最高。第1年为868.6kg/hm,第2年为303.1kg/hm,第1年氮肥不同处理水平间的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第2年种子产量随着尿素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抽穗期施硼砂不论在第1年,还是在第2年均可提高种子产量。抽穗期喷施质量分数1.0%硼砂,产量最高第1年为385.3kg/hm,第2年为208.1kg/hm。初花期施硼砂对种子产量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Adequate seed production is essential for cultivar success in perennial ryegrass turf and forage industries, but improvement is limited by the complexity of yield components and low-rank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ection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examined seed yield components among 20 perennial ryegrass entries in both spaced plantings (selection environment) and swards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t two locations in Minnesota. Competitive (23 plants/m2) and non-competitive (3 plants/m2) spaced-plant nurseries were tested. Competitive spaced-plant total yield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ward yield (rs = 0.64 and 0.66, p < 0.01) at both locations, whereas the non-competitive environment showed no correla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indirect and direct relationship of fall vegetative growth, winterkill, and yield components on total seed yield in all environments. Fertile tiller number (spikes plant−1/m−2) exhibited both strong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n total seed yield in all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fertile tiller number in the SEM was reduced with increased plant competition. The SEM showed that both weight per spike and seed yield per spike influenced total yield in spaced plants; however, neither consistently predicted total sward yield. The ratio of these two traits (g seed spike−1/g spike−1) gave an index of fertility that was easy to measure and had a superior correlation with sward yield at two locations (rs = 0.81 and 0.54, p < 0.05) when spaced plants were under competi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n spaced plantings and selecting for spike fertility may more accurately identify superior plant material compared to lower competitio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3.
湘南双季稻区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湘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制种季别的关系,认为湘南双季稻区两系杂交稻制种以发展秋制为宜。秋制中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以8月上旬为最佳,抽穗扬花授粉期可安排在8月16日~9月5日之间,以8月下旬为优。对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主要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盐城制种基地设置长期多品种分期播种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开花结实前后田间气象条件对结实的影响;2013年盐城在8月中下旬发生连续18d高温天气,该时期与各播期制种水稻的开花前时段相重叠。与2011年相比,水稻组合新两优223的制种结实率平均降低6.89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不同组合受高温影响,结实率降幅不同,其中,新两优223异交高温耐性强于新两优香四和新两优223改。2013年多组合各播期水稻异交结实率与水稻始穗期前后10d日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水稻始穗期前后10d日平均气温达28.0℃,异交结实开始受影响,达29.0℃时异交结实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杂交粳稻泗优422制种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剑  谷福林 《杂交水稻》1997,12(1):16-17
观察了731A、六千辛A、轮回422、77302的开花习性,并对其相互杂交的结实率进行了调查。与六千辛A相比,731A开花持续天数较短,开颖角度较小,柱头外露率低,开闭时间略长。在相同授粉条件下,731A与轮回422的结实率低于六千辛A与77302。  相似文献   

16.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原种繁育中培土、密度及追肥对原种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追肥是影响原种产量的主效因子,培土1次、每公顷种植微型薯75000穴、每公顷追施尿素300 kg为最佳繁育技术方案,可实现每公顷产鲜薯35805 kg,效益54697.5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甜菜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需求,分析了江苏省徐州地区甜菜种子生产的生态优势并根据多年来该区甜菜制种实践,阐述了徐州地区甜菜制种高产技术和配套措施。为甜菜繁种基地建设和高效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回顾总结湖南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发展到现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挖掘潜力,从苗数、穗数、结实率和选择柱头外露率高的亲本等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体系不健全,种薯生产不规范,种薯质量检测制度不健全,品种结构不合理,贮藏设施不配套是山西省马铃薯种薯生产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薯繁育体系建设,规范生产行为,加快马铃薯专用型品种的引进筛选和培育,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等项符合山西省马铃薯生产实际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基本苗、厢宽和母本栽插规格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的试验分析,指出各因子中以父母本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必须采用适当行比,同时增加父母本基本苗数,才能达到制种高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