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杨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PeNhaD1)编码一种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胡杨细胞拒盐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ce)介导的叶盘法将PeNhaD1基因转入盐敏感且速生的派间杂种110杨(P.deltoidesX P.maximozoiczi‘Eridano')中.经PCR和PCR-Southern检测已获得转PeNhaD1基因的110杨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密叶杨×胡杨杂交种选育及抗盐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密叶杨(Polulus talassica Kom.)×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授粉杂交选育,选育出生长快、抗性强、无性繁殖能力高的优良杂交树种.[方法]采集密叶杨、胡杨枝条,在室内经水培,开花后采集花粉进行人工杂交.[结果]经授粉杂交获得杂交种子,种粒形状呈卵圆形和长圆形.对杂交种子分别播种育苗后,观察到卵圆形种子实生苗表现出父母本共同形态特征(中间型F_1代),长圆形种子实生苗表现出母本密叶杨型形态特征(极端型F_1代).对两种F_1代苗木进行耐盐试验,表现出密×胡的F_1代耐盐性较母本明显提高,无性繁殖能力较父本明显提高,F_1代年生长量均超过父本和母本.[结论]经20余年的胡杨杂交、良种选育、对比试验研究及良种推广,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白杨派内杂交难易程度及杂交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通过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银白杨(P.alba L.)、毛新杨(P.tomentosa×P.bolleans)、银灰杨(P.×canescens smith)、银腺杨(P.alba×P.glandulosa)等白杨派内树种、杂种间的杂交试验,对白杨派的杂交难易程度、杂交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在杂交可配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其子代表现亦非常好。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度杂交是一条容易而且有效的杂交手段。杂交方式的优劣顺序为:双交>回交>三交>单交。正交与反交间的比较表明:杨树的正交与反交不能等同于雌雄同株植物的正、反交。正交与反交应被视为两个不同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对梅花(Prunus mume S.et Z.)45个代表品种的雌、雄蕊能育性、自花、异花和天然授粉结实率等开花授粉习性进行了调查和实验,并连续三年用梅同杏(P.armeniaca)新疆‘大黄杏,(P.armeniaca cv'Large Yellow,)山桃(P.davidiana)、榆叶梅(P.triloba cv.)、碧桃(P.persica cv.'Alba plena')等杂交,共杂交17091朵花,收获种子123粒,获杂种苗21株。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同一立地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灰杨(Populus pruinosa Schrenk)9个不同发育阶段(径阶)的异形叶形态结构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胡杨、灰杨异形叶16个形态结构性状在9个不同发育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1)从变异系数来看,胡杨变异最大的是...  相似文献   

6.
象草与象草-美洲狼尾草种间杂种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狼尾草属 ( Pennisetum)中的美洲狼尾草 ( P.americanum( L.) K.Schum.L)与象草 ( P.purpureum Schum.)的种间杂交种 ,集合了双亲的优点 ,表现有极强的杂交优势 ,其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刈割 ,因而是食草畜、禽和鱼的优质饲草、饵料。世界上 ,古巴的 King gr  相似文献   

7.
胡杨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胡杨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杂交的难易程度,获得具有胡杨遗传特性的杂交品种.[方法]以胡杨为母本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的杨树的杂交,采用树上套袋立木授粉法,以胡杨作为父本与青杨派和黑杨派、白杨派的杨树的杂交,采用切枝水培法.杂种苗的培育采用了营养杯育苗法.[结果]获得以胡杨为母本杂交种苗组合4个,以胡杨为父本杂交种苗组合3个.[结论]以胡杨为父本和母本的各杂交组合亲和力的顺序是:密叶杨×胡杨最强,青杨派和黑杨派间杂交种次之,白杨派最差,为以后胡杨改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胡杨是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天然分布的乔木树种,具有耐盐碱、耐干旱、抗风沙等优良特性。为了加快胡杨苗木繁育,我们以本地乡土树种俄罗斯杨、新疆杨、二白杨为砧木,采用嫁接方式进行了胡杨繁育试验,总结出了适宜胡杨嫁接的砧木品种,为今后胡杨繁育推广提供一定技术支持。胡杨是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内陆河两岸天然分布的乔木树种,具有耐盐碱水湿、耐干旱、抗风沙等优良特性。高台县地处黑河中游干流下段,  相似文献   

9.
模拟叶片损伤条件下密胡杨幼苗的生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胡杨是以密叶杨(Populus talassica)和胡杨(P. euphratica)为亲本杂交选育获得的新树种。选取一年生密胡杨幼苗为材料,利用盆栽方法,模拟叶片损伤条件(摘除20%叶片、摘除60%叶片),分析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伤害条件下密胡杨幼苗的生理适应性。结果表明:20%伤害条件下,密胡杨幼苗可以通过保持稳定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抵御伤害的不利影响;而60%伤害条件下,密胡杨幼苗代谢紊乱,仅有POD活性增加、SOD活性保持稳定,自身修复能力几乎丧失。该研究结果为在新疆南疆地区利用新树种密胡杨开发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叶片性状特征及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荒漠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别是其叶片在长期缺水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策略,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建群树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分梯度(离河道距离)胡杨叶片总含水量(T_(WC))、干质量含水量(D_(WWC))、干物质质量分数(L_(DMC))、比叶面积(S_(LA))、叶片厚度(L_T)、叶面积(A_R)等叶片性状指标,分析其种内性状分化特征,各性状之间、性状与距河道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胡杨叶片性状值的变异范围为7.05%~39.00%,其中T_(WC)最少(7.05%)、A_R最大(39.00%),表现出较小的种内分化特征;S_(LA)与L_(DMC)和L_T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显著负相关(P0.05),与T_(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_(DMC)与D_(WW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T_(WC)与L_(DM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D_(WW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S_(LA)、L_(DMC)、L_T、T_(WC)、D_(WWC)可以作为反映胡杨适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叶片性状指标,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胡杨L_T增厚,L_(DMC)增加,A_R、T_(WC)、D_(WWC)均减少。这反映了荒漠植物为适应干旱水分胁迫而形成的保水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期生长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 个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为材料,对无性系苗期苗高生长进行Logistic 模型构建,探讨不同无性系苗期 生长过程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高生长呈“S冶型曲线,利用Logistic 方程进行拟合,拟合 系数超过0.88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苗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1)。 毛白杨种内杂交无性系平均速生点为第176 天,平均速生期持续时间为44 d,速生期平均苗高总生长量为31.43 cm,速生期内苗高日生长平均值为0.72 cm。极值k 与苗高年生长实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k 值可以作为苗期苗高 生长的评价指标。苗高最终生长量与速生期内平均生长量达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毛白杨苗期苗高生长与速生期平 均生长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张树军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Z1):262-263
新疆杨(Popuils bolleana leuche)具有抗风沙、抗病虫害、生长迅速、主干端直、材质优良等特性,但由于不抗盐碱,不抗旱,不耐涝等缺点,在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中使用较少.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具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沙、抗严寒、抗干旱等优良性状,在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中广泛采用.但由于胡杨材质差不抗病虫害,使农田防护林达不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在胡杨上嫁接新疆杨这一途径从而达到了农田防护林的生态与效益双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测定了西宁地区木藤蓼(Fallopia aubertii(L.Henry) Holub)、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L.)、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5种常见草本植物中的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水分等的变化和部分生理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各植物的组成和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取占总方差85.73%的两个主因子并做出解释.结果表明:影响耐盐碱主要生理指标为脯氨酸、丙二醛、电导率(0.6% NaCl)、可溶性糖、水分;耐盐碱程度:一串红>蒲公英>萱草>木藤蓼>芍药.  相似文献   

14.
胡杨和灰叶胡杨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 (PeuphraticaSehrenk)和灰叶胡杨 (PopulusPruinosaschrenk)是杨属中最古老、最原始的树种。胡杨在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山西、陕西、河北等地都有自然分布 ,但主要分布在新疆 ,尤其是在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分布最广、最集中。灰叶胡杨仅产新疆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喀什河、和田河沿岸及准噶尔盆地。胡杨、灰叶胡杨是十分珍贵的木本植物抗逆种质资源 ,具很强的抗旱、耐盐碱、防风、固沙等能力 ,是塔里木河流域自然植被建群种及优势种 ,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部分蔷薇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寒野生蔷薇种质单瓣黄刺玫(Rosa xanthina f.normalis)、刺玫蔷薇(R.davurica Pall.)、野蔷薇(R.multiflora Thunb.)、深山蔷薇(R.marretii Levl.)、突厥蔷薇(R.damascene Mill.)和现代月季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远缘杂交,研究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克服方法。试验共设杂交组合31个,授粉2 026朵,获得杂交果实393个,杂交种子452粒,杂交实生苗121株。结果表明,野生蔷薇与现代月季花粉萌发率差异较大,花粉萌发率与座果率呈一定相关性。远缘杂交表现出高度不亲和,采用重复授粉、激素处理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现代月季效果显著。正反交杂交结实率差异较大。现代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表现也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胡杨是适宜盐碱地生长的乔木树种,发展胡杨人工林是改造利用盐碱地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胡杨造林上育苗困难。胡杨枝条扦插一般不能生根,采用根蘖苗造林不但成活率低,而且数量有限。搞好胡杨播种育苗,可以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提高盐碱地胡杨造林质量,实现胡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地区杨树新品种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青杨派的种间杂交,在半干旱地区的杨树新品种选育中,初选出四龄树的金科5号优良无性系。对金科5号在耐干旱、耐盐碱、速生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其表现优良,适于在兰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胡杨具有较好的耐盐碱、耐干旱、抗寒和抗风沙能力,喜光照,喜通风良好,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胡杨幼苗的环境适应性较差,病害防治不当可发生死亡。从发病规律、发病症状、病害分布和防治方法等方面介绍胡杨叶锈病、黑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为降低常见病害对胡杨的侵害,促进胡杨幼苗健壮和健康营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速生柳树具有适应性强、速生、耐寒耐高温、耐涝耐盐碱、管理简单、无性繁殖容易、产量高、材质优等特点,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始推广栽植,将成为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及城乡绿化的主栽树种之一,下面介绍速生柳树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几个优良密叶杨(Populus talassica Kom.)×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杂交种的抗寒能力.[方法]对其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了低温胁迫试验,采用电导法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半致死温度(LT50),用恢复生长法进行验证.[结果]8个供试树种中,胡杨的抗寒性最强,6个密叶杨×胡杨杂交种中,胡杂-1和胡杂-2的抗寒性较强,胡杂-35最弱.恢复生长法得到的出芽率排序与半致死温度排序具有一致性.[结论]胡杂-1和胡杂-2具有较好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